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地中國古代的一種地理區劃概念,主要應用於中藥學[1][2]

概述

編輯

道地作為一種藥用植物標準化的概念,源於中國古代的一項評價中藥材質量的綜合標準,也是中藥學中控制藥材質量的一項綜合判別標準。中藥學相信不同產地具有不同自然生長條件,如土壤氣候光照降雨水質生態環境等,能夠影響中藥材有效成分的形成和積累,是中藥材質量可控性和臨床療效穩定的基礎與關鍵[2]。如防風滿蒙引種到中國南方後常分枝,且木化程度增高;葛根因產地不同,其葛根素黃酮類化合物等有效成分的含量有5到6倍的變化;甘草因產地不同,其甘草酸等有效成分的含量有5倍左右的變化[2]。此外,中藥學認為道地的生產集中程度、栽培技術、採收、當地加工和貯存等條件亦能影響藥材質效。因此,傳統中醫師常在處方中註明中藥材的道地產區[3]

2018年12月1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並實施了《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建議在傳統道地藥材產區擴大生產[4]

稱呼

編輯

貞觀元年(627年),政府根據自然形勢劃分行政區劃,把全國劃分為關內、河內、河東、河北、山南、淮南、江南、隴石、劍南、嶺南等十,為之上的一級行政區劃[5],後世沿用此區域劃分方法,只是「道」的數目有所改變[6]。而「道地」的「地」可以指地理、地帶、地形和地貌等。在中藥學中,藥名前經常冠以道地名,用來表示產區,如西寧大黃寧夏枸杞川貝母川芎秦艽五味子防風地黃[2][7]。但少數藥材的藥名前所冠的道地名不是原產區,而是進口地或集散地,如廣木香原產南亞但從廣東進口以及西紅花原產中東但從西藏進口[8]。也有說法認為道地取「地道」之意[9]

區劃

編輯
區域劃分 氣候 道地 產區 主要藥材
東北地區 溫帶季風氣候副極地氣候 關藥 內蒙古東部、遼寧吉林黑龍江 人參、鹿茸、遼細辛、遼五味子(北五味子)、關防風、關黃柏、關龍膽、平貝母、刺五加、升麻、桔梗、哈士蟆油、甘草、麻黃、黃芪、赤芍、蒼朮、遼藁本等
華北地區 溫帶季風氣候 北藥 內蒙古中部、天津河北山西北京 潞黨參、酸棗仁、柴胡、白芷、北沙參、板藍根、大青葉、青黛、黃芩、香附、知母、山楂、金銀花、連翹、桃仁、苦杏仁、薏苡仁、小茴香、大棗、香加皮、阿膠、全蠍、土鱉蟲、滑石、赭石、遠志、天花粉、款冬花、甘草、黃芪等
華東地區 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 浙藥 浙江 浙八味(浙貝母、白朮、延胡索<元胡>、溫鬱金、玄參、杭白芍、杭菊花、杭麥冬)、山茱萸、莪朮、杭白芷、江梔子、烏梅、烏梢蛇、台烏藥等
江南藥 江蘇南部、江西安徽福建上海 茅蒼朮、南沙參、太子參、明黨參、枳實、江枳殼、牡丹皮、宣木瓜、烏梅、艾葉、薄荷、龜甲、鱉甲、蟾酥、蜈蚣、蘄蛇、石膏、建澤瀉、建蓮子、玉竹、江香薷、蘇芡實等
淮藥 江蘇北部、山東 東銀花、茯苓、靈芝、鐵皮石斛、前胡、車前子、丹參、百合、青皮、覆盆子、瓜蔞等
華中地區 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 懷藥 河南 四大懷藥(懷地黃、懷牛膝、懷山藥、懷菊花)、天花粉、瓜蔞、白芷、辛夷、紅花、密銀花、山茱萸、南陽艾等
蘄藥 湖北湖南 荊半夏、蘄艾、茯苓、天麻、湘蓮子、黃精、枳殼、百合、豬苓、獨活、青皮、木香等
華南地區 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 廣藥(南藥) 廣東廣西海南 四大/八大/十大廣藥/南藥(益智仁、檳榔、陽春砂仁、廣巴戟天、化橘紅、廣陳皮、廣藿香、廣佛手、何首烏、沉香、高良姜、廣地龍、廣金錢草、白花蛇舌草)、廣豆根、蛤蚧、肉桂、桂莪朮、蘇木、八角茴香、樟腦、桂枝、羅漢果、廣鬱金等
西南地區 亞熱帶季風氣候、高山氣候 川藥 四川重慶 川貝母、川芎、川黃連、川烏、附子、川麥冬、丹參、乾薑、川白芷、天麻、川牛膝、川棟子、川棟皮、川續斷、川花椒、川黃柏、川厚朴、金錢草、五倍子、川木香、川黨、川丹皮、川鬱金、川枳殼、川杜仲等
雲藥 雲南 三七、雲木香、滇重樓、茯苓、蘿芙木、訶子、草果、馬錢子、兒茶、滇黃精等
貴藥 貴州 天冬、天麻、黃精、杜仲、吳茱萸、五倍子、硃砂等
西北地區 溫帶季風氣候 秦藥 內蒙古西部、陝西甘肅寧夏 大黃、當歸、秦艽、秦皮、羌活、枸杞子、銀柴胡、紋黨參、紫草、阿魏等
藏藥 西藏青海 冬蟲夏草、雪蓮花、爐貝母、紅景天、甘松、胡黃連、藏木香、藏菖蒲、余甘子、毛訶子、麝香等
維藥 新疆 柴胡、紅花、山茱萸、豬苓、獨活、青皮、紫草、款冬花、甘草、黃芪、肉蓯蓉、鎖陽等

評價

編輯

漢朝神農本草經》稱「土地所出,真偽陳新,並各有法」[10]

南朝醫學家陶弘景在《本草經集注》中稱「諸藥所生,皆有境界」,並列出40多味藥材的最佳生境[11]

唐朝藥學家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稱「古之醫者……用藥必依土地,所以治十得九」[12]

唐朝孔志約在《新修本草》中稱「離其本土,則質同而效異」[13]

明朝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性從地變,質與物遷」[14]

明朝陳策在《本草蒙荃》中稱「地產南北相殊,藥力大小懸隔」[15],「凡諸草本、昆蟲、各有相宜地產,氣味功力,自異尋常……華陰細辛,銀夏柴胡,甘肅枸杞,茅山玄胡索、蒼朮,懷慶干山藥、地黃,歙白朮,綿黃芪,上黨參,交趾桂,每擅名因地,故以地冠名。地勝藥靈,視斯益信」[16]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嚴奇岩. 中藥名稱中地名的歷史地理價值初探[J]. 中醫雜誌, 2009, 50(7):666-668.
  2. ^ 2.0 2.1 2.2 2.3 中國執業藥師協會組織. 中藥學專業知識(2)(國家執業藥師資格考試指南)[M].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9.
  3. ^ 周宗運. 議中藥處方內藥名前後的附加詞語[J]. 中獸醫醫藥雜誌, 1988.
  4. ^ 农业农村部 药监局 中医药局关于印发《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的通知_2019年第10号国务院公报_中国政府网. [2023-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1). 
  5. ^ 溫德強. 唐代"府"、"道"和"方鎮"成為地方政區及其對後世地方政區制度的影響[J]. 康定民族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9.
  6. ^ 賈玉英. 略論唐宋時期"道","路"制度變遷[J]. 華中國學, 2017(1):20.
  7. ^ 孫娟娟. 10種中藥材道地產地的本草文獻研究[D]. 中國中醫科學院, 2010.
  8. ^ 單宏權. 藏紅花產在哪裡[J]. 開卷有益:求醫問藥, 1999(5):2.
  9. ^ 李明, 安鈺, 陳靖. 關於藥材地道性與道地性之商榷[J]. 寧夏農林科技, 2016, 57(4):3.
  10. ^ 任德權, 索風梅, 陳士林. 道地藥材的產地適宜性研究[J]. 中藥研究與信息, 2005.
  11. ^ 謝宗萬. 論道地藥材[J]. 中醫雜誌, 1990(10):43-46.
  12. ^ 朱艷, 崔秀明, 等. 中藥材道地性的研究進展[J]. 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 2006, 20(1):4.
  13. ^ 張鋒, 王志芬. 淺析環境因子對道地藥材形成的影響[J]. 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 2009(5):24-25.
  14. ^ 申紅玲. 《本草綱目》水環境醫學思想探析[J]. 時珍國醫國藥, 2008, 19(10):3.
  15. ^ 徐樹楠, 李慶升, 劉海麗. 《本草蒙荃》的學術特色探討[J]. 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2003(S1):2.
  16. ^ 柴天川, 劉麗芬, 張茹. 中藥學理論體系中傳統哲學思想的表達[J]. 醫學信息:醫學與計算機應用, 2016, 29(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