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靜成皇后
孝靜成皇后(滿語:ᡥᡳᠶᠣᠣᡧᡠᠩᡤᠠ
ᠴᡳᠪᠰᡝᠨ
ᡧᠠᠩᡤᠠᠨ
ᡥᡡᠸᠠᠩᡥᡝᠣ,穆麟德轉寫:hiyoošungga cibsen šanggan hūwangheo;1812年6月19日—1855年8月21日),博爾濟吉特氏,名不詳,清朝刑部員外郎花良阿庶女,其先祖是蒙古烏魯特貝勒,本為滿洲正藍旗人,死後抬旗入滿洲正黃旗[1]。她是清宣宗道光帝的妃子,清文宗咸豐帝的養母,也是恭親王奕訢的生母。她成為清朝歷史上獨一無二、既非前朝皇帝嫡福晉、也非本朝皇帝的生母的皇太后[2]。
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 |
---|---|
大清皇太后 | |
姓 | 博爾濟吉特氏 |
封號 | 靜貴人→靜嬪→靜妃→靜貴妃→靜皇貴妃→康慈皇貴太妃→康慈皇太后 |
位號 | 皇貴太妃、皇太后 |
出生 | 嘉慶十七年五月十一日 1812年6月19日 大清 |
婚姻名份 | 妾室 |
逝世 | 咸豐五年七月初九日 1855年8月21日 (43歲) 大清北京綺春園壽康宮 |
諡號 | 孝靜康慈懿昭端惠莊仁和慎弼天撫聖成皇后 |
墳墓 | 慕東陵 |
親屬 | |
父親 | 一等承恩公花良阿 |
嫡母 | 愛新覺羅氏(肅親王永錫之女) |
夫 | 宣宗成皇帝旻寧 |
夫之父 | 仁宗睿皇帝顒琰 |
夫之母 | 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 |
夫之元配 | 孝穆成皇后鈕祜祿氏 |
夫之繼室 | 孝慎成皇后佟佳氏 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 |
兄弟 | 一等承恩公恩齡 |
姊妹 | 體仁閣大學士載齡之妻 |
子 | 皇次子順和郡王奕綱 皇三子慧質郡王奕繼 皇六子恭忠親王奕訢 |
女 | 皇六女壽恩固倫公主 |
養子 | 清文宗奕詝 |
其他親屬 | 曾祖父興德 祖父崑山 叔祖父鄂山、成山 叔父岳興阿 侄子特克蒙頓 侄子一等承恩公吉拉敏 |
生平
編輯嘉慶十七年五月十一日(1812年6月19日)出生,嫡母為肅恭親王永錫之庶女縣主愛新覺羅氏。道光五年入宮,封為靜貴人。同年二月二十三日,陝甘布政使鄂山為胞侄之女封為靜貴人而謝恩[3]。
道光六年(1826年)四月初七日,詔封靜貴人為靜嬪;四月二十三日,陝西巡撫鄂山為胞侄之女晉封為靜嬪而謝恩[4];十月初一日,預先安排在靜嬪遇喜小滿月時依照妃例賞給緞匹[5];十月二十三日(1826年11月22日),靜嬪生皇次子,時年十四歲;十月二十五日,道光帝在遵義門外,跪迎皇太后到養心殿享用午膳,用膳後侍送皇太后返回壽康宮。是日內閣奉諭旨:「二阿哥著命名奕綱」。同年十二月初一日(1826年12月29日)正式行靜嬪冊封禮。
道光七年二月初八日(1827年3月5日),皇次子奕綱夭折,四月詔封靜嬪為靜妃。同年八月,皇后妃嬪等位會親,其中靜妃親族人等出入走福原門[6]。
道光八年二月十八日,郝進喜、蘇鈺「請得靜妃脈息滑緩。原系妊娠四個月,濕熱傷榮,半產之症。用藥調治,榮分已行,腹痛漸止,惟身軟氣怯,有時煩躁,夜不能寐。此由產後,氣血兩傷,榮分濕熱過盛所致[7]」。
道光九年十一月初七日(1829年12月2日),靜妃生皇三子奕繼,十二月二十八日,奕繼夭折。道光十年十二月初七日(1831年1月20日),靜妃生皇六女(初為和碩公主,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二月被開恩加封為壽恩固倫公主,指配景壽)。道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833年1月11日),靜妃生皇六子恭忠親王奕訢。道光十四年(1835年)十月十八日舉行新皇后鈕祜祿氏冊后大典,十一月大封后宮,靜妃晉升為靜貴妃。
道光二十年正月十一日(1840年2月13日),道光帝的第三位嫡妻——皇后鈕鈷祿氏突然去世。道光帝非常傷心,堅持不再立中宮,四月二十五日(1840年5月26日)晉封靜貴妃為皇貴妃,總攝後宮。十二月十七日(1841年1月9日)行皇貴妃冊封禮,時年29歲。靜貴妃雖然被晉封為皇貴妃,但道光帝並不打算讓其成為繼后。靜皇貴妃在道光朝不僅始終居於妾室,且道光修建自己妃嬪的妃園寢時更欽定次位將靜皇貴妃安排其內,表明無論自己生前死後,靜皇貴妃都只是妾室。即使道光帝晚年對靜皇貴妃所生之皇六子奕訢十分重視亦是如此。孝全皇后留下十歲的獨子——皇四子奕詝,即後來的咸豐帝,交付靜皇貴妃撫養。皇貴妃的小兒子奕訢與奕詝年齡相仿,同在尚書房,十分友愛,猶如同胞兄弟。但是後來,兩人漸漸長大,為了未來的皇帝寶座開始了一系列的明爭暗鬥。
奕訢文武雙全,而且聰明過人,後來更支持洋務運動,和西方人(中國人蔑稱為「洋鬼子」)接近,有「鬼子六」之稱;而奕詝為嫡長子,忠厚老實,秉承中庸之道。道光帝原先認為奕訢之才堪此大任,但深為痛惜孝全皇后鈕鈷祿氏,更愛奕詝,於是為了儲位問題猶豫再三。奕詝的老師杜受田深知聖心,教奕詝「藏拙」,也就是不在不如奕訢的方面和他比試,而在父皇道光帝面前表現「孝子」、「仁君」。果然,道光帝認為奕詝比奕訢更有「德」,再加上孝全皇后往日的恩情,終于于1846年下定決心立奕詝為儲君。但道光帝畢竟可惜奕訢,就在遺詔中寫明,立奕詝為皇太子而即帝位,封奕訢為親王。當然由於雍正朝以來的清朝實行秘密建儲制度,這份遺詔在道光帝生前未曾公佈,是在死後公佈的,但遺詔中破天荒地封親王,反映了道光帝的複雜心理,也為日後兩兄弟的反目埋下伏筆。
道光二十九年下令在妃園寢內為靜皇貴妃修墓,親令靜皇貴妃死後葬於妃園寢,不得更改,變相對外公佈奕訢爭儲失敗(奕訢若能繼位,按慣例,將尊其生母為太后,若已去世則追封為皇后,清朝皇后,無論是正式冊封或母以子貴追封,先於皇帝去世與皇帝合葬,後於皇帝去世則單獨建陵,道光這一舉措等於表明,靜皇貴妃不管生前死後都只是他的妾室絕非正室,換而言之,恭王不會繼位)。
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1850年2月25日),道光帝在圓明園去世,十二天後(1850年3月9日),奕詝即位,是為咸豐帝,尊靜皇貴妃為皇考康慈皇貴太妃,居綺春園之壽康宮,下旨追封皇二子奕綱為順和郡王,皇三子奕繼為慧質郡王。同時根據道光帝遺詔,封皇六子奕訢為恭親王,並加恩恭親王可戴用紅絨結頂冠,朝服蟒袍俱准用金黃色。咸豐元年(1851年)三月十五日(1851年4月16日),恭上皇貴太妃冊寶。五月初七日,咸豐帝下達旨意命在京的王公大臣在康慈皇貴太妃四十大壽時穿蟒袍補褂一日,前三日後三日都穿常服戴朝珠,待到二十七個月後每年五月初八日至五月十四日穿蟒袍補褂。五月十一日(1851年6月10日)為皇貴太妃慶祝四十大壽。據記載,「圓明三園」之一的萬春園,原名綺春園。道光年間,尊養繼母恭慈皇太后於此。咸豐帝即位,破格奉養僅為先帝側室又非生母的康慈太妃居綺春園,這是咸豐帝以道光帝侍奉孝和太后的方式來侍奉康慈太妃,而探病問安,又無異於親子,這些都是逾制報答太妃的撫育之恩的加倍孝順之舉。
王湘綺所著《祺祥故事》載,「會太妃疾,王日省,帝亦省視。一日,太妃寢未覺,上問安至,宮監將告,上搖手令勿驚。妃見床前影,以為恭王,即問曰:「汝何尚在此?我所有盡與汝矣!他性情不易知,勿生嫌疑也。」帝知其誤,即呼「額娘」。太妃覺焉,回面一視,仍向內臥不言。自此始有猜,而王不知也。」[8]意思是:有一天,恭親王請安完畢回去,太妃又入睡,還沒醒,皇帝也來請安了,壽康宮中的太監想要通告太妃,皇帝搖手讓他們不要驚動太妃。康慈太妃醒來見床前的影子,以為是恭親王,就問道:「你怎麼還在這裏?我所有能為你做的都給你了!他的性情不定,不要生了嫌疑了。」話中顯然在抱怨咸豐帝性情古怪。皇帝知道她誤會了,就叫「額娘」。太妃覺察到原來是皇帝,回頭看了一眼,就向里睡去,不發一言。自此母子間開始有了猜疑。這麼一來,咸豐帝對恭親王的猜忌更加重了。
咸豐五年(1855年)六月底,太妃的病情加重。七月初一日(1855年8月13日),咸豐帝為沖喜而尊康慈皇貴太妃為康慈皇太后。八天後,即咸豐五年七月初九日(1855年8月21日)巳時,皇太后博爾濟吉特氏病逝於壽康宮,享年44歲。八月初十(1855年9月20日),咸豐帝追諡為「孝靜康慈弼天輔聖皇后」,不系宣宗諡,不祔廟。咸豐七年丁巳四月二十日(1857年5月13日),孝靜皇后梓宮下葬於慕東陵。
身後
編輯葬禮
編輯據《清文宗實錄·卷171》記載:「皇太后疾大漸,(咸豐帝)復詣愛日春長問侍。巳刻,康慈皇太后崩,上哀慟號呼,摘冠纓,易素服,詣靈駕前奠酒,還養心殿。申刻,復詣壽康宮,奉大行皇太后靈駕至慈寧宮,上翦發成服……上哀慟深至,哭無停聲,王大臣等伏地環跪,懇上節哀。酉刻,大行皇太后大殮,奉安梓宮於慈寧宮正中,上奠酒行禮。」
諡號
編輯咸豐五年八月初十(1855年9月20日),咸豐帝為康慈皇太后擬定諡號孝靜康慈弼天輔聖皇后,不繫道光帝諡,也就是不加道光帝諡號「成皇帝」中的「成」字,神位不祔太廟,根據咸豐帝自己的說法,「爰考會典所載,太祖高皇帝三後,惟孝慈高皇后配祔太廟,諡號稱高。是別殿奉祀,稱號宜殊,非惟前代之舊章,實本我朝之定製。今明禋鉅典,朕不敢以感恩之故,稍越常經。景鑠鴻名,朕何敢以盡孝之私,致逾定禮。[9]」
皇后不繫帝謚,始於明代,有很多明朝皇帝是庶出,也就是說他們的生母不是先朝皇后,即位後照例要追尊自己的母親為皇太后,但規定她們的諡號中不加皇帝的諡號,以區別嫡庶,所以明朝的皇后中只有元配皇后的諡號中才有皇帝的諡號。但此制度在清朝未曾實行,例如順治帝生母孝莊文皇后也沒當過皇太極的皇后,但照樣加上皇太極的諡號「文皇帝」中的「文」字。
咸豐五年七月二十日(1855年9月1日),孝靜皇后的身後事操辦完成,第二天(1855年9月2日),咸豐帝借奕訢在辦理皇太后葬禮時禮儀疏略,罷去了他的軍機大臣、宗人府令和正黃旗滿洲都統職務,退回上書房讀書,從此對待奕訢同其他異母兄弟沒什麼差別了,以至於後來咸豐帝臨終時也未把奕訢列入輔佐兒子同治帝的顧命大臣名單,將他排除於最高統治集團。整個咸豐朝,除了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和與英法聯軍談判,奕訢幾乎沒有受重用。咸豐七年(1857年)四月,孝靜皇后梓宮下葬於慕陵妃園寢(後改稱慕東陵)。
咸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1861年8月22日),咸豐帝在承德避暑山莊去世,同治帝奉遺詔即位,兩宮皇太后(指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聯合恭親王發動祺祥政變,捕殺顧命大臣,垂簾聽政。為了在政局穩定得到恭親王的支持,兩宮皇太后於同治元年四月初八(1862年5月6日)以同治帝的名義發下詔書,為恭親王的生母孝靜皇后加諡懿昭端惠,繫道光帝諡號「成」字,並藉機改輔佐之輔字為撫育之撫字,美化孝靜皇后不是輔佐而是撫育了咸豐帝,從而大大抬高孝靜的身份。這樣諡號即被改為孝靜康慈懿昭端惠弼天撫聖成皇后,同年九月初二(1862年10月24日),將孝靜成皇后神位升祔太廟。至此,博爾濟吉特氏正式獲得了道光帝皇后的地位,可以享受後代的香火。光緒元年(1875年)六月加諡莊仁,宣統元年(1909年)四月加諡和慎,這樣博爾濟吉特氏的諡號全稱就為孝靜康慈懿昭端惠莊仁和慎弼天撫聖成皇后。
陵墓
編輯孝靜皇后崩後,葬於清西陵道光帝慕陵的東面的妃園寢,改稱慕東陵,這是清朝規制最低的皇后陵。按清朝規制,皇后先於皇帝駕崩的與皇帝合葬,後於皇帝駕崩的則另建陵寢。但是慕東陵卻異反常規,既非帝、后合葬,也非另建陵寢,而是皇后和妃嬪埋葬在一個陵寢之中,和孝惠章皇后的孝東陵看似類似,實則有本質區別,孝東陵是清朝第一座興建的皇后陵,禮儀尚不完備,而且孝東陵是皇后規制陵寢,墓主是皇后一人,妃嬪只作為皇后的陪葬列於皇后神道兩側僕從的位置。慕東陵則是完全的妃園寢規制排列改建。
因孝靜皇后在道光帝在位期間只封到皇貴妃,既不是皇后,也不是「母以子貴」。道光生前只承認其妃子身份,並於生前親定位次。並授意靜皇貴妃葬於慕陵妃園寢不能更改,並沒有料到她最後會被封為皇太后。孝靜皇后崩後,為尊父命,又敬養母。咸豐帝諭令諸軍機大臣:「將來大行皇太后奉安,即擬以慕陵妃園寢做為山陵,惟寶城城後,必須築牆一道,……至圍牆亦有順路可通。」寶城內葬孝靜皇后,寶城外至中間葬十六個嬪妃,使整個妃園寢形成了以孝靜皇后為中心的大園套小園的形狀。這樣既不違反道光帝的旨意,又突出了孝靜皇后的位置。咸豐帝又決定將原妃園寢的綠琉璃瓦改為黃琉璃瓦,陵前加建神廚庫,妃園寢改為后陵——慕東陵。
家庭
編輯影視作品
編輯- 電視劇
年份 | 劇名 | 演員 | 劇中姓名、稱謂 |
1976 | 再生緣 | 張冰玉 | 太皇太后 |
1988 | 滿清十三皇朝之道光 | 溫雪琪 | 靜妃 |
1990 | 滿清十三皇朝之血染紫禁城 | 馮素波 | 靜太妃 |
2005 | 一簾幽夢 | 馬羚 | 靜太妃、太佛爺 |
2006 | 大清後宮 | 陳煒 | 博爾濟吉特·景珍、靜妃 |
2011 | 萬凰之王 | 胡定欣 | 博爾濟吉特·靜瑜、靜貴人 |
2012 | 女人花 | 馬惠珍 | 皇太后 |
參考文獻
編輯引用
編輯- ^ 《清文宗實錄·卷179》咸豐五年十月諭:「孝靜皇后丹闡著抬入正黃旗滿洲。」丹闡,即滿語「母家」。清朝自康熙帝后,皇后(包括被追封的皇后)必出自滿洲上三旗,其母家在下五旗及其他民族者皆抬入上三旗以抬高身價,稱之為「抬旗」。
- ^ 未當過皇后、也非帝母而被追封為后的,還有順治朝孝獻皇后(即董鄂妃),但她是當朝皇帝(順治帝)在她死後追封皇后。比當時坐位的中宮皇后孝惠章皇后還要早一步得到皇后諡號,而非嗣帝(康熙帝)追封,所以和孝靜皇后有別。
- ^ 道光五年二月二十三日陝甘布政使鄂山《奏為胞侄花良阿之女著封靜貴人謝恩事》,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檔案號:03-2819-005
- ^ 道光六年四月二十三日陝西巡撫鄂山《奏為靜貴人晉封靜嬪謝恩事》,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檔案號:03-2573-009
- ^ 道光六年十月初一日《為靜嬪遇喜小滿月賞給緞匹著照妃例賞事》,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檔案號:05-13-002-000126-0048
- ^ 道光七年《皇后妃嬪等位會親日期單》,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檔案號:05-13-002- 000128-0145,內容:八月初二、初三日,皇后、全貴妃、祥妃、靜妃會親。初二日,和妃、恬嬪會親。初四日,順貴人會親。皇后親族人等出入走西南門,全貴妃、和妃、祥妃、靜妃、順貴人走福原門,恬嬪走蒼震門。
- ^ 李春生; 王小沙. 清宮后妃用銀安胎. 中醫雜誌. 1996, (03).
- ^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獻:祺祥故事
- ^ 見《清文宗實錄·卷174》
參考書目
編輯- 《清史稿·后妃列傳》,中華書局,民國·趙爾巽等
- 《清史稿·宣宗本紀》,同上
- 《清史稿·文宗本紀》,同上
- 《清史稿·穆宗本紀》,同上
- 《清史稿·諸王列傳七》,同上
- 《祺祥故事》,清·王闓運
- 《清西陵探源》引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新整內務府文件修建工程》
- 《正說清朝十二后妃·道光靜妃》,農村讀物出版社,當代·李景屏、谷敏
- 《正說清朝29皇后·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團結出版社,當代·李擘
- 《中國皇后傳》,中國人事出版社,當代·史海陽 ISBN 7-80139-000-8
- 《清代后妃》,遼寧民族出版社,當代·王艷春、李賢淑 ISBN 7-80644-903-5
- 《清代帝后的歸宿》,紫禁城出版社,當代·于善浦 ISBN 7-80047-611-1
孝靜成皇后 大清皇室 出生於:1812年逝世於:1855年
| ||
---|---|---|
前任: 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 |
大清皇后 (追封) |
繼任: 孝德顯皇后薩克達氏 (追封) |
空缺 上一位持有相同頭銜者: 恭慈太后
|
大清皇太后 1855年 |
空缺 下一位持有相同頭銜者: 慈安太后慈禧太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