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硫氰酸酯(isothiocyanate)是一類通式為R-N=C=S的有機化合物,可看作是由異氰酸酯中的氧原子被硫替換後形成。

異硫氰酸酯的通式。

異硫氰酸鹽是硫氰酸根(SCN)用氮原子配位時生成的化合物(M-N=C=S)。它是硫氰酸鹽鍵合異構體。有時「異硫氰酸鹽」也指「異硫氰酸酯」,比如異硫氰酸苯酯也被稱作苯基異硫氰酸鹽(Phenylisothiocyanate)。

合成

編輯

用伯胺與二硫化碳在鹼性條件下發生加成,生成二硫代氨基甲酸鹽後,用對甲苯磺酰氯處理,可以生成異硫氰酸酯。[1]

反應

編輯

官能團中,碳原子是親電性的,可被親核試劑進攻,使C=N鍵或C=S鍵打開:[2]


 
某噻唑烷的合成 只生成Z型的產物


對蛋白質N端進行氨基酸測序的埃德曼降解反應中,就是利用了異硫氰酸苯酯中碳原子的親電性,使末端氨基酸的氨基與其反應,並最後脫落生成乙內酰苯硫脲

 
Edman降解

性質

編輯

異硫氰酸烯丙酯是造成芥子油刺鼻氣味的物質,也是調味料山葵中會刺激鼻竇造成辛辣感的物質。

近來研究表明,存在於十字花科植物中的某些異硫氰酸酯類物質,如異硫氰酸苯乙酯萊菔硫烷,具有控制癌症和腫瘤生長的功效。苯并[a]芘和其他多環芳烴進入人體後,會被細胞色素P450氧化為致誘變性更強的環氧化合物,使其致癌性增強。異硫氰酸酯的存在可以抑制細胞色素對多環芳烴的氧化。

生理作用

編輯

硫腈酸酯在中性條件下可自動環化成惡唑烷硫酮(OZT)。硫氰酸酯、異硫氰酸酯、惡唑烷硫酮稱為致甲狀腺腫素。致甲狀腺腫素優先與血液中碘結合,致使甲狀腺素合成所需碘來源不足,導致甲狀腺代償性增生腫大。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R. Wong, S. J. Dolman, J. Org. Chem., 2007, 72, 3969-3971.
  2. ^ Improved approaches in the synthesis of new 2-(1, 3-thiazolidin-2Z-ylidene)acetophenones M. Carmen Ortega-Alfaro, José G. López-Cortés, Hiram Rangel Sánchez, Rubén A. Toscano, Guillermo Penieres Carrillo, and Cecilio Álvarez-Toledano Arkivoc (EJ-1528C) pp 356-365 2005 Online articl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