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4雪曼戰車

坦克

M4謝爾曼坦克(M4 Sherman、Medium Tank、M4)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開發、製造的坦克。簡稱雪曼,又譯謝爾曼薛曼,這個名字是英軍起的,來源是美國南北戰爭北軍的將軍威廉·特庫姆賽·薛曼

M4雪曼
一輛安裝假M3戰車炮的M4A4雪曼
類型中型戰車
原產地 美國
服役記錄
服役期間1942年-1955年(美國)
參與戰爭/衝突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國共內戰
韓戰
希臘內戰
中東戰爭
印巴戰爭
生產歷史
研發日期1940年
生產日期1941年-1945年
製造數量48,000輛以上
衍生型衍生車型
基本規格
重量30.3公噸(66,800磅)
長度5.84公尺(19英呎2英吋)
寬度2.62公尺(8英呎7英吋)
高度2.74公尺(9英呎)
操作人數5人(車長、炮手、裝填手、駕駛、副駕駛)

裝甲63公釐
主武器75 毫米M3戰車炮(90發砲彈)
副武器12.7毫米白朗寧M2重機槍(300發子彈)
2挺7.62毫米白朗寧M1919機槍(4,750發子彈)
發動機M4/M4A1使用了R975系列汽/柴油發動機

M4A2使用了通用6046柴油機

M4A3使用了福特GAA發動機

M4A4使用了克萊斯勒A57發動機
功率/重量2400轉時340匹馬力
懸掛垂直螺旋彈簧懸吊系統,M4A3E8除外(採用水平螺旋彈簧懸吊系統)
作戰範圍120英里(175加侖油箱)
速度38.5至48公里/小時(25至30英里)

最初美國試圖以零件的標準化,令構成車身的零件有高度的兼容性,從而可將各種規格化的零件交由繁雜的中小企業生產,生產工廠只從事自己擅長的生產方式,可提高生產效率使大量生產成為可能。但隨着戰場實戰,M4的初始設計顯得力不從心,各企業按戰場反饋的需求製造了各種非標準的改型,如M4/75炮塔座圈直徑1525mm,M4/76炮塔座圈1750mm,雖然在總型號上統稱為M4,但車身、引擎、砲塔、砲、懸掛、履帶等幾乎是每種型號就是一種新規格,可說是一部多類形式的坦克,結果戰場上很難從損毀的坦克上拆取到合用的配件,大批易損部件需由坦克車手註明具體的型號或在部件上找到其它更詳細的編號向後方預定並等待運輸,並時有因複雜的型號出錯運到後發現不能安裝使用,給後勤維修帶來很大困擾。

服役過程

編輯
 
大部分的M4A4都經由租借法案提供給盟軍。
 
中華民國陸軍的M4A4
 
緬甸戰場的國軍M4A4

在二次大戰中,M4雪曼在美國陸軍美國海軍陸戰隊服役,其中M4A2和M4A4型大多都提供給同屬同盟國大英國協(包含澳洲和加拿大)、蘇聯自由法國波蘭流亡政府中華民國

雪曼的第一次參戰為1942年10月的第二次阿拉曼戰役,使用單位為英國陸軍第八軍團。大英國協在歐洲戰區也廣泛地使用雪曼戰車來取代M3李戰車和其衍生車型,且在1944年成為裝甲部隊的主力,其他的戰車是於戰爭後期參戰的邱吉爾戰車克倫威爾坦克。英軍曾使用M4、M4A1和M4A2,但之後的主力裝備是M4A4。M4的衍生型螢火蟲戰車是自美國援助的M4和M4A4改裝而成,被配置在裝備了雪曼戰車和克倫威爾戰車的部隊中,以提供較強的反坦克火力。


雖然美國海軍陸戰隊在太平洋投入了裝備柴油引擎的M4A2,美軍驅逐戰車部隊也在非洲和歐洲投入了以M4A2底盤作為基礎量產的M10驅逐戰車,美軍裝甲部隊長官中將Jacob L. Devers卻要求不在無行動戰區(Zone of Interior)之外投入柴油引擎的雪曼坦克。首次投入戰鬥的美國雪曼是在1942年11月在火炬行動中使用的M4和M4A1,在北非戰役的過程中雪曼在坦克營裡取代了M3李戰車的位置。雖然M4和M4A1在整個戰爭期間都繼續服役,但美國陸軍在戰爭後期更傾向使用擁有500匹馬力強力引擎的M4A3。在1944年7月M4A1首先裝備76毫米長管火砲進入戰鬥,緊隨其後的是M4A3。到戰爭末期時,美國陸軍在歐陸部署的半數雪曼戰車已經裝備了反坦克能力較高的76公釐M1戰車砲,而餘下的半數雪曼戰車仍裝備著75毫米的短管火砲。有些部隊則混有裝備了兩種火砲的車型。第一種裝備HVSS懸吊系統的車型是M4A3E8(76)W型,在1944年末參與實戰。

 
在太平洋戰區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的M4A2很多都加裝木板以防被日軍磁鐵炸藥攻擊

除了提供給包括蘇聯在內的盟國外,M4A2謝爾曼坦克在太平洋戰區作為陸戰隊的主力,同樣是日軍的惡夢。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塞班島戰役硫磺島戰役沖繩島戰役裡,日軍基本上沒有正面火力可直接和雪曼系列對抗,要擊毀M4系列戰車通常得依靠隱蔽良好的反戰車砲近距離擊殺甚至是人肉特攻才能對其有效,另一種日軍採用的反坦克武器是磁鐵炸藥,美國海軍陸戰隊為此要在M4A2的車身加裝木板。海軍陸戰隊最早使用M4A1型,之後從1944年1月開始M4A2型完全取代M4A1成為陸戰隊主力坦克,並且參加了之後的每一場戰役。最後從硫磺島戰役開始,陸戰隊開始使用新型的M4A3型雪曼。之所以陸戰隊使用M4A2型這個出口型號,原因是M4A2型係使用柴油引擎,在太平洋戰區,海軍陸戰隊可以較方便地從海軍運補體系(以及登陸艦隊的艦艇上)取得柴油,以減少後勤負擔。之後在45年初歐洲戰事緩解,足夠的汽油開始運往太平洋戰區。這樣陸戰隊也開始裝備新型的使用汽油引擎的M4A3型雪曼。在二戰中總共有1,000輛各型雪曼交付給陸戰隊使用,但均為75毫米砲。主要是因為對付日軍坦克75毫米砲已經完全可以勝任。76毫米砲雪曼主要用於歐洲戰區。

自由法軍使用的M4A2佔了相當高的比例,法國也是唯一經由租借法案接收M4A3E2「巨無霸」的國家。波蘭軍則使用了許多雪曼螢火蟲和裝備76公釐M1戰車砲的衍生車型。國民政府駐印遠征軍部隊則接收少量M4A2作為戰車團火力支援用車。

蘇聯偏好使用裝有柴油引擎的雪曼戰車,因為它製造的戰車如T-34也是使用柴油引擎。因此,它是繼大英國協後大量使用裝備有75毫米短管火砲和76公釐M1戰車砲之M4A2的國家。與英國不同的是,M4A2佔了蘇聯所擁有的雪曼戰車的大半。使用HVSS懸吊系統的雪曼戰車直到戰爭末期才被接收並使用。蘇聯人稱呼M4A2為「艾姆查」(МЧ),其名字來源於俄語對M4的發音。又因為美國人寫的頂上開口的數字4類似於西里爾字母Ч。蘇聯據老兵LOZA的回憶,雪曼的砲彈因為相對不易燃,在起火後不會爆炸,因此安全性比T-34要好。而M4重心較高,蘇軍有在與T34協同進攻中,M4高速轉向時翻車的紀錄。

中緬印戰區方面,M4系列有一部分提供了英國軍隊,而在印度整訓的中華民國駐印軍在1944年也接收了少量的M4A4,它原先不在租借法案的清單內,但是1943年底駐印軍戰車團使用M3A3輕戰車與日軍交戰的經驗發現M3系列輕戰車的防護力不足,因此在反攻密支那後的短暫休整期間向美軍要求更新戰車,美軍提供了援助英軍的一部分M4A2供戰車團使用,總量不超過一個連。中國駐印軍的M4A4塗裝很有特色,不單在車身寫上「突擊」,還在炮塔上畫上貓眼和貓鬚,在貴街曾與日軍戰車交手,並且創下成功擊殺日軍戰車的紀錄。

 
韓戰中,一台擁有方正形狀、銲接車體的M4A3E8(76)W雪曼正被用作火砲使用。

二戰結束後美國基本上淘汰除了裝有76公釐M1戰車砲或105毫米榴彈砲的M4A3E8以外的M4系列,剩餘的戰車除了棄置於各國戰場便是以軍事物資出售。在1950至1953年的韓戰中,雪曼戰車仍是美軍普遍使用的戰車。美國1954年的調查表明朝鮮戰爭期間有119場坦克間的戰鬥、104場是陸軍坦克部隊參加、15場是陸戰隊坦克參加。其中M4A3E8參戰的59場(50%),M26是38場(32%)、M46是12場(10%)、M24是10場(8%)。其中只有24場有3輛以上的朝鮮T-34或Su-76M參戰,在這些戰鬥中美方有34輛坦克被擊毀,只有15輛是不可恢復損失。而確認被坦克擊毀的T-34-85有97輛,而且美軍有18個不確認戰果。擊毀的T-34-85有39%歸於M26,12%M46,剩下的大部分由M4擊毀的。美方統計T-34的人員損失發現有75%在坦克被擊毀後陣亡,而美方的坦克乘員被擊毀死亡率在18%,這裡面當然有美國人習慣於反覆轟擊被擊毀坦克的原因[1]。戰後的雪曼戰車也在世界上的許多國家服役並參與了20世紀末的幾場地區性衝突。有的國家(特別是以色列)使用新型武裝加以改造,使它繼續在戰場上立威,而各種衍生型有的各國使用至1970年代後才被更新的支援車輛取代。日本所使用的M4A3E8型是根據MSA協定供給日本陸上自衛隊,直到1970年代中期才被61式戰車完全取代。以色列以色列國防軍廣泛的裝備了包含使用法製75毫米火砲的M-50「超級雪曼」和擁有105毫米火砲的M51雪曼,及其他多種的改裝及衍生車型。雪曼戰車也被參與第二次喀什米爾戰役印巴戰爭(1971年)的雙方軍隊所使用。南美洲在戰後很長一段時間仍繼續使用雪曼戰車。智利陸軍把雪曼列為現役裝備直到1989年,而巴拉圭是南美洲唯一仍繼續裝備雪曼戰車的國家。

戰鬥表現

編輯

戰術機動能力

編輯

雪曼戰車在道路或野地都能保持較高的速度。在野地行走時表現不俗,在沙漠上,雪曼戰車的橡膠履帶表現良好。即使是在意大利的多山環境下,雪曼戰車還可以精準的一砲擊穿四號坦克。在沙漠薛曼戰車依然能夠通過很多德國坦克所不能通行的地形。史佩爾(Albert F. Speer)就回憶M4常常能爬德軍坦克不能爬的山和在平地上馳行速度勝出[2]。另一方面,美軍坦克乘員發現M4在例如泥濘或積雪等非硬質地面上行駛時,其較為窄小的VVSS履帶在防滑性能和接地壓大等通行能力方面相對於德軍的豹式等擁有寬履帶的第二代坦克要遜色不少。美國人的測試證明了虎式和豹式,特別是後者擁有至少和M4一樣好的機動力,同時有比它優秀的越野能力[3]。蘇聯人的經驗與之相似,並開始改裝VVSS履帶以提高其在雪地上的防滑性能。美軍開始發放名為「鴨嘴獸」的擴展型VVSS履帶鏈接銷進行戰地改裝作為新型履帶和懸掛系統定型之前解決對地壓強問題的權宜之計。而因增加裝甲而大幅增重的M4A3E2「巨無霸」(Jumbo)則將「鴨嘴獸」擴展履帶銷作為出廠標準配置。M4A3E8「Easy Eight」,代表了安裝HVSS(水平螺旋彈簧懸掛系統)懸掛系統和新型23英吋寬履帶的M4A3,HVSS和23英吋履帶作為解決M4通行能力的終極解決方案在戰爭晚期開始投入使用,安裝到了M4(105)、M4A1(76)W、M4A2(76)W、M4A3(75)W、M4A3(76)W和M4A3(105)型坦克以及M40和M43型自行榴彈砲上。

缺點

編輯

雪曼戰車較高的車身外型使其較不易躲藏,裝甲過薄導致易遭德軍火砲擊穿,也有遭一砲擊毀兩輛或隔房擊殺的戰例。早期型的M4其傳動系統裸露在車體主裝甲前方,遭到攻擊會讓整輛車失去動力。雪曼戰車在西線被擊中後容易燃燒甚至爆炸,因而被戰後美軍起諢號為「朗森」(因朗森為德國打火機品牌,其廣告詞為「一打就着,每打必着」[來源請求]),德軍也因此戲稱其為「湯米烤肉爐」(20世紀初的德國人習慣戲稱英國人為「湯米」)。有觀點認為這是由於雪曼採用汽油機的原故。據英國第二作戰研究處的報告,諾曼第戰役後82%的被擊毀雪曼戰車會燒毀,而同樣的德國四號、豹式和虎式一旦被擊穿,起火的概率也能達到82%、63%和80%,,但其實是該坦克中彈後乘員仍有一半生存律,遠比德國的10%為高,由於倖存者偏差,沒了沈默當好評的機會,倖存者自然會大駡該坦克不行。這亦與豹式、虎式在當時屬重型坦克有關,盟軍需以更多的砲彈命中才能將其擊穿,而不是因為其汽油機容易着火;反過來其火砲卻可以在較遠距離上一砲擊穿各種盟軍坦克並引發火災,迫使美方開發出大幅增強裝甲的M4改版「Jumbo」坦克。也有許多人將起火原因推卸給彈藥架(後因此部分改裝了濕式彈藥架,即加裝水套),但又有說法認為雪曼戰車引擎室設計不良才是主因,且蘇聯版的雪曼戰車使用柴油引擎,雪曼設計圖與蘇聯老兵回憶錄更坐實了設計不良的推論。[4]而John Buckley從第29裝甲旅的報告中發現166輛被擊毀雪曼有94輛燒毀,佔56.6%,另外一份研究則是佔65%。[5]

在火力方面,後期型號的雪曼戰車配備穿甲力較強的76公釐M1戰車砲,在常規作戰距離下能有效對付四號坦克和三號突擊砲,但面對豹式坦克時仍顯得有所不足;無論使用M62型被帽穿甲彈或是M93型高速穿甲彈,都無法貫穿豹式坦克的正面裝甲;但豹式戰車可在800碼至1000碼的距離上擊穿雪曼戰車的砲盾,而雪曼戰車必須拉近到200碼[6]。而且76公釐戰車砲在西線戰事開始時並未裝備直到戰末才少部分安裝(螢火蟲另外算),美軍之所以對雪曼戰車的火力升級遲緩,是因為陸軍總司令麥克奈爾是砲兵出身,深信敵軍戰車應由坦克殲擊車對付,M4雪曼的定位是步兵支援坦克。[7]再加上美軍在西西里島戰事中得出的「M4的75/76毫米砲火足夠對抗德軍」的判斷,致使M26潘興重坦克較晚服役,因此M26戰車在戰爭結束前才得以盟軍主力戰車的身分活躍。

M4砲塔體積較小,安裝的76毫米戰車砲有三個版本,實心的動能穿甲彈於三種戰車砲可以通用,但藥室容積不同,彈殼不能通用。正式的M4-76mm型號側重於保留厚裝甲,因此採用較小的火砲,而英國改版的螢火蟲式成功地集厚裝甲和重火力於一體(安裝英國自己的3英寸76毫米QF-17磅砲,有300立方寸的藥室容積,為此甚至將M4的砲塔後部切開,加焊一個突出的裝甲盒以容納無線電設備並平衡砲塔)。美國未能兼顧裝甲和火力問題,後來才開發了放棄厚裝甲的重砲版M10和M36,成為坦克殲擊車(安裝源自76毫米M1918的M7/L50砲,有205立方寸的藥室容積。開發出擁有大體積開放式砲塔,但砲塔裝甲薄弱且無頂的M10;以及擁有更大開放式砲塔,容納口徑更大的90毫米M3/L53反戰車砲的M36);M10與M36的火砲藥室容積已大幅超出正式的M4/76坦克和M18坦克殲擊車採用的76毫米M1/L52砲的140立方寸,其火砲具有更強的穿甲能力。M4坦克的重砲改裝版:M10及M36坦克殲擊車雖存在各種技術問題,但在戰爭結束前共生產了8000餘輛,並大量作為盟軍裝甲部隊的支援火力使用。

總結

編輯

雪曼的綜合能力中等,但是相較於德國新銳戰車來說在品質上依然有巨大的差距。因為設計缺陷使得美軍在坦克戰上往往要犧牲數台戰車才能擊毀一台豹式或虎式。[8]撇開性能不說,二次大戰並不全是一場科技上的競賽,決定二戰勝敗的關鍵還有「數量」。德國戰車最大的缺點是生產速度慢,直到戰爭結束前德國主力4號戰車也僅生產9,000多、5號豹式6,000多輛[9]。相較於美國雪曼與俄國T-34的總產量共計100,000多輛,它們在數量上根本不是對手。雪曼戰車最大的優點是生產容易,任何一間坊間的鐵工廠都能生產雪曼戰車上的部分零件或者組裝,使得美國能在短時間內將國內所有產能投入軍事生產。美國於1942年-1943年生產了53,500輛坦克,而二戰中造船所用的鋼能折算成67,000輛坦克[10]。 而雪曼戰車的高耗油量使得大戰末期物資短缺的德國就算擄獲也難以使用。其在設計之初預留下來的龐大空間與額外的動力使得雪曼可以在二戰中隨著戰場需求而做升級;眾多的生產產地與所屬單位的自行改裝,因此要在戰場上找到兩部完全一模一樣的雪曼並不容易。 不過美國陸軍第3裝甲師的老兵貝爾頓·庫柏在他的回憶錄《死亡陷阱》裡對M4中型坦克的評價非常尖銳:「美國陸軍無論做怎樣的保證、聲明、和承諾,都無法告慰成千上萬死傷的坦克兵和依靠謝爾曼坦克掩護的步兵。提供質量比敵方差距如此懸殊的武器長達兩年之久,無論是誰負責供應美軍坦克,都必須為此承擔罪責。我實在不能理解居然有人能夠如此瀆職而逃脫懲罰。」("死亡陷阱"一書之內容可信度不高,參見 Death_Trap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戰後美軍經過一番評估後,認為將已經部署在境外的M4運回國內成本高於製造新的M4,且美國境內不需要那麼多的戰車。因此許多M4被留在境外當作是軍用剩餘物資兜售給當地政府,賣不掉的或者損壞的就任意棄置在原地。因此直至今日在那些經過二戰洗禮的南太平洋島嶼上依然能在荒煙蔓草中找到M4的殘破身軀。

戰例

編輯

雪曼坦克雖然火力及防護力都不如德軍豹式和虎式坦克,但是砲塔旋轉速度快,為其作戰帶來一定的優勢。在1944年11月23日於薩爾河附近,美軍第4裝甲師和德軍130裝甲師就發生過一輛雪曼單獨擊毀5輛豹式坦克的戰例。當時這輛美軍M4雪曼戰車從公路上開下來,沿着高高的河堤行駛,突然看到右前方250碼窪地有兩輛豹式,雪曼利用裝彈快、砲塔迴轉快的優勢,提前擊傷兩輛豹式,準備衝過去的時候又發現另外三輛豹式,雙方遂進行距離不超過40碼的混戰,最後雪曼戰車成功擊毀5輛豹式坦克,雪曼戰車自己也報廢。巴頓將軍在前來訪問的美國駐蘇聯大使艾夫里爾.哈里曼一起察看了戰場,當時德軍坦克還在冒煙。並且在大使的陪同下親自為車組授勳。

雖然在火力和裝甲上處於劣勢,但是憑藉著自身靈活,機動性強的特點,雪曼戰車在某些特定的場合下依然可以有效地對抗德國豹式和虎式坦克;在實戰中,美軍坦克也是儘可能離德軍坦克近的地方再交火,一旦能成功地在與德國坦克非常近的距離交鋒,此時德軍坦克笨重的身軀就成為累贅,雪曼的主砲也能有效攻擊德軍坦克,輕巧的雪曼反而比德軍虎式坦克更有優勢。

從實際戰果來看,以美軍主力部隊由巴頓將軍指揮的第三軍團為例。第三軍團從1944年8月1日參戰直到1945年5月8日歐戰結束。總共損失3791輛雪曼坦克,但擊毀858輛豹式、虎式、虎王,德軍自行炸毀467輛,另外擊毀1529輛各種德軍其它中型坦克和坦克殲擊車等。

特性

編輯

對照表

編輯

英式名稱中,Sherman I=M4,Sherman II=M4A1……以此類推,而A=76毫米M1A1/M1A1C/M1A2坦克砲,B=105毫米M4坦克榴彈砲,C=17磅(76.2毫米)MKs IV/VII坦克砲,Y=HVSS(水平螺旋彈簧懸掛系統)。

M4雪曼– Selected Sub-Types
制式名稱 M4(105) M4C
Composite
M4A1 M4A2(76,援蘇型) M4A3 M4A3E2
「巨無霸」
M4A3E8(76)
"Easy Eight"
M4A4 M4A4
螢火蟲
英式名稱 Sherman IB Sherman I Hybrid Sherman II Sherman IIIA Sherman IV Sherman IVAY Sherman V Sherman VC
乘員 5人 5人 5人 5人 5人 5人 5人 5人 4人(無前機槍操作/機電員編制)
主武裝 105毫米M4榴彈砲 75毫米M3戰車砲 75毫米M3戰車砲 76毫米M1A1/M1A1C/M1A2戰車砲 75毫米M3戰車砲 75毫米M3戰車砲 76毫米M1A1/M1A1C/M1A2戰車砲 75毫米M3戰車砲 17磅(76.2毫米)MKs IV/VII戰車砲
次武裝 白朗寧M2重機槍
白朗寧M1919中型機槍
白朗寧M2重機槍
白朗寧M1919輕機槍
白朗寧M2重機槍
白朗寧M1919輕機槍
白朗寧M2重機槍
白朗寧M1919輕機槍
白朗寧M2重機槍
白朗寧M1919輕機槍
白朗寧M2重機槍
白朗寧M1919輕機槍
白朗寧M2重機槍
白朗寧M1919輕機槍
白朗寧M2重機槍
白朗寧M1919輕機槍
白朗寧M2重機槍
白朗寧M1919輕機槍
車體 銲接型 銲接型 鑄造型 銲接型 銲接型 銲接型 銲接型 銲接型
車體延長
銲接型
車體延長
引擎 汽油
Continental
R975
汽油
Continental
R975
汽油
Continental
R975
柴油
通用動力
6046 2×6
汽油
福特
GAA V8
汽油
福特
GAA V8
汽油
福特
GAA V8
汽油
克萊斯勒
A57 5xV6
汽油
克萊斯勒
A57 5xV6

衍生車型

編輯
 
M4A4掃雷坦克(荷蘭Overloon戰爭博物館英語Overloon War Museum展品)
 
以色列改裝的M4洐生型M51
 
二戰後M4洐生型M50
 
原屬埃及的改裝上AMX-13的炮塔的M4A4
  • M4A3E2巨無霸:裝備75公釐砲,使用76公釐砲的砲盾;砲盾厚度為152mm,車身正面裝甲為114~140mm,厚實的裝甲使其獲得「巨無霸」的外號;總重:38公噸,速度:35公里/小時;另有換裝76公釐砲和把同軸機槍換裝火焰發射器的戰車兵戰地自行修改式樣。不過該型坦克僅生產了兩個月,產量約250輛。
  • M4(105):裝備105公釐M4榴彈砲,設計用於協助步兵和反防禦工事,犧牲了反裝甲能力。
  • M4(105)HVSS:裝備105公釐M4榴彈砲/ 使用Horizontal Volute Spring Suspension (HVSS)英語Vertical volute spring suspension懸吊系統。
  • 雪曼螢火蟲:英國利用M4(75)、M4A2(75)、M4A3(75)W和M4A4改裝17磅MKs IV/VII加農炮,以提高M4系列的反坦克火力,能在1000公尺處貫穿虎式坦克的正面裝甲。M4和M4A4為主要改裝用底盤。M4A2底盤為少量戰場返修車輛,數量非常稀少,有2000架[11]。M4A3(75)W底盤為美軍需求,改裝數量不超過60輛,未能趕上戰爭結束前交付部隊使用。
  • 超級雪曼:以色列改裝型。其中M51裝上了長身管型105毫米戰車炮。
  • 灰熊I巡航坦克加拿大以M4A1雪曼戰車為基礎設計的巡航坦克。
  • M4A3E8:使用新式全名為"Horizontal Volute Spring Suspension"的HVSS懸吊系統,因此又稱為M4A3(76W) HVSS。採用濕式彈藥庫,M1 76公釐52倍徑砲〔高速穿甲彈,2200公尺,擊穿110mm垂直鋼板〕,履帶增寬,正面63mm傾斜裝甲,總重:32公噸,速度:45公里/小時。
  • M4A4掃雷戰車:裝有滾動轉輪,以鐵鏈鞭打地面排雷。
  • M10狼獾驅逐戰車:使用M4A2底盤改裝,搭載3英吋(76.2毫米)M6火砲的驅逐戰車,英方綽號「狼獾」。
  • M36傑克遜驅逐戰車:搭載90毫米M3砲驅逐戰車
  • M12自走砲:裝備155毫米M1917/M1917A1/M1918M1榴彈砲的自行榴彈砲,配備的同地盤彈藥車為M30。
  • M40系列自行榴彈砲:155毫米GMC M40、8吋(203毫米)HMC M43、250毫米(10吋)MMC T94及T30運輸車。
  • 噴火坦克:M4A3R3「打火機」、M4「鱷魚式」、M4A2 HVSS「獾式」等。
  • T34風琴多管火箭炮:T34「風琴」(Calliope)、T40自動飛彈(Whizbang)等。
  • 兩棲登陸戰車(DD戰車):兩棲坦克(Duplex Drive,DD),改裝車輛分別基於M4A1、M4A2、M4A3、M4A4。二戰中英軍使用的雪曼兩棲坦克基於M4A1(75)、M4A2(75)、M4A4改裝,美軍只使用了用英國套件改裝的M4A1(75)。M4A3系列改裝的雪曼兩棲坦克未在二戰中使用。
  • 戰鬥工程車:D-8、M1及M1A1 dozer、M4 Doozit、架橋車、Aunt Jemima及其他排雷車。
  • 裝甲救護車:M32、M74、英國版本、以色列(Trail Blazer)版本
  • 火砲牽引車:M34及M35火砲牽引車、英國雪曼火砲牽引車
  • 霍巴特滑稽坦克:英軍為諾曼第登陸準備的特殊改造車輛。
  • BARV:英國改裝,將雪曼坦克去掉炮塔並加裝較高的車體圍殼,以用於涉水牽引救援探頭擱淺車輛和登陸船隻的海灘救援車輛,持續使用到戰後相當長時間。
  • 袋鼠裝甲運兵車:英聯邦部隊為解決半履帶裝甲人員輸送車數量不組的問題,利用加拿大白羊I/II巡航坦克、M7牧師自行榴彈砲、M4系列中型坦克、丘吉爾步兵坦克等去掉炮塔、火炮及相關戰鬥室內部組件改裝而成的裝甲人員輸送車,以為前兩種底盤居多。
  • 二戰後雪曼坦克:二戰其他國家的改進版本。

使用國家

編輯

注釋

編輯
  1. ^ STEVEN ZALOGA M4 (76mm) Sherman Medium Tank 1943-65 (New Vanguard)
  2. ^ Speer, Albert (2009). Inside the Third Reich. Ishi Press. p. 2nd note on chapter 17. ISBN 978-0-923891-73-2.
  3. ^ M4 SHERMAN AT WAR" by Michael Green & James D. Brown [Page 53]
  4. ^ Copp, pp. 399-406
  5. ^ Buckley, p. 127
  6. ^ Steven, Zaloga. M4 (76mm) Sherman Medium Tank 1943-65, p. 19
  7. ^ Zaloga 2008, "McNair's Folly" p. 72–77
  8. ^ 數台Sherman差點不敵一台虎式. [2021-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1). 
  9. ^ 『パンター戦車』、「パンター生産數」292頁。
  10. ^ Berndt, pp.192-3.
  11. ^ Nazi Megastructure: Mega tank 41:29

參考書目

編輯
  • Cooper, Belton Y. Death Traps: The Survival of an American Armored Division in World War II. Novato, CA: Presidio, 1998. ISBN 0-89141-670-6
  • Rodrigo Hernandez Cabos, John Prigent. M4 Sherman Osprey Publishing ISBN 1-84176-207-5

參見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