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鐘聲(1889年—1911年12月3日),原名希普(一說字熙普),藝名鐘聲,原籍浙江上虞(今上虞市),清朝末期戲劇家。

王鐘聲
個人資料
性別
出生1889年
浙江上虞
逝世1911年12月3日
天津
籍貫浙江上虞

生平

編輯

王鐘聲自幼聰敏好學,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至上海學習外文。甲午戰爭(1894年)戰敗後,王鐘聲深為清廷的腐敗而厭惡。光緒二十四年,他自費到德國攻讀法政。光緒三十二年,學成回國後,初在廣西巡撫處當幕僚,後任法政,兵堂監督和洋務局總辦。他認為中國要富強必須革命,革命要靠宣傳,「宣傳的辦法,一是辦報,二是改良戲劇」[1]。次年,不顧家庭阻攔,離開廣西到上海,在馬相伯汪笑儂等人幫助下,組織起中國第一支新戲劇團「春陽社」,專演新戲[2]。不久,在上海公演話劇《黑奴籲天錄》,他在劇中扮演女奴「意思賽」[3],得到廣泛讚譽[4]。光緒三十四年,他又和任天知等創辦中國第一所話劇學校通鑑學校,以培養新劇人才。他表演出色,深受觀眾喜愛[5]。他帶團先後在上海、杭州等地演出[6]

宣統元年(1909年),王鐘聲帶團到北京,與京劇演員楊小樓梅蘭芳等同台表演,宣統三年年初,在京津各劇場演出《熱血》、《鳴不平》、《官場現形記》、《秋瑾》、《徐錫麟》等戲,編演的新劇有《張文祥刺馬》、《官場現形記》和《宦海潮》等,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7]。同年7月,被清朝當局拘捕押回浙江原籍。10月武昌起義爆發後,他參加上海的武裝起義。不久,到天津,準備發動天津起義。12月2日,被直隸總督陳夔龍聯通租界領事館和警察局逮捕。次日,在刑場上仍連聲大罵陳夔龍是奴才[8]。後連中三槍,壯烈犧牲[9][10]

參考

編輯
  1. ^ 梁淑安. 话剧史话. 2011-08.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8—9. ISBN 978-7-5097-2055-4. 
  2. ^ 於嘉茵. 民国戏剧 守望. 北京:東方出版社. 2013-01: 18—19. ISBN 978-7-5060-5153-8. 
  3. ^ 王修智主編. “八荣八耻”的故事 中. 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2007.08: 1062. ISBN 978-7-209-04308-3. 
  4. ^ 趙矢元主編. 中国近代爱国者百人传. 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85.03: 424. 
  5. ^ 田本相,宋寶珍著. 中国百年话剧史述. 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2013.08: 22–23. ISBN 978-7-5382-9995-3. 
  6. ^ 夏征農陳至立主編;熊月之等編著. 大辞海 中国近现代史卷.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3-12: 199. ISBN 7-5326-4071-X. 
  7. ^ 李松林主編;凡理撰寫. 中国国民党史大辞典. 1998.06: 396. ISBN 7-212-00630-0. 
  8. ^ 過世傑編. 人生之光:中外名人临终风范. 烏魯木齊: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2005.01: 22–23. ISBN 7-5371-3129-5. 
  9. ^ 朱文華,許道明主編. 上海文学志稿. 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14.03: 1141. ISBN 978-7-5520-0430-4. 
  10. ^ 吳海林,李延沛編. 中国历史人物辞典. 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83.11: 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