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海溝
26°20′N 128°40′E / 26.333°N 128.667°E
琉球海溝(日語:琉球海溝/りゅうきゅうかいこう Ryūkyū kaikō),又稱南西諸島海溝,是太平洋的海溝,位於日本南部和台灣東北部,海溝沿著日本琉球群島東南側的菲律賓海往下伸延,長度2,250公里(1,398英哩),最大深度7,507米(24,623英呎)。
琉球海溝是由菲律賓海板塊潛入歐亞大陸板塊所形成的板塊邊界。由於缺乏相關震災紀錄,琉球海溝向來被認為不會發生大地震。然而近年學者研究發現,琉球海溝暗藏菲律賓板塊緊黏著歐亞板塊的「固著區」,學者判斷歐亞板塊不但黏著菲律賓海板塊,兩者之間還有連動作用[1]。
琉球大學與名古屋大學的聯合團隊在距沖繩本島60公里的東南海域的海底,固著區界線附近水下2300~2900公尺深的海底,放置兩處觀測機器(相距15公里),自2008年到2017年接收的訊號發現,平均每年各向西北方的沖繩本島移動6.3及2.1公分,測得固著區的範圍長約130公里,寬度20~30公里,最大寬度可達60公里。1791年沖繩本島南方海域發生規模8的海溝型地震,沖繩島南部與那原町曾記錄到11公尺高海嘯,當時產生之海底位移區域與此研究發現的固著區大致重疊。之前都認為琉球群島附近不太會產生巨大地震,而此研究結論認為有重新評估可能性的必要[2][3]。 。
相關條目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琉球海溝 暗藏規模八強震危機”. 中央社日本報導. 2010-03-18 [2012-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7).
「固著區」位於沖繩本島南方100公里、深約5到10公里的海底,一旦固著區剝離,將可能引發高達規模8的大地震。固著區指的是海側板塊潛入陸側板塊,兩塊板塊緊貼的部分,該處蓄積了傾斜造成的動能,一旦超過界線引發板塊剝離,陸地就會隨之動搖。……名古屋大學學者田所敬一領導的研究團隊在沖繩本島南部的海底歐亞板塊上,裝設三台聲波發射器,並以船隻搭載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監視這些發射器的位置變化,從2008至2009年持續偵測後發現,這些發射器的位置朝向沖繩本島移動7公分
- ^ 沖縄本島南方沖で海溝型巨大地震を引き起こすプレート間の固著域を発見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名古屋大學、琉球大學、靜岡大學 (2018年8月1日)
- ^ 沖縄でも巨大地震の可能性 琉球海溝で「固著域」を発見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朝日新聞デジタル (2018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