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有
三有,為佛教的術語,對於有的三種分類,即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有[1]。
- 欲界有:就是在五塵中見聞覺知的心,處處作主的心,就是能了知、能領受的覺知心。
- 色界有:就是一念不生的心,作主的心。
- 無色界有:也是上面這個心,但離開了色法,沒有色身,只剩下長住於定境法塵的極微細了知心。
有是指有情眾生。有情眾生都在三界中生死輪迴,三界外沒有眾生、沒有佛法。在佛陀時代常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佛門四眾因修解脫行證道成為阿羅漢,自知自作證:『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解脫。解脫知見知如真。』其中後有即是往後不再受三界有的身體,由三界中完全消失而說為入無餘涅槃[2]。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第二亦說: 諸佛三界有的業報都已經究竟盡,沒有剩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