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战争

1125年-1234年期間金國對北宋和南宋之間的戰爭

宋金战争,是从1125年-1141年金军南侵,灭北宋、占领中原开始,1161年-1164年;1206年-1207年;1216年-1219年,金军屡次对宋朝进行的侵略性战争,直到端平元年(1234年)蔡州之战南宋联合蒙古帝国灭亡金朝。

宋金战争
日期1125年-1141年;1161年-1164年;1206年-1207年;1216年-1219年;1233年-1234年
地点
河北河东淮河长江流域
结果 金国灭亡北宋,占据了淮河、秦岭以北。最后南宋联合大蒙古国在蔡州灭金
参战方
宋朝北宋 南宋 金国
指挥官与领导者
君主:
宋徽宗(被俘)
宋钦宗(被俘)
宋高宗
宋孝宗
宋光宗
宋宁宗
宋理宗
将臣:
岳飞
关胜
李纲
宗泽
韩世忠
刘锜
张俊
刘光世
吴玠
吴璘
张浚
李宝
虞允文
韩侂胄
杜杲
毕再遇
孟珙
王禀
张孝纯(被俘)
金太宗
完颜宗翰
完颜宗望
完颜宗弼
完颜娄室
完颜昌
完颜银术可
完颜希尹
完颜宗辅
完颜杲
韩常
完颜活女
赤盏晖
徒单克宁
纥石烈志宁
完颜亮
金章宗
金宣宗
金哀宗×
仆散安贞

前奏

编辑

宋徽宗统治时期,女真人在首领完颜阿骨打带领下崛起,金国建立并发动对宗主国辽朝的战争(详见金灭辽之战)。北宋主动派人同金朝签订海上之盟,联合攻打辽朝。金军连夺辽朝四京,而宋军在攻打辽南京时却被辽朝大将耶律大石击败,于是金朝出兵夺取辽南京,至此辽朝五京全部陷落。1125年,辽天祚帝在逃亡西夏的途中被金军截击俘虏,辽朝灭亡。金朝在灭辽之战中见到北宋的软弱无能,便萌生灭宋之意,但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执意要与宋和好,所以宋金之间暂时没有战争。1123年金太祖病逝后,其弟完颜吴乞买即位,史称金太宗,太宗皇帝即位后着手准备发动对宋战争。

女真人久居北方寒冷之地,不耐酷暑。金军一般是盛夏休战,而于秋冬季节弓劲马肥之际南侵,攻势一般从秋天开始,春天结束,宋人于是称之为“防秋”。春末金军退兵,即将进入盛夏季节,则是宋军北伐之时[1]

过程

编辑

靖康之耻

编辑

金夺中原战争

编辑

金朝攻灭北宋后,1127年五月初一,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被拥立为帝,史称宋高宗,建立南宋,当时仍然控制河南关中地区。金国闻讯后又派兵南下,意图灭亡宋朝残馀势力。宋高宗害怕,逃到了建康。同时中原抗金队伍四起,而南宋还有开封留守宗泽等人坚决抵抗金军,宗泽一直主张渡黄河出击金国,但是宋高宗一味偏安江南,宗泽最后忧愤而死。

金国于1130年派遣完颜兀术南下,一度渡过长江,直逼临安,将宋高宗追到海里,在烧杀抢掠一番后撤军,途中在黄天荡之战被宋将韩世忠截击围困四十日之久,直至金军趁大风日火攻逃过宋军防线才得以幸免。同年秋,完颜兀术率大军攻打川陕,意图在宋朝防线西部打开缺口,再自四川长江流而下。宋金两军战于富平,宋军败绩,大将吴玠夺得兵权,在重整宋军后,先后在和尚原之战饶凤关之战仙人关之战中大破金军,为宋金战争中金军最大的一次败绩。

金国在北方扶植汉人刘豫建立“刘齐”政权,企图透过傀儡政权“以汉治汉”,但该政权每次南下都被宋军击败,而名将岳飞于1134年北进夺回了襄阳六郡,岳家军声名大振,金人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韩世忠等人北伐中原,收复大片土地。1135年金太宗病逝,金熙宗即位,金朝厌倦为救援刘齐而出动兵马,遂在1137年撤销刘齐,与南宋签订“天眷议和”,金割让河南陕西等新占地,以黄河为界,南宋固守半壁江山,取得暂时和平。

之后完颜兀术完颜昌,权倾朝野,于1140年再度南下伐宋,攻占河南、陕西。之后宋将八字军刘锜于安徽顺昌之战大败兀术。岳飞闻讯后率军北伐,在郾城之战中大破金军,一路势如破竹,直逼大宋故都汴梁。但是宋高宗在宰相秦桧劝阻下决定屈膝求和,连下12道金牌令岳飞撤军。岳飞在悲愤中退回南方后,宋高宗下诏剥夺了岳飞、韩世忠等人的兵权,并且杀害岳飞于风波亭。宋金于1141年签订“绍兴和议”,宋朝屈膝称臣,并与金以秦岭淮河线为界,此后90年大致以此界南北对峙。

海陵王侵宋失败

编辑

1161年(绍兴三十一年)九月,金主完颜亮在弑金熙宗篡位后撕毁和约,倾全国60万大军南下灭宋[注 1][注 2]宋高宗采纳宰相陈康伯的建议,主导抗金。南宋积极应对,四面迎敌。危难之际,陈康伯要求宋高宗亲征建康(今南京)。九月,西路金军由凤翔府大散关入川界三十里,以骑兵攻黄牛堡,守将李彦坚向四川宣抚使吴璘告急,吴璘抱病指挥,击退金军,趁势收复七州[4]。金中路军自蔡州攻光化军,鄂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吴拱遣游奕军统制张超增援,超率军刚入城,金军数百骑随即而至,两军展开巷战,金军败绩[2]后金军相继攻下信阳军罗山县光州,围樊城,吴拱自鄂州率军进驻襄阳府,派军驰援樊城,金军受阻樊城护城河,统制官张平以百骑遇敌破之,副将翟贵和部将王进率军自樊城杀出,金军大败,翟王二将乘胜追击,遇伏战死。宋知均州事武钜乘河南金军兵力空虚之际,以民兵和官军复邓州。

十月,宋军大举反攻,相继克复光州、蔡州、新蔡平舆[5]。两浙西路马步军副总管李宝率水军三千,战船一百二十艘北上,先解海州之围,后北上至密州胶西唐岛,乘金军无备突袭,火箭齐发,金军跳海溺死者甚众,宋军俘金军三千,缴获统军符印、文书、器甲和粮斛数以万计[6][7]。金东路军十月初进至淮河北岸,江淮浙西制置副使、建康府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王权未做抵抗闻风而逃,至使金人渡过淮河,相继占领寿春府、庐州、和州、滁州和扬州,逼近长江[8][9]。宋廷此时遣中书舍人虞允文往前线劳军,虞允文到达前线后收集溃兵一万八千人,以步骑列阵江岸,水军分为五队,两队巡江,一队部署江中,两队隐蔽港中[10][11]。宋军在采石之战中运用火炮击退完颜亮大军,金军被迫退守和州,意图从瓜州渡江[12]。此时金国后又发生兵变,完颜亮的堂弟曹国公完颜雍于辽阳即位为金世宗,贬完颜亮为海陵王。完颜亮闻讯大怒,命大军于明日渡江出击,金军不愿送死,于是兵变杀死完颜亮。

战争使宋高宗称臣求和的政策失败,其后退位。

隆兴北伐

编辑

宋孝宗即位后,立即进行北伐战争,最后因宋军的失败、金军也无力南下而告终。

金世宗在稳定局面后与宋议和,继续维持绍兴和议,宋金签定隆兴和议,战争告一段落。

开禧北伐

编辑

金三道攻宋之战

编辑

宋蒙灭金

编辑

随著蒙古节节胜利,金国已经四面楚歌。1231年蒙军欲借道宋境,绕道攻金后方,宋拒绝,蒙古拖雷强行通过。蒙军在1232年三峰山之战消灭金国的主力部队,金国实际上已无力回天。宋理宗看到金灭亡在即,无屏蔽之用,就同意联合蒙古灭金。随后蒙古攻破汴梁金哀宗想逃入川中,被宋将孟珙截击。金哀宗被迫逃入蔡州。1234年,宋蒙联军围住了蔡州城,金哀宗不想做亡国之君,于是传位于末帝完颜承麟。蔡州城破后金哀宗自缢,末帝死于乱军之中,金国遂灭亡。

宋金战争年表

编辑

1125年-1141年金国攻占北宋都城开封后,宋高宗称帝并定都临安,依靠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吴玠吴璘诸将抵御住了金军的入侵。到1141年订立绍兴和议,宋朝向金朝称臣,承认秦岭淮河线以北属于金朝。

1161年-1164年,金国皇帝完颜亮南侵,欲灭亡南宋,最终失败,金世宗辽阳即位,完颜亮被杀。宋孝宗时派张浚北伐,未能成功,签订隆兴和议

1206年-1207年,韩侂胄北伐,宋军失败,宋金签订嘉定和议

1216年-1219年,金宣宗为“取偿于宋”令仆散安贞南侵,宋军成功击退金兵。在大蒙古国侵袭下,金国只好停止南侵。

1233年-1234年,南宋联合大蒙古国灭亡金国,即联蒙灭金

注释

编辑
  1. ^ 分诸道兵为神策、神威、神捷、神锐、神毅、神翼、神勇、神果、神略、神锋、武胜、武定、武威、武安、武捷、武平、武成、武毅、武锐、武扬、武翼、武震、威定、威信、威胜、威捷、威烈、威毅、威震、威略、威果、威勇三十二军,置都总管、副总管各一员,分隶左右领军大都督及三道都统制府,置诸军巡察使、副各一员。以太保、枢密使昂为左领军大都督,尚书右丞李通副之;尚书左丞赫舍哩良弼为右领军大都督,判大宗正事富里珲副之;御史大夫图克坦贞为左监军,同判大宗正事图克坦永年为右监军;皆从金主出寿春。以工部尚书苏保衡为浙东道水道都统制,益都尹程嘉副之,由海道趋临安府;太原尹刘萼为汉南道行营都统制,济南尹布萨乌哲副之,进自蔡州取荆襄;以河南尹图克坦哈喜为西蜀道行营都统制,平阳尹张宗彦副之,由凤翔府取散关[2]
  2. ^ 面对金人逾约,宋廷先前以宁国军节度使、殿前司选锋军都统制李显忠充池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保宁军承宣使、知金州事兼金房开达州安抚使、节制屯驻御前军马王彦为龙卫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充金房开达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龙卫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宁武军承宣使、侍卫亲军步军司前军都统制戚方为江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左武大夫、忠州防御使、淮南四路马步军副总管兼知黄州事李宝,改添差两浙西路马步军副总管、平江府驻扎兼副提督海船;镇南军承宣使、龙卫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荆南府驻扎御前前军右军统制李道为荆南府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3];少保、奉国军节度使、令御前诸军都统制职事、判兴州事吴璘为四川宣抚使;以庆远军节度使、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成闵为京西湖北制置使,率三万人赴武昌;太尉、威武军节度使、镇江府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刘锜为淮南江南浙西制置使,节制诸路军马;潭州观察使、知襄阳府事吴拱代田师中卫鄂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2]

参考文献

编辑
  1. ^ s:新唐书/卷166》、《s:上李太尉论北边事启杜牧献言。《s:三朝北盟㑹编_(四库全书本)/卷176》、《s:厯代名臣奏议_(四库全书本)/卷090吕颐浩奏。
  2. ^ 2.0 2.1 2.2 s:续资治通鉴/卷134
  3. ^ s:续资治通鉴/卷133
  4.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92 绍兴三十一年九月
  5. ^ s:续资治通鉴/卷135
  6. ^ s:宋史/卷370
  7.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93
  8. ^ 《三朝北盟会编》卷235
  9. ^ 《中国军事通史第十三卷》第九章第三节
  10.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94
  11. ^ 《三朝北盟会编》卷241
  12. ^ s:金史/卷5》本纪第五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