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尖山(溪头群匹亚南泰雅语B'bu Sgaga[3]、志佳阳群泰雅语:Busiga德路固语bqsuy Slaga[4]:488-489Dgiyaq ququy[5]),是台湾中央山脉北段一座高山,海拔3,698米[1],为中央山脉第四高峰,在著名的百岳中排名第10,山顶设有三等三角点第6015号,位于台中市和平区平等里与花莲县秀林乡富世村之间,太鲁阁国家公园园区内。中央尖山位于中央山脉主脊高山区的最北段南湖山群、南湖大山南边主脊棱上,这两座大山构成中央山脉北段两个犄角,登山界习并称为南湖中央尖。百岳中的中央尖山与大霸尖山达芬尖山合称“三尖”,中央尖山高度为三尖之首。

中央尖山
溪头群匹亚南泰雅语B'bu Sgaga
志佳阳群泰雅语:Busiga
德路固语bqsuy SlagaDgiyaq ququy
北棱角远眺中央尖山
中央尖山在台湾的位置
中央尖山
中央尖山
中央尖山在台湾的位置
别名宝岛第一尖
语源志佳阳群泰雅语:Busiga为泰雅语busi(帽子)hagay(岩屑)的简称
中央尖山为耸立于中央山脉中的尖山之意
最高点
海拔3,698米(12,133英尺)[1]
地形突起度644米(2,113英尺)
主鞍部:巴巴山南峰中央尖山东峰最低鞍3054米[1]
母峰南湖大山
列表台湾百岳三尖台湾百名山
坐标24°18′36.8″N 121°24′58.6″E / 24.310222°N 121.416278°E / 24.310222; 121.416278[1]
地理
位置 台湾台中市和平区花莲县秀林乡
所属山脉中央山脉
地质
岩石年代中新世[2]
攀山
首次登顶原住民以外有记录者:1928年8月9日台北一中(今建国中学)登山部,教官新沼佐助、濑古喜三郎与学生、台北高校生原氏等一行19名与鹿野忠雄,借着太鲁阁族向导的强力支援,自太鲁阁方面溯小瓦黑尔溪由今死亡棱线登顶来回

地形

编辑

中央山脉主脊由南湖大山往南,在中央尖山东峰直角转为呈现东西走向,向西约两公里后,又在中央尖山西峰直角转为向南走向,然而中央尖山东西走向的棱线岩层却是南北纵向,南壁小瓦黑尔溪源头是险恶的崩崖,北壁中央尖溪源头也是寸草不生的峭壁,尖锐锥形似刀刃般的尖峰,有如中央山脉上的金字塔,故有“宝岛第一尖”之称。

由于刀刃般高耸的尖顶与锥状的山峰,显露出中央尖山的“尖”与“险”,成为周边族群分布的边界。主脊南侧小瓦黑尔溪源头为翻越奇莱北峰东迁、进入立雾溪流域的太鲁阁族势力范围,有内太鲁阁聚落原居于此,称中央尖山为bqsuy Slaga[注 1]中央尖山东峰往东南方接三池山的支棱北侧陶赛溪流域,与南湖大山往陶赛峰东南支棱的南侧大浊水南溪源头,为东迁的陶赛群赛德克族势力范围。南湖大山东南支棱的北侧为南澳群泰雅族。中央尖山以及西伸往新鞋山支棱以北为兰阳溪上游(泰雅语:llyung Mnibu)溪头群泰雅族的传统猎场,匹亚南(泰雅语:Pyanan,现汉名为1959年蒋经国50大寿来此所改称南山村)族人沿耶克纠溪上溯翻越兰阳溪、大甲溪分水岭木杆鞍部,前来南湖溪中央尖溪溪谷,搭建一连串的香菇寮,称中央尖山为b'bu Sgaga。西方大甲溪上游(泰雅语:llyung Tmali)、新鞋山支棱以南的志佳阳群(泰雅语:Sqoyaw,今台中市和平区环山部落及周边部落群)泰雅族人认定中央尖山是一座灵山,神圣不可侵犯,至今仍尊为圣山,相信守护他们并保佑作物丰收的祖灵就住在圣山中央尖山,称为Busiga,为泰雅语busi(帽子)hagay(岩屑)的简称,尊崇中央尖山、雪山b'bu Hagay)、南湖大山b'bu Biyun)依长幼之序为圣山三兄弟。[4]:488-490[6]:上册222-231

日治时台湾总督府进行五年理蕃政策,发动太鲁阁战争之前的1913年,野吕宁为进行战争准备的太鲁阁方面地形测量,攀登南湖大山,观测到其正南方直立尖耸的无名峰,而赋予中央尖山的新名称,为耸立于中央山脉中的尖山之意。[4]:488

中央尖山通往中央尖山西峰之间,为呈现东西走向、路迹风化严重的中央山脉主棱脉、难以通过的断脊,岳界有“死亡棱线”一称,为中央山脉主脊纵走的一大难关。 原住民以外有记录的中央尖山首登即在1928年8月9日登顶,由台北一中(今建国中学)登山部,教官新沼佐助、濑古喜三郎与学生,包括仓田、三泽、本间、藤崎、桥口等诸氏,加上台北高校生原氏等一行19人与鹿野忠雄,借着太鲁阁族向导的强力支援,自太鲁阁方面溯小瓦黑尔溪由死亡棱线来回,前后以14天达成。[4][7]

山难

编辑
  • 1980年代,建国中学登山社陈彦融、陈启昱二人结队于冬季冰雪期冰攀中央尖山北壁技术路线,陈彦融意外坠崖死亡。建国中学登山社在中央尖山山顶设立“陈彦融学长纪念碑”,太鲁阁国家公园成立后遭拆除。[来源请求]
  • 1984年8月底,刚退伍曾任逢甲大学万里登山社蔡姓社长组队,一行四人攀登南湖中央尖。下山时因前阵子台风侵袭,由中央尖溪下山又连续两天大风暴雷雨,溪水暴涨澎拜滚滚浊流,其中一位无登山经验的队员由岩壁摔下折断腿,此地地形困难无法搬运,紧急辟出营地临时安置伤患与其他队员。原本蔡姓社长自己一人要出去向外求救,但另一队员要求也要同行向外求救,于是留下一位队员陪伴伤患,带领另一队员同行向外求救。然在溯行中央尖溪时,此队员不慎滑倒,遭洪水冲走严重撞击,施救无效死亡。蔡姓社长继续溯行中央尖溪,再渡过南湖溪向外求救。[8]:119-121
  • 1998年9月,台北科技大学登山社13名同学攀登南湖中央尖,队员萧世华不慎在中央尖溪谷跌伤,双腿无法行动,领队王湖兴于9月10日晚上奔抵南山派出所求援。救援过程中,海鸥直升机9月13日于南湖山区因着陆不慎,机械故障,无法起飞,险引发二次山难。[9]
  • 1998年9月,新竹市登山协会四人自组队攀登南湖中央尖,回程时因适逢台风来袭,被南湖溪暴涨的溪水围困,队员田美珍不慎被湍急溪水冲走死亡,其余三位队员于南湖溪山屋紧急避难。[9][10]
  • 2021年12月,桃园体育局李姓股长计划以两天独攀中央尖山,夜攀中央尖溪源头上溯因迷途坠崖死亡。[11]

中央尖山、中央尖山西峰之间,风化严重极为危险的“死亡棱线”,过去有两次发生死亡山难的记录

  • 1989年10月,27岁的登山好手黄新华,单独一人进行中央山脉大纵走,于死亡棱线坠崖死亡。[12][13][14]
  • 2020年10月,王姓男子独攀连走中央山脉北一北二段,于死亡棱线坠崖死亡,遇难地点和31年前的山难意外的相似。[15]

注释

编辑
  1. ^ 中央尖山的德路固语bqsuy Slaga鹿野忠雄记录的日文片假名ボクスイ サラガ音译转写。[4]:488-489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中央尖山 (地图). 国土测绘图资服务云 (国土测绘中心). [2022-05-24]. 
  2. ^ 中央地质调查所. 山崩與地滑地質敏感區劃定計畫書 L0003臺中市 (PDF) (报告). 经济部. 2014年12月 [2022-05-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5-23). 
  3. ^ 萧世晖、汪明辉. 解殖民的文化地景再現:以泰雅族人繪製「會吟唱的地圖」為例 (PDF). 地理研究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地理学系). 2016, 65: 107–142 [2022-01-03]. ISSN 1019-6684. doi:10.6234/JGR.2016.65.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1-03). 
  4. ^ 4.0 4.1 4.2 4.3 4.4 鹿野忠雄. 中央尖山の登攀 (PDF). 山岳. Vol. 25 no. 3 (日本山岳会). 1930-11: 447–491. ISSN 0286-7508. doi:10.11501/6064950 (日语). 
  5. ^ 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調查第五年研究報告 (PDF) (报告).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 2007 [2022-01-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1-05). 
  6. ^ 百岳2.0小组. 陈远建 , 编. 第二世代台灣百岳全集 初版. 台北市: 户外生活. 2007-08-31. ISBN 978-986-6994-39-5. 
  7. ^ 台北一中登山部队员. 中央尖山登山記. 台湾山岳. No. 5 (台湾山岳会). 1930-09-20: 45–69 –通过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 特藏台湾期刊文献 (日语). 
  8. ^ 台大登山社. 4.我來就山——大濁水山區的探勘·南湖溪流域·1.南湖溪怒吼 賴明佑執筆. 陈文翔 (编). 南湖記事:宜蘭大濁水溪流域探查足跡. 台大登山社山岳区域开发系列① 影像·台湾27 第一版. 台北市: 玉山社. 1999-02: 117–127. ISBN 957-8246-06-4. 
  9. ^ 9.0 9.1 郑安睎. 山難資料(民國86-94) (报告) –通过中华民国健行登山会 登山讲义 山难防救. 
  10. ^ 新竹市登山协会 技术顾问 叶良枝. 1998/09/28中央尖溪山難報告書 (报告). 2007-06-07 [2022-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7) –通过东吴山友社. 
  11. ^ 林佩均. 找到了!桃體育局股長獨攀中央尖山 遺體卡斷崖80公尺高. 联合报 (台中即时报导). 2021-12-24 [2022-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1). 
  12. ^ 甘薯峰. 线上台湾百岳. 上河文化. 一段未完成的旅程. 2017-03-06 [2022-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7). 
  13. ^ 百岳老查. 山,會吃人?遙悼陌生的黃新華山友. 公民新闻 (财团法人公共电视文化事业基金会). 2016-10-31. 
  14. ^ 张铭隆. 山鳴谷應 黃新華之死. 民生报. 1989-12-06. 七版 户外活动. 
  15. ^ 男子獨攀台灣中央尖山 失聯多日後「死亡稜線」崩壁尋獲遺體. 台湾英文新闻. 2020-10-04 [2022-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