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酉一歌诗
〈辛酉一歌诗〉,又称为〈天地会的红旗反〉、〈戴万生反清歌〉,是流传于台湾日治时期的一首歌仔,也是一篇台语白话文学作品。本歌原本是彰化艺人杨清池所弹唱的念歌唱词,原始作者不详,由文学家赖和于1925年左右将之纪录为台语汉字,并附上注解;后于1936年由杨守愚整理并发表在《台湾新文学》杂志中。本歌与传统歌仔七字仔不同,是一首句型长短不一的“杂念仔”作品,全文约7000字。本歌仅留下文字纪录,其乐谱已经亡佚。歌词内容主要叙述发生于清治同治元年(1862年)的戴潮春事件,因导火线为辛酉年(咸丰十一年,1861年)而得名。本歌极力铺写“官逼民反”之导火线,与〈台湾民主歌〉并称为“台湾革命歌谣的双璧”。[1][2]
辛酉一歌诗 | |
汉字 | 辛酉一歌詩 |
---|---|
白话字 | Sin-iú Chi̍t Koa-si |
别名 | |
汉字 | 天地會的紅旗反 |
白话字 | Thian-tē-hōe ê Âng-kî-hoán |
别名 | |
汉字 | 戴萬生反清歌 |
白话字 | Tè Bān-seng Hoán Chheng Koa |
内容
编辑〈辛酉一歌诗〉内容积极铺写戴潮春事件前夕“官逼民反”的导火线,对于咸丰十一年台湾道道台孔昭慈剥削台湾府城百姓的种种恶行有很生动的描写。歌词中,将叙述的重点投射在武装起事者,台湾百姓有着强悍的性格形象,对于清朝官员被台湾人打杀的描述也十分地生动,其目的便是为了显现这些贪官恶吏的罪有应得。〈辛酉一歌诗〉的内容有一定程度代表了在抗清事件爆发前后的台湾民间社会情况,因此常被用于与其他史料或文学作品做比对。在当时台湾部分知识分子对事件的记述中,如陈肇兴的《咄咄吟》、林占梅的《潜园琴余草》和吴子光的《一肚皮集》,认为被杀害的道台孔昭慈和台湾镇总兵林向荣是忧国忧民的好官,另外也都极力赞扬台湾地方义首和仕绅英勇剿贼(戴潮春)之义行,这与在〈辛酉一歌诗〉中百姓闻孔林二人死讯而欢天喜地并且赞赏“贼首”的论调与内容南辕北辙。[2]
相关条目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台灣歌仔」與台灣知識份子對「戴潮春抗清事件」論述的比較 (PDF). 丁凤珍.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04).
- ^ 2.0 2.1 《辛酉一歌詩》內容概述 (PDF). 台湾民间文学歌仔册数据库.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