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錫聯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 (1915-1999)

陳錫聯(1915年1月4日—1999年6月10日),原名陳錫廉廉甫湖北省黃安縣(今紅安縣)高橋陡山彭家村人。已故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中國共產黨第九至十一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陳錫聯
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
任期
1975年1月 - 1980年1月
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軍區司令員
任期
1973年12月 - 1980年1月
中國人民解放軍瀋陽軍區司令員
任期
1959年10月 - 1973年12月
個人資料
性別
別名原名陳錫廉,字廉甫
出生(1915-01-04)1915年1月4日
 中華民國湖北省黃安縣高橋陡山彭家村
逝世1999年6月10日(1999歲—06—10)(84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
國籍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1915年–194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1999年)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配偶栗格
王璇梅
兒女兒子陳再方
女兒陳再紅[1]
學歷中共中央黨校
著作

陳錫聯於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於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四軍第十師師長、第十一師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中國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第129師385旅769團團長、385旅旅長、太行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歷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三縱隊司令員、第二野戰軍第三兵團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共重慶市委第一書記、軍委炮兵司令員、瀋陽軍區司令員、北京軍區司令員、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軍委常委、國防委員會委員等要職。

生平

編輯

民國時期

編輯

1929年,陳錫聯在家鄉參加陂安南遊擊隊,同年秋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在紅四方面軍任連政治指導員,參與鄂豫皖蘇區歷次反圍剿戰爭。1932年10月,陳錫聯隨紅四方面軍主力轉移,參加創建川陝蘇區。1933年起任紅三十軍第八十八師二六三團營政治委員、團政治委員,參加反三路圍攻、反六路圍攻作戰。在歷次作戰中屢建戰功,曾被李先念稱讚為「打仗數第一」[2]。後任紅四軍第十師師長、第十一師政治委員。1935年,陳錫聯率部參加長征。長征中,曾率部擔負掩護紅四方面軍北上和籌集糧秣的任務。1935年8月,紅四方面軍第十師師長王友鈞在包座陣亡後,陳錫聯接任該師師長,並在作戰中負傷[3]。之後聽從張國燾命令,再度南返,前後三次度過草地,參加綏崇丹懋戰役[4]。此後,又隨隊北上,到達會寧

 
1940年5月,時任129師385旅旅長的陳錫聯在百團大戰前作戰鬥動員

抗日戰爭開始後,陳任八路軍129師385旅769團團長,1937年10月19日,陳指揮769團奇襲日軍陽明堡機場,擊毀飛機24架,殲日軍100餘人,緩解了日軍在忻口前線對中國軍隊的空中威脅[5]。後率部參加神頭嶺、響堂鋪、晉東南反九路圍攻等戰役戰鬥。1938年起,陳錫聯任第129師385旅副旅長、旅長。1940年,陳錫聯在129師破襲白晉鐵路作戰中,率部採取「腹地開花」、內外結合的戰法,迅速殲滅南關鎮日軍。後又參加百團大戰,堅守獅腦山陣地,給日軍以重大殺傷[2],並在戰鬥中中毒[6]。1943年,他任太行軍區第3分區司令員[7]。同年到延安,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

抗戰勝利後,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陳錫聯任太行縱隊司令員、晉冀魯豫軍區第三縱隊司令員,參加上黨邯鄲魯西南諸戰役。1947年4月,參與豫北戰役,殲滅國軍第二快速縱隊[8]。隨後協同友軍攻取湯陰,生擒孫殿英。同年7月,參加進軍大別山,率部隊率先搶渡淮河,到達大別山北麓,半個月攻占宛西地區9個縣城及大片地區[9]。1948年5月,陳任中原野戰軍第三縱隊司令員。在淮海戰役中,陳錫聯指揮部隊攻占宿縣,被稱為是淮海戰役的點睛之筆[10]。後在雙堆集殲滅國軍黃維兵團。1949年,任第二野戰軍三兵團司令員,參加渡江戰役,後率部進軍大西南,攻占重慶[2]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編輯
 
1959年10月1日,部分中國人民解放軍將領合影。左起:蕭向榮蕭華、陳錫聯、陳伯鈞劉亞樓呂正操韓先楚

1950年,陳錫聯任三兵團司令員兼中共重慶市委第一書記、市長、軍管會副主任和川東軍區司令員,1950年4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司令員,主持制定炮兵發展規劃,組織部隊改裝,進口和研製炮兵裝備。1951年11月任軍委軍械部部長,1954年升格為總軍械部部長。1955年,陳錫聯被授予上將軍階,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57年7月任新成立的炮兵學院院長。1959年10月調任瀋陽軍區司令員,1961年任中共中央東北局書記處書記。文化大革命時期,1968年6月陳錫聯兼任遼寧省革委會主任,1971年1月兼任遼寧省委第一書記。「陳三兩」,是文革中東北遼寧人給當時省革命委員會主任陳錫聯取的綽號。為什麼叫他「陳三兩」,因為在他主政下,遼寧生活困苦,每人每月只供應三兩豆油,而全國其它地區是5兩豆油。在此期間,他發現並宣揚了毛遠新[11]。1969年4月,在中共九大上,陳錫聯當選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1973年12月,陳錫聯與李德生對調,任北京軍區司令員[12]。在任上,他秉承毛澤東的意思,整頓北京軍區、北京衛戍區,大力清洗原來的部眾,其中消除了鄭維山聶榮臻的雙重勢力,也因此與聶榮臻有隙,才有了後來的陳錫聯的 「西山事件」[11]。1974年1月,陳錫聯成為負責處理中共中央軍委日常工作的軍委六人小組成員。1975年1月,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任命陳錫聯為國務院副總理[13],2月任中共中央軍委常委。1976年2月,原主持中共中央軍委工作的軍委秘書長葉劍英毛澤東下令因病休息後,陳錫聯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至1977年2月[14]。在粉碎四人幫的過程中,完成中共中央交給的任務[15]。1977年8月在中共十一大上繼續當選為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

陳錫聯支持繼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華國鋒的「兩個凡是」,被認為是「凡是派」的左膀右臂[16]。隨著華國鋒的失勢,陳錫聯的地位也岌岌可危。1978年之後,陳錫聯請假檢討,1979年分別在瀋陽軍區、北京軍區、北京衛戍區、炮兵總部等地給陳錫聯提意見,陳錫聯到會檢查,據稱相當沉痛、深刻。當時只有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傅崇碧和瀋陽軍區司令員李德生在會上客觀的評價了陳錫聯,指出了他的缺點的同時,也說他戰功顯赫,沒有「上四人幫的賊船」[11]。1980年1月,陳錫聯在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被免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和北京軍區司令員職務[17]

陳錫聯是中共七大至十四大代表、十五大特邀代表,中共八屆候補中央委員、中央委員,九、十、十一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共十二大、十三大相繼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常委。1999年6月10日於北京逝世,享年84歲[18]

著作

編輯
  • 《陳錫聯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 2007

家庭

編輯

陳錫聯第一任妻子栗格,陝西米脂人,原名黎芝慧,抗大畢業,1942年12月16日結婚。1948年秋病故。

第二任妻子王璇梅,由陳賡介紹1949年8月結婚,系陳賡夫人王根英之妹[19]。長期從事俄文翻譯工作。有四個子女。

長子陳再強1950年出生,畢業於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曾擔任瀋陽軍區審計局的局長。大校。

次子陳再文1951年出生,飛行員,在1982年中國民航3303號班機空難中遇難。

三子陳再方1953年出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科技委副主任,中將軍階[20]

么女陳再紅1955年出生,從事於教育事業,現已退休。

參考文獻

編輯
  1. ^ 蒲德生. 开国上将与夫人. 北京: 中華網. 2010-03-24 [2015-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22). 
  2. ^ 2.0 2.1 2.2 歐陽青. 大授衔:1955共和国将帅授衔档案. 北京: 長城出版社. 2011: 366–367. ISBN 978-7-5483-0058-8 (中文(簡體)). 
  3. ^ 王樹增. 长征.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6: 512. ISBN 978-7-02-005798-6 (中文(簡體)). 
  4. ^ 长征:寻踪“绥崇丹懋”战地. 中國甘肅網. 2006-10-12 [2015-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中文(簡體)). 
  5. ^ 陈锡联:夜袭阳明堡飞机场. 人民網. 2010-06-03 [2015-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03) (中文(簡體)). 
  6. ^ 步平;榮維木.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北京: 中國青年出版社. 2010: 300. ISBN 9787500685746 (中文(簡體)). 
  7.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編寫組.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二卷. 軍事科學出版社. 2010: 247. ISBN 978-7-80237-381-5. 
  8. ^ 王樹增. 解放战争(上).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9: 303. ISBN 978702007358-0 (中文(簡體)). 
  9. ^ 王亞麗. 档案里的故事----宛东战役. 南陽市宛城區檔案館. 2011-03-04 [2015-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中文(簡體)). 
  10. ^ 陳峰. 二野名将陈锡联. 光明網. 2005-07-04 [2015-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中文(簡體)). 
  11. ^ 11.0 11.1 11.2 毛泽东晚年最信任的将领为何一直被称为“双面狐”. 鳳凰網. 2014-03-19 [2015-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10) (中文(簡體)). 
  12. ^ 曾思玉. 我的前一百年(下). 大連: 大連出版社. 2013: 725. ISBN 9787550504219 (中文(簡體)). 
  13. ^ 王年一. 大动乱的年代.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379. ISBN 9787010078632. 
  14. ^ 《葉劍英傳》編寫組. 叶剑英传. 北京: 當代中國出版社. 2006: 376. ISBN 9787800922992 (中文(簡體)). 
  15. ^ Lampton, David M., Paths to Power: Elite Mobility in Contemporary China, "Michigan Monographs in Chinese Studies No. 55,"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1986), p. 285
  16. ^ 葉永烈. 邓小平改变中国: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 四川人民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2008年5月: 187 [2015-03-20]. ISBN 978721003829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20). 
  17. ^ 《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公報》:「五中全會根據黨內外廣大群眾的意見,決定批准汪東興、紀登奎、吳德、陳錫聯四位同志的辭職請求,免除或提請免除四位同志所擔負的黨和國家的領導職務。」
  18. ^ 陈锡联.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5-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中文(簡體)). 
  19. ^ 陳冠任. 开国将帅里面的“连襟将军”. 騰訊. 2009-01-05 [2015-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中文(簡體)). 
  20. ^ 陈再方任总装备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華強網. [2012-05-20]. [永久失效連結]
  中國共產黨職務
新頭銜 中國共產黨重慶市委員會第一書記
1949年-1950年
繼任:
張霖之
前任:
黃火青
中國共產黨遼寧省委員會第一書記
1971年1月-1973年12月
繼任:
曾紹山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職務
新頭銜 重慶市人民政府市長
1949年12月-1951年12月
繼任:
曹荻秋
前任:
黃歐東
遼寧省人民委員會省長
遼寧省革命委員會主任
1968年5月-1973年12月
繼任:
曾紹山
  中國人民解放軍職務  
新頭銜 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司令員
1950年4月-1959年10月
繼任:
邱創成
前任:
蘇鰲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軍械部部長
1951年10月-1955年3月
繼任:
王樹聲
前任:
鄧華
中國人民解放軍瀋陽軍區司令員
1959年10月-1973年12月
繼任:
李德生
前任:
李德生
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軍區司令員
1973年12月-1980年1月
繼任:
秦基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