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寶石山脊事件

紅寶石山脊事件是一起嚴重的警民衝突,發生於美國愛達荷州邦德里縣那不勒斯附近的紅寶石山脊(英語:Ruby Ridge)。1992年8月21日,居住於此地的蘭迪·韋弗英語Randy Weaver(英語:Randy Weaver)面對美國聯邦政府對他的槍枝指控,因未能按時出庭而遭美國法警局(USMS)前來逮捕。韋弗與他的家人,連同他的友人凱文·哈瑞斯(英語:Kevin Harris)據守在他家的小屋內,與美國法警和聯邦調查局人質拯救隊進行了11天的對峙。事件直接導致了韋弗的兒子薩米(英語:Sammy)、妻子薇姬(英語:Vicki)和法警威廉·法蘭西斯·德根(英語:William Francis Degan)的死亡。

紅寶石山脊的對峙
Ruby Ridge standoff
美國法警局監控照片中的薇姬·韋弗(Vicki Weaver)
美國法警局監控照片(從右至左)顯示塞繆爾·韋弗(Samuel Weaver)、凱文·哈瑞斯(Kevin Harris)、薩拉·韋弗(Sara Weaver)
兩張照片均拍攝於1992年8月19日
日期1992年8月21日 – 1992年8月31日
地點
48°37′27″N 116°29′01″W / 48.62417°N 116.48361°W / 48.62417; -116.48361
起因蘭迪·韋弗英語Randy Weaver(Randy Weaver)被控持有非法槍械卻沒有出庭;美國法警根據法庭拘捕令採取行動;威弗拒絕合作固守家中
結果美國法警威廉·弗蘭西斯·德根(William Francis Degan),以及平民薇姬·韋弗(Vicki Weaver)和薩米·韋弗(Sammy Weaver)死亡;蘭迪·韋弗和凱文·哈瑞斯(Kevin Harris)被捕。
衝突方
蘭迪·韋弗與他的家人
凱文·哈瑞斯
傷亡
兩人死亡(Sammy和Vicki)
兩人受傷
一條狗死亡
一名美國法警(William Degan)死亡
紅寶石山脊在愛達荷州的位置
紅寶石山脊
紅寶石山脊
衝突地點在愛達荷州的位置

在隨後的聯邦法庭審判中,韋弗的辯護律師蓋瑞·斯彭斯英語Gerry Spence指控介入事件的聯邦調查局、美國法警、美國菸酒槍炮及爆裂物管理局和愛達荷州聯邦檢察官有「犯罪性的瀆職行為(英語:criminal wrongdoing)」。審判結束後,美國司法部職業責任辦公室英語Office of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組成紅寶石山脊事件專案組,對指控作出調查。1994年,專案小組的報告向大眾公布,對所有參與事件的政府機構之政策提出了質疑[1][2]

為解答公眾對紅寶石山脊事件的疑問,從1995年9月6日到1995年10月19日,美國參議院的恐怖主義、技術和政府信息小組委員會(英語:Senate Subcommittee on Terrorism, Technology and Government Information)舉行了共計14天的聽證會,並在隨後發布了一份報告,呼籲美國聯邦政府改革執法以防止同類事件發生,以恢復公眾對聯邦政府執法的信心[3]。值得注意的是,1993年的韋科慘案與此事件具有一定相似性,部分涉及的政府部門及指揮官與本次事件相同。

起因與發展

編輯

蘭迪·韋弗英語Randy Weaver(英語:Randy Weaver)曾是愛達荷州某工廠的一名工人,也是美國陸軍特種部隊退伍軍人[4]。他的妻子薇姬(英語:Vicki Weaver)從1978年就開始不斷重複得到夢兆,認為世界末日迫在眉睫[5]。因此,在他們的長子薩米(英語:Sammy Weaver)出生後不久,他們就開始變賣家產,並學習如何在沒有電力的情況下生活。1983年,韋弗夫婦購買了位於紅寶石山脊的20英畝(8.1公頃)土地,開始籌建一間小木屋[6]。韋弗的地產位於愛達荷州北部的邦德里縣,具體位置在那不勒斯馴鹿嶺(英語:Caribou Ridge)對面的紅寶石小河(英語:Ruby Creek)附近的一個山坡上[7]。在這裡,夫婦為孩子薩米提供在家教育[8]

1984年,蘭迪·韋弗和鄰居泰瑞·基尼森(英語:Terry Kinnison)在交易價值超過3,000美元的土地時產生糾紛。基尼森敗訴,並需向韋弗額外支付賠償及法庭費用2,100美元。隨後,基尼森寫信向聯邦調查局美國特勤局和縣治安官警長舉報,稱韋弗曾揚言要殺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總統與愛達荷州州長約翰·V·埃文斯英語John V. Evans[9]。1985年1月,聯邦調查局和美國特勤局對此事展開調查[10]。同年2月12日,韋弗夫婦接受了兩名聯邦調查局特工、兩名特勤局特工、邦德里縣警長及其首席調查員長達數小時的面談[11]。特勤局得到的情報稱韋弗是雅利安國的成員,而且住所貯藏了大量武器儲備,但韋弗否認指控。最終韋弗沒有受到任何的控告。[10]

雖然調查指出韋弗與雅利安國成員弗蘭克·卡姆尼克(英語:Frank Kumnick)有聯繫,但是韋弗向調查人員否認他和卡姆尼克是雅利安國成員,並表示卡姆尼克其實是與極右組織「聖約、劍及武裝英語The Covenant, The Sword, and the Arm of the Lord」有關[12]。1985年2月28日,韋弗夫婦向縣法院提交訴訟,指控有人基於私怨而密謀引起聯邦調查局對韋弗家族的關注[11]。1985年5月6日,韋弗夫婦寫信給隆納·雷根總統,聲稱他們的仇人有可能寄了一封偽造簽名的恐嚇信給總統。雖然沒有任何證據表明該恐嚇信的存在,但在1992年,檢察官卻引用1985年的這封信作為韋弗家族密謀危害聯邦政府的公然行為英語overt act證據。[13][14]

美國菸酒槍炮及爆裂物管理局的最初參與

編輯

美國菸酒槍炮及爆裂物管理局(下稱ATF)第一次注意到韋弗是在1986年7月的世界雅利安大會(英語:World Aryan Congress[10],當時韋弗應弗蘭克·卡姆尼克(Frank Kumnick,ATF原定的調查對象)的邀請,第一次出席雅利安國的會議。ATF的一名線人在會議上結識了韋弗;他在後來的報告中把韋弗描述成一個「武器商」[12]。之後的三年間,韋弗與這位線人有過好幾次接觸。1989年7月,韋弗邀請線人到家中討論成立一個組織,以對抗被錫安主義者支配的聯邦政府[10]。1989年10月,ATF稱韋弗賣給線人兩支削短型霰彈槍,槍枝的總長度短於聯邦法律的規定。1989年11月,韋弗指控那名ATF線人是警方派來的臥底;韋弗後來寫道,他當時是得到了一位名叫「Rico V.」的人的提醒[15]。之後,那名ATF線人的上司赫伯·拜爾利(英語:Herb Byerly)下令停止和韋弗的接觸。這位出賣ATF線人的「Rico V.」實為聯邦調查局的線人里科·瓦倫蒂諾(英語:Rico Valentino)[16]

1990年6月,赫伯·拜爾利想利用韋弗出售短管霰彈槍一事,逼迫他成為ATF的線人深入雅利安國進行調查[10]。韋弗拒絕了,ATF隨後對韋弗提出槍枝訴訟,並聲稱他曾是一個被刑事定罪的銀行劫犯[17](但這些說法都是假的,當時的韋弗並沒有犯罪前科;隨後的參議院調查也證實「找不到韋弗與銀行劫案相關的任何嫌疑[18]」)。1990年12月,聯邦大陪審團以「於1989年10月製造且持有(而並非出售)非法武器」罪名起訴韋弗[19]

ATF進行研究後判斷,直接去韋弗的家中將其逮捕具有危險性[10]。1991年1月,ATF派出特工偽裝成拋錨的司機,在韋弗夫婦停車過來幫忙時將他們拘捕[10]。蘭迪·韋弗在獲知指控後得到保釋,並被告知審判的開庭日期為1991年2月19日。1991年1月22日,法庭指派律師埃弗雷特·霍夫梅斯特(英語:Everett Hofmeister)作為韋弗的辯護律師[20]。同日,韋弗給美國緩刑監視官英語Probation_and_parole_officer#United_States卡爾·里金斯(英語:Karl Richins)打了一通電話,稱自己被要求於今天和他聯繫。當時里金斯還沒拿到此案件的檔案資料,因此他讓韋弗留下聯繫方式,以便在收到材料後聯絡韋弗。但據他所述,韋弗並沒有留下他的電話號碼[20]。1月19日、1月31日和2月5日,辯護律師霍夫梅斯特三度致函韋弗要求與他取得聯繫以準備法庭辯護。

為了讓參與庭審的人士在聯邦假期後有充裕的準備時間,1991年2月5日,開審日期由2月19日改為2月20日。法庭書記致函通告了日期的變化,但通知沒有直接發給韋弗,而是發給了他的律師。2月7日,里金斯給韋弗寄了一封信,表示他已拿到案件的檔案資料,需要跟韋弗取得聯繫,但他在信中誤把審判日期寫成3月20日[20]。2月8日,律師霍夫梅斯特再次嘗試以信件方式聯繫韋弗,通知他審判日期在2月20日,讓韋弗立即和他取得聯繫。霍夫梅斯特還多次致電認識韋弗的人,讓他們通知韋弗給他打電話。霍夫梅斯特告訴法官,他在排定的開庭日期之前沒有從韋弗那裡收到任何回復[21]

2月20日,韋弗未在法庭上出現,因此法官以未出庭為由發出了法官通緝令(英語:Bench Warrant[22]。2月26日,庫特奈山谷時報(英語:Valley Time)的記者肯·凱勒(英語:Ken Keller)致電美國緩刑辦公室,詢問是否是因為里金斯信中的錯誤導致了韋弗錯過了庭審[23]。首席緩刑監視官泰倫斯·胡梅爾(英語:Terrence Hummel)看到該信件的副本後馬上聯繫法官書記,通知信中弄錯日期一事。胡梅爾還聯繫了美國法警和韋弗的律師,告知他們信中的錯誤;但是法官還是拒絕撤回拘捕令[23]。最終,美國法警同意推遲執行法庭拘捕令,以確認韋弗會否在3月20日當天出席庭審。美國司法部表示,如果韋弗於3月20日出現,他們就會撤銷所有的法院拘票[23]。然而,美國聯邦檢察官辦公室(USAO)並沒有等到3月20日,而是在3月14日就召集了大陪審團會議。由於USAO並未在會上向陪審團提供里金斯那封出錯的信件來證明韋弗可能是誤解了出庭時間,所以大陪審團對韋弗提起了未能按時出庭的訴訟[23]

美國法警參與

編輯

ATF將韋弗案移交給美國法警處理後,沒有將他們曾經嘗試吸收韋弗成為線人一事告訴美國法警[24]

作為聯邦法院的法律執行機構,美國法警承擔了逮捕蘭迪·韋弗的職責[25]。不同於大多數為了躲避逮捕而跨州逃離的聯邦逃犯,蘭迪·韋弗只是呆在家中,當有人用武力把他帶走時可能會作出反抗。[26][27]

韋弗對於政府本來就有著強烈的不信任感,而那封錯誤的信使他的不信任感加劇;這可能導致他不願意出庭受審。從政府和律師處得到信息的不一致讓韋弗感到懷疑——這種不一致讓他懷疑有陰謀的存在。[23]韋弗開始相信,出庭會使他受到不公正的審判。當他被錯誤地告知:如果敗訴,他將失去土地,妻子薇姬無家可歸,而且政府將帶走他們的孩子;他的不信任感又增加了一分。[28]

儘管美國法警人員嘗試與韋弗進行和平談判,但是韋弗拒絕離開自己的木屋。1991年3月5日至1991年10月12日,韋弗與美國法警羅恩·伊萬斯(Ron Evans)、W·瓦倫·梅斯(W. Warren Mays)和戴維·哈特(David Hunt)通過第三方進行過會談,直到聯邦助理檢察官羅恩·伊萬斯作出指示才停止這種接觸[29]。聯邦檢察官要求所有的談判都要經過韋弗的法院指定辯護律師來進行;但是韋弗和檢察官完全沒有任何接觸,而且韋弗拒絕和他交談。隨後,法警開始準備逮捕韋弗的計劃,以押解他出庭接受審議。[30]

雖然法警根據指示停止了談判,但是他們還在嘗試和韋弗進行其它形式的接觸。1992年3月4日,法警羅恩和傑克·克拉夫(Jack Cluff)開車前往韋弗的莊園,假扮成房地產購買者與韋弗進行交談[30]。1992年3月27日的美國法警總部會議上,阿爾特·羅德里克(Art Roderick)以「北境曝光(Northern Exposure)」命名了接下來的作戰行動[31]。他們出動了監控小組,設置了相機用於記錄韋弗在住所的活動。法警觀察到韋弗與家人在見到車輛和來訪者時,會把自己武裝起來,直到他們認出訪客。[30]

威脅來源文件

編輯

自1991年2月,美國法警開始記錄蘭迪·韋弗的威脅來源文件。參議院司法委員會的一個小組委員會後來在1995年的一份報告中批評該文件:

小組委員會[...]關注到,調查韋弗案件的法警在了解到事實和他們一直以來所得到的信息互相矛盾時,他們並沒有就最新的資訊諸如蘭迪·韋弗的身份背景或其可能構成的威脅進行充分的整合。若法警曾嘗試作出一些努力,對從各渠道收集回來的信息進行可信度評估,他們就不會記錄下這些了。因此,法警沒有使威脅來源文件保持與時俱進,只是不斷新增信息擴大文件,而從來沒有從真正意義上更動及修訂過他們的評估。這些問題使其他執法官員很難準確評估情況,因為一些與韋弗持續接觸的人們所提供的第一手資料沒有得到良好使用。[32]

事件中被法警起用的第三方中間人,被評價為比韋弗更激進,例如比爾·格雷德爾(Bill Grider)、朱迪·格雷德爾(Judy Grider)、阿蘭·傑普森( Alan Jeppeson)和理察·巴特勒(Richard Butler)。當美國副法警(DUSM)戴維·哈特就韋弗問題問比爾:「要不我直接到他那裡......和他談談?」比爾回答:「讓我這麼解釋給你聽吧,如果我處在我名下的土地上,有人拿著槍想來傷害我,那麼我可能會斃了他。」 [33]他的話後來被政府報道,歸結為韋弗是一個威脅。[34]

小組委員會又提到,一份評估韋弗心理狀態的文件由一個對案件不熟悉,也沒有親身與韋弗面談的人完成。他在文件中以蘭德先生來稱呼韋弗。[32][35]後來司法部內部流傳的備忘錄認為:

聯邦、一些州份及地方的執法人員假設,因為韋弗是前美國陸軍特種部隊成員,誰試圖逮捕他,都會被格殺勿論;他貯藏各式武器,他在房產上設置詭雷並且開挖隧道。誇大了韋弗的威脅性。[36]

里維拉直升機事件

編輯

1992年4月18日,格拉多·里維拉(Geraldo Rivera)主持的電視節目《現在可以說》的直升機飛過韋弗的領地後,有媒體報道稱韋弗向直升機開槍。[37]一架武裝直升機在俯瞰韋弗的房產時受到其槍擊。當天,愛達荷州法警正在附近架設監控攝像頭以監視韋弗一家,參與行動的其中一名法警W·瓦倫·梅斯在1992年4月18日提交的報告中說,他曾目擊韋弗的房產附近出現直升機,但是並沒有聽到任何槍聲。[38]

韋弗接受愛達蓮報章記者採訪時,否認曾向直升機開火。[39]直升機飛行員理察·維斯(Richard Weiss)在接受FBI FD-302的詢問時最終否認韋弗曾經向直升機開火。[40]

然而韋弗向直升機開槍的報道,成為後來聯邦調查局人質拯救隊指揮官理察·羅格斯(Richard Rogers)在1992年8月21日至22日制定紅寶石山脊交戰規則時援引的理由。儘管理察·維斯(Richard Weiss)一再否認直升機曾被擊中,但聯邦檢察官羅恩·豪頓(Ron Howen)還是據此指控蘭迪、薇姬和哈瑞斯向直升機開了兩槍,作為韋弗的陰謀犯罪行動證據。[41]

「Y」字路口事件

編輯

由於美國法警主管亨利·E·哈德森(Henry E. Hudson)需要參加確認聽證會,「北境曝光(Northern Exposure)」作戰計劃暫停了三個月[42]。由於注意到美國法警活動的減少,威弗一家開始相信美國法警已放棄了案件。

1992年8月21日,6名法警被派往偵察區域,以尋找一個遠離木屋的合適地點來埋伏並逮捕威弗。[43]這些法警身著迷彩服,配備夜視鏡M16步槍[8]。副法警阿爾特·羅德里克(Art Roderick)、拉瑞·庫伯(Larry Cooper)和比爾·德根(Bill Degan)組成了偵察團隊;剩下的法警戴維·哈特(David Hunt),喬什·湯瑪斯(Joseph Thomas)和弗蘭克·諾里斯(Frank Norris)在木屋北邊的山脊上組成一個觀察哨所(OP)[44]

羅德里克向威弗的木屋扔了兩塊石頭來測試狗的反應,這是衝突的開始。[45]這動作驚動了狗,威弗的朋友凱文·哈瑞斯(Kevin Harris)和威弗的14歲兒子薩米從木屋中出來,跟著狗去查看發生什麼事[8]。哈瑞斯和年幼的薩米希望狗是發現了其他動物,因為木屋已經沒有肉了。[46]薩米告訴他的父親,他認為狗已經感應到有一隻大型動物或者一個人在樹林裡。偵察隊法警(羅德里克、庫伯和德根)最初在穿過樹林撤退時與觀察哨所保持著無線電聯繫,但後來到了隱蔽的防禦陣地之後就中斷了聯繫。

後來觀察哨所的法警和威弗一家都表示,在山腳下的鄰居開走了他們的皮卡後,威弗家的狗察覺到在樹林中的偵查隊法警。偵察隊的法警穿過樹林撤退到在木屋以西500碼小徑上的「Y」型路口,在那兒看不到木屋。薩米和哈瑞斯跟著狗穿過樹林;與此同時,蘭迪也在一條不同的小徑上步行跟蹤。薇姬、薩拉、里切爾和嬰兒伊莉莎白則待在木屋。觀察哨所起初很焦慮,但後來松一口氣。蘭迪在小徑的「Y」型路口遇到了法警,羅德里克聲稱當時曾大喊:「退後!我是美國法警!」看到蘭迪的庫伯亦說他曾喝道:「住手!我是美國法警!」後來由羅德里克、庫伯和蘭迪的記錄表明,當時蘭迪以咒罵及表明身份等話語來回應。大約一分鐘後,男孩和狗走出樹林,法警與薩米、哈瑞斯之間互相交火。[47][48]

在誰首先開火的問題上雙方各執一詞[49],但雙方皆認同的是副法警羅德里克開槍打死了威弗家的狗以及薩米開槍還擊羅德里克。聯邦特工後開始射擊,導致14歲的薩米向後撤退時被槍殺,[50][51]同時美國副法警德根被哈瑞斯射殺。[52]

由美國副法警羅德里克和庫伯描述的交火版本是:當時狗先從樹林裡走出來,隨後的是哈瑞斯和薩米。副法警德根挑釁哈瑞斯,哈瑞斯轉身射殺了德根,而當時德根並未開槍。羅德里克出手射殺威弗家的狗,此時薩米朝著羅德里克開了兩槍,隨後羅德里克還擊。羅德里克和庫伯稱聽到多次來自威弗一家的槍聲。庫伯向哈瑞斯射擊了兩個三連發,使哈瑞斯像「一袋土豆」似的倒下,衝擊力令樹葉飛了起來。庫伯看到薩米跑開,就用無線電通知觀察哨所里的戴維說哈瑞斯被擊傷或擊斃。[53]

哈瑞斯的交火版本是,狗從樹林中走出來,後面跟著薩米和哈瑞斯。狗跑到庫伯那邊,然後又跑向羅德里克;此時羅德里克在薩米麵前向狗開槍,憤怒的薩米咒罵羅德里克並朝他開槍射擊。德根這時從樹林中走出來,用M16步槍打中了薩米的手臂。隨後哈瑞斯向德根開火,德根胸部中槍倒下。庫伯向哈瑞斯開火,哈瑞斯後退尋找掩蔽;庫伯再次射擊,擊中了薩米的背部使其倒下。哈瑞斯在庫伯面前約6英尺開火,迫使庫伯尋找掩護。哈瑞斯稱直到此時,庫伯才表明身份。哈瑞斯察看薩米後發現他已經死了,於是跑回了木屋。[54]

在之後審判中展示的彈道報告(還有由美國副警官馬克·傑格森(Mark Jurgeson)對於法警槍枝的彈藥計數)表明雙方一共開了19槍[55] :阿爾特·羅德里克用M16A1開了一槍,比爾·德根在移動至少6.5米的途中用M-16步槍打出7發子彈,拉瑞·庫伯用柯爾特9毫米衝鋒鎗打出6發子彈;薩米·威弗用儒格Mini-14半自動步槍打出三發.223子彈,以及凱文·哈瑞斯從恩菲爾德M1917步槍打出兩發.30-06春田步槍彈[56]

在1993年審判中的交火證詞上,拉瑞·庫伯承認:「這些事情都被壓縮在短短幾秒鐘里......很難記住誰首先開火。」由檢方召來的彈道專家交叉測試作證沒有任何實質證據可以反駁雙方在開火方面的主張。彈道專家法科勒(Martin Fackler)作證羅德里克開槍打死了狗,德根射中薩米的右肘,而哈瑞斯斃了德根,以及庫伯「可能」開槍打死了薩米。1993年陪審團就德根的死,接受了哈瑞斯的自衛抗辯,哈瑞斯無罪釋放。1997年,邊界縣警長格雷戈·斯普倫高(Greg Sprungl)對「Y」路口展開了一次搜索,盧西恩·哈格證實在搜索中發現的一顆子彈與庫伯的槍相匹配,並且上面含有薩米·威弗的襯衫上的纖維成分。[57]

在「Y」型路口的交火之後,法警哈特和湯瑪斯從山坡下來到鄰居的房子,以請求美國法警危機中心支援;法警諾里斯、庫伯和羅德里克則待在德根的屍體附近。蘭迪和薇姬到「Y」型路口搬走了薩米的屍體。蘭迪、薇姬和哈瑞斯將薩米的屍體放在主木屋附近的待客木屋。威弗、薇姬與他們的三個女兒和哈瑞斯躲在自己的房子裡。從11:15時起,哈特向華盛頓危機中心報告沒有再聽到槍聲。[54][53]

法警哈特向愛達荷州執法部門尋求直接支援,並向聯邦調查局匯報一名法警已被殺害。聯邦調查局華盛頓總部從匡提科調派人質救援隊到愛達荷州。鹽湖城聯邦調查局辦公室的特工主管Eugene Glenn被任命為現場總指揮。與此同時,愛達荷州的警察、ATF、法警、聯邦調查局、美國邊境巡邏隊[58]和縣警長辦公室都緊急動員。此外,在1992年8月21日,愛達荷州州長塞西爾·安德魯斯,在邊境縣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允許聯邦調查局使用Bonners碼頭的愛達荷州國民警衛隊軍械庫,在計劃延遲後,使用國民警衛隊裝甲運兵車(APCs)。[59]隨後對峙持續了12天,數百名聯邦探員包圍了房子,並嘗試了一次促使投降的談判。

圍攻和爭議

編輯

8月22日,美國聯邦調查局HRT狙擊/觀察員小組部署在木屋附近,同時談判人員坐上裝甲運兵車接近木屋,大聲要求Weaver投降。在部署之前,HRT指揮官Richard Rogers傳達批准狙擊手/觀察員小組使用於紅寶石山脊的特殊交戰規則。這些軍事規則不同於FBI的標準致命武力政策。有些狙擊手形容為「綠燈」,「格殺勿論」。 [60]

紅寶石山脊的交戰規則(ROE),是根據美國法警總部和聯邦調查局總部所提出的報告為基礎來制定,但這些報告均受到了未經證實的新聞干擾,誇大了Weaver一家人帶來的威脅。

  1. 在接到通知前,如果發現任何成年男性擁有武器,在不危及任何兒童的前提下應該採取致命武力。
  2. 在宣布投降後,如果發現成人擁有武器且不投降時,應該採取致命武力來制服對方。
  3. 如果受到任何動物(尤其是狗)攻擊,應該殺死牠。
  4. 除了Randy Weaver,Vicki Weaver,Kevin Harris的任何人出現死亡或嚴重身體傷害的威脅,聯邦調查局致命武力的規則生效。可以使用致命武力防止自己或他人被殺死或受到嚴重傷害。[61]

不同於紅寶石山脊的交戰規則,聯邦調查局標準致命武力政策是:

「特工不能對任何人使用致命武力,除了當他們有理由相信他們或他人曝露在死亡或對身體的嚴重傷害的危險之中時,採取必要的自衛或他人的防禦。每當上述條件達成時,在致命武力採取之前,應給予口頭警告。」[62]

在紅寶石山脊規則3和4下,Weaver家的狗,Vicki的孩子,和第三方都適用於標準致命武力政策,也就是當他們表現出對於特工死亡或嚴重身體傷害的威脅的時候,特工能夠開槍自衛。然而,當對象是Weaver家的成年男性時,在紅寶石山脊規則1和2下,採取致命武力無需防衛理由以及任何口頭警告。

被分配到紅寶石山脊的FBI特種部隊認為紅寶石山脊的作戰規則是「瘋狂」的,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同意彼此遵循FBI原本的致命武力政策。然而,大多數FBI的HRT狙擊/觀察員把ROE視為修改過致命武力政策。例如:HRT的狙擊手Dale Monroe將ROE視為可以對視線內的武裝成年男性開槍的綠燈而HRT狙擊手Edward Wenger相信,如果他觀察到武裝成年人,他可以使用致命武力,但他是應該對所有其他個人採用標準的致命武力政策。聯邦調查局在紅寶石山脊的人質談判專家,Fred Lanceley對ROE感到「驚訝和震驚」並且認為ROE是他在300餘次人質談判情況下最苛刻的交戰規則,他把ROE歸為與標準政策嚴重不一致。後來的一份參議院報告批評ROE為「不切實際的就地開槍命令」。[63]

在談判專家到達木屋之前,FBI狙擊手Lon Horiuch在Weaver木屋上方超過200碼的地方,[64]當Weaver在打開小木屋上的門閂來看望他死去的兒子的屍體時[65],對其開槍,打中Randy Weaver的後背,子彈留在他的右腋下(狙擊手在後來的審判作證,他已經把他的十字線瞄準對準Weaver的脊柱,但是Weaver在最後一秒移動了。)。然後,當Weaver,他16歲的女兒薩拉,[66]和Harris跑回房子的時候,Horiuch開了第二槍,炸掉Vicki Weaver半面的臉,殺了她,[67]同時擊中了Harris的胸前。在那時,Vicki Weaver站在門背後,在她的懷裡抱有其10個月大的嬰兒伊莉莎白[66] [68],而Harris正從那扇門進入房子。司法部職業責任辦公室(OPR)紅寶石山脊專責小組報告(1994年6月10日)在部分Ⅰ執行摘要下的副標題B——重要發現下表示第二槍不符合憲法對於合法使用致命武力的標準。[69]OPR審查還發現缺乏對於投降的要求是「不可原諒」的,因為Harris和Weaver夫婦正在尋找掩蔽的場所而沒有還擊,並沒有迫在眉睫的威脅。專案組還特別指責Horiuchi在不知道是否有人在門的另一側的情況下射透了門。雖然是在是誰負責批准由狙擊手後來執行的ROE規則上存在爭議,但是專案組還是譴責所謂的允許在不提出投降要求下開槍的「交戰規則」。 [65]

在他們接受到的來自美國法警Hunt, Cooper和Roderick關於8月21日發生事件的陳述的基礎上,聯邦調查局總部和在愛達荷州的現場指揮官重新評判了現在的局勢。在1992年8月24左右,Weaver家庭被圍困的第四天,FBI副助理總監Danny Coulson寫了一份備忘錄:

OPR 004477
要考慮的事情
1.對Weaver的控告都是狗屁。
2.沒有人看到Weaver開槍。
3.並沒有對Vicki的指控。
4.Weaver的防守。他跑下山是為了看一看狗對什麼狂吠,一些傢伙槍殺了他的狗,並開始對他開槍。

殺死了他的兒子。是Harris開槍射殺了Degan。他(Weaver)並沒有做任何違法的事情。[32][70]

在1992年8月26日上午10點35分,在從8月22日HRT到達以來一直在實行的交戰規則被廢除。[71]

僵局最終由富有同情心的公民協商者Bo Gritz,Jack McLamb和Jackie Brown解決。Harris在8月30日投降。FBI的HRT指揮官給Gritz制定最後期限讓Weaver家剩餘的人投降,否則僵局將採取突擊戰術解決。[72][73]Randy Weaver和他的女兒第二天投降。Harris和Randy Weaver被逮捕。Weaver的女兒被釋放並且由親屬照顧,但也有一些人考慮到了指控薩拉,她已經16歲了,已經是一個成年人了。[74]

在隨後的審訊中,Weaver最終被免除所有的指控,除了關於他違反了他的保釋條件未按時出庭的指控,為此,他被判入獄18個月,並罰款10,000美元。計入延遲的時間,Weaver需要服4個月的額外的監禁。Weaver的辯護律師Gerry Spence並沒有為Weaver進行辯護。相反,他說服陪審團相信僅僅通過他的交叉測試所得的結論並且不相信政府的證人以及證據。

Kevin Harris由律師David Niven辯護,被免除所有指控。

Randy Weaver和Kevin Harris的辯護律師聲稱,在整個1993年的審判中,ATF,美國法警和聯邦調查局的特工們犯了嚴重錯誤,導致司法部(DOJ)創建了「紅寶石嶺特遣部隊」並在1994年6月10日發表一個542頁的報告遞交給OPR。雖然刪節的版本流傳在一個對律師的信息服務機構Lexis Counsel Connect上,[75]但是報告全文從來沒有被官方發布過。問題仍舊存留在紅寶石嶺事件和隨後的Waco的圍攻(Waco siege),其中涉及相同的機構和許多相同的政府部門。參議院恐怖主義,技術和政府信息的小組委員會舉行了14天的聽證會,結束於1995年10月19日。聽證會由CSPAN播出並確認了由司法部OPR報告引起的許多問題。[76]

劫後餘生

編輯

1994年內部的紅寶石山脊專責小組報告和1995年的公共的參議院小組委員會對於紅寶石山脊事件的報告均批評交戰規則是違憲的。一份1995年關於聯邦執法機構使用武力的美國政府問責辦公室的報告指出:「在1995年10月,財政部和司法部通過使用致命武力政策來規範其組成機構多年來已採取的各項政策。」 主要的變化是要求有合理理由相信死亡或嚴重的身體傷害「迫在眉睫」,這讓所有的聯邦執法機關採取的致命武力的政策符合美國最高法院適用於國家和地方的LE機構的裁決(Tennessee v. Garner, 471 U.S. 1, 18 (1985) and Graham v. Connor, 490 U.S. 386 (1989))。[77]

倖存的威弗家族成員提起過失致人死亡的訴訟。為了避免審判和可能較高的結算,在1995年8月,聯邦政府給Randy Weaver10萬美元的和解費和他的三個女兒每人各100萬美元。在和解之外,政府不承認對於Sammy和Vicki Weaver的死亡有任何不當行為。

聯邦調查局局長Louis Freeh對十二名聯邦調查局員工給予紀律處分或建議對其紀律處分的懲罰,鑑於他們處理事件和後來對Randy Weaver和Harris起訴中的行為。他在美國參議院聽證會對事件展開調查之前形容它為「與過度的聯邦執法的執行相同」,並表示:「對於紅寶石山脊事件的法律執行過度」。 [78]

一個CBS關於紅寶石山脊事件,題為《紅寶石山脊:「美國的悲劇」》的電視連續短劇,在1996年5月19日和1996年5月21日之間播出。它是以記者Jess Walter所寫書《每個膝蓋將鞠躬Every Knee Shall Bow)》為基礎,由Laura Dern主演Vicki,Kirsten Dunst主演Sara,Randy Quaid主演Randy。[8]電視連續劇以像《紅寶石山脊圍困事件The Siege at Ruby Ridge)》電影的形式一起編輯。[79]

FBI的HRT的狙擊手Lon Horiuchi於1997年被愛達荷州的邊境縣起訴故意殺人罪,檢察官說之前誤殺罪的訴訟時效過期,但輾轉來到聯邦法院審判並迅速以主權豁免的理由駁回。[80]撤銷控罪的]決定是全體法官審判的第九巡迴作出的,認為有關事實的情況下有足夠的不確定性讓Lon Horiuchi過失殺人的罪名受審。[81]最終,當時在任的邊界縣檢察官布Brett Benson,誰曾在2000年的選舉中擊敗了Woodbury,決定放棄指控,因為他覺得這是不可能的讓國家來證明案件情況而且已經過去太多的時間了。特別檢察官,Yagman,回應說,他「非常贊同Benson作出的決定。」 [82]

Kevin Harris也被以謀殺美國副法警Bill Degan的一級謀殺罪名起訴,但被一罪不受兩次審理原則的理由被駁回,因為他以同樣的罪名於1993年聯邦刑事審判中被判無罪。[83]

Randy和Sara Weaver在1998年寫了一本關於這次事件的平裝書,《紅寶石山脊,聯邦圍困事件The Federal Siege at Ruby Ridge)》(書的附錄是1995年的對美國參議院紅寶石山脊聽證會的報告的翻版)。

Kevin Harris的律師提出了Harris的民事賠償訴訟。儘管聯邦官員發誓,他們絕不會給殺害美國法警的人賠償金,但是在2000年9月,經過堅持不懈的上訴,Harris從政府獲得了380,000美元的補償費用。[84]

Weaver的家庭,包括Randy,後來搬到蒙大拿州的Kalispell,在那兒,Sara和另外兩個Weaver的女兒就業。成為一個重生的基督徒後,Sara Weaver說,在2012年,她已經原諒了殺死了她的母親和弟弟的聯邦特工。[85]

流行文化

編輯

犯罪心理第三季第七集「自立為王(英文名為「Identity」)」中,調查團隊在調查發生在蒙大拿州的一個案件的時候,不得不和在此次事件(紅寶石山脊事件)與Waco的圍攻之後不再信任政府的當地民兵組織打交道。這集中多次提到了這次攻擊,並且FBI特工David Rossi宣稱他當時就在攻擊現場,並哀悼道:「所有人記得的只是FBI槍殺了一個抱著孩子的婦女。」

美國歌手兼作曲家Jackson Browne在他2002年的專輯The Naked Ride Home中的"Casino Nation"的第三節提到了這次事件。

影片Arlington Road中的一些情節也是根據這次事件改編而來的。

暢敘書《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Educated)中也提及了這一事件。[86]

2018年由派拉蒙電視網出品的迷你影集《韋科慘案》的第一集中演繹了紅寶石山脊的對峙,包括薇姬·威弗遭射殺的情景。

另見

編輯

相關資料

編輯

第一手來源

編輯
從此文件中引用的章節有:
  • I. Introduction / Executive Summary
  • §B. Significant Findings.
  • IV. Specific Issues Investigated
  • §B. The Failure of Weaver to Appear for Trial (2. Statement of Facts, subsection c.; or passim);
  • §C. Efforts by the Marshals Service to Effect the Arrest of Weaver (2. Statement of Facts, subsections a., g.);
  • §D. Marshals Service Activities Between August 17 and 21, 1992 (2. Statement of Facts, subsection c.; 3. Discussion, subsections a., c.; 4. Conclusion; or passim)
  • §F. FBI's Rules of Engagement and Operations on August 21 and 22, 1992 (2. Statement of Facts, subsections a.-g.; 3. Discussion, subsection a; or passim);
  • §H. Law Enforcement Operations at Ruby Ridge From August 22, 1992 Until August 31, 1992 (2. Statement of Facts, subsection b.); and
  • §L. Scope of the Indictment and Alleged Prosecutorial Misconduct Before the Grand Jury (passim).
  • VI. Chronology of Events (passim).
註:網上可以找到一些內容基本相同的其他來源,僅僅在標題和介紹部分有所不同。
  • Ruby Ridge Task Force (November 9, 2006 rel.) [ June 10, 1994]. Report of the Ruby Ridge Task Force to the Office of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 [OPR] of Investigation of Allegations of Improper Governmental Conduct in the Investigation, Apprehension and Prosecution of Randall C. Weaver and Kevin L. Harris [OPR legacy, highly redacted version] (PDF series) (報告).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Justice. 
這一系列PDF文件包含了完整且多次修訂過的報告:
cover page-p. 39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p. 40-84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p. 85-125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p. 126-165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p. 166-21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p. 212-25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p. 252-298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p. 299-338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p. 339-395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p. 396-474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p. 475-516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和 pp. 517-545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均來自於Justice.gov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U.S. Senate Subcommittee on Terrorism, Technology and Government [Arlen Specter, Chair]. Ruby Ridge: Report of the Subcommittee on Terrorism, Technology and Government, Information of the Senate Committee on the Judiciary (報告). Washington, DC: U.S. Senate: 154 pages. 1996 [2017-02-08].  Reproduced in published book form by Diane Publishing, Collingdale, PA, ISBN 0788129767 / ISBN 9780788129766.
從此文件中引用的章節有:
  • Introduction
  • B. United States Marshal Service
  • § 5. August 21, 1992 Firefight (subsections a.-c.)
  • D. 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 § 4. Two Shots Taken by Sniper/Observer on August 22, 1992 (subsection c.)

第二手來源

編輯

參考資料與注釋

編輯
  1. ^ RRTF, Report of the RRTF to the OPR (1994; more complete version), see Bibliography.
  2. ^ RRTF, Report of the RRTF to the OPR (2006) [1994; OPR legacy, highly redacted version, PDF series], see Bibliography.
  3. ^ Opening Statement of Louis J. Freeh, Director 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fas.org. 1995-10-19 [2017-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08). 
  4. ^ Weaver's Battle Is Now In Courtroom. Sun Journal. 1992-09-02 [2011-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7). 
  5. ^ Randy Weaver interview, in Ruby Ridge, Reality Productions Group for TLC (The Learning Channel), television, 2000.
  6. ^ Jess Walter, Ruby Ridge, ReganBooks,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2002, pp. 50–55.
  7. ^ Walter, Jess. Ruby Ridge: The Truth and Tragedy of the Randy Weaver Family 1st trade pbk. New York: ReganBooks. 2002: 71. ISBN 978-0060007942. 
  8. ^ 8.0 8.1 8.2 8.3 Suprynowicz, Vin. The Courtesan Press, Eager Lapdogs to Tyranny (Chapter 6). Send in the Waco Killers – Essays on the Freedom Movement, 1993–1998. Mountain Media. 1999: 288. 
  9. ^ Report of the Ruby Ridge Task Force (PDF). justice.gov: 21, 24. 1994-06-10 [2017-08-0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5-05). 
  10.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Report of the Ruby Ridge Task Force (PDF). justice.gov: 13, 22. 1994-06-10 [2017-07-2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5-05). 
  11. ^ 11.0 11.1 Walter, Jess. Ruby Ridge: The Truth and Tragedy of the Randy Weaver Family 1st trade pbk. New York: ReganBooks. 2002: 63–65. ISBN 978-0060007942. 
  12. ^ 12.0 12.1 The Shooting at Ruby Ridge. byington.org. [2017-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10). 
  13. ^ RRTF, Report of the RRTF to the OPR (1994), §IV.L., pp. 325-377.
  14. ^ The Shooting at Ruby Ridge. byington.org. [2017-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0). 
  15. ^ Weaver & Weaver, The Federal Siege (1998), p. 29.
  16. ^ Walter, Ruby Ridge (2002), p. 112.
  17. ^ Quarles, Chester L. Christian Identity: The Aryan American Bloodline Religion. McFarland. 2004: 161. ISBN 9780786481484. 
  18. ^ Parker, R. J. Top Cases of The FBI. Rj Parker Publishing, Inc. 2012. 
  19. ^ Report of the Ruby Ridge Task Force (PDF). justice.gov: 34. 1994-06-10 [2017-07-2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5-05). 
  20. ^ 20.0 20.1 20.2 Report of the Ruby Ridge Task Force (PDF). justice.gov: 38. 1994-06-10 [2017-07-2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5-05). 
  21. ^ US DOJ OPR Ruby Ridge Task Force Report, June 10, 1994, IV. Specific Issues Investigated, B. The Failure of Weaver to Appear for TriaL, 2. Statement of Facts, c. February 20, 1991 - The Rescheduled Trial Date. "On February 20, Howen and defense counsel Hofmeister appeared before U.S. District Court Judge Harold L. Ryan. At that time, Hofmeister told the court that he had been unable to contact Weaver."
  22. ^ Report of the Ruby Ridge Task Force (PDF). justice.gov: 2. 1994-06-10 [2017-07-2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5-05). 
  23. ^ 23.0 23.1 23.2 23.3 23.4 The Shooting at Ruby Ridge. byington.org. [2017-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10). 
  24. ^ RRTF, Report of the RRTF to the OPR (1994), Ch. IV., §B.2.b.(2), pp. 40-43. 原文:「Indeed, it was not until over a year later that the marshals learned of this action.」
  25. ^ Every Knee Shall Bow. Newsweek. 1995-08-27 [2017-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19). 
  26. ^ [Author unknown]. Feds Have Fugitive 'Under Our Nose'. Spokesman Review (print publication) (Spokane, WA). 1992-03-01: A19. 
  27. ^ Marshals Know He's There But Leave Fugitive Alone (print and online publication). The New York Times. 1992-03-13: A14 [2017-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19). 
  28. ^ Walter, Jess (2002). "Ruby Ridge:The Truth and Tragedy of the Randy Weaver Family", p.140. Harper Perennial. ISBN 978-0-06-000794-2.
  29. ^ The Shooting at Ruby Ridge. byington.org. [2017-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10). 
  30. ^ 30.0 30.1 30.2 The Shooting at Ruby Ridge. byington.org. [2017-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15). 
  31. ^ Jess Walter, Ruby Ridge, Harper Collins-Regan Books, 2002, p. 151. ISBN 0-06-000794-X.
  32. ^ 32.0 32.1 32.2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Ruby Ridge 1995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33. ^ Jesse Walter, Ruby Ridge, ReganBooks, 2002, p. 132.
  34. ^ DOJ OPR Ruby Ridge Task Force Report, June 10, 1994, attributes the quote "if a man enters my property with a gun to do me harm, you can bet that I'm going to shoot him to protect myself" to Weaver citing Report of Investigation by Mays, March 6, 1991, at 2, and also notes "Law enforcement regarded the Griders as "more radical and dangerous than Weaver." See Addendum to Enforcement Division Daily Report, February 28, 1991, at 1."
  35. ^ US DOJ OPR Ruby Ridge Task Force Report June 10, 1994 quotes the report of Dr. Walter J. Stenning, May 13, 1991, (sic)ing all references to "Mr. Randall" and the "Randall" family and noting "Dr. Stenning appears to have relied on information already amassed and did not conduct an independent investigation."
  36. ^ April 5, 1995 memorandum by Deputy Attorney General Jamie Gorelick, April 5, 1995, cited in Ruby Ridge: Report of the Subcommittee on Terrorism, Technology and Government Information of the Senate Committee on the Judiciary, 1995.
  37. ^ DOJ OPR Ruby Ridge Task Force Report, June 10, 1994, Section VI Chonology of Events.
  38. ^ DOJ OPR Ruby Ridge Task Force Report, Section IV Specific Issues Investigated, C. Efforts by the Marshals Service to Effect the Arrest of Weaver, foot note 246.
  39. ^ Mike Weland, "An Interview with the Randy Weaver Family", Bonners Ferry Herald, May 2, 1992.
  40. ^ DOJ OPR Ruby Ridge Task Force Report, June 10, 1994, footnote 1196: "Only one of the four people in the helicopter thought he heard shots; the other three heard nothing of were certain that the helicopter had not taken fire. A photographer in the helicopter saw someone gesture at the helicopter and thought he heard two shots on a boom microphone. FD-302 Interview of Dave Marlin, September 16, 1992. However, another passenger said that no shots has been fired and that "it would have been 'grossly unfair' to accuse the Weavers of shooting." FD-302 Interview of Richard Weiss, September 11 & 18, 1992, at 1–2; see FD-302 Interview of Brooke Skulski, September 28, 1992. Weaver denied that shots had been fired at the helicopter. "Fugitive: No Surrender," Cour D'Alene Press, May 3, 1992, at 1. Deputy _____ was on the property on the day of the alleged shooting, but was unaware of any evidence that shots had been fired. See Report of Investigation by Mays, April 18, 1992." (Typos present in download of Task Force Report from Lexis Counsel Connect.)
  41. ^ DOJ OPR Ruby Ridge Task Force Report, Section IV Specific Issues Investigated, L. Scope of the Indictment and Alleged Prosecutorial Misconduct before the Grand Jury.
  42. ^ Jess Walter, Ruby Ridge, HarperCollins-ReganBooks, 2002, page 158. ISBN 0-06-000794-X.
  43.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OPRreportBeginning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44. ^ DOJ OPR Ruby Ridge Task Force Report, 10 June 1994, p.112. (IV. Specific Issues Investigated D. Marshals Service Activities Between August 17 and August 21, 1992 2. Statement of Facts b. Shooting at the "Y" (d). The OP Team
  45. ^ D.O.J. Office of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 Ruby Ridge Task Force Report, Page 12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46. ^ Alan W. Bock from the October 1993 issue. Ambush at Ruby Ridge: How government agents set Randy Weaver up and took his family down – Reason Magazine. Reason.com. [2012-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9-03). 
  47. ^ Ruby Ridge: Report of the Subcommittee on Terrorism, Technology and Government Information, 1995, Section B. United States Marshal Service, 5. August 21, 1992 Firefight, pp. 38–49
  48. ^ Jess Walter, Ruby Ridge, ReganBooks, HarperCollins 2002, Chapter Eleven, pp. 163–180.
  49. ^ All about Randy Weaver and Ruby Ridge, by David Lohr – Crime Library on truTV.com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3-12-06.
  50. ^ https://archive.today/20130216213102/www.thedailybeast.com/newsweek/1995/08/27/the-echoes-of-ruby-ridge.html
  51. ^ Suprynowicz, Vin. The Courtesan Press, Eager Lapdogs to Tyranny (Chapter 6). Send in the Waco Killers – Essays on the Freedom Movement, 1993–1998. Mountain Media. 1999: 291. 
  52. ^ "Remember Ruby Ridg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y Timothy Lynch
  53. ^ 53.0 53.1 Department of Justice, Office of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 Ruby Ridge Task Force Report, June 10, 1994, Section IV. Specific Issues Investigated, D. Marshals Service Activities Between August 17 and August 21, 1992.
  54. ^ 54.0 54.1 Randy and Sara Weaver, Federal Siege at Ruby Ridge: In Our Own Words, Ruby Ridge Inc. 1998)
  55. ^ Albright, Syd. Idaho's tragedy at Ruby Ridge. 2014-09-14 [2017-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21). 
  56. ^ Worthington, Rogers. Next Siege Probe For Congress: Idaho. tribunedigital-chicagotribune. 1995-08-06 [2017-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22). 
  57. ^ Jess Walter, Ruby Ridge, ReganBooks, HarperCollins 2002, p.390
  58. ^ DOJ OPR Ruby Ridge Task Force Report June 10, 1994. USMS Crisis Center Log August 21, 1992 placed US Border Patrol among respondents at Ruby Ridge.
  59. ^ DOJ OPR Ruby Ridge Task Force Report June 10, 1994, page 235.
  60. ^ Department of Justice Office of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 Ruby Ridge Task Force Report, (June 10, 1994), Section IV. Specific Issues Investigated, F. FBI’S Rules of Engagement and Operations on August 21 and August 22, 1992.
  61. ^ DOJ OPR Ruby Ridge Task Force Report, Section IV Specific Issues Investigated, F. FBI's Rules of Engagement and Operations on August 21 and August 22, 1992, pp. 156–193, and 200–208.
  62. ^ Jess Walter, Every Knee Shall Bow, HarperCollins, 1998. p. 190.
  63. ^ DOJ OPR Ruby Ridge Task Force Report, Section IV Specific Issues Investigated, F. FBI's Rules of Engagement and Operations on August 21 and August 22, 1992, pp. 156–193, 200–208.
  64. ^ US DOJ OPR Ruby Ridge Task Force Report, June 10, 1994, IV. Specific Issues Investigated, F. FBI's Rules of Engagement and Operations on August 21 and August 22, 1992, 2. Statement of Facts, f. Placement of HRT Sniper/Observers in Area Surrounding the Weaver Cabin
  65. ^ 65.0 65.1 Witkin, Gordon. The nightmare of Idaho's Ruby Ridge. US News & World Report. 1995-09-11. 
  66. ^ 66.0 66.1 Bill Hewitt, "A time to heal", People Weekly, September 25, 1995
  67. ^ https://archive.today/20130216213102/www.thedailybeast.com/newsweek/1995/08/27/the-echoes-of-ruby-ridge.html
  68. ^ STATE OF IDAHO v. LON T. HORIUCHI (PDF). Findlaw.com. 2001-06-05 [2007-10-0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08-12-19). 
  69. ^ Concurring, the Ruby Ridge: Report of the Subcommittee on Terrorism, Technology and Government Information of the Senate Committee on the Judiciary, 1995 stated: "Legality of the Second Shot – The Subcommittee believes that the second shot was inconsistent with the FBI's standard deadly force policy and was unconstitutional. It was even inconsistent with the special Rules of Engagement."
  70. ^ Danny Coulson and Elaine Shannon, No Heroes: Inside the FBI's Secret Counter-Terror Force, Pocket Books, 1999, 2002, ISBN 978-0-671-02062-0 .
  71. ^ DOJ OPR Ruby Ridge Task Force Report, Jun 10, 1994, Section VI Chronology of Events.
  72. ^ Jess Walter, Ruby Ridge, ReganBooks HarperCollins, 2002.
  73. ^ Alan W. Bock, Ambush at Ruby Ridge, Diane Books, 1998.
  74. ^ Neiwert, David A. In God's Country.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99: 66. ISBN 0-87422-175-7. 
  75. ^ Department of Justice Report: internal investigation of shootings at Ruby Ridge, Idaho during arrest of Randall Weaver (1994). Lexis Counsel Connect. [2010-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4-19). 
  76. ^ Ruby Ridge: Report of the Subcommittee on Terrorism, Technology and Government Information, 1995, INTRODUCTION: "In the summer of 1995, the Senate Subcommittee on Terrorism, Technology and Government Information announced that it would hold public hearings into allegations that several branches of the Departments of Justice and the Treasury had engaged in serious criminal and professional misconduct in the investigation, apprehension and prosecution of Randall Weaver and Kevin Harris at Ruby Ridge, Idaho."
  77. ^ United States 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 GAO Report to the House Subcommittee on Treasury, USE OF FORCE: ATF Policy, Training and Review Process Are Comparable to DEA’s and FBI’s, March 1996.
  78. ^ Opening Statement of Louis J. Freeh, Director 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efore the Subcommittee on Terrorism, Technology, and Government Information Committee on the Judiciary – Ruby Ridge Hearing, United States Senate, October 19, 1995
  79. ^ 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 Documentary. Standoff at Ruby Ridge. 2007 [2013-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20). 
  80. ^ Suprynowicz, Vin. The Courtesan Press, Eager Lapdogs to Tyranny (Chapter 6). Send in the Waco Killers – Essays on the Freedom Movement, 1993–1998. Mountain Media. 1999: 290. 
  81. ^ IDAHO v. HORIUCHI, No. 98-30149, Dec. 20, 2000 – June 05, 200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ppeals Court ruling on Horiuchi; includes Special Rules of Engagement and a dissent by Judge Alex Kozinski
  82. ^ Verhovek, Sam Howe. F.B.I. Agent To Be Spared Prosecution in Shooting. New York Times (Seattle). 2001-06-15 [2007-12-32]. 
  83. ^ Jess Walter, Ruby Ridge, HarperCollins ReganBooks, 2002, pp. 389–390.
  84. ^ Jess Walter, Ruby Ridge, HarperCollins ReganBooks, 2002, pp. 392–393.
  85. ^ Geranios, Nicholas K., Associated Press, "20 years after Ruby Ridge, there's forgivenes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Yahoo! News, 20 August 2012
  86. ^ 存档副本. [2023-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22). 

延伸閱讀

編輯

重要來源

編輯

其他書目

編輯

其他文章

編輯

其他資料

編輯

蘭迪·威弗和發生在紅寶石山脊的對峙一直是眾多文獻關注的焦點:

外部連結

編輯

48°37′14″N 116°25′59″W / 48.62056°N 116.43306°W / 48.62056; -116.43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