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馬
鞍馬 (英語:Pommel horse) 是競技體操項目之一,只有男子體操有這個項目。起初是金屬架子支撐木頭製作包裹皮革的「馬」,馬體上有一對鐵環。現在大部分支架採用新型的塑料或合成金屬,而「馬」用塑料製作。
1896年鞍馬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只有兩名運動員參加了189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鞍馬比賽,瑞士的路易斯·朱特和德國的海曼·魏因加特納。
器械要求
編輯根據國際體操聯合會的規定,標準鞍馬器械要求如下:
- 高115厘米(包括20厘米落地墊)
- 長160厘米
- 寬35厘米
- 鞍環高度12厘米
- 鞍環距離40厘米到45厘米(可調節)
動作要求
編輯一套典型的鞍馬動作包括在單環和雙環上的動作,以雙環動作為主。全套動作並腿全旋為主,在鞍馬的所有部位上做動作。運動員通常還會加上移位轉體、環上轉體、分腿波浪全旋(托馬斯全旋)等難度動作。全套動作的下法也很重要,可以是倒立下馬,也可以越過馬下馬。
鞍馬被認為是男子體操六個項目中最難的,除雙手之外的任何身體部位都不能接觸鞍馬,整套動作不能停頓。
歷屆奧運會男子鞍馬金牌獲得者
編輯- 1896年: 路易斯·朱特 (瑞士)
- 1924年: 約瑟夫·威廉 (瑞士)
- 1928年: 赫曼·漢格 (瑞士)
- 1932年: 伊斯特凡·佩勒 (匈牙利)
- 1936年: 康拉德·弗賴 (德國)
- 1948年: 帕沃·約翰尼斯·阿爾托寧和維科·胡赫塔寧和海奇·薩沃萊寧 (芬蘭)
- 1952年: 維克托·伊凡諾維奇·丘卡林 (蘇聯)
- 1956年: 鮑里斯·沙赫林 (蘇聯)
- 1960年: Eugen Georg Oskar Ekman (芬蘭)和鮑里斯·沙赫林 (蘇聯)
- 1964年: 米洛斯拉夫·切拉爾 (南斯拉夫)
- 1968年: 米洛斯拉夫·切拉爾 (南斯拉夫)
- 1972年: 維克托·克利門科 (蘇聯)
- 1976年: 佐爾坦·馬喬爾 (匈牙利)
- 1980年: 佐爾坦·馬喬爾 (匈牙利)
- 1984年: 李寧 (中國)和皮特·格倫·維德馬 (美國)
- 1988年: 佐爾特·博凱 (匈牙利)和迪米特里·比洛澤爾采夫 (蘇聯)和Lubomir Geraskov (保加利亞)
- 1992年: 裴吉洙 (朝鮮) 和維塔里·謝爾博(獨立國協)
- 1996年: 李東華 (瑞士)
- 2000年: 馬里烏斯·丹尼爾·烏爾吉卡 (羅馬尼亞)
- 2004年: 滕海濱 (中國)
- 2008年: 肖欽 (中國)
- 2012年: 克里斯提安·波奇 (匈牙利)
- 2016年: 馬克斯·惠特洛克 (英國)
- 2021年: 馬克斯·惠特洛克 (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