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罗斯世界遗产名录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英文缩写:UNESCO世界遗产指的是1972年制定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所述的重要的文化自然遗产项目。[1]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于1988年10月12日批准了该公约。[2]苏联解体后,作为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独立后的白俄罗斯共和国继承了苏联对该公约的权利和义务,使该国的自然和历史遗迹有资格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截至2019年,白俄罗斯共有四处历史和自然遗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另有五处被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3][4]

白俄罗斯世界遗产分布地点
白俄罗斯境内的世界自然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斯特鲁维测地弧在白俄罗斯境内的入选遗址
白俄罗斯境内的其他世界文化遗产

1992年,在美国新墨西哥州首府圣菲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白俄罗斯申报的项目首次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那次会议上,白俄罗斯的“别洛韦日森林白俄羅斯語Белавежская пушча (нацыянальны парк)”作为1979年登录的波兰世界自然遗产“比亚沃维耶扎森林”的扩展项目申报成功,成为一个新的跨国世界遗产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也是至今为止白俄罗斯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5]此后,在2000年和2005年,白俄罗斯都成功申报世界遗产,它们都是世界文化遗产。除了“比亚沃维耶扎森林”之外,2005年登录的世界文化遗产“斯特鲁维测地弧”是白俄罗斯的第二个跨国世界遗产项目,由白俄罗斯与其他九个欧洲国家挪威瑞典芬兰俄罗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摩尔多瓦乌克兰)共同申报成功。[3]

列表

编辑

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项目均按照十项评定标准登录,每一处登录的世界遗产必须符合十项标准中的至少一项,其中符合第一(i)至六(vi)项的为世界文化遗产,第七(vii)至十(x)项为世界自然遗产,同时符合文化和自然遗产标准的为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又称“复合遗产”)。[6]以下所展示的白俄罗斯的各项世界遗产按照其登录年份及其在《世界遗产名录》中的编号顺序排列。

  * 跨国世界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自然遗产

名称 图像 位置 年份 UNESCO数据 简介
比亚沃维耶扎森林*
 
  布列斯特州
  格罗德诺州
52°43′39″N 23°58′52″E / 52.72750°N 23.98111°E / 52.72750; 23.98111
(白俄罗斯部分)
1992年
(扩展)、
2014年
(扩展)
33ter;ix、x 比亚沃维耶扎森林(白俄罗斯称“别洛韦日森林”)位于白俄罗斯与波兰边界地区,保存着多种多样的受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包括广袤的原始森林,这是中歐混合林陆地生态区的典范,以及一系列相关的非森林栖息地,包括湿草甸英语Wet meadow河谷和其他湿地。该地区是最大的欧洲野牛野外放归种群所在地。这片森林的波兰部分(比亚沃维耶扎国家公园)于1979年成为世界自然遗产,而白俄罗斯部分(别洛韦日森林国家公园白俄羅斯語Белавежская пушча (нацыянальны парк))于1992年作为扩展项目加入,此项目名称变为“别洛韦日森林/比亚沃维耶扎”。2014年此项目再次扩展变动,波兰部分增加了近45,000公顷,白俄罗斯部分则减少了5,000公顷左右,总计141,885公顷,缓冲区面积为166,708公顷,项目名称更改为“比亚沃维耶扎森林”。[7][8]
米尔城堡群
 
  格罗德诺州
米尔
53°27′3.9″N 26°28′21.8″E / 53.451083°N 26.472722°E / 53.451083; 26.472722
2000年 625;ii、iv 米尔城堡是欧洲中部城堡的一个特例,在其设计和布局中反映了连续不断的文化影响(哥特式巴洛克式文艺复兴式),它们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为这一地区创造了一座令人印象深刻的、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群。米尔城堡所在的地区有着悠久的政治和文化对抗和融合的历史,这一点在各种风格建筑结合的形式和外观上都有生动的体现。米尔城堡曾被遗弃了近一个世纪,后又在拿破仑时代受到严重破坏,最终于19世纪末得到修复。城堡及其周边地区建成了一座公园,在修复过程中加入了许多其他要素,美化了周边景观。[注 1][9]
斯特鲁维测地弧*
 
  布列斯特州
  格罗德诺州
(白俄罗斯部分)
2005年 1187;ii、iv、vi 斯特鲁维测地弧是一系列三角测量点,北起挪威哈默弗斯特,南至黑海,绵延2,820公里。这些测量点是由波罗的海德意志人出身的俄国天文学家弗里德里希·格奥尔格·威廉·冯·斯特鲁维在一次调查中设立的,他首先对一条很长的子午线进行了精确测量,同时还测量了地球的大小和形状。最初共有265个站点,而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站点有34个,分布于今天的十个国家(由北至南分别为:挪威、瑞典芬兰俄罗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摩尔多瓦乌克兰)境内,其中白俄罗斯境内有五个站点入选。[注 2][10]
涅斯维日的拉齐维乌家族建筑、
住宅及文化综合体
 
  明斯克州
涅斯维日
53°13′22.008″N 26°41′29.004″E / 53.22278000°N 26.69139000°E / 53.22278000; 26.69139000
2005年 1196;ii、iv、vi 涅斯维日的拉齐维乌家族建筑、住宅及文化综合体(即涅斯维日城堡)是在综合西方传统的基础上引入新概念的摇篮,从而在中欧创立了一座新的建筑学堂。这座城堡建筑群由拉济维乌家族从16世纪开始建造,于1939年竣工。拉济维乌家族诞生了许多欧洲历史和文化领域的重要人物,由于他们的努力,涅斯维日镇在科学、艺术、工艺和建筑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整座建筑群包括城堡住所、基督圣体教堂及相应的环境景观。城堡有十座相互连接的建筑,围绕着一个六面庭院发展成为一个建筑整体。宫殿和教堂成为标志着整个中欧和俄罗斯建筑发展水平的重要原型。[注 3][11]

附:预备名单

编辑

除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各成员国可保留一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以供其考虑今后的项目申报。任何项目在申报世界遗产之前,必须是已经被列入《预备名单》的项目。[12]截至2019年 (2019-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month!),白俄罗斯共有五处文化遗迹被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均为2004年申报。[13]以下所展示是被列入《预备名单》的俄罗斯各项文化遗产,按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预备名单》中的编号顺序排列。

  * 跨国预备申报项目

:文化遗产(预备)

名称 图像 位置 年份 UNESCO数据 概况
奥古斯图夫运河*
 
  格罗德诺州
(白俄罗斯部分)
2004年 1892;i、ii 奥古斯图夫运河白俄羅斯語Аўгустоўскі канал地区入选《世界遗产预备名单》的部分包括运河运营所需的建筑物、水利工程构筑物以及周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船闸拖船道英语Towpath以及道路桥梁)。这条运河全长101.2公里,流经白俄罗斯和波兰两国,最初于2004年由白俄罗斯单独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之后波兰于2006年加入,与白俄罗斯共同申报。[14]奥古斯图夫运河的白俄罗斯部分位于今天的格罗德诺州,建造工程始于19世纪初,于1839年竣工。它给两条主要河流之间提供了一条直接的连接线,一条是通过纳雷夫河支流别布扎河维斯图拉河,还有一条穿过其支流黑汉恰河白俄羅斯語Чорная Ганча尼曼河,并通过奥金斯基运河白俄羅斯語Агінскі канал道加瓦河别列津纳河第聂伯河向南连接黑海。当时俄罗斯帝国疏通这条运河的目的是绕过东普鲁士的领地(属普鲁士王国),向波罗的海港口出口谷物和木材,因为东普鲁士对沿维斯瓦河尼曼河运往波罗的海港口的货物征收过高的税收。在经济上,这条运河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直到1939年,它主要用于漂浮该地区的圆木。实际上,从国界到尼曼河的整条运河的白俄罗斯部分都位于黑汉恰河流域,而运河部分使用黑汉恰河在白俄罗斯境内的河床[15]
波洛茨克镇的救世主显荣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
 
  维捷布斯克州
波洛茨克
2004年 1893;i、ii 波洛茨克镇是西斯拉夫人建立的最古老的城镇之一,它以帕拉塔河的名字命名的,早在公元9世纪的基辅罗斯时期,在这条河的右岸就出现了第一批定居点。从10世纪到13世纪,波洛茨克是波洛茨克公国的中心城镇,它位于从瓦良格人希腊人的商路上,有利的地理位置促进了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圣索菲亚大教堂和救世主显荣教堂就是该时期当地建筑的杰出范例。波洛茨克的救世主显荣教堂是古代俄罗斯建筑的丰碑,它代表了波洛茨克建筑学派的风格。它是1152年至1161年间奉波洛茨克王公弗谢斯拉夫大公白俄羅斯語Усяслаў Брачыславіч之女欧福新公主之命建造的。从16世纪到19世纪,它为耶稣会所使用。经过19世纪的部分改造,至今仍然是活跃的礼拜场所。而波洛茨克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最初是在弗谢斯拉夫大公领导下,于1044年至1066年间建成的。这座大教堂历经数次大火和爆炸,屡次重建,直到大北方战争结束后,于1750年在来自维尔纽斯德意志建筑师约翰·克里斯托夫·格劳比茨德语Johann Christoph Glaubitz督造下最后一次重建完成,这次使用了巴洛克建筑风格,而主立面装饰有洛可可风格的装饰元素,之后一直以这种风貌保存至今。[16]
格罗德诺城的圣鲍里斯和圣格列布
(卡洛扎)教堂
    格罗德诺州
格罗德诺
2004年 1895;i、ii 格罗德诺城的圣鲍里斯和圣格列布(卡洛扎)教堂白俄羅斯語Барысаглебская царква (Гродна)于1180年在尼曼河的右岸高地上建成,它建造在古代卡洛扎白俄羅斯語Каложа定居点的土地上。它在16世纪和17世纪进行了修复,在1853年被山体滑坡部分摧毁,1889年南部后堂倒塌。在1910年和1935年对教堂进行了保护工程,并于1970年、1985年至1987年进行了保护和修复工程。教堂现存南墙和西墙的一部分,以及三个后堂和两个西部冲天炉英语Cupola下的支柱。建造教堂所用的材料是玻璃釉英语Glazing (window)石灰砂浆英语Lime mortar[17]
白俄罗斯的波兰和立陶宛要塞式
礼拜建筑
 
  格罗德诺州
  维捷布斯克州
2004年 1899;i 白俄罗斯的波兰和立陶宛联邦时期要塞式礼拜建筑即要塞式教堂英语Fortified church,共有三处,分别为穆拉万卡白俄羅斯語Мураванка (Шчучынскі раён)圣母圣诞教堂白俄羅斯語Свята-Раства-Багародзіцкая царква (Мураванка)辛卡维奇白俄羅斯語Сынкавічы圣米迦勒教堂白俄羅斯語Свята-Міхайлаўская царква (Сынкавічы)卡迈施洗者圣若望教堂白俄羅斯語Касцёл Святога Яна Хрысціцеля (Камаі)。这些教堂建于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战争或火灾造成的破坏,这些教堂经常翻新。[18]
波利西亚的木质礼拜建筑
(17–18世纪)
    布列斯特州 2004年 1901;i、ii、iii 木材是几个世纪以来波利西亚地区的主要建筑材料。在17世纪和18世纪,出现了两种类型的波利西亚建筑流派:西方式的和东方式的。日迪托沃白俄羅斯語Здзітава (Бярозаўскі раён)的圣尼基塔教堂就是一个例子,它最初建于1502年,后来又扩建了。[19]

已撤销的预备名单项目

编辑

以下一些曾经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预备名单》中的白俄罗斯项目因某种原因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从《预备名单》中删除(按它们申报的年份以及提名被撤销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预备名单》中的编号顺序排列):

:自然遗产(预备,撤销前)

:文化遗产(预备,撤销前)

名称 图像 位置 年份 UNESCO数据 概况
别列津斯基生物圈保护区白俄羅斯語Бярэзінскі біясферны запаведнік
 
  维捷布斯克州
  明斯克州
1991年 628 别列津斯基生物圈保护区白俄羅斯語Бярэзінскі біясферны запаведнік是欧洲北方针叶林带南部的一个典型案例,它位于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东北约100公里处,黑海波罗的海之间的分水岭边缘。该生物圈保护区是由北方针叶林和阔叶林湖泊河道沼泽地、洪泛平原组合而成的,面积达11,000公顷,东欧最大的不排水泥炭沼泽之一。该生物圈保护区的野牛的数量以及丰富的鸟类生活吸引了许多科学家。该地区还以其历史遗迹而闻名,如斯拉夫人坟墓、古老的贸易通道和供水系统以及1812年俄法战争的战场。1978年,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为生物圈保护区[20]但在1992年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委员会专家认为它不符合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标准,不予登录。[21]
波洛茨克的圣欧福新的有形精神遗产
 
  维捷布斯克州
波洛茨克
2004年 1316;ii、iv、vi 波洛茨克城有两处可追溯至11世纪到12世纪的宗教遗迹:位于帕拉塔河道加瓦河交汇处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以及离城东北2公里的救世主显荣教堂,它们都与出身该地的基督教圣人波洛茨克的圣欧福新的生平和崇拜有关。这两座教堂是东欧北部中世纪拜占庭式建筑的典范,18世纪以来又经历了大规模修缮,受到了西欧巴洛克式宗教建筑风格的影响。[22][23]在2009年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该项提名被撤回。[24]但之后,它改以“波洛茨克镇的救世主显荣教堂和圣索菲亚大教堂”之名继续保留在《世界遗产预备名单》上,编号变更为1893。[16]
卡米亚涅茨
 
  布列斯特州
卡米亚涅茨
2004年 1894;i、ii、iii 位于今天的白俄罗斯布列斯特州卡米亚涅茨镇的卡米亚涅茨塔白俄羅斯語卡米亚涅茨塔是防御建筑的纪典范,它是由建筑师奥列克萨白俄羅斯語Алекса于1276年至1288年间奉沃里尼亚亲王弗拉基米尔·瓦西里科维奇白俄羅斯語Уладзімір Васількавіч之命主持修建的。这座塔周围建有圆形的城墙,占据了木质防御工事的主导地位,是沃里尼亚亲王国西部边界一个前哨城镇防御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25]
莫吉廖夫城的圣尼古拉修道院建筑群白俄羅斯語Свята-Мікольскі жаночы манастыр (Магілёў)
 
  莫吉廖夫州
莫吉廖夫
2004年 1896;i 莫吉廖夫城的圣尼古拉修道院建筑群白俄羅斯語Свята-Мікольскі жаночы манастыр (Магілёў)巴洛克建筑的典范,它位于第聂伯河谷地,整座建筑群由许多石质建筑组成:圣尼古拉教堂、圣奥努普里教堂、一座住宅(医院)、一座钟楼和一道带大门的围栏。从1669年到1672年,圣尼古拉教堂石质建筑就建在一座木制教堂的遗址上。这座教堂的特点是正面和内部装饰的完美结合,有可追溯到17世纪的木雕像,还有17世纪晚期的湿壁画。圣奥努普里教堂建于1798年,靠近圣尼古拉教堂,是一座“温暖”(冬季)的教堂。带大门的围栏建于17至18世纪,是一道环绕成梯形的无窗石墙。同样建于17至18世纪的钟楼位于围栏的西南侧,是一座方形的双层建筑。至今,整座修道院建筑群仍然被用于礼拜。[26]
布列斯特要塞
 
  布列斯特州
布列斯特
2004年 1897;i、ii、iii 布列斯特要塞是19世纪建筑的典范,它建于1830年至1842年,是俄罗斯帝国西部边界防御系统的一部分。1830年,俄皇尼古拉一世批准了德裔军事工程师卡尔·伊万诺维奇·奥珀曼俄语Опперман, Карл Иванович等人制定的要塞工程计划。1831年,由于民族解放起义,工程暂停。1836年7月1日(此时设计者奥珀曼已逝世),在城堡中心岛屿上的防卫营地举行了要塞工程的奠基仪式。1842年4月26日,要塞正式投入使用。穆哈韦茨河西布格河与流经的运河支流将要塞所在地分割成四座岛屿。布列斯特城堡白俄羅斯語Берасцейскі замак是布列斯特要塞的核心和最坚固的部分,它是一座封闭的多边形双层楼防卫营地,四周由1.8公里长、近2米厚的围墙环绕着中心岛屿,围墙内的炮台英语Casemate可以为大约1.2万名士兵提供所有必要的作战物资和物资储备。城堡内有一座兵工厂、一个工程管理处、一座白色宫殿和一座驻军教堂英语Garrison Church波苏战争结束后,从1921年到1939年,城堡和要塞被波兰陆军第九步兵师葡萄牙語9 Dywizja Piechoty (II RP)的占领。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兰战役爆发后,紧接着苏联入侵波兰,从1939年9月22日起,苏联红军接管了要塞。1941年6月22日,要塞的苏联守军第一次与德军对峙,苏军和要塞坚持了一个多月,要塞在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二战结束后,1956年11月8日,布列斯特要塞保卫战博物馆在城堡的防卫营地中建立。1965年,这座要塞被授予英雄要塞的称号。布列斯特英雄要塞纪念建筑群包括雕塑和建筑群、保存下来的建筑和防御工事遗址于1971年开放。[27]
戈梅利城的宫殿和公园综合体白俄羅斯語Гомельскі палацава-паркавы ансамбль
 
  戈梅利州
戈梅利
2004年 1898;i、ii、iii 戈梅利城的宫殿和公园综合体白俄羅斯語Гомельскі палацава-паркавы ансамбль是18世纪后半叶和19世纪建筑的典范之作,位于索日河右岸,包括一座宫殿、一座公园、圣彼得和圣保罗主教座堂白俄羅斯語Петрапаўлаўскі сабор (Гомель)以及一座礼拜堂戈梅利宫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是整个综合体的核心,宫殿主体由建筑师雅科夫·尼基托维奇·阿列克谢耶夫与建筑师卡尔·伊万诺维奇·布兰克德语Karl Blank (Architekt)合作,于1777年至1796年建造。1837年至1851年,建筑师伊兹科夫斯基白俄羅斯語Адам Ідзкоўскі重建了宫殿主体和与之相连的侧翼带有方形亭子的廊道。此后,宫殿又于1856年和1919年至1920年重建,在1941年至1943年的苏德战争中受损,1969年修复,目前已辟为戈梅利州民族志博物馆。戈梅利公园白俄羅斯語Парк Гомельскага палацава-паркавага ансамбля位于戈梅利城的中心地带,它由索日河右岸的一个高阶地带组成,被几条沟壑分割成几块,这些沟壑是冰河时代水道的遗迹。该公园是白俄罗斯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公园之一,公园建筑具有19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的特征。圣彼得和圣保罗主教座堂是古典主义建筑的典范,是由苏格兰建筑师G·克拉克于1809年至1824年建造,至今仍然被用于礼拜。1889年,建筑师叶夫亨·伊万诺维奇·切尔温斯基白俄羅斯語Яўген Іванавіч Чарвінскі在离圣彼得和圣保罗主教座堂不远的公园里,以新俄罗斯建筑俄语Псевдорусский стиль风格建造了一座埋葬帕斯基维奇家族俄语Паскевичи成员的小礼拜堂白俄羅斯語Капліца-пахавальня Паскевічаў[28]
明斯克的弗兰齐斯克·斯科里纳大道
(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建筑群
 
  明斯克 2004年 1900;i 位于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的弗兰齐斯克·斯科里纳白俄羅斯語Францыск Скарына大道(多次改名,现名为“独立大道”)城市建筑群是一个将建筑纪念物、规划结构和自然或人造景点植被综合到一起的典范,这一建筑群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5年里建造的,长度为2,900米,包括人行道在内的道路宽度从42米到48米不等。自1944年明斯克从纳粹军队手中解放后,当时名为“苏维埃大街”的新建筑规划就开始了,来自莫斯科和明斯克的主要建筑师参与了这个项目。1947年,基于竞争的结果,建筑师米哈伊尔·帕夫洛维奇·帕鲁斯尼科夫俄语Парусников, Михаил Павлович的设计方案脱颖而出。该方案的基础是将创新理念融入古典主义建筑,将幸存下来的战前建筑和公园区和谐地融入由砂浆层加固的新建筑群中。[29]

注释

编辑
  1. ^ 米尔城堡群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 [2020-08-20],汉语介绍需点击“Chinese”才能看到):“米尔城堡于十五世纪末动工建设,属于哥特式风格,后来在文艺复兴时期及其后的巴洛克风格盛行时期得到不断扩建和重建。城堡曾被遗弃了近一个世纪,后又在拿破仑一世时期受到严重破坏,但最终于19世纪末得到修复。在修复过程中,加入了许多其他要素,美化了周边景观,建成了一个公园。如今的面貌是其历经沧桑动荡的历史写照。”
  2. ^ 斯特鲁维地理探测弧线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 [2020-08-20],汉语介绍需点击“Chinese”才能看到):“斯特鲁维地理探测弧线是一个三角测量链,北起挪威哈默菲斯特(Hammerfest),南至黑海,弧线穿越十个国家,长2820公里。弧线是天文学家弗里德理西·格奥尔格·威廉·斯特鲁维(Friedrich Georg Wilhelm Struve)于1816至1855年期间进行测量的测量点,代表着人类首次对子午线长短的精确测量。这一测量帮助人类掌握了地球的确切大小和形状,是地球科学和地形绘图学发展中的重要一步。这个弧线不仅是多国科学家通力合作的一个特例,也是多国君主为科学事业联袂协作的一个特例。原始弧线包含258个主要三角形和265个测量站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弧有34个原始测量站点,带有各种不同标记,如岩石钻孔、铁十字、堆石标或方尖石碑。”
  3. ^ 涅斯维日的拉济维乌家族城堡建筑群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 [2020-08-20],汉语介绍需点击“Chinese”才能看到):“涅斯维日的拉济维乌家族城堡建筑群位于白俄罗斯中部,由拉济维乌王朝(the Radziwill dynasty)从16世纪开始建造,到1939年完工。拉济维乌王朝诞生了许多欧洲历史和文化领域的重要人物,由于他们的努力,涅斯维日在科学、艺术、工艺和建筑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建筑群包括寝宫、基督圣体教堂及相应的环境景观,宫殿内有10座相连的建筑,形成一个六边形庭院建筑体系。宫殿和基督圣体教堂这样意义非凡的建筑原型,显示了整个欧洲中部和俄罗斯的建筑发展。”

参考资料

编辑
  1. ^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7-02) (英语). 
  2. ^ Russian Federation – Properties inscribed o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n.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0) (英语). 
  3. ^ 3.0 3.1 Belarus – Properties inscribed o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4) (英语). 
  4. ^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s In Belarus. WorldAtlas. 2017-04-25 [2020-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6) (英语). 
  5. ^ Report of the Rapporteur 1992 (PDF).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37. 1992-12-14 [2020-08-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2-28) (英语). 
  6.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 The Criteria for Selection.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18-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6月12日) (英语). 
  7. ^ Białowieża Forest.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1) (英语). 
  8. ^ Six new sites inscribed on World Heritage List.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14-06-23 [2020-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4) (英语). 
  9. ^ Mir Castle Complex.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1) (英语). 
  10. ^ Struve Geodetic Arc.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10-30) (英语). 
  11. ^ Architectural, Residential and Cultural Complex of the Radziwill Family at Nesvizh.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1) (英语). 
  12. ^ Tentative Lists. UNESCO. [2020-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9-24) (英语). 
  13.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 Tentative Lists – Belarus.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7) (英语). 
  14. ^ The Augustów Canal (Kanal Augustowski)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3) (英语). 
  15. ^ Augustow Canal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3) (英语). 
  16. ^ 16.0 16.1 Saviour Transfiguration Church and St. Sophia Cathedral in the town of Polatsk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3) (英语). 
  17. ^ SS. Boris and Gleb (Kalozha) Church in the city of Hrodna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3) (英语). 
  18. ^ Edifices for Worship of Fortress Type in Belarus, Poland and Lithuania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9) (英语). 
  19. ^ Worship wooden architecture (17th -18th centuries) in Polesye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6) (英语). 
  20. ^ UNESCO - Berezinsky Biosphere Reserve. UNESCO. [2020-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0) (英语). 
  21.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 Decision - 16COM X.B.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2) (英语). 
  22.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 WHC-09/33.COM/8B (PDF).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15. [2020-09-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4-12) (英语). 
  23.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 WHC-09/33.COM/INF.8B1 (PDF).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95. [2020-09-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2-05) (英语). 
  24.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 Decision - 33COM 8B.20.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4) (英语). 
  25. ^ Kamyanets Tower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31) (英语). 
  26. ^ St. Nicholas Monastery Complex in the city of Mahilyou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8) (英语). 
  27. ^ Brest Fortress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31) (英语). 
  28. ^ Brest Fortress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31) (英语). 
  29. ^ Architectural ensemble of Francysk Scaryna avenue in Minsk (1940's -1950's)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03)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