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門火車站

中国前火车站和国家重点历史文化遗址

大智門火車站,曾稱漢口站京漢火車站,所在站場曾稱漢口車站漢口場,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京漢大道與車站路交匯處,站場中心位於京廣鐵路K1190+450處。車站於1902年6月建成投入使用,1991年10月1日新漢口站建成通車後停止運營並改為乘降所,1996年後隨京廣附屬線廢線拆除而拆除站台。其為中國第一條長距離准軌鐵路——京漢鐵路最南端的大型車站。其中,車站站房為中國早期建成並保存至今的著名火車站建築之一。[1]

漢口站(漢口場)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

Hankou Railway Station
其他名稱京漢火車站、大智門車站、漢口大智門車站、老漢口車站、Hankeou (Ta Chi Men)
位置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車站街道車站路1號
地理座標30°35′56″N 114°17′48″E / 30.59889°N 114.29667°E / 30.59889; 114.29667
車站類別客貨混用站→客運站→乘降所
擁有者鄭州鐵路局武漢鐵路分局
途經路線京廣鐵路京廣附屬線
車站構造
建築風格新古典主義
月台總共2個,側式站台1個,島式站台1個
股道總共6條
其他資訊
使用狀態已搬遷
車站編號36057
歷史
始建日期1902年6月
關閉日期1991年10月(搬遷至新漢口站
舊稱大智門車站、漢口大智門車站
文物保護標誌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大智門火車站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車站街道車站路1號
分類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時代1903年
編號495
認定時間2001年6月25日
批次第四批
公佈2019年12月3日
站線配置圖
解放公園路道口
UpperRight arrow 不知名支線
麟趾路道口
麟趾路乘降所
三陽路道口
Right arrow 三陽路支線(1957年廢)
一元路道口
法租界支線
漢口客場跨線天橋(1983年拆除)
3
1
2
K1190+450
漢口車站客場(大智門)
4
5
大智路道口
6
黃石路道口
南京路月台
UpperRight arrow 英租界支線(三十年代廢)
1
5
2
3
4
K1192+062
漢口車站循禮門貨場
循禮門(老站房)
江漢路道口
下單洞門
前進一路道口
雙洞門
展覽館乘降所
展覽館支線(1959年廢)
利濟路橋(上單洞門)
利濟路乘降所
位置
地圖

歷史

編輯
 
早期使用臨時站舍營業的車站
 
陽夏戰爭期間,革命軍佔領大智門車站,可見初代站房及風雨棚
 
陽夏戰爭期間的車站南頭,可見初建時的4條貨物線
 
日軍佔領漢口後,明信片上的大智門火車站,可見被損毀的站台雨棚以及機車設備

初建

編輯

早在1897年京漢鐵路初步規劃之時,本站就在計劃當中,但直至1899年1月,車站方才動工,1902年6月建成,時名「漢口大智門站[2],站房由法國工程師設計。始建時為一單體二層法國式小樓。建站初期,站內有股道3條,站台2座及風雨棚1座。

漢口五國租界中,大智門火車站離法租界最近[3]:54,法租界也多次試圖將大智門火車站納入其管轄範圍,曾一度跨界修築一條名為「瑪領事街」(法語:Areue de Marcilly)的道路連通法租界與大智門火車站,並於道路兩側50米範圍內徵稅和派出巡捕,引發與清政府的糾紛[4][註 1]

1905年11月12日,黃河鐵橋落慶,蘆漢鐵路全通,清政府王公貴胄及有司官員自京師乘車前往漢口遊覽。1909年,清政府收回鐵路路權。[7]

近代歷史發展中的車站

編輯

1911年辛亥革命後的陽夏戰爭期間,一如江岸站的命運,該車站亦在革命軍及清軍間幾度易手。10月28日,馮國璋率軍奪回車站。11月5日,馮國璋在站舍設置司令部,民軍數次進攻皆失敗,在此期間按車站受損嚴重。戰後,初代站舍拆除,直到1914年才重新修復,此即為存在至今的二代站舍。1913年,重新修建2座站台及雨棚,並且修建了聯絡兩座站台的地下通道[7]。1914年,股道拓展為7條:正線1條、到發線2條、貨物線2條、存車線2條。此外,在車站東北還有1條法租界線路以及通往三陽路的三陽路支線[8]。1918年,交通部指定本站為中日聯運站進行水陸聯運。1921年,京漢鐵路與粵漢鐵路湘鄂段開通旅客輪渡聯運[7]。1923年二七大罷工期間,2月5日漢口督軍張厚生以旅客需要回家過年為由,逼迫車站發售車票。隨後,京漢鐵路工會江岸分工會委員長林祥謙來到車站向旅客及漢口社會各界宣傳罷工之正當性。[7][9][10]1926年,改屬平漢鐵路管理局漢口辦事處[8]

1931年8月武漢遭遇洪水之時,此車站也被部分淹沒[1],3日晨,單洞門附近路基被沖毀,灄口玉帶門間停運。由於鐵路路基較高,災民紛紛在站台及鐵路車輛內避難。9月5日方得以通車。1932年,在車站北頭修建天橋一座[7]

1938年10月25日,日軍佔領漢口;次26日午,車站被日軍第二野戰鐵道隊、鐵道第三聯隊佔領。受戰爭影響,車站雨棚損毀嚴重,站內停靠之機車亦受損嚴重。1945年9月,日本投降,武漢區鐵路管理局接管車站,但此時,車站號誌、雨棚全毀,倉庫毀壞一半。11月1日,漢口至鄭州間恢復通車,在本站舉行了通車儀式。1946年,又改交平漢區鐵路管理局。1948年,車站西南側的循禮門站併入該站。1949年,解放軍攻下漢口,並由江岸站工人帶隊乘坐軌道車沿鐵路進入漢口市區[11]。同年,車站劃歸鄭州鐵路管理局漢口鐵路分局[8]

武漢樞紐建設期[註 2]

編輯
 
美國利用日冕計劃所拍攝的漢口場與循禮門場及附近區域全圖(1967年)

1950年8月1日,車站更名為漢口車站[12]:42,原大智門站稱「漢口車站漢口場」或「漢口場」,原循禮門站成為車站貨場,稱「漢口車站循禮門貨場」或「循禮門場」。1957年,擴建候車室,將三陽路碼頭移交港務局後廢除三陽路支線,並利用卸下來的枕木及軌條在車站客場貨場間的正線旁修建複線。同年,長江大橋通車,因車站設施過小,此後旅客列車的終到始發逐漸交由武昌站承擔。1958年10月,車站與武漢港、湖北省內航運局、湖北省公路局、湖北省裝卸組成聯運辦公室,開展鐵路、公路、水路間聯運工作[7]

1960年,車站與江岸站間改用半自動閉塞。1961年,車站僅供水陸聯運換裝。1983年,由於客運編組擴大,車站客場隨之擴建,拆除北端天橋及一條存車線,延長三條到發線[7]。至1991年車站搬遷前,客場有到發線3條,存車線1條,使用面積達7388平方米[8]

漢口站搬遷與站場拆除

編輯

1991年10月1日,新的漢口火車站建成後,循禮門貨場升格為四等站循禮門車站,車站客場除一座站台改為乘降所外,其餘設施停止使用。爾後,站舍曾經開過家具城、娛樂城。1996年,京廣附屬線廢線拆除,車站設施完全停用。

2001年,車站舊候車廳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武漢城投集團用3個月時間對大智門火車站進行整修,從建築結構、外牆、門窗樣式方面基本恢復了其歷史風貌。[13]同年,在車站後面的舊京廣附屬線原址上建設的武漢地鐵1號線投入運營。[14]

現在使用權轉移給武漢地鐵集團後,曾考慮過作為博物館使用,[15]但實際上被租給中森華集團作為辦公室使用。[16]

站線配置

編輯
漢口場線路情況一覽(1991年)[7]:35
線路編號 用途 有效長

(米)

換算車容量

(輛)

最大換算車容量

(輛)

備註
按11米 按14.3米 按11米 按14.5米
1 到發 624 52.0 40.0 56.7 43.6
正線 560 46.1 35.5 50.9 39.1
3 到發 560 46.1 35.5 50.9 39.1
4 客停 93 8.4 6.5 8.4 6.5 盡頭線
漢口場線路變遷情況一覽[7]:35
線路編號 長度(米) 備註
1914 1933 1983
1 407 624
733 560 正線
3 263 560
4 80 93 存車線
5 114 廢除 1933年前為存車線,並有一條股道與正線相接。1933年後為貨物線。
6 156 廢除 貨物裝卸線
7 240

建築概述

編輯

大智門火車站站房是漢口新古典主義建築的範例之一,由比利時貸款,法國工程師設計。按照西方鐵路車站的設施設置,設計者模仿了德國巴伐利亞的中世紀城堡和碉樓;在建築外觀造型上,體現了西式新古典的風格,其主體結構為方形大棚,建築平面呈橫亞字形,候車室內部有高大的拱起的穹頂,中部突出。立面造型為中部和兩端突出,五個屋頂。中部四角各修築有高20米的塔堡,頂部包有深綠色金屬。(文化大革命時期火車站建築曾被重新粉刷,但後來又恢復了深綠色格調,牆面刷成淺灰色。)頂棚中間拱起,四個立面為圓拱形,四面都各有一個半圓形採光大窗。堡頂為鐵鑄,呈流線方錐形。牆面、窗、檐等部位以線條和幾何圖形雕塑裝飾。

大棚的四個角落都各有一座塔樓正面是半圓形拱門,前面有一個自鳴鐘,拱門上方有一隻青銅的飛鷹鵰塑。[17]車站建築擁有五個屋面,中央部分較高,其兩側略低,兩端則稍高。屋面設計上無出檐,並在檐周圍設置了欄杆式的女兒牆。主出入口由並排的三洞六扇門組成,位於大廳的正中。建築內部中心是坐東朝西的一層候車大廳,高10米,兩側則為二層平房,總佔地面積超過800平方米,樓上用於辦公,樓下則為售票和候車區域。大智門火車站建成時是亞洲最現代化和最壯觀的火車站之一。[18]

建築保護

編輯

1992年12月16日,舊車站站房以「大智門火車站候車廳」之名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列為第三批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19]。2001年6月25日,舊車站站房以「大智門火車站」之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

站房作為文物的保護範圍:大智門火車站及周圍一定範圍。四至:東南面至京漢街,西北面至京漢大道規劃紅線,東北、西南面分別至候車廳大樓東北、西南各20米。[21]

站房作為文物的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範圍四至為界,東北面向外延伸50米,西南面向外延伸至大智路規劃紅線,東南面向外延伸40米並向車站路北端兩側各延伸30米,西北面與保護範圍邊界重合[21]

鄰近車站

編輯
前一站   中國鐵路 後一站
經麟趾路乘降所
豐臺站方向
京廣附屬線
(原京廣鐵路漢口市區段

←3km0漢口客場(大智門站)2km0
循禮門站
(漢口車站循禮門貨場)
廣州站方向

參見

編輯

參考

編輯
引用
  1. ^ 1.0 1.1 老照片•新武汉之大智门火车站. [2012-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3). 
  2. ^ 武漢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塗勇 , 編. 武汉市志(1980-2000)第一卷 总类 城市建设. 武漢出版社. [2021-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8). 
  3. ^ 3.0 3.1 侯紅志. “最老大智门火车站”现身汉口. 武漢文史資料. 2020, (8) [2024-09-11]. 
  4. ^ 呂穎 王浩. 汉口法租界的建立与扩张 ——基于法国外交部档案的考察. 《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22, (4) [2022-07-25]. 
  5. ^ 大智门火车站. 湖北省人民政府入門網站. 湖北省文物局. [2015-07-20]. 
  6. ^ 彭仲 肖月 高陽. 寻访老街巷 老汉口有个“小巴黎”,想去看看吗?(上). 大武漢. [2019-07-09]. 
  7. ^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漢口車站志編纂委員會. 汉口车站志(1898-1998) 第一版. 武漢: 漢口車站志編纂委員會. 1998年11月. 
  8. ^ 8.0 8.1 8.2 8.3 武漢鐵路分局志編纂委員會.武漢鐵路分局志(1893-1990).中國鐵道出版社.ISBN:7-113-02985-X.
  9. ^ 武漢江岸車輛廠廠志編纂委員會. 武汉江岸车辆厂厂志(1901-1993). 武漢江岸車輛廠廠志編纂委員會. 1996 [2023-04-20]. OCLC 110187768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9). 
  10. ^ 羅章龍. 京汉铁路工人流血记 1981-10.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23-03-16]. NLC 00030494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4). 
  11. ^ 江岸車站站志編纂委員會. 江岸车站志(1898-1998). 江岸車站站志編纂委員會. 1998. 
  12. ^ 鄭州鐵路局史志編纂委員會. 郑州铁路局志 1893-1991. 中國鐵道出版社. 1998. ISBN 9787113029562. 
  13. ^ 楊濤. 百年大智门老火车站整新如旧. 新浪新聞. 武漢晚報. [2004-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9-14). 
  14. ^ 武汉轻轨今迎第1亿名乘客. [2012-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15. ^ 武汉欲将百年大智门火车站建成文化地标. [2012-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16. ^ 肖堯. 国家重点文物单位老汉口火车站被出租为办公楼-搜狐新闻. news.sohu.com. 中廣網. [2023-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0). 
  17. ^ (美)王受之著. 往事碎屑.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2013.06. 頁103.
  18. ^ 張卓. 百姓心中的其他武汉地标之大智门火车站. 鳳凰網湖北綜合. [2013-1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3). 
  19. ^ 湖北省人民政府.   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湖北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鄂政发〔1992〕166号). 維基文庫. 1992年12月16日. 
  20.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的通知(国发〔2001〕25号). 維基文庫. 2001年6月25日. 
  21. ^ 21.0 21.1 湖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鄂政办发〔2015〕29号). 維基文庫. 2015年5月5日. 
備註
  1. ^ 部分資料[5][6]中有時稱大智門火車站地處法租界內,不過有學者指出車站自始至終不在法租界範圍內[3]:54-55
  2. ^ 此階段循禮門站與漢口站合併,但本章節僅介紹漢口場的變遷,循禮門場的相關介紹參見循禮門站 (國鐵)

外部連結

編輯
  1. 武昌火車站一個世紀繁華站成雋永
  2. 江城往事(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