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會程式 (黑鏡)
《約會程式》(Hang the DJ)是英國獨立單元劇《黑鏡》第四季的第四集。由查理·布魯克創作,提姆·范恩·派頓執導。該劇集2017年12月29日在 Netflix 首次上線,和第四季的其他內容一起播出。它講述了艾米(喬治娜·坎貝爾飾)和弗蘭克(喬·柯爾飾)的故事,兩人通過一種算法在固定的時長內匹配關係,最終確定他們各自為彼此的終生伴侶。
約會程式 (黑鏡) | |
---|---|
《黑鏡》分集 | |
劇集編號 | 第4部 第4集 |
導演 | 提姆·范恩·派頓 |
編劇 | 查理·布魯克 |
音樂 | 《Panic》 由 史密斯樂團 創作 |
首發日期 | 2017年12月29日 |
長度 | 51 分鐘 |
客串演員 | |
這一集的靈感來自流媒體服務應用Spotify ,因為布魯克在考慮為人們創作一個類似於「播放清單」的東西,羅列他們的人際關係。藝術指導喬爾·柯林斯 (Joel Collins) 造訪過一個昂貴的度假區,這成為了劇集的基礎設定,而最終的模擬結果和軟件顯示必須要經過簡化和修改,以避免觀眾混淆。
評論家們通過Tinder這種軟件把這一集跟線上約會進行類比,並與系列第三季的《聖朱尼佩洛》等作品進行了比較。根據爛番茄網站,這一集獲得了不錯的反響,並獲得了三項英國電視學院獎 的提名,儘管大多數評論家都對弗蘭克和艾米的角色持肯定意見,但他們對故事線和最後的反轉仍有褒貶不一的評價。
劇情
編輯弗蘭克(喬·柯爾飾)和艾米(喬治娜·坎貝爾飾)使用一種叫做「教練(Coach)」的圓形裝置,這個裝置會給他們匹配到同伴並且給他們一段固定的相處時間。他們會在一起相處12 小時。儘管一開始很緊張,但他們很快就熟悉了起來,分開時還後悔沒有共赴雲雨。「教練」( 由吉娜·布朗希爾(Gina Bramhill)配音)告訴他們系統會監控每段關係,目的是在「配對日」為他們分配一個終身伴侶,且這終身成功率高達99.8%。
弗蘭克下一個配對對象是一碰面就很鄙視他的尼可拉(格溫妮絲·凱沃斯飾),但他們配對時間是一年。與此同時,艾米發現下一個配對對象是十分有魅力的蘭尼(喬治·布萊頓飾),他們的配對時間是九個月。艾米和弗蘭克在一次活動中再次見面,在這次活動中,一對夫婦談論了他們的成功配對。之後,艾米開始覺得萊尼的小動作令人厭煩,尤其是他沉重的喘氣聲。戀情結束後,她一直跟人配對且每次時間都是36小時;她跟每個配對對象都只是發生性關係,她思想開始游離,覺得配對毫無意義。
弗蘭克的配對結束後,他和艾米再次配對,為了避免先入為主,他們就不提前查看配對時間這件事達成一致。他們十分享受他們的第一次性愛,還談論了系統是如何運作的。一天晚上,弗蘭克偷看了配對時間。最初是五年,但是因為弗蘭克背叛了他們的協議,導致了系統的不穩定,於是系統不斷重新校準,直到它顯示為20個 小時。第二天,他們一起出門遊玩,弗蘭克只顧着心煩意亂,但這時艾米注意到她每次打水漂都是碰到四次水面;弗蘭克在剩下的一個小時的時候,坦白了所有的事。她很生氣,而他很難過。
他們繼續毫無意義的配對。在艾米的配對日的前一天晚上,她能選擇一個人來進行告別,她選擇了弗蘭克,之後,她就把「教練」像打水漂一樣扔進了泳池。在與弗蘭克共進晚餐時,她得知弗蘭克的配對日也是明天,她鼓勵他和她一起離開。艾米意識到到他們都沒有進入系統之前的記憶,所以她認為這個世界是一個考驗,且他們必須反抗。一個拿着電擊槍的男人走近;艾米碰了碰電擊槍,它不起作用,而且這時餐廳里的人都僵住了。弗蘭克和艾米跑到一堵隔離外部世界的牆邊,並且爬上了牆。這個世界是一個虛擬世界,是 1000 個虛擬世界之一,也是 弗蘭克和艾米反抗的 998 個世界之一。在現實世界中,艾米的約會應用程序說弗蘭克是 匹配度99.8%的伴侶,他們第一次在酒吧間進行眼神交流,就像史密斯樂團演奏的《恐慌》這首歌一樣。
製作
編輯原本 《黑鏡》的第一和第二季要在英國第四台播出[1]但在2016年3月,Netflix出價4000萬美元,且金額高於第四台,所以Netflix獲得在英國發行黑鏡的權利。[2]12 集的訂單分為兩季,每季6集,這集《約會程式》在後一季,即第四季。本季的六集都於2017年12月29日同時在 網飛上發布。[3]《約會程式》是第四集,但由於《黑鏡》是獨立單元劇,每集都可以按任意順序觀看。[4]
構思與劇本
編輯根據執行製片人安娜貝爾·瓊斯的說法,《約會程式》反映了當代人約會狀態和「普遍的孤獨感」。 [5]這一集起源於劇集創作者和編劇,查理·布魯克,他通過與音頻流媒體平台Spotify的類比,構思了這個叫「教練」的約會應用程式。 [6][7]該約會應用可以從每段關係中學習到用戶的新想法。由於截止日期迫在眉睫,這篇劇本是趕着寫完的。 [6]
這一集的積極基調與第三季的聖朱尼佩洛》相似,但是與其他分集相反。 布魯克擔心粉絲不喜歡《約會程式》這種「輕快俏皮的喜劇基調」,所以他最初並不願意寫一個大團圓結局。然而,他希望人們可以喜歡艾米和弗蘭克的關係,因為他注意到了觀眾對「聖朱尼佩羅」中凱利和約克的正面反應。兩集都以一種反轉的方式揭示了這個場景是一個模擬現實。 [6]《約會程式》的一個挑戰是,直到最後真相說出之前,都保持一種不明晰的狀態,但同時又讓觀眾意識到背景設置是不同尋常的。 [5]在一個場景中,弗蘭克和艾米已經意識到他們身處一個模擬世界,就像布魯克所說的「雙重虛張聲勢」。 [6]
作家們討論了一個有關時間長短的問題,就是弗蘭克最初看到他跟艾米第二段關係的配對時間應該設置多久。布魯克說,他們的最終決定是五年,這是「發展一段認真關係的合理時間」,但弗蘭克還是很失望,因為這意味着這段關係終將結束。 [8]弗蘭克偷看了配對時間,導致了劇本中的結構性問題,但這個場景在編劇看來是很重要的,因此圍繞這個想法重新編寫了劇本。 [6]
根據布魯克的設想,這個虛擬世界將通過雲端運算運行。 [8]同時運行 1000 個世界副本的想法,最初是在《白色聖誕節》這一特別篇中提到的。在這一集中,一個嫌疑人的模擬副本供認了犯罪。有人問布魯克這是否是可接受的證據,他回答說,系統可以不斷地創造出模擬世界,每個模擬世界的設定有些許差別,以此來提高整個系統的穩定性。 [6]對於沒有進行反抗的虛擬情侶,布魯克說「這個系統已經達到了它的目的,在現實中就結束了」。 [8]
這一集是一部浪漫喜劇;跟其他作品比較起來,它的主題是一個人尋找他的理想伴侶。 [9][10]《Paste》 雜誌的雅各·奧勒(Jacob Oller)和《極客據點》(Den of Geek) 的路易莎·梅勒(Louisa Mellor) 將其與《單身動物園》 (2015) 進行了比較,後者是一部強迫單身人士尋找伴侶的電影。 [10][11]梅勒和《紐約雜誌》雜誌的珍·錢尼(Jen Chaney)將其與《良善之地》進行比較,後者是一檔情景喜劇,節目開始就將死後之人與他們的靈魂伴侶進行匹配 [9][10]其他的都是跟不同媒體做比較,這個媒體是圍繞一個人進行持續的觀察,例如《楚門的世界]]》和《一九八四》 。 [9][12][13]梅勒還認為結局就像電影《當哈利碰上莎莉》中的結局,因為「一開始就認識的情侶最終走到了一起,他們是近乎完美的匹配」。 [10]
本集還與其他《黑鏡》劇集進行了比較,尤其是第三季的《聖朱尼佩洛》。 《紐約》 的凱薩琳·范艾倫東克(Kathryn VanArendonk)發現這兩集都充滿希望,並展示了「技術進步促進的愛情萌芽,而且兩個人在他們認識的世界之外都選擇了彼此」。 [14]《娛樂周刊》的李雪莉(Shirley Li)看到了一些相似之處,比如「命運多舛的情侶」和「圍繞他們設定的不可能的參數」,但也發現《約會程式》的結局「更荒謬,更陰險,不那麼樂觀和溫暖」。[15]《大西洋月刊》的蘇菲·吉伯特(Sophie Gilbert) 認為這一轉折也與其他以模擬人物為主角的劇集有關,包括《聯邦星艦卡里斯特》和《白色聖誕節》。 [16]此外, 《大西洋月刊》的漢娜·喬治斯 (Hannah Giorgis) 後來將其與電視劇《靈魂伴侶》系列 (2020) 進行了比較,後者也由坎貝爾(Campbell)主演,由黑鏡編劇威廉·布里奇斯 (William Bridges) 共同創作。它說明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依靠科學依據來完全準確地確定一個人的「靈魂伴侶」。 喬治斯 寫道,在兩部作品中,「浪漫的張力實際上是在討論關於安全感、保障和歸屬感等更大的話題」。 [17]
在《約會程式》中,弗蘭克向艾米提出他們其實是在模擬世界中的想法,結果證明是正確的。 [18]最初呈現給觀眾的場景引發了許多問題:奧勒說「世界運作的方式下,有很多奇怪且看似矛盾的暗示」。 [11]根據吉爾伯特的說法,與此相關的重要問題是:為什麼這些角色似乎「生活在某種密封的圓頂內」;如果他們選擇退出系統會發生什麼; 「為什麼,鑑於弗蘭克和艾米會有如此明顯的化學反應,系統不是應該讓他們配對更長時間嗎?」她將這個地點描述為具有「人造世界光輝」的地方,類似於第三季 《急轉直下》中所見到的光輝。 [16]美國科技網站The Verge的評論家麗茲·普勞吉奇(Lizzie Plaugic)認為這個場景是「平淡和中性的」,並表明它展示的「通常無事可做,只是消磨時間」的角色就像「維多利亞時代的浪漫小說」。 [19]梅勒認為這種「簡單」和「風格空虛」對於「虛擬世界」來說是合乎邏輯的。 [10]
這一集與線上約會有關。在本集播出時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項研究發現,大約四分之一的18-24 歲美國人使用約會應用程序。 [19]VOX網站的阿巴德桑托斯(Abad-Santos)提到了Bumble, Grindr ,Hinge,Scruff和Tinder等等一系列流行的約會軟件。 [20]普勞吉奇(Plaugic )認為「教練」與約會應用程序的世界「沒有什麼不同」,它「收集足夠的數據以有效地向用戶推送產品,或預測人類行為」,而且與那些「收集有關約會對象的數據以確定你是否真的喜歡約會對象」的應用程序一樣。 [19]克里斯多福·胡頓(Christopher Hooton)在《獨立報》上撰文,看到弗蘭克和艾米的約會與「那些把自己放在 Tinder上的人(儘管他們還沒有真正擺脫前任)」之間的相似之處。 [21]吉伯特發現,使用蒙太奇手法加速剪輯艾米的不同關係和性接觸,就好像她在自己的身體之外,超脫身體和超脫人性,這可能是「對 Tinder 的批判」。 [16]
評論家對這一集的現實意義有不同的想法。阿巴德-桑托斯(Abad-Santos)認為這一集體現了「人類會為了永遠被愛的承諾而經歷任何事情」。 [20]普勞吉奇寫道,它的「焦慮與社會認同、孤獨和空白未知的未來有關」。 [19]雖然胡頓對該系統的評價是積極的,但他說這一集是「關於在未來他們到底會有多精巧,而我們甚至不知道他們究竟是如何得出結論的,即約會算法」, 《連線》的德文·馬洛尼(Devon Maloney)說該系統是「故意讓我們作為觀眾感到沮喪」,而對角色來說,這個系統就營銷成了「解決過去困擾單身人士問題的方法」。 [21][22]李認為,該劇集從正反面兩個方面展示了約會應用程序,因為弗蘭克和艾米的戀情「已經人為地開始了」。 [15]《影音俱樂部》的扎克·漢德倫(Zach Handlen) 認為,觀眾會感受到「幻想世界和自我反思之間的緊張關係,幻想世界中有別人來給你做這些麻煩的決定,但是你自己會覺得這個是個陷阱」。 [13]亞歷克·博賈拉德(Alec Bojalad)在《極客據點》上提到,艾米和弗蘭克「完美適配」,是因為他們都有一種幽默感和「明確的身體聯繫」。 [23]《每日電訊報》的凱瑟琳·吉 (Catherine Gee) 認為他們即「甜蜜」又「愚笨」,都喜歡「冷笑話」。 [24]阿巴德-桑托斯將他們在現實世界中對彼此的反應解釋為「眨眼和微笑,以及真愛的閃爍」。 [20] 范艾倫東克將歌詞「約會程式」解釋為「為權力和自己鬥爭的一種慶祝」。 [14]
參考資料
編輯- ^ Birnbaum, Debra. 'Black Mirror' Lands at Netflix. Variety. 2015-09-25 [2021-0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2).
- ^ Plunkett, John. Netflix deals Channel 4 knockout blow over Charlie Brooker's Black Mirror. The Guardian. 2016-03-29 [2021-0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30).
- ^ Ling, Thomas. Black Mirror season 4 episode guide: Charlie Brooker reveals new plot and episode details. Radio Times. 2017-12-07 [2018-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10).
- ^ Thomas, Leah. Watch The 'Black Mirror' Season 4 Episodes In This Order For The Best Viewing Experience. Bustle. 2017-12-29 [2018-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02).
- ^ 5.0 5.1 Turchiano, Danielle. 'Black Mirror' Co-Creator Breaks Down Season 4: 'We Want to Be Surprising and Unpredictable'. Variety. 2017-12-29 [2018-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31).
- ^ 6.0 6.1 6.2 6.3 6.4 6.5 Brooker, Charlie; Jones, Annabel; Arnopp, Jason. Hang the DJ. New York City: Crown Publishing Group. November 2018. ISBN 9781984823489.
- ^ Strause, Jackie. 'Black Mirror': Charlie Brooker Reveals Inspiration for "Hang the DJ".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8-01-15 [2018-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15).
- ^ 8.0 8.1 8.2 Hibbard, James. Black Mirror season 4, your burning questions answered. Entertainment Weekly. 2018-01-02 [2018-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02).
- ^ 9.0 9.1 9.2 Chaney, Jen. Black Mirror's New Season Is a Little Light, Until It Gets Darker Than Ever. Vulture. 2017-12-21 [2021-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9).
- ^ 10.0 10.1 10.2 10.3 10.4 Mellor, Louisa. Black Mirror season 4: Hang The DJ review. Den of Geek. 2017-12-29 [2021-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1).
- ^ 11.0 11.1 Oller, Jacob. Black Mirror Tackles Digital Dating in the Amusing, Frustrating "Hang the DJ". Paste. 2018-01-01 [2021-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1).
- ^ Bakare, Lanre. Black Mirror, season four: step away from your smartphone! Discuss with spoilers. The Guardian. 2018-01-03 [2021-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2).
- ^ 13.0 13.1 Handlen, Zack. Big Brother is love on a satisfying Black Mirror. The A.V. Club. 2017-12-29 [2021-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0).
- ^ 14.0 14.1 VanArendonk, Kathryn. Let's Talk About the Ending of Black Mirror's 'Hang the DJ'. Vulture. 2018-01-10 [2021-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6).
- ^ 15.0 15.1 {{Cite web|1=|title=Black Mirror recap: 'Hang the DJ'|url=https://ew.com/recap/black-mirror-season-4-episode-4/%7Caccess-date=2021-02-19%7Cauthor=Li%7Cdate=2017-12-29%7Cfirst=Shirley%7Cwork=[[Entertainment Weekly|archive-date=2021-02-09|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209234958/https://ew.com/recap/black-mirror-season-4-episode-4/%7Carchive-date%3D2021-02-09%7D%7D%7Cdead-url=unfit}}%7Carchive-url=
- ^ 16.0 16.1 16.2 Gilbert, Sophie. Black Mirror: 'Hang the DJ' Explores Dystopian Dating. The Atlantic. 2017-12-30 [2021-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5).
- ^ Giorgis, Hannah. Would a Soul Mate Fix Your Anxiety Right Now?. The Atlantic. 2020-10-15 [2021-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7).
- ^ Fitz-Gerald, Sean. The Wild Ending of 'Black Mirror' Season 4's 'Hang the DJ,' Explained. Thrillist. 2018-01-04 [2021-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31).
- ^ 19.0 19.1 19.2 19.3 Plaugic, Lizzie. The dating-app future of Black Mirror's Hang The DJ doesn't seem that implausible. The Verge. 2018-01-04 [2021-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4).
- ^ 20.0 20.1 20.2 Abad-Santos, Alex. In Black Mirror's bittersweet "Hang the DJ," it's technology versus loneliness. Vox. 2017-12-29 [2021-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02).
- ^ 21.0 21.1 Hooton, Christopher. Black Mirror season 4 episode 4 'Hang the DJ' spoiler review: Takes Tinder to the extreme in unexpected ways. The Independent. 2017-12-28 [2021-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1).
- ^ Maloney, Devon. Black Mirror's Dating-App Episode is a Perfectly Heartbreaking Portrayal of Modern Romance. Wired. 2017-12-29 [2021-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1).
- ^ Bojalad, Alec. Black Mirror Season 4 Episode 4 Review: Hang the DJ. Den of Geek. 2017-12-29 [2021-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7).
- ^ Gee, Catherine. Black Mirror, season 4, Hang the DJ, review: is this the new San Junipero?. The Telegraph. 2017-12-29 [2021-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