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专题讨论:电子游戏

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 Next在话题“分类“单机游戏””中的最新留言:1天前
电子游戏专题
本维基专题属于电子游戏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电子游戏内容。您若有意参与,欢迎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专题级专题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维基专题自动获评专题级
# 💭 话题 💬 👥 🙋 最新发言 🕒 (UTC+8)
1 XXXX年电子游戏界的内容 7 2 Nostalgiacn 2025-02-04 19:23
2 完善专题的来源列表(2025年度) 19 4 Nostalgiacn 2025-02-14 21:34
3 有游戏分发业务的手机制造商是否归本专题 11 5 Nostalgiacn 2024-11-27 14:37
4 2024年年终总结 3 2 Nostalgiacn 2024-12-31 14:47
5 《电子游戏专题简讯》2024年第四季 1 1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 2025-01-14 19:24
6 用模板自动标译名? 56 5 SuperGrey 2025-02-12 19:05
7 提议修改{{slink|Wikipedia:格式手册/电子游戏#封面图像}} 17 6 深鸣 2025-02-12 22:52
8 定义句的原文名和中文译名标注 12 7 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 Next 2025-02-12 17:51
9 长期目标 4 3 Ericliu1912 2025-02-13 23:22
10 “摩尔庄园”的优良条目复查 1 1 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 Next 2025-02-15 00:05
11 分类“单机游戏” 2 2 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 Next 2025-02-16 16:08

XXXX年电子游戏界的内容

编辑

似乎没人对#日本平成电子游戏史有兴趣。近期翻资料的时候,看到2023年全年Steam发行了14531款游戏([1]),顺便看一下2023年电子游戏界记录的内容,发现进步的空间很大。每年发售的游戏不可能全都记录的,XXXX年电子游戏界这类条目的“游戏发售”应该收录那些内容,我觉得应该在起首厘清说明范围。

这些内容大多是翻译自英维的关系,英维通常主要记录美日大厂的游戏,照搬标准也不太好。特别是基本不记录中国大陆游戏大厂的新品资料,我看到中文媒体也有整理每月(中国大陆)上线游戏,如:31款新游定档12月上线,要做也是有来源做的。当然还有中国特色的“游戏版号”制度,其实只记录有游戏版号的作品也不是不行,官方文件也容易找。日媒,Games*Park也有每周发售游戏的整理([2]),也可以参考。--Nostalgiacn留言2024年1月7日 (日) 10:42 (UTC)回复

收录范围的话,按照这类列表条目常用的标准,应该是符合关注度?或者仅限于有条目。——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4年1月7日 (日) 12:11 (UTC)回复
列表记录的内容未必一定要有关注度,但是实际上又不可能穷尽。最基本的是“必要有可靠来源记录”,英维也大致以这个方式记录。--Nostalgiacn留言2024年2月9日 (五) 14:57 (UTC)回复
有可靠来源记录这个标准其实很低,毕竟还有第一手来源。之前看到en:Wikipedia:Stand alone lists#Common selection criteria把列表分成三类:项目都有关注度的、项目都没关注度的、简短且列出所有项目的。感觉XXXX年电子游戏界这类列表应该是第一种。——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4年2月20日 (二) 12:43 (UTC)回复
实际上,我遇过XXXX年电子游戏界列出一些根本没有来源去创建的游戏作品,仅仅因为作品在NS发布而被列入。--Nostalgiacn留言2024年2月20日 (二) 12:56 (UTC)回复

我前段时间更新了2022到2024年电子游戏界,单单Steam,全年发布新游戏数量,已经持续三年上万,而且是增长趋势。

VOCALOID作品列表已经被存废说曲目数量极多,人工进行归类的可能性无限接近于0。我们应该认真审视XXXX年电子游戏界的“游戏发行”要记录什么内容了。防范未然,免于步后尘。

此外,“大事件”章节也应该讨论一下收录那些内容。目前更多是与英维条目的亦步亦趋。已经有不少中文媒体会每周记录游戏业界的“大事”,如触乐的触乐本周行业大事,竞核的Not Bad周报(前身HOT周报)等等。要记录和更新,也有合适的来源。--Nostalgiacn留言2025年1月20日 (一) 06:54 (UTC)回复

更新:VOCALOID作品列表已经被删。--Nostalgiacn留言2025年2月4日 (二) 11:23 (UTC)回复

完善专题的来源列表(2025年度)

编辑

Gamemusic

编辑

网站:https://gamemusic.net/

根据网站介绍,网站早于2006年建立,编辑团队8人,主打游戏音乐评论和作曲家访问,但似乎网站已停止更新一段时间。--银の死神走马灯剧场祝你在乱流下平安 2024年12月27日 (五) 15:26 (UTC)回复

我搜索了一下编辑的名字,发现这其实是一个波兰媒体,主站一直有更新,只是英文站不更新而已。
这是波兰主站的编辑团队介绍:https://gamemusic.pl/redakcja/ --Nostalgiacn留言2025年2月6日 (四) 14:35 (UTC)回复

游戏葡萄网站已关闭

编辑

所有对游戏葡萄的引用已经失效,官网首页也软重定向到了其微信公众号页面。请着手将游戏葡萄官网的链接替换为微信公众号。--HoweyYuan留言2025年1月7日 (二) 13:03 (UTC)回复

感觉不用太着急,似乎无法判断是临时关站还是永久关站。即使是后者,对于已经有存档的页面也不用替换成微信公众号。--深鸣留言2025年1月7日 (二) 13:54 (UTC)回复
11月写《十字军骑士》的时间官网还能访问,12月发现无法访问,不清楚是否修整或换网站,如之前竞核。可以再等等。
另外,微信公众号上未必有全部文章。--Nostalgiacn留言2025年1月7日 (二) 15:18 (UTC)回复
好的。
游戏葡萄面向的中国游戏市场中,阅读评论员文章的玩家本就是少数。且中国读者也很少使用网站阅览文章,反而是社交媒体平台和微信公众号居多。网站运营需要成本,关停网站而转向更受欢迎的平台,是普遍的商业行为。--HoweyYuan留言2025年1月8日 (三) 09:18 (UTC)回复

讨论总结(2024年度)

编辑

2025年来了,2024年的讨论需要总结归档了。对特定来源有意见的,请在对于章节发表意见。--Nostalgiacn留言2025年2月4日 (二) 11:27 (UTC)回复

以下是个人总结,欢迎讨论。

  • 可靠:
    • 传统报刊的游戏专刊、数位版或游戏相关内容:南华早报(游戏主题)、界面新闻(游戏栏目)、GAMEWAVE、上报(游戏栏目)、ETtoday游戏云、udn游戏角落、电脑报、Hi-tech Weekly 数码志尚、电脑商情报游戏天地、软件
    • 主编可靠或有独立的全职编辑团队:Real Sound、IT之家(一般报道内容)、游戏价值论
    • 升级:秋叶原总研(由于倒闭,从回顾报道得知来历,是很早的一批网络媒体,有专门记者团队)
  • 不可靠:
  • 视情境来源:
    • 学者创建媒体,有学生投稿,使用要视乎作者:知日部屋
    • 半可靠和可能存在利益冲突:18183网(除去新闻稿,原创内容勉强可靠,完美世界部分持股)、九游(阿里互娱【原阿里游戏】手游发行品牌,作为分发平台,网站内所有文章都是利益相关,只有作为官方资讯时可用)、网易游戏频道(网易游戏媒体,除了与网易有利益冲突内容,一般可用)、暴雪大神【网易暴雪官方媒体】(网易为暴雪中国发行方,只能作为官方资讯使用)、靠谱二次元(有编辑团队,但是具体营运情况不明,未知编采制度)
    • 福布斯(英维评为视情境)
  • 有争议:
    • 官方资料渠道之一,不需要特意列出:游戏开发者大会、腾讯游戏学堂
    • 绝对领域(被定为非法出版物而停刊,附赠CD有侵权内容)
  • 无结论:上海文汇报(无游戏专题,无法深入讨论)、游戏批评(长期无后续讨论,暂无发现是否存在编辑团队)、时代周报(无游戏专题,无法深入讨论)
  • 近期提出,未有定论,需要继续讨论:Gamemusic

--Nostalgiacn留言2025年2月6日 (四) 14:40 (UTC)回复

或许可以写明,九游仅有作者为GM、来源为九游的信息能够采用,其他的一律禁用。刚刚看了下,作者为互联网的文章仍然基本是内容农场。--深鸣留言2025年2月6日 (四) 15:21 (UTC)回复
我觉得那些更像软文推广,因为这是典型洗稿手段。我修改了“九游”的总结描述。官方未必都是都署名“GM”,也有署名“九游”([3]),点明只可用官方资讯就行了。--Nostalgiacn留言2025年2月7日 (五) 05:07 (UTC)回复
好的,先前浏览了一遍对其他来源的评价,感觉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深鸣留言2025年2月7日 (五) 08:56 (UTC)回复
我记得隔壁英维的来源列表有不能在典优条目用的限制,en:WP:VG/S#Esports(Dot Esports)。若有必要,可以把这个照搬过来,用于限制诸如18183,九游这种声誉不好的媒体。--HoweyYuan留言2025年2月7日 (五) 14:29 (UTC)回复
Dot Esports在英维是归到一般可靠哪里,18183,九游现在归为“视情境来源”,感觉不太好类比。18183大概会和“游戏日报”的说明那样“如果能找到更佳的来源,请用于取代游戏日报的内容 ”。九游的总结是“只有作为官方资讯时可用”,一般资料根本不可用,多虑了。
当然可以考虑按类型在细分(如英维),分发平台独立一个表格,作出强调。--Nostalgiacn留言2025年2月7日 (五) 14:53 (UTC)回复
还有这个讨论太长了。所有提议在年底结案不仅会让整个讨论变得又臭又长,而且工作量也有点大。应该仿照本站可靠来源布告板,设置一个WP:公示时间(个人建议30日,因为这里关注度不高),及时结案。--HoweyYuan留言2025年2月7日 (五) 14:59 (UTC)回复
该页面源码有写“建议每一季讨论过二季再存档(例如一月至三月发起的话题,应于十月以后才存档),以确保获得充分讨论”
以这里的活跃度,一般讨论建议是半年才“充分讨论”。来源讨论是个苦闷,经常缺乏讨论的议题,行30日归档,有点脱离现实。--Nostalgiacn留言2025年2月7日 (五) 15:22 (UTC)回复
公示期半年,也比现状好得多,我没意见。 HoweyYuan留言2025年2月8日 (六) 03:52 (UTC)回复

最后留言七天公示,将会对当前讨论进行归档。

延展话题,来源讨论结案时间是否从一年一结,改为“半年一结”。有其他看法的可以提出。--Nostalgiacn留言2025年2月14日 (五) 05:50 (UTC)回复

传统报刊的游戏专刊、数位版或游戏相关内容,落下“ETtoday游戏云”,后补上。--Nostalgiacn留言2025年2月14日 (五) 07:17 (UTC)回复

已经归档。“网易爱玩 ”(play.163.com)原本为可靠,当时讨论的内容是2016年征文活动后的评测文章。目前网站没有自2020年后的新内容了。2024年度谈及的“网易游戏频道”(gam.163.com)是“网易爱玩 ”的前身([4]),2015年前的评测内容。名义上,“网易游戏频道”应该是废止,但是目前网易新闻上仍然有号,门户网站网易游戏(tech.163.com)和腾讯游戏频道一样,成为自媒体平台。我认为区分难度较大,所以根据2024年度谈及的情况,和当前的情况,改为“视情境”更为妥当。--Nostalgiacn留言2025年2月14日 (五) 13:34 (UTC)回复

有游戏分发业务的手机制造商是否归本专题

编辑

如题,由于中国大陆不能安装Google Play,所以有大量手机制造商自家应用商城。然后就是他们大多有游戏部门或者业务,典型如硬核联盟成员,目前他们的条目都没有归属游戏专题。--Nostalgiacn留言2024年10月6日 (日) 02:58 (UTC)回复

我认为“华为游戏中心”归,“华为”不归。--SuperGrey (留言) 2024年10月6日 (日) 03:55 (UTC)回复
这些公司有电子游戏分发业务,但并不能将其定性为电子游戏发行商或其他相关企业。电子游戏分发业务同其他应用程序的出版一样是为了弥补中国无法使用Google Play的产物。若条目内有相关内容且有大量篇幅和来源佐证,个人认为可归属于电子游戏专题。硬核联盟成员明显不在此列。--HoweyYuan留言2024年10月6日 (日) 04:26 (UTC)回复

上面的讨论,大致是手机硬件制造商不算游戏公司,旗下游戏部门才算。

延展话题,最近看到这些给《纽约时报》做游戏的开发者决定罢工的报道,纽约时报公司算不算游戏公司?作为上市公司,有披露公开数据,游戏业务的确在上升([5])。那么纽约时报公司是否归本专题,还是只有旗下的游戏软件才算(纽约时报游戏英语The New York Times Games)。--Nostalgiacn留言2024年11月26日 (二) 12:28 (UTC)回复

这里作个可能不恰当的对比,社群不会按邮件内容把邮政公司划到其他分类去吧?——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11月26日 (二) 21:59 (UTC)回复
公司业务变动是很正常的商业行为,如尚洋信德整个公司寿命只有三年时间有做游戏,主营是IT。姚记科技之前做扑克的,2019年才有电子游戏业务,金科文化一开始还是做化工的。
换言之,这个议题可以概括为:一家公司的业务变动,发展游戏业务到什么程度才算“游戏公司”,归本专题。--Nostalgiacn留言2024年11月27日 (三) 02:35 (UTC)回复
有种隔壁讨论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关于公司活动节目类条目的“所有权者”、“母公司”、“营运单位”的疑问的既视感。我个人主张以大宗业务与主要产品为基准,总不能说小米、三星和苹果有出手表就把他们当作是劳力士这类腕表公司吧。现在各公司追求多角化经营(例如某知名酒庄卡普空),不仅很难定义,要放属性也不容易(看看索尼拥有的音乐、游戏、电影、银行还有保险属性) --窝法乙烷 儿法梦碎 2024年11月27日 (三) 06:10 (UTC)回复
以主要业务算,可以作为判定专题归属的一个依据。小米、三星和苹果有出手表就把他们当作是劳力士这类腕表公司吧感觉有点不当类比。因为专题归属本来就有些迷,你可以看看这个讨论:WikiProject_talk:中国#国产电子游戏条目是否应该归为本专题?
实际上,如稻妻因为用了“日本元素”,所以归到日本专题,璃月使用中国元素,又没有归到中国专题,这个我也很迷惑。--Nostalgiacn留言2024年11月27日 (三) 06:26 (UTC)回复
我的建议是如Howey所言,“若条目内有相关内容且有大量篇幅和来源佐证,个人认为可归属于电子游戏专题”。当然,要是有来源佐证相关内容了,或许已经可以把游戏部门或子公司独立出单独条目,把这些单独条目归入电子游戏专题?比如“纽约时报游戏英语The New York Times Games”而不是“纽约时报公司”?--SuperGrey (留言) 2024年11月27日 (三) 06:12 (UTC)回复
我才发现“腾讯”也被归类进电子游戏专题了(即使已经有“腾讯游戏”条目)。好吧,要是依照这个先例,那上面提到的公司就都可以归入电子游戏专题了。--SuperGrey (留言) 2024年11月27日 (三) 06:18 (UTC)回复
我在更新{{中国大陆主要电子游戏公司}},看过不少上市公司的报告。也可以是根据资本市场和媒体对公司的定位和分类,来判定是否是“游戏公司”。腾讯虽然业务很多,但是资本市场和媒体主要是将其视为“游戏公司”。--Nostalgiacn留言2024年11月27日 (三) 06:37 (UTC)回复

2024年年终总结

编辑

马上又要到新一年了,《电子游戏专题简讯》要不要再做一期“年终回顾”。--Nostalgiacn留言2024年12月26日 (四) 04:46 (UTC)回复

(+)赞成,可以抽时间帮忙写写总结,连年终回顾都没有的话,《简讯》基本上没有内容了  囧rz……--冰融s 🧊 2024年12月26日 (四) 11:01 (UTC)回复

我先开了个头维基专题:电子游戏/简讯/2025-01/专题,欢迎各位维基人分享自己的年度游戏和回顾。--Nostalgiacn留言2024年12月31日 (二) 06:47 (UTC)回复

电子游戏专题简讯2024年第四季

编辑
 
电子游戏专题简讯
第廿一号.2024年第四季
专题概览

截至2024年第四季底为止,电子游戏专题共有:

本期内容

本期简讯的内容如下:

用模板自动标译名?

编辑

一段时间没上线,话说最近流行外文人名后面必须标注原文了?那做个模板{{OrigName|Jeremy Parish}},直接从PJ:VG/TN抓数据生成傑瑞米·派瑞許(Jeremy Parish)怎么样?这样内容统一,源代码短,写作速度还快,都不用自己查了 

或者可以更广泛一点,直接社区层面做个数据库来维护。碰到需要音译人名的,直接扔个写原文模板上去就行。至于技术上是调模板解析,还是机器人自动置换源代码都ok 

当然,我也就随便说说。--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 Next 2025年1月19日 (日) 17:48 (UTC)回复

(+)支持:这样比较方便管理原创译名。之后有非原创译名出现的时候,也方便bot快速替换。(&)建议:模板名字可以加个VG,毕竟只服务于我们专题的内容。--SuperGrey (留言) 2025年1月19日 (日) 20:05 (UTC)回复
另外,译名表也可以更新一下,新增原创外语配音员译名栏目。配音员译名也是原创译名深水区。--SuperGrey (留言) 2025年1月19日 (日) 20:08 (UTC)回复
@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 Next您有空做这个模板嘛?您要是不做,我可以做一个。感觉这样真的很实用,一劳永逸。
译名表仅服务于译名,显示原文与否则由模板参数决定。蓝字连结/外语绿字连结我觉得也可以放入译名表中。您怎么看?--SuperGrey (留言) 2025年1月20日 (一) 02:57 (UTC)回复
我先写个看看。--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 Next 2025年1月20日 (一) 07:56 (UTC)回复
WP:原创译名新规,现在没来源的自行译名好保留原名,我记得日本CV有个类似模板,这个其实算是功能上重复了。
还要顾及语言tag,除了常见的英文评论员,日本、韩国、巴西IGN的评论员等等。--Nostalgiacn留言2025年1月19日 (日) 23:26 (UTC)回复
日本CV的类似模板是哪个?求指路。--SuperGrey (留言) 2025年1月19日 (日) 23:55 (UTC)回复
{{Nihongo}}--Nostalgiacn留言2025年1月20日 (一) 00:28 (UTC)回复
这个不是自动读取数据库,而是手动填入参数,功能并不重复(甚至可以嵌套使用)。不过,这个模板可以作为参考。--SuperGrey (留言) 2025年1月20日 (一) 00:46 (UTC)回复

做了个Module:Vgtn,然后把PJ:VG/TN迁移到了Module:Vgtn/data,目前用是可以用了:

  • {{#invoke:vgtn|main|Jeremy Parish}} -> 杰里米·帕里什
  • {{#invoke:vgtn|main|Jeremy Parish|part=2}} -> 帕里什
  • {{#invoke:vgtn|main|Cody Orme|bracket=no}} -> 科迪·奥姆
  • {{#invoke:vgtn|main|Cody Orme|part=2|bracket=no}} -> 奥姆
  • {{#invoke:vgtn|main|Ken Pueyo}} -> 肯·普约(Module:Vgtn/data只写了原文,没定义译名)
  • {{#invoke:vgtn|main|Kamisato Ayaka}} -> Kamisato Ayaka(未在Module:Vgtn/data中定义)

就是如果要插红绿链接,不知道大家喜欢用什么语法插,怕搞太复杂又不好用。--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 Next 2025年1月20日 (一) 08:16 (UTC)回复

对于蓝绿连结,我觉得可以就放在数据库内,这样更新也只需要更改数据库。语法就依您方便易用即可(比如加两个参数link、link-lang之类),反正不会在条目正文的源代码中使用。--SuperGrey (留言) 2025年1月20日 (一) 12:31 (UTC) 功能已经实现(赞)。--SuperGrey (留言) 2025年1月20日 (一) 12:37 (UTC)回复

SuperGrey君的意见调整了下括号备注原文的策略,变成预设不备注:

  • {{#invoke:vgtn|main|Jeremy Parish}} -> 杰里米·帕里什
  • {{#invoke:vgtn|main|Jeremy Parish|part=2}} -> 帕里什
  • {{#invoke:vgtn|main|Cody Orme|remark=yes}} -> 科迪·奥姆
  • {{#invoke:vgtn|main|Cody Orme|part=2|remark=yes}} -> 奥姆
  • {{#invoke:vgtn|main|Ken Pueyo}} -> 肯·普约(Module:Vgtn/data只写了原文,没定义译名)
  • {{#invoke:vgtn|main|Kamisato Ayaka}} -> Kamisato Ayaka(未在Module:Vgtn/data中定义)

--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 Next 2025年1月20日 (一) 08:37 (UTC)回复

如果要用这套方法的话,后面就是需要写用Module:Vgtn自动生成PJ:VG/TN表格的代码了。--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 Next 2025年1月20日 (一) 08:41 (UTC)回复

厉害啊👍速度超快!
至于data的罗列方式,我感觉这个Header和Subheader重复度有点高。或许可以用嵌套table来解决?在Module:Vgtn里面再把table展开使用。这样在data页面的源代码层面会比较整洁。--SuperGrey (留言) 2025年1月20日 (一) 09:57 (UTC)回复
或者拆成两个表,一个媒体人,一个配音员,然后把header废掉?然后sub_header改成备注,把主要活动媒体(和其他说明事项)直接当一般普通内容写进去,比如
local journalists = {
    { "Lucy O'Brien", tw = "露茜·奧布萊恩", comment = "IGN,又譯作露西·奧布里恩" }, 
}
local voice_actors = {
    ...
}
return table.concatenate({journalists, voice_actors})  -- 偽代碼,Lua沒內建此功能
--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 Next 2025年1月20日 (一) 13:01 (UTC)回复
对,分拆多个表更加显然。然后我觉得可以写成嵌套的形式,比如:
local journalists = {
    {
        agency = "IGN",
        { "Lucy O'Brien", tw = "露茜·奧布萊恩", comment = "又譯作露西·奧布里恩" }, 
    },
}
然后在Module里面再concatenate起来。--SuperGrey (留言) 2025年1月20日 (一) 14:18 (UTC)回复
果然这样一行定义就简短了好多。--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 Next 2025年1月20日 (一) 17:36 (UTC)回复
我添加了对负数part参数的支援:{{#invoke:vgtn|main|Jeremy Parish|part=-1}} -> 帕里什--SuperGrey (留言) 2025年1月20日 (一) 10:15 (UTC)回复
感谢修改,这样直接选姓氏就方便多了。--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 Next 2025年1月20日 (一) 13:01 (UTC)回复

又改了一下代码,现在是用style控制样式,有绿连(但要在Module:vgtn/data页定义)、红连加注、纯文字加注、仅红连(可处理地区词连结)、仅纯文字几种,应该比较好适应各种情况了:

  • {{#invoke:vgtn|main|Jeremy Parish}} -> 杰里米·帕里什
  • {{#invoke:vgtn|main|Jeremy Parish|style=ilh}} -> 杰里米·帕里什(Jeremy Parish)
  • {{#invoke:vgtn|main|Cody Orme|style=link-remark|link=首页}} -> 科迪·奥姆(Cody Orme)
  • {{#invoke:vgtn|main|Cody Orme|part=-1|style=remark}} -> 奥姆(Orme)
  • {{#invoke:vgtn|main|Ken Pueyo|style=link|link=首页}} -> 肯·普约Module:Vgtn/data只写了原文,没定义译名)
  • {{#invoke:vgtn|main|Kamisato Ayaka}} -> Kamisato Ayaka(未在Module:Vgtn/data中定义)

再另外可能就是要考虑长期维护的机能:

  • 比如把这个表当临时措施的话,可能还要给定义表加tag功能,比如标记为“非原创译名”(比如有可靠来源,或者建条目了之类)。PJ:VG/TN仍然列出作家以便参照,但是条目预览时报alert,或者底部出现隐藏分类,方便把译名转正。
  • 还有虽然写不在名单上的名字也不会出错,但可能加个维护分类,提示有名字要加到维护表里比较好。(虽然写进去只放原名另一件事)--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 Next 2025年1月20日 (一) 13:01 (UTC)回复

找个条目试了一下,好像要加括号的情况比较多,总写“style=remark”也麻烦。大概还要搞个预设标注括号的模板。--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 Next 2025年1月20日 (一) 13:23 (UTC)回复

@BrianBYBYBYNostalgiacnSuperGrey919sth. 做成{{vgtn}}自动生成的表格也可以用了。还有什么需要调整的?--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 Next 2025年1月20日 (一) 17:36 (UTC)回复

模板挺方便实用的,终于不用一个个手敲地区词转换,测试了一下,功能都能应付。--冰融s 🧊 2025年1月20日 (一) 18:23 (UTC)回复
可能要预防出现重名的情况,对于重名者,加个特殊的参数以区别(比如出生年份?或者简单一点就序号1、2)。--SuperGrey (留言) 2025年1月20日 (一) 23:11 (UTC)回复
{{vgtn|name|part=-1}}也可以做成一个捷径模板,使用频率比较高。--SuperGrey (留言) 2025年1月20日 (一) 23:33 (UTC)回复
重名加了个dup,不过没仔细测试,不知道有没有bug。|part=1做成了{{vgtnp}}。--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 Next 2025年1月21日 (二) 03:35 (UTC)回复
防止两头更新,先在PJ:VG/TN上线{{#invoke:vgtn|wikitable}}了。--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 Next 2025年1月21日 (二) 03:53 (UTC)回复
重名没问题吧,翻译没错就行。而且一如序言说的评论员可能是自由摘稿人,在多个媒体发文。我们引述他名字是要翻译,与所在媒体无关。--Nostalgiacn留言2025年1月21日 (二) 05:34 (UTC)回复
主要是考虑了韩国配音员可能会出现的重名问题(虽然目前尚未发现电子游戏领域的重名),先打好补丁、防范于未然。--SuperGrey (留言) 2025年1月21日 (二) 05:51 (UTC)回复
的确,韩文名,可以翻译的汉字很多,很容易重复出错。--Nostalgiacn留言2025年1月21日 (二) 05:57 (UTC)回复
( π )题外话:刚刚想顺藤摸瓜看看“Xanthe Huynh”(越南裔美籍)是怎么被Wikidata错译成“桑席·雄音”的(Wikidata:Q17386072),结果又是Wikidata老熟人“We03311793”。Wikidata page里面“family name”项他还填入了“Huynh”(Wikidata:Q37328624,被他添加了译名“休恩”和“黄”)而不是“Huỳnh”(Wikidata:Q112120280),整个一团混乱。此人去年就被我发现使用机器翻译,给Wikidata带来了很多原创译名。提醒大家不能盲目相信Wikidata上的译名。--SuperGrey (留言) 2025年1月21日 (二) 06:07 (UTC)回复
一如上面说的,引述他名字是要中文译名,所以重名并没有问题。也就是要兼任内部链接才变得复杂。
需要注意的是,确保记录的是全名,要禁止缩写。例如Digitally Downloaded的主编Matt Sainsbury,近期文章都是署名“Matt”,早些时期是“Matt S.”。“S.”可以是很多名字的缩写。这个情况重名就会有混乱。--Nostalgiacn留言2025年1月21日 (二) 05:45 (UTC)回复

看起来模块应该没大问题了,那我继续潜水了  顺祝各位新年快乐!--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 Next 2025年1月21日 (二) 06:08 (UTC)回复

条目的科技与狠活越来越多,编写的门槛又高了一点点 --Nostalgiacn留言2025年1月21日 (二) 06:22 (UTC)回复
我还有一个小问题:link、link-remark、ilh是否有点重复?比如:
不过这么说来,绿字连结本来也就隐藏了原文字。所以,目前的这个效果是符合您预期的吗?
我觉得可以把3者合并成两者,毕竟如果有定义绿字,没必要再默认红字。--SuperGrey (留言) 2025年1月21日 (二) 06:39 (UTC)回复
@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 Next个人认为{{Internal link helper}}的绿连相关语法必将在未来淘汰,未来使用{{Interlanguage link multi}}是趋势。因为手机上绿连的显示不够友好,英维已经采用机器人,自动替换使用{{Internal link helper}}的内容。本地还没有动作,不排除未来会采用强推Vector(2022)的做法,强制推行。未雨绸缪,想问一下,是否兼容{{Interlanguage link multi}}的显示方式,方便日后替换。--Nostalgiacn留言2025年1月21日 (二) 07:44 (UTC)回复
主要绿链从语意角度上看有点问题。比如假设只有英维有条目所以连了enwp,ilh的{{link-en|金補娜|Kim Bo-na}}是“可参考英维条目Kim Bo-na”,直接看不到韩文;link-remark的金补娜김보나就是纯粹注明原文。而且绿链打印出来同样是没有原文,不知道这样能不能被原创译名规则接受。另外有编者不喜欢绿字(),而社群现在对ilh优于link-remark也没有公论,至少字面上还是两种写法平等。虽然严格来说,尽管两种写法有交集,但根本就在是干两件事。 反正模板是先主要做法都考虑到,未来合并也就是改下if的事情。然后如果要用{{Interlanguage link multi}},那data页会怎么写定义呢?--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 Next 2025年1月21日 (二) 08:01 (UTC)回复
确实,那就先维持这样的现状吧。--SuperGrey (留言) 2025年1月21日 (二) 08:08 (UTC)回复
类似这样:金补娜(김보나)。不过目前没迫切性。--Nostalgiacn留言2025年1月21日 (二) 08:14 (UTC)回复
支持了|style=illm-remark:
有定义wd的话是wd优先,虽然好像可以调。--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 Next 2025年1月21日 (二) 09:52 (UTC)回复
  --Nostalgiacn留言2025年1月21日 (二) 10:45 (UTC)回复
还有个细节问题,括号中的原文是否需要用{{lang}}标注语言类型呢?目前似乎是没有标注的。--深鸣留言2025年1月21日 (二) 08:15 (UTC)回复
有的,Module:Vgtn/data有说明。--Nostalgiacn留言2025年1月21日 (二) 08:17 (UTC)回复
目前确实有“lang”这个参数。不过我注意到目前仅有极少数的外文人名有“lang”参数,那么是应该为每一个外文人名都填写“lang”参数,还是排除掉什么语言,比如说英语的就不标注?--深鸣留言2025年1月21日 (二) 08:22 (UTC)回复
“参数说明”有说明。--Nostalgiacn留言2025年1月21日 (二) 09:08 (UTC)回复
我想阁下还是没能理解我的意思😂。我的意思是说,在向Module:Vgtn/data中添加数据的时候,是不是应该规定让编者一定要填写lang="xx"?因为即使外文名相同,由于语言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译名。--深鸣留言2025年1月21日 (二) 09:17 (UTC)回复
不同译名?请举例。--Nostalgiacn留言2025年1月21日 (二) 09:28 (UTC)回复
例如“Matt Miller”,若为英国人,则根据性别可翻译为“马特·米勒”或是“玛特·米勒”;若为德国人,则翻译为“马特·米勒”;若为葡萄牙人(但我不确定葡萄牙有没有“Matt”这个姓),则翻译成“xx·米列尔”([6]);“Jess Reyes”也会因英国和西班牙而翻译不同([7])。所以我认为应该统一都加上lang="xx"。--深鸣留言2025年1月21日 (二) 09:37 (UTC)回复
上面提到的重名问题(韩文),这个拉丁语同名也可以用“dab”参数处理。--Nostalgiacn留言2025年1月21日 (二) 09:46 (UTC)回复
指定条目页生成括号备注的时候会一层lang,如果强调语言会比较友好一点。但是德国作家也可以在英文网站上写文章,可能不好确定语言来源。当然如果只是要区分dab筛选+comment表格备注也能区分得开。--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 Next 2025年1月21日 (二) 09:55 (UTC)回复
可能要网上肉搜一下评论员,天晓得是跨境写稿还是祖籍问题。 --2025年1月21日 (二) 11:23 (UTC)--此条未正确签名的留言由Milkypine讨论贡献)加入。

题外话,虽说这是专门做给游戏专题的,但是总所周知,并没有纯粹的游戏媒体,典型如IGN也评价各种类型作品(影视作品、动画等)。一些原本是动画评论网,近年也来评测游戏。游戏改编成媒体,游戏媒体也可能来插一腿,点评一下。更不要说,为了扩大受众,应对新媒体时代,早年一些纯粹的游戏媒体都改为泛娱乐媒体,例如顶在游戏研究社名字的游研社,由于内容太杂,经常被调侃“在游研社,你甚至能读到游戏相关内容”。这个模板的使用范围,日后会不可避免的扩展。--Nostalgiacn留言2025年1月21日 (二) 06:35 (UTC)回复

只要目的还是“帮我们专题的编者偷懒”就不算跑题  --SuperGrey (留言) 2025年1月21日 (二) 06:43 (UTC)回复

@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 Next发现一个之前一直没留意的问题。在译名表中,Lua生成的<code>也会被字词转换。我尝试用<nowiki>包裹,但<nowiki>反而能被<code>给nowiki化。不知道这个bug如何修复?--SuperGrey (留言) 2025年2月12日 (三) 10:52 (UTC)回复

这个?--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 Next 2025年2月12日 (三) 10:59 (UTC)回复
👍 学到了。--SuperGrey (留言) 2025年2月12日 (三) 11:05 (UTC)回复

提议修改Wikipedia:格式手册/电子游戏 § 封面图像

编辑

既然是中文维基百科,那么我认为应该优先显示中文内容。目前Wikipedia:格式手册/电子游戏 § 封面图像中称,对于外文游戏,为避免译名和地区差异,即使游戏存在中文版,也应选择其原生语言版封面,但有些存在中文版的外文游戏不会存在译名和地区差异,所以“原生语言版封面”的前提条件并不成立。并且{{Infobox VG}}模板中存在地区转换功能,能够实现不同区域显示不同的封面,因此也能够规避“译名和地区差异”。因此我建议将条文修改如下:

现行条文

中文游戏应选择其开发者所在地版本封面;对于外文游戏,为避免译名和地区差异,即使游戏存在中文版,也应选择其原生语言版封面。

提议条文

中文游戏应选择其开发者所在地版本封面。对于外文游戏,若游戏不存在中文版,则应使用原生语言版封面;若游戏存在中文版,且不同地区不存在译名或地区词差异,则优先选择中文版封面;若不同地区存在译名或地区词差异,则可使用原生语言版封面,也可通过地区转换显示不同的标志图案(使用方法详见{{Infobox VG}})。

参见:Talk:米塔 § 关于封面图片。--深鸣留言2025年1月22日 (三) 04:46 (UTC)回复

主要是历史遗留问题,过去中港台三个市场,都有独立的发行商负责发行。所以造成各地译名差异,有些差异留存至今(一般为续作)。
如今时代变了,开发商和发行商更注重大中华区的整体宣发,一如任天堂统一宝可梦译名,又如Steam这种可以全球发行的平台,削弱了各地藩篱。现在遇到“整体宣发”的模式,未必要追求“原生语言版封面”。--Nostalgiacn留言2025年1月22日 (三) 07:21 (UTC)回复
(+)支持修改,与当下的实际做法相符。--SuperGrey (留言) 2025年1月22日 (三) 07:41 (UTC)回复
(+)支持与时俱进。 --窝法乙烷 儿法梦碎 2025年1月22日 (三) 12:05 (UTC)回复
(+)支持。就是如果上传多个封面版本(简繁或地区词)来在条目内转换,会否有违WP:NFCCP?--PexEric💬|📝 2025年1月26日 (日) 05:58 (UTC)回复
我认为不违反“最少数量的使用”。因为在同一语言变种中至多只能看到一种封面,而不会把所有地区的封面都展现出来。--深鸣留言2025年1月26日 (日) 06:07 (UTC)回复
目前《原神》就是这样,国际版和大陆版使用不同封面,你可以看一下效果。--Nostalgiacn留言2025年1月26日 (日) 06:09 (UTC)回复
(!)意见:提请暂时将美少女游戏条目排除在规则之外。和日本文化绑定太深,换成华语封面反而感觉奇怪。--MilkyDefer 2025年1月26日 (日) 15:06 (UTC)回复
当年《星空列车与白的旅行》用中文封面也没见你说奇怪🤔--Nostalgiacn留言2025年1月26日 (日) 16:02 (UTC)回复
我好像对那个条目没有太多关心——本来我就没接触过。我记得好像我看都没看一眼,如果我真的看了我也完全没有记忆。--MilkyDefer 2025年1月26日 (日) 18:10 (UTC)回复
搞错了,当年找我的是另一个人。个人近年创作了一些美少女游戏条目《夏日彼方》《水烟水雾》《兔兔秘密花园》,官方有公布正式译名,由于是全球发行,同步宣发,并没有造成误解,或者让人感觉奇怪的地方。
过去选择原生语言版封面的理由是为避免译名和地区差异,考虑的因素是各地“译名”差异。本身并没有考量文化之类的因素,而且修改的条文保留了这个情况。增加的是就中文版没有译名差异下,才优先选择使用中文版封面。--Nostalgiacn留言2025年1月27日 (一) 08:50 (UTC)回复
我不能完全接受你的这番说辞。最近有个人在Commons上传了恋爱与选举与巧克力的Hikari Field版本封面。虽然被我用侵犯版权给炸掉了,但是让我想到,突然改掉一个用了十多年的原版封面,很让人不理解。--MilkyDefer 2025年1月27日 (一) 13:16 (UTC)回复
并且这样一改,马上缘之空的logo就有理由换掉了,换成一个陌生的样子。我认为最起码这条规则不应该适用于原版发行已旷日持久后才出现的华语版封面。--MilkyDefer 2025年1月27日 (一) 13:19 (UTC)回复
如果你是情感上不能接受改变,或者可以加入类似NC:先到先得的条款。
实际上,WP:VGBOX其实已经有如果条目页面上已经存在合适的封面,请不要浪费时间更换为其他版本的补充条文,不必太顾虑古早内容被修改。
特意去换中文封面概率,我感觉比中文作品加入外文译名的情况要低。(WP:VG/CN)--Nostalgiacn留言2025年1月27日 (一) 13:57 (UTC)回复
能不能让两者同时存在呢?既要外文原版,也要中文版(+地区转换)。毕竟如果两个logo/封面相差很大,同时把两者都展示出来,也算是对读者有较大的帮助。--SuperGrey (留言) 2025年1月27日 (一) 22:17 (UTC)回复
这样应该真的不符合非自由内容使用准则的“有限使用”了。因为游戏封面是用来辨认该产品的,而无论中文版还是外文版都是此作用,违反了最少数量的使用。倘若一则非自由内容能够传达等效的重大信息,不得使用多则非自由内容。--深鸣留言2025年1月28日 (二) 04:19 (UTC)回复
考虑到MilkyDefer君所说的情况,是否应该将“优先选择中文版封面”相关的意思,修改为“既可选择原生语言版封面,又可选择中文版封面”?即两者权重相同。否则有人可能会以“中文版的封面更合适”等理由,将原先的封面图替换掉。--深鸣留言2025年2月12日 (三) 14:52 (UTC)回复

定义句的原文名和中文译名标注

编辑

Template talk:作品名称 § 不觉得这模版很多余吗?”在讨论定义句括号标注名称过长的事情。这个模板是泛用性质,讨论结果应该是对全站范围有指导作用。但游戏领域现在又是明文推荐使用{{vgname}}列明原文名和各地中文译名。我想本专题需要关注这个议题。

讨论中Gohan君的意见是:括注在“××(……)是◯◯作品”定义句中占三分之一或以下比较合宜,这里有些明显长于三分之一的阔号标注,例:“异度神剑2”、“萨尔达传说 黄昏公主”(均占二分之一强),还有窄萤幕排版下占四行“川岛隆太教授的DS脑力强化训练”。

可以看出,括号标注话分两头。一是原文名,其他领域作品可能只需要标注一个原文名,而游戏领域有同时标注日文版名、北美英文版名、欧洲英文版名三个外文名的需求脑力训练二是中文译名,有地区词分歧的情况下会写“中国大陆译作○○○,香港译作△△△”,如果译名情况“复杂”,还会补充“台湾官方译作□□□,中国大陆旧译◇◇◇”等异度神剑2

如果决定废除括号标注的做法,目前来看改法有两种。一个是转为脚注。英文维基以前也是括号标注,但这几年就开始转为脚注了。不过他们是只把外文名扔到注脚,各地英文名反而是大大方方写在正文,连括号都不加(如Professor Layton 4。我们这边如果改用脚注,可能会有人提议中文名扔脚注,外文名保留在首句?技术上看,转注脚给{{vgname}}加个开关参数,转原文名、转中文名还是两者都转,都可以直接操控。

另一个方案是迁移到资讯框。英维的资讯框只能写一个标题,而我们的{{Infobox VG}}原名和各地译名都有字段,全部迁移过去也是没有问题的。原文名字段(|japanese=|english=})放在标题下方的醒目位置,实际使用也相当普遍。而|official=|common=两个虽说“游戏译名情况简单则不使用此栏位”,但务实上就算译名复杂一点,大家还是在用{{vgname}},两个译名字段就和空气一样。

不过由于|official=|common=两个字段较少使用,所以说明档也有表述不清楚的地方。比如条目命名的大原则是“常用优于官方”,所以官方名称成为标题倒不如说是因为“常用顺带官方”。那这种“常用兼官方”的标题要同时填在|official=|common=两处吗?另一方面按照新版WP:ACGNAME的解释,“未与最通用译名拉开数量级差距”的都算“通用译名”。那类比来看,会不会有“不够常用”但是值得列出的译名?所以,|common=的文字标签改成“其他译名”会不会比较OK?再技术角度讲,{{vgname}}的主要译名参数就是各地根据命名常规选出转换标题,不能直接看出译名官方与否,迁移时还要费点脑筋。

最后。方针制定的时候是10年前,当时玩游戏基本靠民间中文化,少数游戏中文化也只有繁体版,当时原文名和各地中文名确实有重要的辨识作用。上方游戏封面的讨论各位也提到了时代问题,也提到有些事情变了,但也有些事情没变。现在来看,游戏领域的序言标注应当如何处理,是继续括号标注,还是也需要修改?--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 Next 2025年2月1日 (六) 07:10 (UTC)回复

我不觉得原提案“废除{{作品名称}}”能通过,有种头痛砍头、脚痛砍脚的感觉 。倒是可以考虑在{{vgname}}提供脚注的选项,把冗长的括号收进脚注里,确实是不错的方案。--SuperGrey (留言) 2025年2月1日 (六) 08:16 (UTC)回复
本站有{{Infobox Chinese}}的使用,电子游戏专题有没有类似功能的模板?个人(+)支持彻底废除{{作品名称}}并将其内容全部转移到信息框或类似上述功能的模板。
WP:NOTONLYFORGAMER为专题内容提供了科学指导。你曾说,维百不是游戏百科,这里假定读者都是不玩游戏只是过来扫个盲的路人。相信路人不会对译名有很大的兴趣,在定义句便放一个巨大的括号,令人十分摸不着头脑,而信息框是一个合适的位置。--HoweyYuan留言2025年2月1日 (六) 09:39 (UTC)回复
不对,应该废除的是{{Infobox Chinese}},这个模板的内容应该是姊妹计划维基词典负责的内容,因为维基百科不是词典
在2023年7月已经达成相关内容移动到词典的共识(Wikipedia_talk:格式手册/存档5#连结至维基词典方案),只是提议者一直没空处理(Wikipedia:互助客栈/其他/存档/2023年9月#请求恢复以往标音方式)。
早期因为两岸三地长期各行其是,导致的译名冲突。所以当时中文维基百科,还有分家繁体和简体两个百科之说,也就是地区词系统才避免的分裂。如今商家统一两岸三地译名,对大中华区统一宣发,所以才有“译名”不太重要的感觉,当年可是导致分裂的严肃议题。--Nostalgiacn留言2025年2月1日 (六) 10:18 (UTC)回复
你好像有点跑题。{{Infobox Chinese}}的主要功能是解释词义和列举翻译,本话题讨论的内容是游戏的译名。该信息框的废除是因为维基百科不是词典。而在信息框标记作品译名,显然不属于词典范畴,社群也无意将其废除。--HoweyYuan留言2025年2月2日 (日) 14:06 (UTC)回复
只能说{{Infobox Chinese}}的例子很糟糕。回复下一段有说明了译名保留的意义,这是一个历史问题。--Nostalgiacn留言2025年2月2日 (日) 14:34 (UTC)回复
Infobox Chinese也是笔糊涂账。--PexEric💬|📝 2025年2月9日 (日) 12:45 (UTC)回复
我的意见主要在《作品名称》讨论页。我希望各地译名尽量在首句标注,但若太长或太多则标于信息框,任何情况下反对使用注脚来表示(我认为注脚对读者注意力的干扰要比标出长译名来得更大;但若注脚写的不是地区词,而是其他名称相近的别名等,则不反对——这一问题也不在本次讨论范围内)。 ——自由雨日🌧️❄️ 2025年2月1日 (六) 10:18 (UTC)回复
不支持放入脚注,希望能维持原样。 --窝法乙烷 儿法梦碎 2025年2月3日 (一) 08:11 (UTC)回复
有理由把选择权交给编者,为{{vgname}}增添使用脚注的功能。其实,我觉得最核心的问题是,是否有必要列出各地中文名。猜测大多数读者也不关心。现在中维的其他条目,如人物传记一类,似乎都是能省则省。--PexEric💬|📝 2025年2月9日 (日) 12:51 (UTC)回复
还是地区词系统的定位问题。如果从“中文”维基百科的角度来讲,认为各地译名平等,那就都是“正式的或被广泛接受的(中文)名称”,只不过读者自己多只用其中一种。而且对通读中文资料的读者,知道各地标题还是有必要的。
另外游戏领域要求各地译名全列,应该还是考虑了早期比较常见的现象,游戏在台湾有官方译名,大陆只有常用民间译名,然后:
  • 条目以大陆常用译名创建
  • 有人(粉丝)以“译名错误”为理由移动到台湾官方译名,用简体字书写
  • 又有人以“大陆用词使用简体字,此官方名称在大陆极不常用”,移回大陆常用民间译名
  • 条目又被移到台湾地官方译名,用了繁体字
  • 移动被按简繁破坏回退
  • (然后双方鸡同鸭讲,大战若干回合,最后管理员介入)
当时制定指引要求列出各地译名,也是有强调各地标题互不干涉的意思。当然现在一方面全球发行,另一方面如今这种移动战也很难见到了。
另外还有那种名气不大、玩家也不多的游戏,各地可能都只有媒体提到一两次,甚至没有媒体提到,全靠论坛某个贴文提到。这种说是“正式的或被广泛接受的名称”吧,但也确实没有任何一地译名符合这个条件😂--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 Next 2025年2月12日 (三) 09:43 (UTC)回复
另外这个讨论发起的原因是括号注释太长。而很多时候如果译名太长,那过长的原文名也跑不了。同理读者也一样可能也不关心外文原名,还是得两个问题都要讨论。--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 Next 2025年2月12日 (三) 09:51 (UTC)回复

长期目标

编辑

专题的DYK已达到1250篇,第1250篇应该是Nostalgiacn主编的魔女之泉3[8])。或许得更换新的长期目标了。--深鸣留言2025年2月12日 (三) 14:14 (UTC)回复

上一次设置,是预计两年半才完成的目标(+253),这次也增加250吧。--Nostalgiacn留言2025年2月12日 (三) 14:28 (UTC)回复
( ✓ )同意。如果没有反对意见,那么三天后就修改吧。--深鸣留言2025年2月12日 (三) 14:42 (UTC)回复
好耶好耶!——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5年2月13日 (四) 15:22 (UTC)回复

“摩尔庄园”的优良条目复查

编辑

我在“摩尔庄园”条目的讨论页提出优良条目复查,请各位参与。--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 Next 2025年2月14日 (五) 16:05 (UTC)回复

分类“单机游戏”

编辑

Category:单机游戏及子分类Category:不需要光盘验证的单机游戏Category:使用网络激活的单机游戏是否有必要保留。

单机游戏这个条目与单人电子游戏描述的内容也太一致了,而且根据中国大陆的《信息技术网络游戏术语》的记录,单机游戏的英文名Single-player game,就是“单人电子游戏”。个人认为应该合并两者。--Nostalgiacn留言2025年2月16日 (日) 06:24 (UTC)回复

Category:不需要光盘验证的单机游戏Category:使用网络激活的单机游戏和这两个肯定是琐碎分类。分类是按条目内容来添加的,但条目应该是不会提到具体激活方式这种问题。
单机游戏主要没有明确定义。条目里狭义广义列了一堆,到底按哪个定义给Category:单机游戏塞条目?字面上看应该是single-device game,重点像在强调不接续广域网络,只依赖一台机器就能游玩的游戏。如果从这个角度看,还会有单机多人游戏(《双人网球》)和网络单人游戏(比如《明日方舟》的主模式)。
看《游戏专业概论》第二版ISBN 978-7-302-48914-6,讲游戏类型时写的是“按人机交互模式可分为单机游戏和网络游戏”,不过此书定义交互(互动)时,讲到网络也是重点是提到人与人的互动。那倘使合并单人游戏,是要导向到单人电子游戏,还是作为对立面放在线上游戏提到?--For Each element In group ... Next 2025年2月16日 (日) 08:08 (UTC)回复
返回到“电子游戏”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