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
月令是上古華夏一種文章體裁,按照一個12個月的時令,記述政府的祭祀禮儀、職務、法令、禁令,並把它們歸納在五行相生的系統中,現存《禮記》中有一篇《月令》之外,還有《逸周書》中的一篇《月令》,惟後者已佚失。《呂氏春秋》"十二紀"之首篇與《禮記·月令》文字幾乎相同。
《禮記·月令》或為戰國時作品[1],「其中多雜秦制,又博採戰國雜家之說」[2],如《月令》有大尉之官,周無而秦有之[3]。有人認為是兩漢人雜湊撰集的一部儒家書[4]。民間《四民月令》則是參照該體裁所撰的農業作品。
參考文獻
編輯- ^ 俞正燮《月令非周書論》云:「《逸周書·周月解》云:『睢一月既南至,日月俱起於牽牛之初,是謂日月權輿』,此《月令》則云:『孟春之月,日在營室,昏參中,旦尾中,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離不貸,以初為常。』《周月解》云:『既南至,日月右回而行,月周天進一次,與日合宿,日行月一次,而周天曆舍於十又二次,終則復始』,此《月令》則云:『季冬日在婺女,昏婁中,旦氐中,日窮於次,月窮於紀,星回於天,數將幾終,歲且更始。』其斷天行始終,《周月解》起牽牛,故周人以斗牛為星紀,為十二次,此《月令》季冬星回於天,則起營室,室壁為天門,為十二次之始,相去四十五六度,《周月解》、《月令解》既同周制,不容大悖,豈得以《月令》當周《月令解》。」
- ^ 孫希旦:《禮記集解》,頁399
- ^ 孔穎達《正義》云:「按《呂氏春秋》篇首皆有月令,與此文同,是一證也。又周無大尉,而此《月令》雲『乃名大尉』,此是官名不合周法。二證也。又以秦以十月建亥為歲首,而《月令》云:『為來歲授朔日』,即是九月為歲終,十月為授朔,此是時不合周法,三證也。又周有六冕,郊天迎氣則用大裘,乘玉輅,建大常,日月之章,而《月令》服飾車旗並依時色,此是事不合周法,四證也。」
- ^ 康有為《新學偽經考》卷十一:「自劉歆偽古文以亂今文」、「《禮》則增〈月令〉、〈明堂位〉、〈製法〉三篇,皆漢儒所撰」。胡適《中國中古思想史長編》明確認為《月令》是《呂氏春秋》采自鄒衍的「禨祥度制」:「故我們用《月令》來代表鄒衍的禨祥度制,大概是不錯的。《呂氏春秋》采鄒衍的五德終始論,不提他的姓名;采《月令》全部,也不提及來源,這大概是因為呂氏的賓客曾做過一番刪繁摘要的工作。從鄒子的十餘萬言裡擷取一點精華來,也許還稍稍改造過,故不須提出原來的作者了。……《淮南王書》收作《時則訓》,《禮記》收入《明堂陰陽記》一類,即名為《月令》,而偽造的《逸周書》又收作《時訓解》,於是蔡邕、王肅諸人竟認為此書是周公所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