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龙属
通天龙属(属名:Tongtianlong)是兽脚亚目偷蛋龙科恐龙的一属,生存于白垩纪马斯垂克阶的东亚,化石发现于中国江西[1]。
通天龙属 化石时期:白垩纪晚期,
| |
---|---|
通天龙的正模标本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蜥形纲 Sauropsida |
总目: |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
目: | 蜥臀目 Saurischia |
亚目: | 兽脚亚目 Theropoda |
科: | †偷蛋龙科 Oviraptoridae |
属: | †通天龙属 Tongtianlong Lü et al., 2016 |
模式种 | |
泥潭通天龙 Tongtianlong limosus Lü, Chen, Brusatte, Zhu, Shen, 2016
|
特征描述
编辑通天龙全长估计约 2.5 公尺,体型相当于一头绵羊,和大部分的偷蛋龙科恐龙差不多。其头部短而高,头骨呈圆顶状,头骨的最高处位于眼眶后上方,头顶有个小型头冠,可能有求偶的作用。和许多偷蛋龙类一样,通天龙的前上颔骨没有牙齿,但在前缘有明显突起[1][2]。
发现历史
编辑通天龙的化石(正模标本编号 DYM-2013-8)出土于2012年,是从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一所新建高中的工地里被发现。而发现化石的赣州地区自2000年代以来即是出土偷蛋龙类化石的重镇,直到通天龙被正式发表前,已经陆续有斑嵴龙、南康龙、江西龙、赣州龙、华南龙以及一个未命名种(unnamed oviraptorid)被记述[3]。而以上六种偷蛋龙类与通天龙同属于南雄组地层,年代相当于白垩纪末期的马斯垂克阶[4](但通天龙的发现地层尚没有更详细的研究)。
由于化石是在工地中被挖掘到,加上是经由施工人员在爆破作业后才发现,因此虽然发现了化石,但部分手臂、右腿和尾部都被TNT炸毁,在臀部的位置附近甚至还留有放置炸药的钻孔[5]。爱丁堡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史蒂芬·布鲁萨特(也是通天龙论文的共同作者)更推测,在化石被发现前,它很可能是保存完好的单一个体[6]。而这具化石目前存放在浙江省东阳市的东阳市博物馆[1]。
通天龙另一个引起科学家兴趣的地方是它被保存下来的姿势,其头部上扬、前肢向两侧伸展,显得极度不寻常。已故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古生物学家吕君昌透过研究化石底下的红色砂岩,发现通天龙死亡时周围环境是一片泥潭,进而推测可能是因为误入泥坑无法逃脱才死亡形成化石,而特殊姿势则是挣扎求生的样态,而这也是偷蛋龙科化石中的首例[7]。
命名涵义
编辑通天龙的属名系直接取自汉语拼音,其中“通天”是指离发现地不远的通天岩;另一方面也可解读为“通往天堂”,比喻化石张开双臂的姿势。种名在拉丁文中意为“泥泞”,指化石的发现处,也因此通天龙在学界亦被昵称为“泥巴龙”(Mud Dragon)[8][9]。
分类学
编辑2016年的研究指出通天龙属于偷蛋龙科,与斑嵴龙和乌拉特龙形成外类群的近缘关系,详细如下列[1]:
偷蛋龙科 Oviraptoridae |
| |||||||||||||||||||||||||||||||||||||||||||||||||||||||||||||||||||||||||||||||||||||||||||||||||||||||||
古生态学
编辑前面提过通天龙出土的南雄组已有许多种偷蛋龙科恐龙被发现,而通天龙是第六个被正式发表与命名的物种。基于当中部分物种的体型有一定的落差,且和通天龙有部分相似之处(例如全长可能不及通天龙一半的斑嵴龙),因此通天龙可能只是其他种偷蛋龙科的成年个体[1];不过对偷蛋龙科幼体解剖构造的研究指出,偷蛋龙类的生理构造不会因年龄增长而有太大的变化,亦即通天龙更有可能是独立的物种[10]。
吕君昌等人也提出另一个可能性,也就是在单一地区出现如此丰富的偷蛋龙科物种多样性,可能表示偷蛋龙家族在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之前经历了演化辐射的过程,也就是单一物种受地理因素而隔离成不同族群,长时间下来各自演化成不同物种的现象[5]。不过由于尚没有南雄组的详细研究,不能排除这些物种可能只是各自来自不同的时间点而已[1]。
参考来源
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Lü, J.; Chen, R.; Brusatte, S.L.; Zhu, Y.; Shen, C. "A Late Cretaceous diversification of Asian oviraptorid dinosaurs: evidence from a new species preserved in an unusual posture". Scientific Reports. 2016, 6: 35780 [2017-05-21]. ISSN 2045-2322. PMID 27831542. doi:10.1038/srep3578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6).
- ^ (中文)化石网. 中國贛州南雄組晚白堊世第六個描述的新竊蛋龍科恐龍--泥潭通天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November 12, 2016 [2017-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0).
- ^ Lü, J.; Yi, L.; Zhong, H.; Wei, X. "A New Oviraptorosaur (Dinosauria: Oviraptorosauria)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of Southern China and Its Paleoecological Implications". PLoS ONE. 2013, 8 (11): e80557. ISSN 1932-6203. PMID 24312233. doi:10.1371/journal.pone.0080557.
- ^ Lucas, S. G.; Estep, J. W. Vertebrate biostratigraphy and biochronology of the Cretaceous of China. Lucas, S.G., Kirkland, J.I., and Estep, J.W. (eds.) (编). Lower and Middle Cretaceous Terrestrial Ecosystems. New Mexico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and Science Bulletin, 14. New Mexico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and Science. 1998: 14.
- ^ 5.0 5.1 Nicola Davis. New species of 'weird bird'-like dinosaur discovered in China. The Guardian. November 10, 2016 [2017-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8).
- ^ Victoria Gill. Unknown dinosaur almost blown to oblivion. BBC News. November 10, 2016 [2017-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9).
- ^ (中文)贛發現「泥潭通天龍」化石. 大公网. February 8, 2017 [2021-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3).
- ^ 史帝夫‧布鲁萨特(Steve Brusatte). 恐龍的待解之謎. 《BBC知识》(BBC Knowledge)国际中文版. 2017年5月, 69: 20–27.
- ^ Mark Strauss. 'Mud Dragon' Dinosaur Unearthed—By Dynamite. National Geographic. November 10, 2016 [2017-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3).
- ^ Lü, J.; Currie, P. J.; Xu, L.; Zhang, X.; Pu, H.; Jia, S. "Chicken-sized oviraptorid dinosaurs from central China and their ontogenetic implications". Naturwissenschaften. 2013, 100 (2): 165–175. ISSN 0028-1042. PMID 23314810. doi:10.1007/s00114-012-1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