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音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3年11月7日) |
吴音(日语:呉音/ごおん Go On */?)是日本汉字音(音读)的一种,指日本自大和时代从南朝建康传入的在日本使用的汉字音。日本在吴音传入之后,到奈良时代则从唐朝长安传入新汉音。吴音与汉音一样主要传承了中古汉语的特征。
日语写法 | |
---|---|
日语原文 | 呉音 |
假名 | ごおん |
平文式罗马字 | Go On |
有观点认为吴音是从六朝时代经由朝鲜半岛辗转而入日本列岛的,但支持此说法的史料并不充足。一般认为吴音在南北朝时代(西元五至六世纪)从南朝直接传入日本。吴音指的是当时南朝京师建康(今南京)的金陵雅音,金陵雅音在东晋衣冠南渡后继承洛阳雅音并融合金陵当地吴音而产生。南北朝时,日本等国尊南朝为华夏之正,受南朝册封不绝,如当时日本(倭五王)同南朝宋保持朝贡关系。隋朝时融合金陵雅音和洛阳邺下音编著《切韵》统一书面声韵[1],为唐以后所沿袭。
六朝时佛教开始盛行,故吴音多使用于佛教用语与律令纪(古代的法律与政令纪)用语,在汉音导入后也没有消失,直至现代仍用汉音一并使用。另外《古事记》的万叶假名多使用吴音。
名称
编辑根据《日本国语大辞典》,相对于时期较晚的汉音,将旧来发音称作“吴音”之习俗的最早用例为平安时代中期藤原公任著北山抄。而于此前“吴音”皆称作“和音”。而“吴音”之称乃是步入隋唐,中国北方出身者贬斥切韵音系为吴音后,为日本人所模仿。故此“吴音”之时代及地理源头不详,亦可追溯至汉魏时代论。
在吴音的时代日本其实并无“吴音”的名谓,或可推论,这种语音不是吴地一隅地域性的方音,而是当时通行的标准语音,后来的称谓则是由于隋唐时期新的汉音引入后才出现的。后来,隋朝统一中国,陆法言载录南北学者讨论韵学的成果,编成《切韵》一书,融合南北朝官音,为唐朝长安正音所沿袭,对后世影响甚大。吴音融入日语程度较深(常用于基本词汇中),日本古来也将其称为“和音”。
字音的推考
编辑推考罕用字的读音时,相对于汉音可根据中国韵书的反切等资料推定,吴音主要根据古代的佛典与律令等史料推断,故而有时出现困难,不同的汉和字典也可能有不同的记录。
特点及与汉音的区别
编辑吴音的来源驳杂,体系不如汉音完善,但也具有下列的特点:
声母
编辑- 吴音字首的辅音反映出中古全浊声母与清声母的区别,而汉音大多清化。如“定”吴音ヂャウ,汉音テイ;“奉”吴音ブ,汉音ホウ。
- 中古的鼻音声母在汉音中多变为浊塞音或塞擦音声母,而吴音保留鼻音声母。如“萬”吴音マン,汉音バン;“二”吴音ニ,汉音ジ。
- 匣母在吴音中有脱落现象(主要见于合口呼字),而汉音中为カ行音。如:“和”吴音ワ,汉音クヮ;“回”吴音ヱ,汉音クヮイ。
韵母/韵尾
编辑- 通摄
- 冬锺韵部分字吴音以ウウ韵表示,汉音以オウ韵表示。如:“重”吴音ヂュウ,汉音チョウ;“封”吴音フウ,汉音ホウ。
- 部分字吴音以ウ韵表示,汉音以オウ/ウウ韵表示。如:“公”吴音ク,汉音コウ;“红”吴音グ,汉音コウ;“弓”吴音ク,汉音キュウ。
- 江摄:部分字吴音以オウ韵表示,汉音以アウ韵表示。如:“江”吴音コウ,汉音カウ;“邦”吴音ホウ,汉音ハウ。
- 止摄
- 微韵部分字吴音以エ韵表示,汉音以イ韵表示。如:“氣”吴音ケ,汉音キ;“希”吴音ケ,汉音キ。
- 之韵部分字吴音以オ韵表示,汉音以イ韵表示。如:“期”吴音ゴ,汉音キ;“己”吴音コ,汉音キ。
- 遇摄
- 模韵部分字,吴音以ウ韵表示,汉音以オ韵表示。如:“素”吴音ス 汉音ソ;“奴”吴音ヌ 汉音ド。
- 鱼韵三等部分字,吴音以オ韵表示,汉音以ヨ韵表示。如:“去”吴音コ,汉音キョ;“於”吴音オ,汉音ヨ。
- 蟹摄
- 部分开口三四等字,吴音以アイ韵表示,汉音以エイ表示。如:“體”吴音タイ,汉音テイ;“米”吴音マイ,汉音ベイ。
- 部分一二等字,吴音以エ韵表示,汉音以アイ表示。如:“解”吴音ゲ,汉音カイ;“怪”吴音ケ,汉音クヮイ。
- 臻摄
- 部分真韵欣韵字,吴音以オン韵表示,汉音以イン表示。如:“隱”吴音オン,汉音イン;“勤”吴音ゴン,汉音キン。
- 迄韵字,吴音以オツ韵表示,汉音以イツ表示。如:“乞”吴音コツ,汉音キツ。
- 山摄
- 山删韵部分字,吴音以エン韵表示,汉音以アン韵表示。如:“間”吴音ケン,汉音カン;“山”吴音セン,汉音サン。(注:此特点区别于寒桓韵)
- 元韵部分字,吴音以オン韵表示,汉音以エン韵表示。如:“言”吴音ゴン,汉音ゲン;“园”吴音ヲン,汉音ヱン。
- 月韵部分字,吴音以オチ韵表示,汉音以エツ韵表示。如:“月”吴音ゴチ,汉音グヱツ;“越”吴音ヲチ,汉音ヱツ。
- 效摄:肴韵字,吴音以エウ韵表示,汉音以アウ韵表示。如:“教”吴音ケウ,汉音カウ;“包”吴音へウ,汉音ハウ。
- 假摄:麻韵唇侯牙音字,吴音以エ韵表示,汉音以ア韵表示。如:“家”吴音ケ,汉音カ;“马”吴音メ,汉音バ。
- 梗摄
- 梗摄二等阳声字,吴音以ヤウ韵表示,汉音以アウ韵表示。 如 “行” 吴音ギャウ,汉音カウ。
- 梗摄二等入声字,吴音以ヤク韵表示,汉音以アク韵表示。 如 “客” 吴音キャク,汉音カク。
- 梗摄阳声韵三四等字,吴音以ヤウ韵表示,汉音以エイ韵表示。 如:“生”(三等) 吴音シャウ,汉音セイ;“清”(三等) 吴音シャウ,汉音セイ;“名”(四等) 吴音ミャウ,汉音メイ。
- 梗摄三四等入声字,吴音以ヤク韵表示,汉音以エキ韵表示。如:“席”吴音ジャク,汉音セキ;“赤”吴音シャク,汉音セキ。
- 曾摄:职韵部分字,吴音以イキ韵表示,汉音以ヨク韵表示。如:“直”吴音ヂキ,汉音チョク;“食”吴音ジキ,音ショク。
- 流摄:侯尤韵部分字,吴音以ウ韵表示,汉音以イウ/オウ韵表示。如:“有”吴音ウ,汉音イウ;“九”吴音ク,汉音キウ;“谋”:吴音ム,汉音ボウ。
- 深摄:
- 侵韵字,吴音以オム韵表示,汉音以イム表示。如:“陰”吴音オム,汉音イム;“金”吴音コム,汉音キム。
- 缉韵字,吴音以オフ韵表示,汉音以イフ表示。如:“及”吴音ゴフ,汉音キフ;“邑”吴音オフ,汉音イフ。
- 咸摄(此摄较复杂,亦多不规则读音,仅择典型举例)
- 覃韵、凡韵字,吴音以オム韵表示,汉音以アム表示。如:“覃”吴音ドム,汉音タム;“凡”吴音ボム,汉音ハム。
- 咸韵、衔韵字,吴音以エム韵表示,汉音以アム表示。如:“監”吴音ケム,汉音カム。
- 严韵字,吴音以オム韵表示,汉音以エム表示。如:“嚴”吴音ゴム,汉音ゲム。
- 合韵、乏韵字,吴音以オフ韵表示,汉音以アフ表示。如:“合”吴音ゴフ,汉音ガフ;“法”吴音ホフ,汉音ハフ。
- 洽韵、狎韵字,吴音以エフ韵表示,汉音以アフ表示。如:“甲”吴音ケフ,汉音カフ。
- 业韵字,吴音以オフ韵表示,汉音以エフ表示。如:“業”吴音ゴフ,汉音ゲフ。
- 入声字-t韵尾,吴音以チ表示,汉音以ツ表示。如:“一”吴音イチ,汉音イツ;“日”吴音ニチ,汉音ジツ。
声调
编辑与古音的关系
编辑参见古音 (日本汉字音)。
吴音与其他汉字音的关系
编辑六朝东晋衣冠南渡后,中原雅音南传对南方的方言产生了很大影响,唐朝时有所谓“至今南人能晋语”之说(此处“晋语”指西晋时的洛阳雅音,非指山西晋方言),因此日本的吴音和南方吴方言、闽南方言等有较大的相近性。
- 麻韵部分字吴音读エ韵这一点,与闽南语白读音吻合,且不见于其他语言/方言。如 “馬”吴音メ 闽南语be;“花”吴音クヱ 闽南语hue。
- 流摄部分字吴音以ウ韵表示(相对于汉音用ユウ韵表示)这一点,也与闽南语吻合,如“有”吴音ウ 闽南语u;“丘”吴音ク 闽南语k'u。
有说法认为这些类似是吴音与闽南白读音皆源于南朝语音/五胡乱华前的中原音的证据。
声母
- 日母在吴音与吴语白读中皆为鼻音声母n。此现象以吴语较为典型,但亦可见于其他方言如赣语,客语,福州话等。
- 吴音中匣母的脱落现象与吴语类似,如“和”吴音ワ 吴语wu(或前加/ɦ/),但匣母脱落在吴语中是普遍现象,而在吴音中主要限于合口字,开口字常为ガ行声母。此现象亦见于其他南方方言如闽南语粤语等。
韵母
- 山删韵吴音多读エン韵,吴语多读e韵,有共同的主要元音。此现象亦见于粤语部分子方言。
- 效摄、流摄、蟹摄三四等的单元音化。
- 牙音、喉音以外的声母不与合口韵搭配(u介音脱落)。与现代的吴语类似。但汉音亦有此特征。
- 山摄咸摄部分字,吴音以オ为韵腹,朝鲜汉字音以ㅓ为韵腹,两者类似。如 “言”吴音ゴン 朝鲜音언;“越”吴音ヲチ 朝鲜音월;“凡”吴音ボム 朝鲜音범;“法”吴音ホフ 朝鲜音법。
- 部分三等字的i介音脱落,此现象不见于汉音。
- 梗摄三四等字,吴音的ア韵腹与朝鲜音的ㅓ韵腹皆为较低的元音,而汉音为较高的エ韵腹。
有说法认为这些类似是吴音经由朝鲜半岛所传的残存证据,一种推测是吴音传承自百济音,而现代朝鲜汉字音传自新罗音,故有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