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政治主要探討歐洲大陸上政治的持續發展,在這個話題上,歐洲比任何其他大洲都來得具體,因為它牽涉到眾多因素。例如,區域內各個民族國家悠久的歷史,以及在當代形勢下不斷推進的歐洲各國間的政治統一

現時的歐洲政治可以追溯到所有在這個大陸上發生過的歷史事件,同樣的,地理經濟以及文化也同樣對現今歐洲的政治輪廓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鐵幕降下及東歐劇變以來,當代歐洲政治主要由歐洲聯盟佔據主導地位。冷戰以後,歐盟的持續東擴已經囊括了不少原先東方集團的國家,而截至2013年,歐盟成員國的總數則已經達到了28個。其中在2016年,英國經全民公投後決定退出歐盟,2020年2月1日已正式退出歐盟,退出過渡期則至2020年12月31日。

當代政治氣候

編輯

儘管冷戰以後俄羅斯和西歐國家的關係已大幅改善,但由於最近西方組織,特別是歐盟和北約的東擴使雙方的緊張程度又有所上升。

大部分的歐洲國家或是加入了歐盟,或是已表明堅定的決心要加入歐盟。

儘管在巴爾幹高加索英國國內的北愛爾蘭以及西班牙國內的巴斯克都還遺留着很多問題,但整體來說,在歐洲範圍內幾乎沒有什麼大的衝突發生。

根據自由之家在2008年公佈的2007年的數據顯示,歐洲國家中不能被列為自由民主選舉的國家有:亞美尼亞阿塞拜疆白俄羅斯波斯尼亞哈薩克科索沃俄羅斯[1]

國際組織

編輯
 
  歐盟成員國
  歐洲經濟區成員或者歐盟候選成員國
  GUAM成員國

歐洲國家作為成員國參與了大量國際組織,其中主要是經濟性的,當然也包括小部分政治性的或者兩者兼而有之的。下述為歐洲主要的政治組織。

歐洲委員會

編輯

歐洲委員會是唯一的一個囊括了幾乎所有歐洲國家的泛歐組織。他包含了非常廣泛的各種活動,包括通過各種條約和議程來協調個成員國之間的法律法規。在政策領域,則包含了人權、公民權、生物倫理、共同認知、私人國際法、環境和遺產保護、少數民族權益等等。相比准聯邦制實體的歐盟,歐洲委員會在本質上更接近於一個傳統的國際組織。每一個正在討論中的條約都必須經過每一個個體的批准,而且通常缺少直接影響力或者個人通達國際法庭的法律通道,因此它更可以比喻為一個地區版的「聯合國」。然而在人權領域,它在本質上更趨近於准聯邦制,這可以從歐洲人權大會和其所屬的歐洲人權法庭看出。

歐洲聯盟

編輯
參見: 歐洲聯盟成員國, 歐洲聯盟擴大

歐洲聯盟,簡稱歐盟,截止到2020年,是一個由27個國家組成的政府間超國家政治聯盟。它有許多行動,最重要的一個就是形成一個單一市場,其中包括關稅同盟、單一貨幣(截至2008年已被28個成員國中的15國所採納)、共同農業政策以及共同漁業政策。歐盟還會提出各種倡議來協調個成員國之間的行動。

如果作為單一個體來衡量的話,歐盟就是一個擁有15.849萬億美元國內生產總值(國際匯率)的世界最大經濟體。在共同防務外交政策的範疇內,歐盟各成員國之間的合作已日趨緊密。

歐盟一直致力於將自己從一個單純的經濟聯盟向更強有力的政治實體邁進。這一趨勢體現在越來越多的政策領域正在向歐盟層面靠攏,原本很多成員國擁有的政治權力漸漸地被集中到歐盟。歐盟政治力未來發展的關鍵在於如何着手解決聯盟內部各成員國之間經常難以協調的矛盾。

獨立國家聯合體

編輯

獨立國家聯合體,簡稱獨聯體,是一個由前蘇聯15個加盟共和國中的12個成員組成的一個邦聯制國際組織(除去波羅的海三國格魯吉亞則於1993年12月加入,2008年8月因南奧塞梯爭端,宣佈退出。烏克蘭沒有批准過獨立國家聯合體憲章,即從來沒有成為獨立國家聯合體官方成員國,到2014年3月,因克里米亞爭議,烏克蘭已將一份有關退出獨聯體的決議草案提交至烏克蘭最高拉達。所有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中,只有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始終拒絕加入此組織。儘管獨聯體幾乎沒有任何超國家的權力,但它並非一個單純的象徵性組織,其在貿易、金融、立法和安全領域還是擁有一定協調力的。對於獨聯體來說最具標誌性的事件就是於2005年啟動的,在成員國之間已經完全成熟建立起來的自由貿易區/經濟聯盟。這也同時促進了民主化以及跨境打擊犯罪方面的合作。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編輯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是一個主要由歐洲國家,加上美國加拿大組成的軍事同盟。北約於二戰後,為採取集體安全措施而成立。

這一條約原本用來防止蘇聯發射導彈攻擊美國在歐洲的盟友,因為一旦如此,美國就會如本土遭襲擊一般,出動它最強大的軍隊來進行最有效的報復。然而令人擔心的蘇聯入侵歐洲卻從來沒有發生過,取而代之的卻是2001年九一一事件中,這一條款第一次被啟用,來應對美國本土所遭受的突然襲擊。

古阿姆民主與經濟發展組織

編輯

古阿姆集團是由4個獨聯體國家組成的區域性組織,它們分別是格魯吉亞烏克蘭阿塞拜疆摩爾多瓦。組織的成立其實是想對抗俄羅斯在這一地區所產生的影響力,並且在背後受到了美國的暗中支持和幫助。 儘管該組織的發展前景普遍不被看好,但最近不錯的發展勢頭也讓人們能過看到一絲它們復興的可能。古阿姆集團的成立得到了美國的支持與鼓勵,是抗衡俄羅斯聯邦在該區域影響的重要組織。可以說是經濟版的北約。

分離主義分子與權力下放的壓力

編輯

應該注意的是,這些不管是尋求自治還是獨立的運動,很大程度上因為他們的支持者以及政治環境的不同而顯得千差萬別,有些正處在危機邊緣,有些則正活躍於主流。

比利時

編輯

比利時的兩大黨派佛蘭芒人利益黨和新弗拉芒聯盟都希望比利時北部的法蘭德斯地區獨立,另外一些弗拉芒人的黨派則為更多地方的自治而大聲疾呼。此外還有小部分運動指向於法蘭德斯與荷蘭的合併(參見大荷蘭)。

此外,比利時的另一個地區華隆尼亞也有尋求與法國合併的運動。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編輯

主要由塞爾維亞族構成的塞族共和國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兩個實體之一,他們中的一部分人企圖從波黑獨立並且與塞爾維亞合併。塞族共和國擁有波黑全境49%的土地,在包括管理以及行政在內的諸多層面都屬於獨立的實體。儘管獨立的設想並未納入政府議事日程,但當地塞族政治家卻試圖通過科索沃模式來決定塞族共和國的未來。

另一方面,波黑的另一實體是由克羅地亞族波什尼亞克族共同組建的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聯邦。他們中的一些政治家則倡議建立一個克族的獨立共和國,作為對塞族共和國妄圖獨立的一種反應。

此外,夾在塞族共和國和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聯邦中間的是布爾奇科特區,由兩實體共同管轄。

丹麥

編輯

丹麥的領地格陵蘭法羅群島存在非常強烈的獨立運動。格陵蘭的自治標誌着它作為一個構成國家受治於丹麥王國之下。

芬蘭

編輯

奧蘭群島是芬蘭的一個自治區。2003年,奧蘭群島的分離主義政黨「奧蘭群島的未來」成立。自從芬蘭獨立以來,對於奧蘭群島的完全獨立並沒有得到很大支持,但是近幾年來這一趨勢卻有輕微抬頭。

法國

編輯

地中海島嶼科西嘉正形成一種強烈的且持續增長的呼聲,希望能從法國脫離,自行獨立。同樣的,在法國北部的布列塔尼地區也有不少運動,當地人希望能夠重新獲得曾經在1532年丟失的獨立權。而位於東南部的薩伏依則是由於在1860年一次有爭議的公投被強行吞併。

而部分納華拉巴斯克以及加泰羅尼亞地區又穿越了邊境直達法國,無形中又帶來隱患。

格魯吉亞

編輯

格魯吉亞擁有兩塊分離主義分子的地區:阿布哈茲南奧塞梯,但到目前為止它們只被五個獨立的主權國家所承認:俄羅斯聯邦尼加拉瓜共和國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瑙魯共和國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其他承認的政權還有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阿爾察赫共和國等。

意大利

編輯

位於地中海撒丁島擁有小規模的獨立運動。

一個名為北方聯盟的政黨一直支持着一個叫做Padania的「北部意大利獨立運動」,他們指責南部意大利把他們創造的大量稅收抽走並且遏制他們的發展。與此同時,一個叫做倫巴底聯盟的民族主義團體則希望把意大利分裂成兩個國家,北方的「倫巴底-羅馬涅」(Lombardia-Romagna)和南方的「那波利提亞那」(Napolitiana

相似地,儘管並非那麼活躍,在南部意大利省份(例如:西西里島)存在着一些對於羅馬不滿的運動。由於相對於地處中部的羅馬比較偏遠,常常遭到了中央政府的忽視,一些地方政策也往往難以很有效的貫徹落實,造成了當地的普遍落後。

摩爾多瓦

編輯

摩爾多瓦東部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地區居住着大量的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而該地區也已經宣佈從摩爾多瓦獨立出來。儘管對於這一區域沒有實際控制權,但是摩爾多瓦還是拒絕承認這一獨立聲明。在摩爾多瓦和羅馬尼亞境內都有一個很重要的運動,就是希望兩個國家能重新統一起來。在摩爾多瓦境內的加告茲自治區也曾經宣告過該地區主權獨立,但在之後, 宣告獨立的加告茲共和國取消了獨立,摩爾多瓦政府與之談判承認加告茲人的自治權利,成立了自治區。

荷蘭

編輯

菲士蘭國家黨一直在為菲士蘭尋求自治地位,但並未提出任何獨立的要求。該黨派重要的目標就是對菲士蘭獨特文化的保護工作。此外,作為荷蘭王國構成實體和屬土的庫拉索聖馬丁阿魯巴也有部分政治人物主張獨立。

挪威

編輯

當地原住民薩米人渴望對他們的傳統居住地薩米尋求獨立[2]

羅馬尼亞

編輯

一戰之後直到特里亞農條約簽訂之前,特蘭西瓦尼亞曾屬於奧匈帝國,並且那裏還居住着一支渴望自治的匈牙利少數民族。

俄羅斯

編輯

俄羅斯的很多地方都存在着獨立運動,特別是在北高加索邊境附近。最知名的要數車臣達吉斯坦以及印古什,他們常常有良好支持的游擊隊在公開的衝突中與政府軍對抗。

韃靼人也正在為他們居住的韃靼斯坦地區尋求獨立。但在2017年聯邦政府與韃靼斯坦政府簽署的特殊關係條約結束後,回歸聯邦管治下的地方自治。

俄羅斯西部還有塊不小的飛地加里寧格勒州(以前作為東普魯士的一部分而為人熟知)。這塊飛地遠離俄羅斯廣大的固有疆土,又離歐盟成員國非常的接近,這也意味着某種程度上這裏也潛在着不可知因素。

塞爾維亞

編輯

科索沃作為塞爾維亞的一個省,長期以來就是塞爾維亞(以前是南斯拉夫)政府和科索沃當地最大族群——阿爾巴尼亞人之間政治和地區爭端的焦點。國際談判始於2006年,以期能決定科索沃的最終狀態(參見:科索沃狀態進程(英語)),然而科索沃卻於2008年2月17日單方面宣佈獨立。

西班牙

編輯

西班牙國內存在的獨立運動都來自自治區,其中比較知名的有加泰羅尼亞巴斯克納華拉。他們一般都是和平的示威者,但是像「埃塔」和「自由之土」這樣的恐怖組織則會用到非常暴力的手段。

瑞典

編輯

一些居住在瑞典薩米人也在同樣尋求他們傳統居住地薩米的獨立[來源請求]

烏克蘭

編輯

烏克蘭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也有着不少運動,作為一個自治共和國;既有要求更大程度的自治,也有要求獨立,更有要求與俄羅斯合併的。在2014年3月16日舉辦歸屬公投,公投結果以97%贊成的得票率獲得通過,克里米亞正式宣佈脫離烏克蘭獨立,並於隨後加入俄羅斯聯邦俄羅斯聯邦吞併克里米亞之後並被編入克里米亞聯邦管區(後被合併到南部聯邦管區)。但此公投並未獲得烏克蘭、歐盟、美國及聯合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表示尊重但不干預,且外交部網站上仍將克里米亞視為烏克蘭的一部分。

烏克蘭東部地區頓巴斯居住着大量的俄羅斯族,他們其中也有小部分人呼籲這片地方能夠脫離烏克蘭,加入俄羅斯。特別是親西方的總統尤先科上台以後更為強烈。在2014年2月22日,亞努科維奇被示威者趕下台,他逃出烏克蘭首都基輔。大多數支持他的都是來自烏克蘭東部南部,這些主要流行俄語的地區在他下台後發生騷亂。隨後在屬於烏克蘭的自治地區克里米亞出現政治危機,結果3月18日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其後,烏克蘭的頓涅茨克州盧甘斯克州發生的騷亂演變成革命之後的烏克蘭政府和親俄羅斯的叛亂份子之間的戰爭。目前,從烏克蘭獨立的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克里米亞共和國的歸屬地位,皆未獲得烏克蘭政府和國際社會普遍承認。而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也只得到了同樣不被國際社會普遍承認的分裂自格魯吉亞的自治地區阿布哈茲南奧塞梯的外交承認。

英國

編輯

北愛爾蘭蘇格蘭威爾斯都分別有着強勢的政黨呼籲各自從整個聯合王國中獨立。

北愛爾蘭新芬黨社會民主及勞工黨作為兩大黨,常常在議會選舉中共同贏得超過40%的選票[3],這也主要源於它們支持北愛脫離英國,與愛爾蘭統一的政治立場。[4][5]

蘇格蘭蘇格蘭民族黨贏得了2007年議會大選並組成了少數政府[6]。如果相關法案能在議會順利通過的話,該黨希望能於2010年舉行蘇格蘭全民公決,來決定其是否獨立。[7]2014年9月18日蘇格蘭舉行公投,決定是否獨立。

威爾斯威爾斯黨一直主張一個獨立的威爾斯,現在該黨是威爾斯議會執政聯盟中的少數派政黨。[8]

英格蘭,也有着這樣一些運動,如英格蘭民主黨一直在爭取英格蘭自治,能夠早日有一個像蘇格蘭議會威爾斯國民議會北愛爾蘭議會一樣的權力下放的英格蘭議會[9][10] 。此外,還有其它一些運動,例如「韋塞克斯地方主義者」,他們呼籲對於英格蘭地方的權力下放。而現在康沃爾半島也在通過運動尋求自治或是獨立。[11][12][13]

參考文獻

編輯
  1. ^ freedomhouse.org: Map of Freedom in the Worl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2008年
  2. ^ 存档副本. [2009-1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3. ^ Northern Ireland election overview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BBC新聞,2007年3月13日
  4. ^ Assembly Manifesto 2007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sinnfeinassembly.com,於2008年12月29日查閱
  5. ^ SDLP Manifesto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9-03-06. sdlp.ie,於2008年12月29日查閱
  6. ^ Timeline: SNP first year in powe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BBC新聞,2008年5月2日
  7. ^ Labour 'not afraid' of referendu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BBC新聞,2008年5月5日
  8. ^ Labour-Plaid coalition is seale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BBC新聞,2007年7月7日
  9. ^ Polici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englishdemocrats.org.uk,於2008年12月29日查閱
  10. ^ No English parliament - Falcone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BBC 新聞,2006年3月10日
  11. ^ About the Campaign for a Cornish Assembl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cornishassembly.org,於2008年12月29日查閱
  12. ^ Cornish Assembly Now!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mebyonkernow.org,於2008年12月29日查閱
  13. ^ How three Cornish men and a raid on King Arthur's castle rocked English Heritag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guardian.co.uk,2002年1月19日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