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斗六地震

斗六地震是指1904年(明治37年)11月6日凌晨4點25分在日治臺灣南部地區嘉義廳斗六廳(今嘉義縣雲林縣)附近發生的一起災害地震[1]震源深度僅7公里,屬於淺層地震,將當時耐震程度較低的茅草屋、竹屋、土埆厝摧毀[2]。 此次地震造成了廣泛的破壞,範圍包含嘉義廳斗六廳彰化廳鹽水港廳,致使145人死亡,158人受傷,房屋全倒661棟,3,179棟房屋損壞[3]。 嘉義廳受損最大[4],其中新港地區有約三分之二的房屋全倒、半倒或破損[1]。這次地震是台灣於20世紀死亡人數排在第五位的災害地震[5][3]

1904年斗六地震
地震將當時的土埆厝摧毀
1904年斗六地震在臺灣的位置
1904年斗六地震
日期1904年11月6日 (0004-11-06)
規模6.1
震源深度7公里(4英里)
震央23°30′00″N 120°16′30″E / 23.500°N 120.275°E / 23.500; 120.275[1]
影響地區 日治臺灣
傷亡145人死亡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台灣地震災害統計表(1901~). 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 [2025-01-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1-21) (中文(臺灣)). 
  2. ^ 1904/11/06 斗六地震. 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 [2025-01-31] (中文(臺灣)). 
  3. ^ 3.0 3.1 劉玉龍. 地牛翻身──台灣的地震. 台北縣永和市: 稻田出版有限公司. 2004. ISBN 957-0302-21-6. 
  4. ^ 緒方武歲 (編). 《臺灣大年表》. 臺北市: 緒方武歲/臺北印刷株式會社. 昭和13年. 
  5. ^ 台灣地震災害統計表(1901~). 中央氣象局. [2011-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2) (中文(臺灣)).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