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科李属的一种植物

學名Prunus persica)是源自中國的薔薇科李屬的一植物,花可以觀賞,果實多汁,作為水果,可以生食或製桃脯、罐頭等,核仁也可以食用。桃品種眾多,口感分脆桃和軟桃,果肉有白色黃色的,一般在日本最受歡迎的品種多為白色果肉,香甜多汁;歐洲澳洲北美洲的人則在歷史上喜歡黃色果肉較酸的品種。在原產國中國則百花齊放,由於南北方差異巨大,桃子種類豐富,脆桃、蜜桃油桃等都深受人們喜愛。

桃的7個半月成熟過程,從早冬到仲夏,拍攝於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東吉普斯蘭。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薔薇類植物 Rosids
目: 薔薇目 Rosales
科: 薔薇科 Rosaceae
屬: 李屬 Prunus
亞屬: 桃亞屬 P. subg. Amygdalus
種:
P. persica
二名法
Prunus persica
(L.) Batsch, 1801

形態

編輯

落葉小喬木;葉為窄橢圓形至披針形,長15公分,寬4公分,先端成長而細的尖端,邊緣有細齒,暗綠色有光澤,葉基具有蜜腺;樹皮暗灰色,隨年齡增長出現裂縫;花單生,從淡至深粉紅或紅色,有時為白色,有短柄,直徑4公分,早春開花;近球形核果,表面有毛茸,肉質可食,為橙黃色泛紅色,直徑7.5公分,有帶深麻點和溝紋的核,內含黑色種子。

歷史

編輯
 
來自埃及拉赫恩的椰棗、桃子、杏子和石頭。晚中王國時期。倫敦埃及考古佩特里博物館收藏。

儘管其植物學名稱Prunus persica指的是波斯,基因研究表明桃子起源於中國,[1]它們在中國已經自新石器時代起被栽培. 直到最近,人們普遍認為栽培始於公元前2000年左右。 [2][3]更近期的證據表明,馴化早在公元前6000年在中國的浙江省發生。最古老的考古桃核來自跨湖橋附近的杭州附近。考古學家指出,揚子江流域可能是早期選擇有利桃子品種的地方。 [4]從公元前一千年起,桃子在中國的寫作和文學作品中就有所提及。[5]

在日本,一種家養的桃子早在公元前4700-4400年的繩文時代就已經出現。它與現代培育品種相似,其中桃核比早期的核要大得多且更為壓縮。這種家養的桃子類型是從中國引入日本的。然而,在中國本土,這種品種在公元前3300至2300年左右才得到確證。[6]

在印度,桃子最早出現在公元前1700年左右,即哈拉帕文明時期。[7]

在古代的西亞地區也有發現。 桃子栽培於公元前300年傳入希臘。[3]有時有說亞歷山大大帝在征服波斯後將桃子引入希臘,但沒有找到這一主張的歷史證據。[8][9]但是,桃子在公元1世紀的羅馬人中已經廣為人知;這種水果的最古老的已知藝術表現出現在兩塊牆畫碎片中,日期為公元1世紀,保存在因79年的維蘇威火山噴發而保存的赫庫蘭尼姆中,現藏於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中。[10]考古發現顯示,在羅馬西北歐洲大陸廣泛種植桃樹,但在第六世紀左右產量下降;隨着九世紀的卡洛林復興,生產有所復甦。[11]

關於西班牙桃樹栽培的一篇文章被記載在伊本·奧瓦姆的12世紀農業著作《農業之書》中。[12]桃子於16世紀由西班牙探險家引入美洲,最終在17世紀傳入英國和法國,成為了珍貴且昂貴的美味。園藝學家喬治·米尼菲據說在17世紀早期將第一批桃子從英國帶到了北美的殖民地,將它們種植在弗吉尼亞的巴克蘭莊園。[13]儘管托馬斯·傑斐遜在蒙蒂塞洛也種植了桃樹,但直到19世紀美國的馬里蘭、特拉華、喬治亞、南卡羅來納和弗吉尼亞等地的農民才開始商業生產。[14]

上海蜜桃是現代大都市上海地區的食品文化和農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桃子是早期上海園藝文化的基石。隨着現代化和西方化席捲這座城市,上海的蜜桃幾乎完全消失。現代上海的許多區域都建在這些園藝和桃園之上。[15]

在2010年4月,一個國際聯合體,國際桃基因組計劃,其中包括來自美國、意大利、智利、西班牙和法國的研究人員,宣佈他們已經對桃樹基因組(倍性合子Lovell)進行了測序。最近,他們發佈了桃基因組序列及相關分析。這個序列由227百萬個核苷酸組成,排列成八個假想分子,代表着八個桃子染色體(2n = 16)。此外,預測出了27,852個編碼蛋白質的基因和28,689個編碼蛋白質轉錄本。

在這項研究中,特別強調了對桃子種質遺傳多樣性的分析,以及人類活動如馴化和育種如何影響了它的形成。主要的歷史瓶頸包括一個與推測的最早馴化有關,據認為大約在4,000-5,000年前發生在中國,第二個與西方種質有關,與桃子早期從中國傳入歐洲以及近年來在美國和歐洲的育種活動有關。這些瓶頸突顯了與馴化和育種活動相關的遺傳多樣性的大幅減少。[16]

分佈

編輯

桃原產於中國,最遠可以追溯到周朝,《詩經·國風·周南》即有〈桃夭〉一詩,逐漸傳播到亞洲周邊地區,從波斯傳入西方,桃的種小名persica」意思就是波斯的水果。

化石記錄

編輯

最早的桃化石(Prunus kunmingensis)發現於中國西南地區雲南省昆明市北郊距今約260萬年的茨營組,其結構和現代栽培的桃,果核形態無異[17]

營養

編輯
生桃
每100 g(3.5 oz)食物營養值
165 kJ(39 kcal)
9.54 g
8.39 g
膳食纖維1.5 g
0.25 g
飽和脂肪0.019 g
單元不飽和脂肪0.067 g
多元不飽和脂肪0.086 g
0.91 g
色氨酸0.01 g
蘇氨酸0.016 g
異亮氨酸0.017 g
亮氨酸0.027 g
賴氨酸0.03 g
蛋氨酸0.01 g
胱氨酸0.012 g
苯丙氨酸0.019 g
酪氨酸0.014 g
纈氨酸0.022 g
精氨酸0.018 g
組氨酸0.013 g
丙氨酸0.028 g
天冬氨酸0.418 g
穀氨酸0.056 g
甘氨酸0.021 g
脯氨酸0.018 g
絲氨酸0.032 g
維生素
維生素A equiv.
(2%)
16 μg
(2%)
162 μg
91 μg
硫胺(維生素B1
(2%)
0.024 mg
核黃素(維生素B2
(3%)
0.031 mg
煙鹼酸(維生素B3
(5%)
0.806 mg
(3%)
0.153 mg
吡哆醇維生素B6
(2%)
0.025 mg
葉酸(維生素B9
(1%)
4 μg
維生素B12
(0%)
0 μg
膽鹼
(1%)
6.1 mg
維生素C
(8%)
6.6 mg
維生素D
(0%)
0 IU
維生素E
(5%)
0.73 mg
維生素K
(2%)
2.6 μg
膳食礦物質
(1%)
6 mg
(2%)
0.25 mg
(3%)
9 mg
(3%)
0.061 mg
(3%)
20 mg
(4%)
190 mg
(0%)
0 mg
(2%)
0.17 mg
其他成分
88.87 g
參照美國標準的相對百分比
成人每日的參考膳食攝入量(DRI)
來源:(英文)美國農業部營養數據庫

桃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水果,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鈣、磷、鐵和維生素B、C等。桃富含果膠,經常食用可預防便秘。中醫認為,桃仁味甘酸,性微溫,具有補氣養血、養陰生津、止咳殺蟲等功效。桃仁的藥用價值,主要在於桃仁中含有苦杏仁甙、脂肪油、揮髮油、苦杏仁酶及維生素B1等。《神農本草經》上有「桃核仁味苦、平。主瘀血血閉,癥瘕邪氣,殺小蟲」之功效。桃仁對治療肺病有獨特功效,唐代醫師孫思邈稱桃仁為「肺之果,肺病宜食之」。[來源請求]

桃樹的樹膠稱作桃膠(桃花淚,桃漿),可食用。

種植

編輯

桃是一種溫帶植物,需要一定的夏日光照但晚上要比較涼爽的氣溫及充足的水分和肥料,而且不耐旱。一般用嫁接法種植。把樹型要修整為張開的手掌形以使各部分能獲得充分的陽光(和蘋果要有一個向上的中心領導枝不同),桃園和蘋果園可以從樹型上很容易地區別。

品種

編輯

桃有多種品種,一般果皮有毛,「油桃」的果皮光滑;「蟠桃」果實是扁盤狀;「碧桃」是觀賞花用桃樹,有多種形式的花瓣,北京植物園還有幾百個不同的品種。

食用的桃還有大久保桃、水蜜桃、綠化九、十四號、白鳳等不同品種。[18]

文化

編輯

桃在亞洲文化中占很大的地位,中國古代傳說經常提到桃是一種可以延年益壽的水果,神仙多食用桃,《西遊記》中孫悟空天界看管的桃園,出產的蟠桃人吃了可以立刻成仙[19]日本神話中有「桃太郎」。

桃木在中國文化中有避邪的意義[20],相傳東海東少山上住着神荼、鬱壘二位神仙,手持桃枝,專司捉妖拿邪。通常在門外掛有桃木符或桃木做的對聯[21]。《淮南子·詮言》說:「羿死於桃棓」。許慎註:「棓,大杖,以桃木為之,以擊殺羿,由是以來鬼畏桃也」。戰國楚人認為桃樹是可以驅鬼辟邪[22]。《棘楚歲時記》記載南朝楚地風俗:「元旦服桃湯,桃者五行之精,能厭服邪氣,制御百鬼。」「正月一日……造桃板著戶,謂之仙木,百鬼所畏。」《晉書·禮志》記晉代:「歲旦,常設葦索、桃梗、磔雞於宮及百寺之門以禳惡氣。」《本草綱目》說:「桃味辛氣惡,故能厭邪氣」。道士做法時亦常用桃木降妖伏魔,《封神榜》載姜子牙用桃木劍降妖興

桃花在中國文化中則多與愛情、人緣相關,《詩經·國風·周南·桃夭》云:「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室宜家」,這是一首送新嫁娘歌,用美麗的桃花比喻新娘春節時會擺放桃花以求行桃花運,參見犯桃花詞條。而「桃」與「圖」於粵語和部份南方方言同音,春節時做生意的人亦喜歡於家中或公司擺放大棵桃花,取其「大展鴻圖」之意。另外在中國形容男同性戀者的其中一個成語為「斷袖分桃[23]

中國俗語裏的「桃李滿天下」則以「桃花」、「李花」比喻生徒濟濟,教育的碩果纍纍[24]

參考文獻

編輯
  1. ^ Thacker, Christopher. The history of gardens .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5: 57. ISBN 978-0-520-05629-9. 
  2. ^ Singh, Akath; Patel, R.K.; Babu, K.D.; De, L.C. Low chilling peaches. Underutilized and underexploited horticultural crops. New Delhi: New India Publishing. 2007: 90. ISBN 978-81-89422-69-1. 
  3. ^ 3.0 3.1 Geissler, Catherine. The New Oxford Book of Food Plants .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82. ISBN 978-0-19-160949-7. 
  4. ^ Yang, Xiaoyan; Zheng, Yunfei; Crawford, Gary W.; Chen, Xugao. Archaeological Evidence for Peach (Prunus persica) Cultivation and Domestication in China. PLOS ONE. 2014, 9 (9): e106595. Bibcode:2014PLoSO...9j6595Z. ISSN 1932-6203. PMC 4156326 . PMID 25192436. doi:10.1371/journal.pone.0106595 . 
  5. ^ Layne, Desmond R.; Bassi, Daniele. The Peach: Botany, Production and Uses. CAB International. 2008. ISBN 978-1-84593-386-9. 
  6. ^ Yang, Xiaoyan; Zheng, Yunfei; Crawford, Gary W.; Chen, Xugao. Archaeological Evidence for Peach (Prunus persica) Cultivation and Domestication in China. PLOS ONE. 2014, 9 (9): e106595. Bibcode:2014PLoSO...9j6595Z. ISSN 1932-6203. PMC 4156326 . PMID 25192436. doi:10.1371/journal.pone.0106595 . 
  7. ^ Fuller, D; Madella, M. Issues in Harappan Archaeobotany: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Settar, S; Korisettar, R (編). Indian Archaeology in Retrospect. II. Protohistory. New Delhi: Manohar. 2001: 317–390. 
  8. ^ Davidson, Alan.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Food  1.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588. ISBN 0-19-211579-0. 
  9. ^ Sánchez G, Besada C, Badenes ML, Monforte AJ, Granell A (2012). hồng treo gió mua ở đâu tphcm. Toxicol Res. [2012-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8). 
  10. ^ Sadori, Laura; et al. The introduction and diffusion of peach in ancient Italy (PDF). Edipuglia. 200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14 January 2013). 
  11. ^ Noah Blan, 'Charlemagne's Peaches: A Case of Early Medieval European Ecological Adaptation', Early Medieval Europe, 27.4 (2019), 521–45.
  12. ^ Ibn al-'Awwam, Yaḥyá. Le livre de l'agriculture d'Ibn-al-Awam (kitab-al-felahah). 由J.-J. Clement-Mullet翻譯. Paris: A. Franck. 1864: 315–319 (ch. 7 – Article 41). OCLC 780050566 (法語).  (pp. 315–319 (Article XLI)
  13. ^ George Minifie. Genforum.genealogy.com. 21 March 1999 [24 September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14 January 2013). 
  14. ^ Fogle, H. W. Peach Production East of the Rocky Mountains. 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1965: 1 (英語). 
  15. ^ Swislocki, Mark. Culinary Nostalgia. Stanford,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29–64. ISBN 978-0-8047-6012-6. 
  16. ^ Verde, I.; Abbott, A.G.; Scalabrin, S.; Jung, S.; et al. The high-quality draft genome of peach (Prunus persica) identifies unique patterns of genetic diversity, domestication and genome evolution. Nature Genetics. 2013, 45 (5): 487–494. PMID 23525075. doi:10.1038/ng.2586 . hdl:2434/218547. 
  17. ^ Su, Tao; Wilf, Peter; Huang, Yongjiang; Zhang, Shitao; Zhou, Zhekun. Peaches Preceded Humans: Fossil Evidence from SW China. Scientific Reports. 2015-11-26, 5 (1) [2018-10-26]. ISSN 2045-2322. PMC 4660870 . PMID 26610240. doi:10.1038/srep1679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04) (英語). 
  18. ^ 農業試驗所果樹種原標本數碼化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9. ^ 《西遊記》描寫孫悟空在爛桃山「吃了七次飽桃矣」,祖師道:「你既吃七次,想是七年了」,《大唐三藏取經詩話》記載:猴行者曰:「我因八百歲時,偷吃十顆,被王母捉下,左肋判八百,右肋判三千鐵棒,配在花果山紫雲洞。至今肋下尚痛。我今定是不敢偷吃也。」。
  20. ^ 《典術》云:「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壓伏邪氣者也。桃之精生在鬼門,制百鬼,故今作桃人梗著門以壓邪,此仙木也。」
  21. ^ 說邪》卷十引馬鑒《續世始》:「《玉燭寶典》曰:『元旦造桃板著戶,謂之仙木……』即今日桃符也,其上或書神茶、鬱壘之字」。
  22. ^ 《左傳·昭公十二年》:「昔我先王熊繹辟在荊山,蓽露藍蔞,以處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
  23. ^ 韓非子·說難》:「異日,與君游於果園,食桃而甘,不盡,以其半啖君。君曰:『愛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漢書·佞幸傳第·六十三》:「常與上臥起。嘗晝寢,偏藉上袖,上欲起,賢未覺,不欲動賢,乃斷袖而起。」
  24. ^ 武則天稱讚狄仁傑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白居易《奉和令公綠野堂種花》:「 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

延伸閱讀

編輯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桃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
 植物名實圖考·桃》,出自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