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县 编辑

台灣已廢止的縣,今日新北市之前身

台北县台湾北部过去设立的一个,1945年随著台湾进入中华民国时代而设立,2010年改制升格为新北市。全境环绕台北市,东北与基隆市为邻、东南接宜兰县、西南邻桃园县(今桃园市)。县治位于板桥市,县内辖有10、4、15(含1个山地乡),共设置29个乡镇市。

台北县
Taipei County
 中华民国
1945年—2010年

台北县位置图
坐标:25°00′40″N 121°26′45″E / 25.011111°N 121.445831°E / 25.011111; 121.445831
国家 中华民国
首府
面积 
• 2010年11月
2,052.5667平方千米(792.5004平方英里)
人口 
• 2010年11月
3896316
政府
台北县县长 
• 1951-1954
首任:梅达夫
• 2005-2010
末任:周锡玮
历史 
• 设立台北县
1945年
• 改制为直辖市
2010年12月25日
行政分区10市、4镇、15乡(含1山地乡)
前身
继承
台北州
新北市
台北市
宜兰县
基隆市
今属于 中华民国新北市

地理

编辑

台北县位于台湾本岛最北端的县,东北与基隆市为邻,东南接宜兰县,西邻桃园县,中间环绕台北市。全县极东点为贡寮乡田寮洋子莱莱,位于东经122度01分26秒,北纬25度00分00秒;极西点为林口乡小南湾下福,位于东经121度16分31秒,北纬24度40分05秒;极南点为乌来乡栖兰山,位于东经121度29分29秒,北纬24度40分51秒;极北点为石门乡富贵角,位于东经121度31分00秒,北纬25度18分11秒;中心位置约在石碇乡石碇村[1]

该县与台北市及基隆市共同形成台北都会区,属于共同生活圈,并影响到邻近的桃园县及宜兰县。全县土地面积2,052平方公里,约占台湾总面积的6%,海岸线全长达120公里。境内地形丰富多变,有山地、丘陵、台地及盆地。除北海岸多独立入海之小型河川,及县境东南端一小部分属于兰阳溪流域外,其馀地区均属于淡水河流域,主要支流基隆河新店溪景美溪北势溪南势溪塭子溪三峡河大汉溪等,大小支流错综交织,构成优美怡人之地理环境[1]

该县属于副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雨量多而平均,月平均最低温为一月份的摄氏12.4度,月平均最高温发生于七月份的摄氏33.6度[1]

历史

编辑

史前时代

编辑

根据考古遗址的发掘,台北地区(包括台北县市)在新石器时代(始于纪元前5,000年),就已经开始有人类居住。主要的史前文化遗址有大坌坑遗址圆山遗址芝山岩遗址植物园遗址等。其中位于八里乡埤头村公田聚落南方的大坌坑遗址,年代约在纪元前5000年至2700年之间,为台湾新石器时代最早期的文化之一。

而同属于八里乡,位于顶罟村的十三行遗址,也是台湾北部重要的考古遗址之一。该遗址的年代约在纪元200年至1500年,在文化上属于台湾史前时期铁器时代,是目前台湾唯一确定拥有炼铁技术的史前文化。

荷西时期,台北地区主要为原住民凯达格兰族的生活范围,仅南部山区则有泰雅族出没其间。17世纪中叶起,汉人开始偷渡滥垦,原住民被迫汉化或向山区迁移。

明郑、清治时期

编辑

1661年(永历15年),郑成功来台驱逐荷兰人,设一府二县,台北地区属于北路天兴县。1684年(康熙23年隶属于台湾府诸罗县。1723年(雍正元年),隶属于淡水厅[2]

1875年(光绪元年),钦差大臣沈葆桢奏请设立台北府,自此始有“台北”之称,其意乃“位居台湾北部”。1878年设府治于艋舺大稻埕间,裁淡水厅;台北府辖新竹淡水宜兰三县,是为台北设府治之始。1887年台湾建省,全台分设三府,今台北县境仍隶属台北府[2]

日治时期

编辑

1895年6月,台湾割让日本后,于北部设台北县,辖基隆、宜兰、新竹三支厅,8月又增设淡水支厅。1897年,分割台北县而增设新竹县宜兰厅,同时废支厅,于新台北县下置台北、士林新庄沪尾景尾桃仔园三角涌树林口中坜基隆金包里顶双溪水返脚等十三辨务署。1901年,废县置厅,裁撤办务署,于原台北县辖区分设台北基隆深坑桃园新竹等五。1909年,地方厅改制,台北厅并基隆厅全部及深坑厅之大半,厅下分设十三支厅。1920年,复改革地方制度,废厅置州、郡,本县现有区域隶属台北州[2]

战后时期

编辑
 
台北县政府旧厦,目前由新北市政府警察局进驻使用

1945年,战后,台北州除原辖之台北、基隆二市改为省辖市外,其馀划设台北县,辖宜兰市及淡水、文山、新庄、罗东、基隆、宜兰、七星、苏澳、海山等九区。县政府先暂驻于台北市内华山;但因发生火灾,县政府于1946年12月迁至三重镇;隔年1月台北县参议会却决议,台北县正式县治为板桥镇。1947年,基隆区七堵乡改隶基隆市,成为七堵区。1949年9月,将淡水区辖之士林、北投两镇划设草山管理局(后易名为阳明山管理局)。1950年8月,台湾行政区域重新调整,本县原辖之宜兰市、宜兰区、罗东区、苏澳区划出成立宜兰县;并裁各区署,而由县府直辖各乡镇。1968年7月,因台北市升格为直辖市,将本县所属之景美镇、南港镇、木栅乡、内湖乡暨阳明山管理局所属之士林镇、北投镇等六乡镇划归台北市,此后本县辖区维持不变[2]

改制直辖市

编辑
台北县政府
台北县议会

自1979年起,由于人口已到达直辖市设置门槛,台北县曾多次争取改制,但均遭到中央政府否决。2007年5月4日,立法院三读通过《地方制度法》部分条文修正案,而根据此法,人口超过两百万人的台北县可准用直辖市相关财税与人事等规定,但辖区之乡镇市法人地位不变,维持民选,如经台北县议会同意,将可报请中央,将台北县正式升格为直辖市,并且享有同等直辖市之行政资源运用。虽上开《地方制度法》之规定,仅有准用直辖市财税与人事规定之条文,并无任何“准直辖市”之用语,然台北县政府仍于2007年10月1日,对外宣布准用直辖市及举行所属一级机关新任首长联合布达宣誓典礼。

2008年12月,时任中华民国总统马英九指示尽速让台北县“实质”享有直辖市的财政、人事权责。2009年6月23日,内政部审查通过“台北县改制直辖市案”;同年7月2日,行政院正式通过台北县改制案,台北县于2010年12月25日起改制改制为直辖市,并取“新台北市”为意含,定名为“新北市”,英文名为“New Taipei City”,成为中华民国境内人口最多的直辖市。

历任县长

编辑

实施地方自治前

编辑
任次 肖像 姓名
(生–卒)
在任时间 党籍 届次 备注
1   连震东
(1904–1986)
1945年11月5日 1946年2月16日   中国国民党 1
2 陆桂祥 1946年2月16日 1947年6月5日 2
3   梅达夫
(1900–1980)
1947年6月5日 1951年1月31日 3 因参选民选县长请辞。
代理 项际科 1951年2月1日 1951年4月30日

实施地方自治后

编辑
任次 肖像 姓名
(生–卒)
在任时间 党籍 届次 备注
4   梅达夫
(1900–1980)
1951年5月1日 1954年6月2日   中国国民党 1 首位  中国国民党籍县长。
5   戴德发 1954年6月2日 1957年6月2日 2
1957年6月2日 1960年6月2日 3 首位连任成功的  中国国民党籍县长。
6   谢文程 1960年6月2日 1963年10月31日 4 县长任期由三年延长为四年。
任内逝世。
代理   李文玉 1963年11月8日 1964年6月2日 台北县政府主任秘书代理。
7   苏清波
(1921–2013)
1964年6月2日 1968年6月2日 5
1968年6月2日 1969年7月1日 6 因涉及永和市一桩都市计画弊案遭到停职。
代理   李文玉 1969年7月1日 1970年5月1日 台北县政府主任秘书代理。
7   苏清波 1970年5月1日 1973年2月1日 判决无罪准予复职。
为合并选举延长任期。
8   邵恩新
(1924-2014)
1973年2月1日 1977年12月20日 7
1977年12月20日 1981年9月14日 8 改任台湾省政府民政厅厅长。
代理   武增文 1981年9月14日 1981年12月20日 台湾省政府委员代理。
9   林丰正
(1940-)
1981年12月20日 1985年12月20日 9
1985年12月20日 1989年12月20日 10
10   尤清
(1942-)
1989年12月20日 1993年12月20日   民主进步党 11 首位  民主进步党籍县长。
1993年12月20日 1997年12月20日 12 首位连任成功的  民主进步党籍县长。
11   苏贞昌
(1947-)
1997年12月20日 2001年12月20日 13
2001年12月20日 2004年5月20日 14 出任总统府秘书长而辞职。
代理   林锡耀
(1961-)
2004年5月20日 2005年12月20日 行政院派任代理县长。
12   周锡玮
(1958-)
2005年12月20日 2010年12月25日   中国国民党 15 因台北县改制直辖市而延任,为末任县长。

县府组织

编辑

最终的县政府组织为:

  • 一级单位
    • 民政处
    • 财政处
    • 教育处
    • 建设处
    • 工务处
    • 农业处
    • 社会处
    • 劳工处
    • 新闻处
    • 法制处
    • 行政处
    • 交通旅游处
    • 计画处
    • 资讯处
    • 人事处
    • 主计处
    • 政风处
  • 一级机关
    • 警察局
    • 消防局
    • 卫生局
    • 环境保护局
    • 文化局
    • 地方税务局

行政区划

编辑
 
台北县行政区划

民国34年(1945年)台湾脱离日本统治,台北州改制为台北县,基隆市台北市改制为省辖市,民国35年(1946年),自内湖乡分出南港镇,莺歌镇分出树林镇,民国36年(1947年),将七堵乡划入基隆市,芦洲乡分出三重镇,县治迁至板桥镇,共辖9县辖区1市42乡镇。将文山区乌来乡、罗东区太平乡、苏澳区南澳乡合并,分出北峰区。苏澳区苏澳镇并入罗东区。民国39年(1950年)调整行政区域,将宜兰市与宜兰区罗东区苏澳区、北峰区太平乡、南澳乡等2镇9乡合并分出宜兰县,台北县由七星区的4镇1乡、新庄区的2镇3乡、海山区的4镇2乡、文山区的1镇3乡、淡水区的1镇3乡、基隆区的1镇5乡、北峰区乌来乡等个31乡镇组成,并自新庄镇分出泰山乡,深坑乡分出景美镇、木栅乡,民国47年(1958年),自中和乡分出永和镇,辖15镇20乡。民国51年(1962年)三重镇改制为县辖市,民国57年(1968年),将景美镇、木栅乡、内湖乡、南港镇、士林镇、北投镇划入台北市。民国61年(1972年)县治板桥镇改制为县辖市;民国68年(1979年)中和乡、永和镇改制为县辖市;民国69年(1980年)新庄镇、新店镇改制为县辖市;民国82年(1993年)土城乡改制为县辖市;民国86年(1997年)芦洲乡改制为县辖市;民国88年(1999年)汐止镇、树林镇改制为县辖市。

全县辖有10板桥市三重市中和市永和市新庄市新店市土城市芦洲市汐止市树林市)、4莺歌镇三峡镇淡水镇瑞芳镇)、15五股乡林口乡深坑乡石碇乡坪林乡八里乡三芝乡石门乡万里乡金山乡贡寮乡双溪乡平溪乡泰山乡乌来乡山地乡),共有29个乡镇市。

 
台北县人口密度分布。

台北县是全台人口最多的县市,超过80%的台北县居民居住在10个县辖市当中,其面积大约占台北县的六分之一。28.8%的台北县居民是从台北市高雄市移入的。台北县有蓝领外籍劳工约5万人,是台湾次多。另有外国专业人员约5千人,位居全台第三。

以下地区为该县人口集中分布区域:

  • 中和永和地区:65万人/25平方公里
  • 三重新庄芦洲地区:98万人/43平方公里
  • 板桥土城地区:78万人/52平方公里

各区人口密度除了土城市以外皆超过每平方公里2万人。其它尚有新店市29万、汐止市18万、三峡莺歌地区18万、树林市17万、淡水镇13万等。

交通

编辑

铁路

编辑

高速铁路

编辑

台湾高速铁路

捷运

编辑

目前台北县板桥市中和市永和市新店市淡水镇土城市三重市芦洲市新庄市泰山乡林口乡等已有捷运到达。通往三峡镇莺歌镇等之捷运正在施工中;通往汐止市树林市五股乡深坑乡等之捷运正在规划中。

另外台北县政府(现新北市政府)主导台北捷运环状线的兴建,目前改由台北市政府捷运工程局主管,第一阶段完工,第二阶段正在兴建中。

主要道路

编辑

高速公路

编辑

注:国道1号与国道3号的左右是按照地理位置编排。

客运

编辑
  • 公路客运
    • 1078(三峡 - 白鸡)
    • 1079(三峡 - 横溪 - 竹仑 - 安新 - 五城 - 光华新村 - 捷运新店站

自行车

编辑

海运

编辑

飞航

编辑

公共设施

编辑

体育设施

编辑

服务中心

编辑
  • 台北县政府联合服务中心(位于板桥市)
  • 七星区联合服务中心(位于汐止市)
  • 北海岸区联合服务中心(位于淡水镇)
  • 文山区联合服务中心(位于新店市)

社福设施

编辑

交通管理机构

编辑

科技研究机构

编辑

教育

编辑

大专院校

编辑

高中职

编辑

板桥市

中和市

永和市

土城市

三峡镇

莺歌镇

树林市

新庄市

三重市

芦洲市

泰山乡

林口乡

八里乡

淡水镇

金山乡

万里乡

汐止市

瑞芳镇

双溪乡

新店市

石碇乡

观光与文化

编辑
 
林家花园邸庭园一景

文教设施

编辑

旅游景点

编辑
 
十分瀑布
 
远眺野柳岬。左近为烛台石
 
位于乌来风景区的瀑布

姊妹县市

编辑

台北县至升格前,在世界各地共缔结了8个姊妹城市。

本县出身的名人

编辑

政治

编辑

艺术

编辑

演艺

编辑

商业

编辑

学术

编辑

统计

编辑
本籍别台北县人口 (1990年)[3]
排名 本籍 台北县人口 比率
1 台北县 8,617 0.7%
2 台中县 870,605 67.7%
3 中国大陆各省市籍 103,836 8.1%
4 彰化县 59,900 4.7%
5 南投县 48,693 3.8%
6 台中市 35,433 2.8%
7 云林县 30,380 2.4%
8 苗栗县 24,270 1.9%
9 嘉义县 18,816 1.5%
10 台南县 16,040 1.2%
11 屏东县 12,912 1.0%
12 高雄县 8,508 0.7%
13 台东县 6,690 0.5%
14 台北市 5,663 0.4%
15 桃园县 5,265 0.4%
16 花莲县 4,955 0.4%
17 新竹县 4,308 0.3%
18 宜兰县 4,098 0.3%
19 高雄市 3,617 0.3%
20 台南市 2,332 0.2%
21 澎湖县 2,321 0.2%
22 嘉义市 2,311 0.2%
23 基隆市 1,920 0.1%
24 金门县 1,847 0.1%
25 新竹市 960 0.1%
26 外国籍 570 0.0%
27 连江县 162 0.0%
总计 1,285,029 100.0%

参考文献

编辑
  1. ^ 跳转到: 1.0 1.1 1.2 《自然环境》,北县简介,台北县资讯服务站网站[永久失效链接]
  2. ^ 跳转到: 2.0 2.1 2.2 2.3 地方沿革-新北市政府. [2024-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4). 
  3. ^ 行政院户口普查处编. 中華民國79年臺閩地區戶口及住宅普查報告. 台北市: 行政院户口普查处.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