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2自走砲
M12型155公釐機動火砲載具(英語:155 mm Gun Motor Carriage M12)是美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研發的一款自走砲。该自行火炮使用一門從法軍「155公釐GPF火砲」發展而來的155釐米榴彈砲。[1]
M12自走炮 M12 Gun Motor Carriage | |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26噸 |
长度 | 6.73公尺 |
宽度 | 2.67公尺 |
高度 | 2.70公尺 |
载员 | 6人(駕駛、車長、4x火炮操作員) |
主武器 | M1918 155公釐榴彈炮或M1917/18 M1型155毫米加農炮 |
副武器 | 白朗寧M2重機槍 |
发动机 | 萊特R975 RC2型引擎 340匹(254千瓦) |
悬挂 | 垂直渦輪型彈簧懸掛系統(VVSS) |
作战范围 | 220公里 |
速度 | 38公里/小時 |
發展
编辑發展M12的想法於1941年首次被提出,並於1942年上半年進行建造與測試。陸軍地面部隊(Army Ground Force)最初以沒有需要為理由拒絕了這項設計,但在陸軍火砲委員會(Artillery Board)表明支持軍備部後,軍備部核准並建造了100輛M12。這些M12被用作訓練用途。
概述
编辑M12是以M3李戰車的底盤為基礎建造的。[1]它有一個有裝甲保護的駕駛室,內部除了駕駛還有車長。然而火炮操作員就沒有那麼多保護了,他們的位置位於車體後方的開頂戰鬥室。引擎被移置車體中央的位置,而大部分的M12都使用了M4轉向架,它裝有一個軌跡轉向滾輪。依據庫存的狀況,M12可能使用三種不同的155公釐火炮,分別是M1917型、M1917A1型或是M1918M1型155公釐火炮。三種火炮都源自於法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使用的155公釐GPF火炮。有限的儲存空間使的M12一次只能攜帶10枚彈藥及裝藥。
M12後方類似於推土機推鏟的抓地鏟,其功用是為了吸收後座力。這樣的設計—一門巨大的火炮安裝於一輛戰車底盤後方的開放式空間上,後方還有一具抓地鏟—被後來許多重型自走砲採用。
製造
编辑只有100輛M12被生產出來,1942年製造了60輛,餘下的40輛在1943年建造完畢。
衍生車種
编辑由於M12所能攜帶的彈藥量實在太過有限,军备部在M12的基礎上研发生产了M30彈藥運輸車以來運送乘員組和彈藥。
除了一門巨大的155公釐火炮以及抓地鏟外,M30與M12看起來是一模一樣的。M30可以攜帶40發彈藥,並裝備一挺M2白朗寧重機槍。
在使用狀況許可的情況下,M12及M30一般會成對服役。
使用概況
编辑1943年時,M12主要用作訓練用途或是被儲藏起來。在諾曼第登陸前夕,有74輛M12被翻修以為入侵行動做準備。這些M12在西北部歐洲的戰役中取得了不錯的戰果。即便原先是被設計來提供間接火力支援,然而有時在攻擊加固防禦工事時,M12也會被用做直射火力以掃除障礙,例如在對齊格菲防線的聯合攻勢中,M12的155公釐火炮便以其於2000碼(約1830公尺)外一炮擊穿7英呎(213.36公分)厚的水泥掩體的優秀能力獲得了「破門者」(The Doorknocker)的綽號。
1945年,在歐洲戰損的M12開始由M40自走砲進行補充,M40是一種於戰爭晚期在M4雪曼戰車的底盤基礎上開發而來的自走砲。戰後,剩餘的M12被除役,並被M40代替。
現存的M12
编辑世界上唯一倖存的M12自走砲目前保存在錫爾堡博物館進行永久展示。它原先被收藏在馬里蘭州亞伯丁的美國陸軍軍備博物館中,直到2010年11月被運送到現址為止。
參考資料
编辑註記
编辑- ^ 1.0 1.1 Doyle, David. M40 Gun Motor Carriage and M43 Howitzer Motor Carriage in WWII and Korea. Schiffer Publishing,Ltd. 2017: 5. ISBN 9780764354021 (英语).
參考書目
编辑- Leland Ness (2002) Janes World War II Tanks and Fighting Vehicles, Harper Collins, ISBN 0-00-711228-9
- U.S. Army Artillery Museum (Plaque inside museum). Fort Sill: United States Army. 2014.
延伸閱讀
编辑- 車輛
- TM 9-2300 military vehicles
- TM 9-751 operators
- TM 9-1750
- TM 9-1750B
- TM 9-1750D
- TM 9-1751
- SNL G158 parts catalog
- 火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