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奇諾防線
馬奇諾防線(法語:Ligne Maginot,英語:Maginot Line,德語:Maginot-Linie,IPA: [maʒi'noː]),又譯為馬其諾防線[1],其名字來源於法國戰時陸軍部長安德烈·馬奇諾。馬奇諾防線主要由混凝土堡壘、障礙及相應武裝所組成,自1929年起開始建造,1940年才基本建成,造價50億法郎(1930、1940年代貨幣)。防線主體有數百公里,主要位於法國東部的蒂永維爾境內。戰前位於法國東部所設的防禦工事,由鋼筋混凝土建造而成,十分堅固。由於造價昂貴,所以僅防禦法德邊境,至於荷蘭則由英法聯軍作後援。
馬奇諾防線 | |
---|---|
法國東部 | |
類型 | 防線 |
設施資訊 | |
控制者 | 法國 |
歷史 | |
建於 | 1930年至1940年 |
使用時期 | 1935年至1969年 |
材料 | 鋼筋、混凝土 |
戰役 | 法國戰役 |
馬奇諾防線可以防禦多類攻擊,包括空對地轟炸、大口徑火炮轟擊等,其內部擁有各式火炮、壕溝、堡壘、廚房、發電站、醫院、工廠等各類軍事及生活設施,較大的工事中還鋪設有有軌電車的軌道[2]。
德軍後來沒有進攻防線正面防區,他們繞道至法國北部。英法的軍官已經預料到這個情況,他們計劃從比利時那裡樹立一道新的防線,和馬奇諾防線相連,然而由於法比邊界的亞爾丁高地地形崎嶇,不適合德國作戰部隊通過,因此法軍在當地的防禦薄弱,沒有多加防備。而德軍卻計劃讓主力自此地突破,他們於1940年5月誘使法英聯軍支援比利時,再行偷襲亞爾丁高地,穿越馬士河後聯合位於荷蘭的德軍將聯軍圍困在敦克爾克。最後導致敦克爾克大撤退的盟軍在南方暫時無力抵抗德軍的侵略,馬奇諾防線也失去了其原本的作用,只能獨立抵禦德軍的主動進攻[3]。
背景
編輯馬奇諾防線最初由約瑟夫·霞飛元帥所提議,然而雷諾和戴高樂等人都反對此提議,他們更傾向於將軍費投入到裝甲載具和飛機的研發投產。當時霞飛有著貝當的支持,因而得以讓政府先行組織了數個相關的委員會,馬奇諾在最後說服了政府開始向防線的項目進行投資。
1922年,德國多次沒有按照凡爾賽條約的賠款委員會所要求的數額進行賠償,時任法國總理的普恩加萊希望聯合英國政府執行對德國非軍事制裁的提議,然而美國、英國和德國都反對了這個提議。1923年1月,在德國總理古諾的決定下,德國停止進行賠償,普恩加萊因此直接派出法國軍隊,通過占領魯爾地區來回應德國違約的舉動。在魯爾地區的戰鬥持續至9月,由於德國沒有主動抵抗法軍,使得法國在戰鬥結束後受到了以英國為首的國際社會的譴責。
次年,多國在倫敦舉行了一次會議,此次會議中,英國開始支持德國,迫使法國總理赫里歐不得不放棄部分法國依靠凡爾賽條約所得到的利益[4]。早在1871年法國就開始認為依靠自身的軍隊無法匹敵德國,由於英國對他們在1918年的勝利中所作出的貢獻,法國的決策層相信他們需要英國的協助才能在對德國的戰爭中取得勝利[5][6]。
建造目的
編輯作為法國軍費開支的主要項目,馬奇諾防線計劃被用於承擔以下多種任務:
人員分配情況
編輯在馬奇諾防線的工事內,法國派遣入駐了炮兵部隊、工程師及要塞步兵部隊。其中步兵部隊多配備輕武器,如有需要他們執行外出任務時,會再行組隊。炮兵部隊負責操作重型武器例如大口徑火炮等;工程師則需要維修、操作工事內部的各類設備,包括防線內所有的通訊系統、線路。所有駐紮在防線內的人員都被視為是法國軍中的精銳,他們會佩戴有異於他人的獨特徽章。在和平時期,馬奇諾防線只有部分工事駐紮有在編軍隊,當有緊急情況發生時,各地被空置的工事會有由當地的預備役人員入駐[12]。
馬奇諾防線的在編人員都會被安排居住在其工事附近的兵營內,有時候也會被容納於堡壘旁的木結構設施。這些設施的生活環境比堡壘內部更加舒適,卻無法承受戰時對防線的轟擊[13]。
所有軍事人員的訓練被安排在比奇鎮附近的一個堡壘內,其中建有一個軍事訓練區域並可以進行實彈訓練。由於防線多位於平民生活的地域,實彈訓練只可以在這個堡壘實施[13]。
戰後情況
編輯在二戰結束後,法國重新占據了此防線並對其做出了多次改造。直到1960年,當法國的核武器計劃逐漸升溫時,馬奇諾防線也開始落伍。防線中的一些較大的工事被轉化為指揮中心,法國於1966年自北約軍事體系撤出後大部分防線設施被棄置。除了被法國軍隊接受的設施以外,其餘的被公共拍賣或留在原地等待被腐蝕殆盡。[14]有一些舊工事被改造成了紅酒酒窖、蘑菇農場及迪斯科舞廳等設施,另有有人在碉堡頂上修造私人居住用房。[15]
安傑維萊爾一帶的防線本被法國軍隊改造為指揮中心,至1990年代,由於蘇聯威脅的消失而被撤銷了。這是馬奇諾防線唯一依舊在軍事編制內的設施,現為法國空軍的一座指揮設施-德拉尚布龍空軍基地。
1968年,電影007:女王密使(On Her Majesty's Secret Service)的製作組正在尋找合適的取景地,製作人亨利薩茲曼拜託了他在法國的線人,從而取得在馬奇諾防線部分工事進行攝影的許可,那裡計劃被用於裝扮「幽靈」(SPECTRE)組織的總部。當藝術總監西坎在參觀完工事後決定不採用這個主意,他認為工事內部難以打光並進行攝影,在工作室建立一個模型的花費反而會更少。[16]
參考文獻
編輯腳註
編輯- ^ 辭典檢視 [馬其諾防線 : ㄇㄚˇ ㄑㄧˊ ㄋㄨㄛˋ ㄈㄤˊ ㄒㄧㄢˋ]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21. dict.revised.moe.edu.tw. [2022-1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5).
- ^ Gravett 2007,第187頁.
- ^ Chelminski 1997,第90–100頁.
- ^ Marks 1978,第249頁.
- ^ Smith 2003,第11頁.
- ^ Young 2005,第20頁.
- ^ 7.0 7.1 Roth 2010,第6頁.
- ^ Romanych & Rupp 2010,第8頁.
- ^ Kaufmann & Kaufmann 2006,第5頁.
- ^ Kaufmann & Kaufmann 2006,Introduction.
- ^ Kaufmann & Kaufmann 2006,第122頁.
- ^ Allcorn 2003,第43頁.
- ^ 13.0 13.1 Allcorn 2003,第44頁.
- ^ Seramour 2007,第86-97頁.
- ^ Chelminski 1997,abstract.
- ^ Cain 2005.
書目
編輯論著
編輯- Young, Robert. An Uncertain Idea of France. New York: Peter Lang. 2005.
- Keylor, William. The Twentieth-Century Worl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 Frieser, Karl-Heinz. The Blitzkrieg Lege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5. ISBN 978-1-59114-294-2.
- Allcorn, William. The Maginot Line 1928–45. Oxford: Osprey Publishing. 2003. ISBN 1-84176-646-1.
- Cain, Syd. Not Forgetting James Bond. Richmond: Reynolds and Hearn. 2005. ISBN 978-1-905-28703-1.
- Zaloga, Steven. Operation Nordwind 1945: Hitler's Last Offensive in the West. Osprey. 2010. ISBN 978-1-84603-683-5.
- Jackson, Julian. The Fall of France: The Nazi Invasion of 1940.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ISBN 978-0-192-80550-8.
- Romanych, Marc; Rupp, Martin. Maginot Line 1940: Battles on the French Frontier. Oxford: Osprey. 2010. ISBN 978-1-846-03499-2.
- Gravett, Christopher. The History of Castles: Fortifications Around the World. Globe Pequot. 2007 [19 April 2013]. OCLC 495191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25).
- Smith, Leonard; Audoin-Rouzeau, Steéphane; Becker, Annette. France and the Great War, 1914–1918.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 Roth, Ariel Ilan. Leadership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 Balance of Power and the Origins of World War II. Palgrave Macmillan. 2010. ISBN 978-0-230-10690-1.
- Donnell, Clayton. Maginot Line Gun Turrets: And French Gun Turret Development 1880–1940. New Vanguard. Oxford: Osprey Publishing. 2017. ISBN 978-1-47282-029-7.
- Kaufmann, J. E.; Kaufmann, H. W. Fortress France: The Maginot Line and French Defenses in World War II. Mechanicsburg, PA: Stackpole Books. 2006. ISBN 0-275-98345-5.
- Nichols, Kenneth D. The Road to Trinity: A Personal Account of How America's Nuclear Policies Were Made. New York: William Morrow and Company. 1987. ISBN 0-688-06910-X.
- Ambrose, Stephen. Citizen Soldiers: The U.S. Army from the Normandy Beaches to the Bulge to the Surrender of Germany Jun 7, 1994-May 7, 1945. London: Simon & Schuster. 2016 [1997]. ISBN 978-1-471-15833-9.
論文
編輯- Chelminski, Rudolph. The Maginot Line (PDF). Smithsonian. 1997: 90–100 [26 June 201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 December 2007).
- Marks, Sally. The Myths of Reparations. Central European Histor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eptember 1978, 11 (3): 231–255. JSTOR 4545835. doi:10.1017/s0008938900018707.
- Seramour, Michaël. Histoire de la Ligne Maginot de 1945 à nos jours. Revue Historique des Armées (Revue Historique des Armées). 2007, (247 Le renseignement): 86–97 [2018-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28) (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