明朝科技
發展歷程
編輯明前期
編輯明中晚
編輯伴隨著西學的傳入,中晚明的科學技術出現了新的進步。中晚明科學著作眾多,例如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徐光啟的《農政全書》、方以智的《物理小識》、程大位的《算法統宗》、吳有性的《瘟疫論》、徐霞客的《徐霞客遊記》等。
1637年,宋應星在《論氣·氣聲》中對聲音的產生和傳播作出了合乎現代科學的解釋,認為聲音是由於物體振動或急速運動衝擊空氣而產生的,並通過空氣傳播,同水波相類似,與現代理論非常相似。
方以智在《物理小識》中提出:「宙輪於宇,則宇中有宙,宙中有宇。」
民間光學儀器製造家孫雲球在1650年後用兩片透鏡製作了簡易的顯微鏡、放大鏡等幾十種光學儀器,並著《鏡史》,英國劍橋大學教授、著名科學家李約瑟將孫雲球的創造發明及其成就寫進了他的專著中[1]。
明朝宗室朱載堉在世界上第一次正確地提出了十二平均律[2],並在數學、天文學方面亦多有建樹、貢獻;明初周王朱橚眄把四百餘種植物種於府內,並讓王府畫工將植物繪圖編製成書,名為《救荒本草》。《救荒本草》共記有植物414種,並詳細描述了各種植物的形態、產地、生境、可食用部位和食用方法。中晚明的軍事科技也有所進步,各種新式火器大量湧現。西方的佛郎機火炮、紅衣大炮都迅速的傳入中國並實現製造和使用。還有一些專門的火器論著出現,如茅元儀所著之《武備志》。
明朝末期,隨著耶穌會傳教士的到來,在他們傳播教義的同時,也大量傳入了西方的科學技術。隨著西學傳入,使得中國少數的士大夫開始認識到西方學問之中有其優於中國之處,值得其學習。但這些改變並未造成中國人對於中西學的基本高下看法有所改變。西學中主要受到注意的仍是科學技術方面如天文曆法、測量以及所謂的「西洋奇器」等,對於中國學術本身的影響衝擊亦不大。有一些士大夫著手與傳教士合作翻譯西方書籍或著書介紹西學,例如徐光啟就曾與利瑪竇合譯了幾何原本。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同時,基於雙方文化的歧異及認知方面的不同,也引發了一些衝突,例如南京教案等。
當時的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進入中國傳教之餘,還介紹了西學,這些西學如天文學、地理學、數學及醫學均是在這段期間傳進中的。
明朝在軍事科技方面也做了不少改進,例如明初已經普遍裝備了火銃槍,還出現威力巨大的火炮。明末時,已經裝備引進了歐洲的佛朗機炮和火繩槍,到了明末最後引進了歐洲的紅夷大炮,明朝於1621年引進紅夷大炮,於1625年開始使用,於1630年大量生產。
天文成就
編輯數學及物理
編輯醫學
編輯農學
編輯- 1376年,俞宗本完成《種樹書》,解釋如何種樹、種樹須知等
- 1406年,朱橚完成《救荒本草》,是一部植物圖譜,救荒本草描述了植物的形態,展示了明朝當時植物分類的概況
- 1511年,明朝開始引進玉米
- 1547年,馬一龍完成《農說》
- 1582年,番薯傳入明朝
- 1596年,屠本畯著海洋生物主題書《閩中海錯疏》,本著記述明朝福建沿海多種水產動物的形態、生活環境、習性和分布
- 1608年,喻仁和喻傑合作完成《元亨療馬集》,是明朝獸醫學書籍中內容最豐富、流傳最廣的一部獸醫著作。
- 1617年,趙蛹完成《植品》
- 1628年,徐光啟完成《農政全書》,這部書總結了中國古代尤其是宋元兩代許多農業生產的經驗和技術,並引用了古代著作和文獻多達三百多種。
地理學
編輯化學和化工
編輯兵器
編輯- 1372年,明軍研製出碗口銃,相對於傳統火器來說銃身比較重,外形與口徑都比較傳統火器大,必須架在木架上保持穩定才能有效射擊。
- 1377年,明軍開始裝備手銃。該武器形體較輕,口徑比較小,可以安裝入木柄以持以使用,類似手槍。
- 約14世紀,明軍研製出火龍出水。
- 1524年,明軍成功國產化佛朗機炮。該型火炮為葡萄牙軍隊所廣泛使用的的一種早期後填裝滑膛組合式火炮。
- 1549年,明軍研製出水底雷,為全球最早的水雷式武器[8]。水底雷以木箱作為雷殼,油灰粘縫,以下面的繩索連接鐵錨、控制深度,再以人手操縱擊發。萬曆朝鮮戰爭時,明朝海軍曾使用水底雷一舉擊沉了日本一艘大型戰艦,為世界歷史上首次使用水雷取得實際戰果,比日俄戰爭(1903年-1905年)中的水雷戰早了近3個世紀[8]。
- 1558年,國產化鳥銃(火繩槍)開始大批投產,技術工藝水平非常先進,超過了同時西亞和日本的技術水準,和歐洲最新式的火繩槍處於同一檔位。
- 1590年,明軍研製出水底龍王炮,為全球最早的水底定時爆炸物[9]。水底龍王炮以牛脬作為雷殼,內裡安裝有黑火藥,以香點燃作為引信,憑藉燃燒時間來定時引爆水雷。
- 1621年,茅元儀出版《武備志》。此書由兵訣評、戰略考、陣練制、軍資乘、佔度載5部分組成,於清乾隆年間被禁。清朝道光時重開書禁, 《武備志》至此得以公開印行。
- 1637年,明軍研製出混江龍,可與艦船直接接觸而引發爆炸。
- 鐵殼地雷:又名自犯鋼輪火,為全球最早由鋼輪壓火擊引發爆炸的鐵殼地雷[10],於1580年由戚繼光所設計製造。鐵殼地雷被明朝陸軍廣泛地裝備,並且於江浙地區多次使用其以重創倭寇。
- 翼虎銃:三管騎兵銃,用以伏路極便,緣其體短,可心藏匿,可以多放,手不離刀,急則可以當盾格鬥,遠近俱堪殺敵,又可自衛。
- 虎蹲炮:長2尺,頭由兩隻鐵爪架起,外形像似蹲臥之虎。於開火前,需要先裝填5錢重的鉛彈或者石子上百枚,再使用一個重30兩的大鉛彈或者大石彈壓頂,於發射時,大小子彈一同飛出,殺傷力驚人。該炮重量輕,體積小,尤其適合於騎兵使用戰馬直接馱帶,由此催生了明朝騎砲兵軍團,也是全球首支專業騎砲兵部隊[11]。
- 三桅砲船:由荷蘭戰艦仿製而成,巨型高大,首昂尾翹,航行迅速,不懼風浪。樹3桅,主桅高4丈,船長20丈,艙5層,船面設樓高如城,可承載約300人,並可裝備紅夷大炮8門,千斤佛郎機40門。
- 吳三桂於1642年(崇禎十五年)捐紅夷大砲一門,命名為定遼大將軍,此砲採用鐵芯銅體鑄炮法,在當時世界上屬於最先進的鑄炮技術。
- 《神器譜》:由趙士楨編著,書中詳細記載了明朝末期軍隊使用的各式裝備武器。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眼镜是谁创制的?制镜大师孙云球. [2015-05-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0).
- ^ 美國北德克薩斯大學音樂學院教授 卓仁祥 《從文化史角度看十二平均律的發現》
- ^ 《靈樞集注》:筩,筒也。以如筒之針而納之。
- ^ 中国古代传统数学在明代并未失传. [2017-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07).
- ^ 《物理小識》卷1
- ^ 集既成,付之梓,名曰︰《外科正宗》
- ^ 《物理小識》卷7中道:煤則各處產之。臭者,燒熔而閉之。成石,再鑿而入爐,曰礁。
- ^ 8.0 8.1 明朝在軍事上創造四項世界第一. 中青網. [2014-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2).
- ^ 施永圖所著《心略》〈心略武備火攻卷〉出版
- ^ 據1413年焦玉所著《火龍經》一收所載:炸炮製以生鐵鑄,空腹,放藥杵實,入小竹筒,穿火線於內,外用長線穿火槽,擇寇必由之路,連連數十埋入坑中,藥槽通接鋼輪,土掩,使賊不知,踏動發機,震起,鐵塊如飛,火焰沖天。
- ^ 明朝在軍事上創造四項世界第一 第一支騎炮兵. 人民網. [2008-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