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7′45″N 121°43′59″E / 25.129065°N 121.733156°E / 25.129065; 121.733156

老大公庙
基本信息
位置 台湾基隆市安乐区嘉仁里乐一路76巷37号
宗教台湾民间信仰
主神老大公
例祭农历七月
建立时间咸丰元年(1851年)

老大公庙,又称开基老大公庙,是位于台湾基隆市安乐区嘉仁里的阴庙,祭祀泉漳械斗去世的民众,由基隆各姓氏轮流主普,演变成今日的鸡笼中元祭

沿革

编辑

老大公庙过去无专门的庙史记载,直到1983年周东和担任管理委员会总干事职务后,深感无法使民众了解鸡笼中元祭的历史涵意,便投入搜集及编撰工作[1]

依周东和所述,早期开发基隆时,漳州人先进入崁仔顶一带平地定居(即现基隆市区的孝一路一带),移居较晚的泉州人就沿基隆河七堵暖暖一带发展,两方商定以鲂顶(今南荣公墓)为界,但在咸丰元年(1851年)八月,因土地界线及水道灌溉等问题,在鲂顶发生大规模械斗[2]。当时械斗死亡民众有一百零七名,后有一名基隆庆安宫沙门也因此过世[3]

周东和表示两方遗体合葬于蚵壳港河畔(即今成功二路)立墓祭祀为“老大公墓”[2]。“老大公”代表“老死”、“先死为大”、“男性”[4]。两方决定按自咸丰五年(1855年)起共同组成十一字姓轮流祭祀[2]。 

日治时期,日人为庆祝大正天皇登基,于老大公墓的所在处建高砂公园,由杨火辉募捐移葬于安乐区石山(今嘉仁里山坡),1918年完成。为祭祀方便,居民集议建请日本政府在高砂公园拨地,并以音乐堂名义兴建永久性钢筋水泥、三层楼的主普坛,至1929年完工,在基隆大空袭时遭盟军炸损。1957年,重修主普坛又增一层。[5]

1960年轮值林姓主普邀集各姓建庙[2],向市府申请一万元建庙[4],庙址为乐一路76巷37号[6]。旧主普坛位于仁五路与中山高速公路出口左侧,市长陈正雄时开始改建商业大楼[7]。1971年6月2日,新的主普坛以民俗文物馆在中正公园动工,由市长苏德良主持[5]。次年3月3日,基隆市公产出售审议委员会以每坪公告地价二万零八百元、市价五万元一坪出售仁爱区新店段四小段一之三二六号的旧主普坛一百六十七坪土地[8]。新主普坛于1974年农历七月一日竣工[5]

由于庙宇建于山坡上,长期无人维护致地基坍塌,经罗福全、刘东海奔走,于1975年成立整建委员会,慨捐兴工整建,改称“开基老大公庙”[2]。1980年,各姓各出一万元修建[4]

民俗相信将仇人的头发、骨灰、八字放在阴庙的骨瓮里可咒仇人,所以庙方在1983年将骨瓮以花岗岩封闭[4]

2001年票选为台湾历史建筑百景[9]

 
老大公庙牌位

祭祀

编辑

过往,农历六月三十的子时,基隆人家家户户都会在屋檐下点一盏灯,以往用油灯,后来改为玻璃型的三角灯,随着社会变迁开始统一挂在庙里[10]。像是老大公庙就悬挂数千盏普度公灯,用毛笔写下信士名字[11]

原先,鸡笼中元祭开龛门仪式是于基隆三姓公庙,后因建高速公路移往老大公庙[12]。农历七月一日下午,老大公庙开龛门正式开始[10]

起初是以抽签决定依以张廖简、吴、刘唐杜、陈胡姚、谢、江、郑、何蓝韩、赖、许等十一姓顺序轮流主普事宜,昔日参加范围包括金包里堡石碇堡基隆堡三貂堡等。主普除由十一姓氏轮值外,主会、主坛、主醮由地方行号划分三区,草店尾、石牌仔街、灰窑仔等为一区、福德街、崁仔顶等为一区、新店街、蚵壳港、仙洞等为一区,分别由负责承办三大柱。除主普绵续外,其他三柱于二次大战期间停废。1956年联姓会加入,成为主普第十二单位,即李、郭、王、杨、曾、黄、柯、蔡、邱丘、苏周连、锺萧叶、白、余徐涂、董童等。1981年,李、黄、郭三姓再脱离联姓会,成为主普十五单位。[5]

农历七月十二日,新主普坛夜灯全开,从高速公路、基隆外港、市区街道,皆可眺望,七月十三日的迎斗灯,以轮值姓氏为前,依序排列,绕街一匝,迎至庆安宫安奉。[5]

七月十四日在庆安宫前栽灯篙,燃灯七盏,矛挂篙上魂[5]。2003年,赖姓主普时改为中正公园的主普坛立灯篙,一说是和平岛天后宫与庆安宫有一尊妈祖神像的所有权争纷[13]

祭典分午夜祭、一天祭、二天祭三种,视经费情形而定:普通有开坛、开光、发表、树旛、请观音、招孤魂、请神、请三界、安灶君、安监斋、开忏、献供、拜忏等节目。当夜的放水灯用红纸书“庆赞中元”或“庆普阴光”,标明字姓、炉主、柱首等。[5]

以往基隆,整个农历七月,每一天都有普度日,除了本来在农历七月廿六的公普日,还有庙普、街普、工普、渔普、商普等[5]。即使基隆地方法院也难以免俗举行普渡,因该处为在田寮河尾端,就是当时国民政府二二八事件屠杀,把民众掷入河水的地点[7]。后基隆市政府为了节约,把原来公普日提前统一于七月十五日举行,连同放水灯游行、迎斗灯一并提前[5]

到了公普日,即七月十五,延请僧道演净、开忏、献供、谢三界、扬旛、巡筵、普施、奉送神佛、谢坛科仪等。主普坛及庆安宫前设孤棚、置孤饭、粿盏、鸡盏、鸭盏、粽盏、面桃盏等,另糊翰林所、同归所及大士山等。值年的同姓各户,例须屠宰猪公,宰好置架山,口衔文旦供祭。普施后,值年主普执事人员团守大士山、翰林所、同归所、金山、银山同银纸焚烧,演跳锺馗作最后的镇煞。随后,就举行移交手炉予下任轮值主普姓的典礼。[5]

农历八月一日关龛门时,老大公庙才会关灯,把灯笼销毁[10]

参考文献

编辑
  1. ^ 王贵郎. 蒐集、編纂老大公廟史介紹「雞籠中元祭」淵源. 《中国时报》. 1999-06-29 (中文(台湾)). 
  2. ^ 2.0 2.1 2.2 2.3 2.4 王贵郎. 細說老大公廟. 《中国时报》. 2003-07-27 (中文(台湾)). 
  3. ^ 吕德安. 鬼門開‧中元祭來臨 基隆「雞籠中元祭」昨起展開. 《民生报》. 1984-07-29 (中文(台湾)). 
  4. ^ 4.0 4.1 4.2 4.3 郭婉馨. 老大公廟 陣頭出巡拜鬼神 中元祭濫觴 陰廟供奉好兄弟 靈異傳言多. 《中华日报》. 2001-10-17 (中文(台湾)). 
  5.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王贵郎. 「雞籠中元祭」在台灣全省的七月節慶中 由於特殊的歷史傳統與盛大的規模從七十年代開始已逐漸成為頗享盛名的中元祭典. 《中国时报》. 1995-08-06 (中文(台湾)). 
  6. ^ 郑栗儿、郑顺聪. 基隆中元祭 在歲月中流轉的生靈故事. 《联合报》. 2015-08-27 (中文(台湾)). 
  7. ^ 7.0 7.1 潘立明. 好兄弟饗宴中元熱到最高點 各行業祭鬼月皆備辦豐盛牲醴普渡. 《中国时报》. 1998-08-29 (中文(台湾)). 
  8. ^ 福祿段等市地五十一筆 市府決讓售或標售. 《联合报》. 1972-03-04 (中文(台湾)). 
  9. ^ 黄兴隆. 歷史百景徵選 彭佳嶼燈塔12名. 《中国时报》. 2001-12-19 (中文(台湾)). 
  10. ^ 10.0 10.1 10.2 林欣汉. 老大公廟開燈 為好兄弟照路. 《自由时报》. 2015-08-14 [2019-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30) (中文(台湾)). 
  11. ^ 张谦俊. 廟典達人 半路出家變畫家. 《中国时报》. 2015-09-08 [2019-11-13] (中文(台湾)). 
  12. ^ 朱兰香. 中元主普開龕門典禮 重歸三姓公廟 今年主普的陳胡桃宗親會將在農曆6月29日晚主持 重回25年前盛事. 《中国时报》. 1997-07-29 (中文(台湾)). 
  13. ^ 王贵郎. 立燈篙 傳手爐 百餘年普度儀式易地 惹揣測 爐主稱因場地費太貴 才移中正公園主普壇舉行 慶安宮反指爭神像種心結 各說各話. 《中国时报》. 2003-08-05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