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畔壩
溪畔壩,又稱立霧壩,是臺灣一座水壩,位於花蓮縣秀林鄉的立霧溪上,即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主要功能為提供臺灣電力公司東部發電廠的立霧發電廠發電之用。
溪畔壩 | |
---|---|
官方名稱 | 溪畔水壩 |
國家 | 中華民國 |
位置 | 花蓮縣秀林鄉 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 |
座標 | 24°10′35″N 121°34′57″E / 24.17639°N 121.58250°E |
現狀 | 使用中 |
始建 | 1940年[1] |
啟用 | 1954年[1] |
耗資 | 新台幣5,100萬元 |
所有者 | 台灣電力公司[2] |
運營方 | 台灣電力公司[2] |
水壩和溢洪道 | |
水壩類型 | 混凝土重力壩 |
橫跨 | 立霧溪 |
高度 | 15米(49英尺)[2] |
長度 | 125.8米(413英尺)[2] |
壩頂海拔 | 157米(515英尺) |
溢洪道 | 7座溢洪道弧型閘門[1] |
溢洪道類型 | Gated overflow, service |
溢洪量 | 5,300 m3/s(190,000 cu ft/s)[1] |
水庫 | |
形成 | 溪畔調整池 |
總容量 | 34萬立方公尺[2] |
有效容量 | 25.4萬立方公尺[2] |
集水面積 | 510平方公里[1] |
表面積 | 4.0公頃[2] |
正常水位 | 167.8米(551英尺)[1] |
發電廠 | |
運營者 | 東部發電廠 |
運作日期 | 1944年 |
水頭 | 設計水頭118公尺 |
渦輪機 | 豎軸法蘭西斯水輪發電機2部[3] |
裝機容量 | 32 MW[3] |
年均發電量 | 1.65億度[1] |
沿革
編輯太魯閣深峻的峽谷地形,與立霧溪的豐沛水量,在台灣日治時期即被積極運用於發電。1940年,日本殖民政府在立霧溪下游的溪畔附近興建水壩,引水至太魯閣附近的「立霧發電廠」發電[4]。「立霧發電廠」於1944年開始運轉發電,但不久後溪畔水壩即遭大水沖毀,國民政府來台後重建,並於1951年重新運轉發電[4]。1986年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後,為了維護當地自然景觀,立霧發電廠維持原有規模不再擴充,而當年日本人為了維修水壩和大水管在砂卡礑溪開鑿的小步道,由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重新整修後成為「砂卡礑步道」,現在也成為相當熱門的遊憩去處[5]。而當年日本人為了修築溪畔壩而特別修築供工程車輛行駛至「溪畔」的道路,也成為中橫公路太魯閣段的前身[6]。
設施
編輯溪畔壩設於立霧溪下游,即台8線中橫公路溪畔,1954年完成時為自由溢流混凝土重力壩,1963年改建時加高成為閘門控制式混凝土重力壩。壩高30公尺,壩長129公尺,溪畔壩所形成的溪畔壩水庫之容量為34.8萬立方公尺。溪畔壩截取立霧溪溪水後,經由5.5公里的引水隧道,引至下游立霧溪太魯閣口北岸的「立霧發電廠」發電。
附近景點
編輯照片集
編輯-
溪畔壩調整池
-
溪畔壩調整池一景
-
溪畔調整池上的溪畔發電廠預力橋
參見
編輯註釋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1.6 溪畔壩. 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 2012-11-12 [2013-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6) (中文(臺灣)).
- ^ 2.0 2.1 2.2 2.3 2.4 2.5 2.6 花蓮縣現有水庫壩堰 (PDF). 經濟部水利署. 2011 [2013-06-2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3-12-26) (中文(臺灣)).
- ^ 3.0 3.1 東部發電廠簡介 (PDF). 台灣電力公司. [2013-06-2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4-02-03) (中文(臺灣)).
- ^ 4.0 4.1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立霧電廠≠立霧水力發電計畫,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說分明. 內政部營建署. 2007-04-20 [2013-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中文(臺灣)).
- ^ 撰文/張世祥. 臺灣八景第一名 後山祕寶太魯閣.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013-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10) (中文(臺灣)).
- ^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太魯閣紀行(一):遊客中心.溪畔壩.燕子口.流芳橋.九曲洞.慈母橋. [2013-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05)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
編輯- 東部發電廠簡介(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