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丁堡大學
愛丁堡大學(英語: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低地蘇格蘭語:Varsity o Edinburgh;蘇格蘭蓋爾語:Oilthigh Dhùn Èideann;縮寫:Edin.),坐落於蘇格蘭首府愛丁堡,是一所成立於1583年的公立研究型大學[1]。愛丁堡大學是英語世界最古老的市立機構,現存第六古老的大學、蘇格蘭四所古典大學之一,其在歐洲啟蒙時代具有相當重要的領導地位,使愛丁堡成為了當時的啟蒙中心之一,享有「北方雅典」之盛名[6][7][8]。
愛丁堡大學 | |||
---|---|---|---|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 |||
Universitas Academica Edinburgensis(拉丁文) | |||
老校名 | 唐尼斯學院 詹姆士國王學院 | ||
創辦時間 | 1583年10月14日[1] | ||
學校類型 | 公立研究型大學 古典大學 | ||
捐贈基金 | £5.410 億 (2022)[2] | ||
預算 | £12.620 億 (2021–22)[2] | ||
校監 | 安妮長公主 | ||
校長 | 馬斐森 | ||
行政人員 | 6,247 FTE[3] | ||
教師人數 | 4,832 FTE[3] | ||
學生人數 | 34,275 (2018/19)[4] | ||
大學部人數 | 22,750 (2018/19)[4] | ||
研究生人數 | 11,525 (2018/19)[4] | ||
校址 | 英國 蘇格蘭洛錫安愛丁堡 55°56′50.6″N 3°11′13.9″W / 55.947389°N 3.187194°W | ||
校區 | 市區,郊區 | ||
代表色 | 紅 藍[5] | ||
隸屬 | 羅素大學集團 科英布拉集團 歐洲研究型大學聯盟 歐洲首都大學聯盟 歐洲大學協會 Universitas 21 Universities UK | ||
網站 | www | ||
|
愛丁堡大學在2021年英國政府的研究卓越框架(英語: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中,其研究實力位居英國第4位,僅次於牛津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和劍橋大學[9]。在2022年發布的QS世界大學排名和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愛丁堡大學分別位列世界第15和第29位[10][11]。學校目前是眾多知名學術組織的成員,包括羅素大學集團、歐洲研究型大學聯盟、科英布拉集團和Universitas 21等[12],並擁有旗下愛丁堡大學出版社和負責頒發英國最古老的文學獎項詹姆士·泰特·布萊克紀念獎。愛丁堡大學與英國王室保有良好關係,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從1953到2010年擔任校監,2011年至今則由安妮長公主繼任[13]。學校捐贈基金的數額為英國第三;每年的申請量超過75,000份,位列英國第二[14]。
在四百多年的歷史中,愛丁堡大學培養了眾多對人類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人物。其著名的畢業生包括:查爾斯·達爾文、詹姆士·克拉克·麥克斯韋、大衛·休謨、托馬斯·貝葉斯、托馬斯·卡立爾、沃爾特·司各特、亞歷山大·貝爾、詹姆士·赫頓、柯南·道爾、詹姆士·莫理斯 、威廉·瓦倫斯·道格拉斯·霍奇、傑弗里·辛頓等[15]。截止2020年10月,愛丁堡大學的校友和教職研究人員中誕生了20名諾貝爾獎得主(愛德華·阿普爾頓、亞歷山大·弗萊明和溫斯頓·邱吉爾3名行政人員未列入官方名單)、3名圖靈獎得主、1名菲爾茲獎和阿貝爾獎得主、3名英國首相等若干國家或政府領導人[16]。愛丁堡大學運動員在奧運會共獲得10枚金牌。
愛丁堡大學的三名校友班傑明·拉什、詹姆士·威爾遜和約翰·威瑟斯龐是《美國獨立宣言》的簽署人,被譽為美國開國元勛。至今仍有眾多美國學生在愛丁堡大學求學,2019–20年其在校生中有1,525人來自美國,在英國僅次於聖安德魯斯大學[17]。自清末起,諸多愛丁堡大學畢業生參與到了中國的發展進程之中,如中國首位留學歐洲的博士黃寬,清末怪傑辜鴻銘,民國學者傅斯年、章士釗、楊昌濟、儲安平等人,「兩彈一星」元勛程開甲和彭桓武等。2019–20年在愛丁堡大學求學的有中國大陸學生4,755人,香港學生360人,澳門學生40人,台灣學生115人[17]。
愛丁堡大學與一些知名大學有很深的歷史淵源,其畢業生參與了哈佛大學[18]、普林斯頓大學[19][20]、哥倫比亞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21][22]、達特茅斯學院[23]、威廉與瑪麗學院[24]、麥吉爾大學[25][26]、倫敦大學學院和雪梨大學的建立和早期發展。
學校歷史
編輯成立和早期發展
編輯愛丁堡大學的建立歸功於奧克尼群島首府柯克沃爾的聖馬格努斯大教堂的主教羅伯特·里德(Robert Reid),他在1558年去世後將其財產遺留下來作為大學最初的創建基金,並由愛丁堡市議會(Edinburgh Town Council)付諸實施,最終在多方努力下詹姆士六世於1582年頒發了皇家憲章。[27][28][29] 1583年10月,在一名聖安德魯斯大學畢業生Robert Rollock管理授課下,大學正式成立。[1][30] 因為當時的大學都是由教宗詔書創立的,這便非同尋常。[31] 愛丁堡大學是當時蘇格蘭的第四所大學,而同期英格蘭只有牛津劍橋兩所大學。大學最初名為唐尼斯學院(Tounis College),1617年經國王要求改名為詹姆士國王學院(King James' College)。[32][33]
1688年,光榮革命迫使國王詹姆士二世和七世退位。蘇格蘭議會就此通過了相關立法,旨在根除大學教職工中的詹姆士黨同情者。這導致校長亞歷山大·門羅(Alexander Monro)和幾位教授在1690年被政府訪問後被解職。在訪問委員會歷經幾月的討論後,最終指派調查官之一吉爾伯特·魯爾(Gilbert Rule)繼任校長一職。
17-18世紀
編輯17世紀末和18世紀初在愛丁堡大學是一個充斥著學校和市議會相互權爭的時期。市議會對學術人員的任命、課程安排和考試評定擁有最終權力,引發了大學管理層和教授們的不滿。在大學方面一系列挑釁後,衝突最終爆發,導致市議會在1704年奪取或查封了大量的學校檔案。雙方關係屢遭挫折,在接下來的150年裡的時間才逐漸得到修復。
1707年,學校成立了法學院,1708年成立了藝術學院。同年,威廉·卡斯塔斯(William Carstares)校長以萊頓大學和烏得勒支大學的荷蘭教授體系為例引進了專家教授體系,以取代一位教授需牧養一群學生通過整個四年的學習的蘇格蘭制度。1726年,愛丁堡大學又以萊頓大學為模型成立了英國首個醫學院,其中六位教授中的四位都在萊頓受過訓練。愛丁堡大學醫學系接下幾十年內迅速發展成了全歐洲的醫學中心,是造就學校早期聲譽的主要功臣。1762年,休·布立爾(Hugh Blair)牧師被國王喬治三世任命為首任修辭學和美文學欽定教授。此舉正式將文學整合為一門專業學科,標誌著英國文學系的建立,使愛丁堡成為英國最古老的文學教育中心。
1745年9月中旬,查爾斯·愛德華·斯圖亞特的軍隊進入愛丁堡,占領該市直到11月初。大學的工作人員、學生和一些校友代表漢諾威王朝政府成立了一個連來保衛這座城市。在詹姆士黨占領期間,正常的大學生活被暫停。學校參議委員會(Senatus Academicus)的會議記錄沒有記錄1745年6月18日至1746年12月12日期間的任何會議,也沒有記錄1746年的畢業典禮。
在18世紀,蘇格蘭啟蒙運動代表了蘇格蘭知識分子的黃金時代,而其中心正是愛丁堡大學。[34] 以推理和理性作為標榜,科學、醫學、數學、農業、道德哲學、文學批評、歷史和政治經濟學都在這個時代飛速發展。教授約瑟夫·布拉克在這段時期發現了二氧化碳,而他的助手丹尼爾·盧瑟福最早分離出了氮元素。這個學術圈子還包括社會學先驅亞當·福格森、牛頓好友科林·麥克勞林、詹姆士·赫頓,地質學的創始人、和《人性論》作者大衛·休謨。亞當·斯密在大學裡闡述著他關於政治經濟學的書,《道德情操論》和《國富論》,這些作品很快被翻譯並在歐洲廣泛流行,對歐陸學界,尤其是康德一派的德國哲學家產生了深刻影響。[35] 1783年,愛丁堡大學教授們牽頭成立了蘇格蘭國家科學院愛丁堡皇家學會,目標比肩成立於英格蘭的皇家學會。到18世紀末,愛丁堡大學被認為是整個歐洲和英語世界最傑出的大學之一。[36] 班傑明·富蘭克林曾盛讚:「愛丁堡大學擁有許多真正的偉人和從事各種知識研究的教授,這在以往的任何時代、任何國家都從未有過」。[37] 托馬斯·傑斐遜在1789年寫給道德哲學教授杜格爾德·斯圖爾特的信中說:「就研究科學而言,世界上沒有地方可與愛丁堡大學相較高下」。[38]
在之後的發展過程中,愛丁堡大學的建築分布整個愛丁堡市區,包含了各種時期的建築風格。在1789年舊學院(當時稱新學院)興建之前,學校並沒有專屬的校園。如今舊學院仍然屹立於愛丁堡老城的南橋街(South Bridge)和錢伯斯街(Chambers Street)交匯處,現為法學院主樓,其設計者為羅伯特·亞當。[39]
19世紀
編輯1834年,蘇格蘭教會內的福音派首次在總會(General Assembly)內獲得了多數席次,開始了教會溫和派與福音派之間的長期紛爭。1843年,由於不滿長老教會自蘇格蘭啟蒙運動以來逐漸趨向世俗化,當時的神學系教授大衛·威爾什(David Welsh)帶上超過450名福音派牧師向蘇格蘭教會辭職,成立了蘇格蘭自由教會,並推選同樣為神學系教授的查麥士牧師(Rev. Thomas Chalmers)為首任自由教會長老。大分裂3年後,自由教會創立了新學院作為新的神職人員訓練基地,建築以1840年代在土丘上一所公共教堂的基礎上擴建而立。[40]
醫學在19世紀的愛丁堡繼續大放異彩:詹姆士·楊·辛普森在這期間發現了氯仿麻醉;亞歷山大·伍德發明了皮下注射器,隨即詹姆士·布倫德爾發明了靜脈注射,進行了首次人血輸血;羅伯特·李斯頓和約瑟夫·萊斯特則分別對手術的規範性和消毒做出了開創性工作,兩人將術後死亡率自45%下降到15%。格里夫氏症(Grave's Disease)、威爾森氏症(Wilson's Disease)、愛迪生氏病(Addison's Disease)、貝爾氏麻痹症(Bell's Palsy)、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等至少15種病症在這段時間以教授或校友命名。醫學院直到世紀末都將維持其作為世界醫學中心的地位。
經過市議會275年的治理,1858年的《蘇格蘭大學法案》終於賦予了大學對自身事務的完全權力。該法案建立了包括大學法院和總理事會在內的管理機構,並重新定義了校監(Chancellor),榮譽校長(Rector)和校長(Principal)等主要官員的角色。
1869年,在索菲亞·傑克斯-布萊克(Sophia Jex-Blake)的帶領下,一群被稱為「愛丁堡七人組」(Edinburgh Seven)的年輕女學生被醫學院錄取,成為了英國第一批進入大學學位課程的女性。儘管學校阻止他們畢業和獲得醫生資格,但她們的抗議呼聲為她們在全國贏得了許多支持者,包括查爾斯·達爾文。她們的努力,將婦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問題提上了國家政治議程,最終導致下議院通過《1889年允許婦女在所有蘇格蘭大學》法案。愛丁堡大學於1893年正式接受女性攻讀醫學專業。
到19世紀末期,舊學院已經無法容納眾多的學生,羅伯特·羅安德·安德森(Robert Rowand Anderson)於1875年受聘設計了醫學院大樓(現為老醫學院),位於布里斯托廣場(Bristo Square)。[41] 1897年,麥克尤恩廳(McEwan Hall)建立,成為大學重要的典禮舉辦大廳,包括學生的畢業典禮。[42] 愛丁堡大學學生會(Edinburgh University Students' Association)創建於1884年,[43] 1889移入Teviot Row House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學聯大樓。[44]
20世紀-至今
編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學校的科學和醫學大樓年久失修,已經很大程度無法承擔教學任務。戰爭結束後學生湧入更加劇了這種情況。1919年,愛丁堡大學購買了該市南部的West Mains Farm,用於開發專門從事科學的新衛星校園。1920年7月6日,英王喬治五世為化學系的第一座新建築(現稱為約瑟夫·布拉克樓)奠基。校園被命名為King's Buildings以紀念喬治五世。
1929年10月,蘇格蘭長老教會和蘇格蘭自由教會重新合併,並根據《1932年蘇格蘭大學法案》,新學院於1935年正式併入神學系。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愛丁堡大學為波蘭共和國軍的醫師和難民成立了波蘭醫學院(Polish School of Medicine)。至1949年關閉,該院系總共有246位學生畢業,許多醫生回國後前往大學任教。
1951年,成立於1823年的皇家(迪克)獸醫學院(Royal (Dick) School of Veterinary Studies)成為了愛丁堡大學的一部分。[45] 1952年,在時任校長愛德華·阿普爾頓的領導下,學校進行了喬治廣場的大規模改造,主要工程包括休謨樓(David Hume Tower),阿普爾頓樓(Appleton Tower)和具有粗野主義元素的主圖書館(Main Library),其380萬藏量至今是歐洲第三大的學術圖書館系統。1998年,愛丁堡大學合併了創建於1848年的莫雷教育學院(Moray House School of Education)。[46]
2002年12月發生的愛丁堡牛門大火燒毀了許多大學建築,包括South Bridge 80號信息學院約3,000平方米的大樓。同時燒毀的還有人工智慧圖書館。館內保留著學校自1960年代以來人工智慧研究的全部第一手資料。愛丁堡大學作為世上首個建立人工智慧系的大學和邏輯編程的發源地,大火造成了無法估量的歷史價值損失。[47]2008年,布里斯托廣場的信息學論壇(Informatics Forum)建成,信息學院正式搬到新址。
2011年,成立於1760年的愛丁堡藝術學院併入愛丁堡大學,與原有的藝術、文化和環境學院組成新的愛丁堡藝術學院(Edinburgh College of Art)。[48][49] 2014年,浙江大學愛丁堡大學聯合學院(Zhejiang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Edinburgh Institute)成立。學院坐落在浙江大學海寧國際校區,於2016年8月開始正式招生,提供生物醫學本科學位,學生畢業後可獲得兩所大學的文憑。[50]2021年,學校宣布花費1.2億英鎊修復愛丁堡皇家醫院位於Lauriston的舊址,用於新創立的愛丁堡未來研究院(Edinburgh Futures Institute),預計於2023年完工,畢時將開始提供「跨學科未來研究」本科和研究生學位。
校區
編輯愛丁堡大學有5個校區,分布在愛丁堡市區和近郊。[51]
- 中央校區(Central Area)
- 舊學院(Old College):位於南橋街(South Bridge)和錢伯斯街(Chambers Street)交接處,法學院、行政部和塔爾博特·萊斯畫廊(Talbot Rice Gallery)位於此。
- 新學院(New College):坐落於土丘(The Mound),為神學院所在地,其中一部分被蘇格蘭教會使用。
- 喬治廣場(George Square):坐落在市中心南部,靠麥道斯(The Meadows)北部,是愛丁堡大學年代最久遠的校區。主要包括藝術、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和信息學院(靠南),阿普爾頓樓(Appleton Tower)和主圖書館也位於此。
- 布里斯托廣場(Bristo Square):位於喬治四世橋和喬治廣場中間,是學聯Teviot Row House、波特羅學生中心(Potterrow)、麥克尤恩廳、里德音樂廳(Reid Concert Hall)、聖塞西莉亞音樂廳和博物館(St Cecillia's Concert Hall and Museum)、健康中心(Wellbeing Centre)、信息學院(靠北)、杜格爾德·斯圖爾特樓(Dugald Stewart Building)和老醫學院所在地(Old Medical School)。布里斯托廣場是愛丁堡大學中央校區的最集中地。
- Holyrood campus:在荷里路德宮、亞瑟王座和蘇格蘭議會大樓附近,是莫雷教育與體育學院所在地。其中老莫雷莊園(Old Moray House)是奧利弗·克倫威爾1649到1650年在蘇格蘭征戰時的居住地,為學校留存下的最古老建築。
- Lauriston campus:位於勞瑞斯頓(Lauriston),是愛丁堡藝術學院和愛丁堡未來研究院(Edinburgh Futures Institute)所在地。
- Pollock Halls of Residence:東臨荷里路德公園,主要為第一年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住宿,主要提供半膳服務。
- Easter Bush:位於愛丁堡市南部郊區,皇家(迪克)獸醫學院、英國國家超級計算中心計算設施(Edinburgh Parallel Computing Centre)和羅斯林研究所坐落於此。[53][54]
- BioQuarter:坐落於市區東南部,是愛丁堡大學主要的醫學和生物教研設施,包括愛丁堡皇家醫院、醫學院、女王醫學研究所(Queen's 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安妮·羅琳神經學診所(Anne Rowling Neurological Clinic)、MRC再生醫學中心(MRC Centre of Regenerative Medicine)等實驗室和大量生物企業。該區域是英國第二大的生物園區。
- Western General:靠近愛丁堡西部總醫院(Western General Hospital)、主要包括愛丁堡生物研究設施(Biomedical Research Facility)、愛丁堡臨床研究設施(Edinburgh Clinical Research Facility)、MRC人類基因中心(MRC Centre of Human Genetics)、愛丁堡癌症研究中心(Edinburgh Cancer Research Centre)等。
-
舊學院(1789)
-
新學院(1846)
-
麥克尤恩廳(1897)
-
Teviot Row House(1898)
-
Salisbury Green(1780)
-
聖倫納德廳(1869)
-
Abden House(1855)
-
老醫學院;醫學院和歷史、古典與考古學院(1876)
-
愛丁堡皇家醫院舊址(1879),現Edinburgh Futures Institute(修復中)
-
愛丁堡皇家天文台,Department of Physics and Astronomy(1896)
-
Fire Brigade Station,愛丁堡藝術學院(1898)
-
High School Yard, Department of Archeology(1777)
-
Minto House,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1878)
-
Milne's Court(1690)
-
Old Moray House(1610),克倫威爾故居
學校機構
編輯愛丁堡大學分為三大學院(College):藝術、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College of Arts,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醫學與獸醫學院(College of Medicine & Veterinary Medicine),科學與工程學院(College of Science & Engineering)。三大學院下共設21個小學院(School)。
藝術、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
編輯藝術、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位於喬治廣場,是愛丁堡大學規模最大、研究領域最廣的學院。它悠久歷史、崇高聲譽和光榮傳統在四百多年的歷史中吸引了國內外眾多優秀的學生和學者。其下屬的12個小學院分別為:
- 商學院(Business School)[55]:獲得商學院三重認證。
- 神學院(School of Divinity)[56]
- 經濟學院(School of Economics)[57]
- 愛丁堡藝術學院(Edinburgh College of Art)
- 莫雷教育與體育學院(Moray House School of Education and Sport)[58]
- 社會健康科學學院(School of Health in Social Science)[59]
- 歷史、古典與考古學院(School of History, Classics and Archaeology)
- 愛丁堡法學院(Edinburgh Law School)
- 文學、語言與文化學院(School of Literatures, Languages and Cultures)[60]
- 哲學、心理學與語言科學學院(School of Philosophy, Psychology and Language Sciences)[61]
- 社會與政治科學學院(School of Social and Political Science)[62]
- 開放學習中心(Centre for Open Learning)[63]
醫學與獸醫學院
編輯- 愛丁堡醫學院(Edinburgh Medical School):始建於1726年,是英語世界最古老的醫學院,擁有7個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實驗室。[64][65]
- 皇家(狄克)獸醫學院(Royal (Dick) School of Veterinary Studies)[66]:由獸醫學家威廉·狄克於1823年創立,1951年併入愛丁堡大學。1996年,獸醫學院旗下羅斯林研究所培育出了世上第一隻克隆哺乳動物多利。[67]
科學與工程學院
編輯科學與工程學院坐落在愛丁堡南部的King's Buildings校區。其下屬7個小學院分別為:
學術聲譽
編輯綜合排名
編輯發布年份 | QS | 泰晤士 | 軟科 | USNEWS | ||||
---|---|---|---|---|---|---|---|---|
世界 | 英國 | 世界 | 英國 | 世界 | 英國 | 世界 | 英國 | |
2023 | 15 | 5 | 29 | 5 | 34 | 6 | ||
2022 | 16 | 5 | 30 | 6 | 35 | 5 | 32 | 5 |
2021 | 18 | 5 | 30 | 6 | 38 | 6 | 32 | 5 |
2020 | 20 | 5 | 30 | 6 | 42 | 6 | 30 | 5 |
2019 | 20 | 5 | 30 | 6 | 31 | 5 | 28 | 5 |
2018 | 18 | 5 | 29 | 6 | 32 | 5 | 27 | 5 |
2017 | 23 | 5 | 27 | 6 | 32 | 5 | 30 | 5 |
2016 | 19 | 5 | 27 | 6 | 41 | 6 | 36 | 5 |
2015 | 21 | 6 | 24 | 6 | 47 | 6 | 37 | 5 |
2014 | 17 | 6 | 36 | 6 | 45 | 6 | 40 | 5 |
2013 | 17 | 5 | 39 | 7 | 51 | 6 | ||
2012 | 17 | 5 | 32 | 5 | 51 | 6 | ||
2011 | 21 | 5 | 36 | 5 | 53 | 6 | ||
2010 | 20 | 5 | 40 | 5 | 54 | 6 |
學科排名
編輯全球名次 | |
---|---|
ARWU主排名[74] | 35 |
QS主排名[75] | 22 |
泰晤士主排名[76] | 29 |
美國新聞全球版[77] | 34 |
國內名次 | |
ARWU主排名[74] | 5 |
QS主排名[75] | 5 |
泰晤士主排名[76] | 5 |
美國新聞全球版[77] | 6 |
完全指南[78] | 12 |
衛報 [79] | 12 |
星期日泰晤士報[80] | 10 |
在2021年發布的完全大學指南(Complete University Guide)中,愛丁堡大學所提供的49門學科中有32門進入英國前10,其中亞洲研究、化學工程、教育學、地質學、語言學、機械工程、醫學、音樂、護理學、物理與天文學、社會政策、神學與宗教研究和獸醫學位列英國前5。[81]
在2023年QS學科排名中,愛丁堡大學的藝術與人文學科在全球排名第10,生命科學與醫學第23,自然科學第36,社會科學與管理第50,工程與技術第59。[82]
在2021年THE的學科排名中,愛丁堡大學的藝術與人文學科位列全球第10,法學第15,心理學第16,臨床與健康第21,計算機科學第22,教育學第28,生命科學第28,商業和經濟學第43,社會科學第44,物理科學第45,工程與技術第86。[83]
根據CSRanking所統計的2011-2021年的發表情況,愛丁堡大學信息學院的計算機科學為英國第一,並且其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為全球最佳。[84]
在2022年,國際生本科錄取率最低的專業是醫學,僅有5%。緊隨其後的是護理學(6%)、商學(11%)、哲學、政治學及經濟學(12%)、社會學(13%)和信息學(計算機科學)(13%)。
國際合作
編輯知名人物
編輯知名教員
編輯著名教員包括物理學家馬克斯·玻恩、化學家約瑟夫·布拉克、數學家麥可·阿蒂亞、計算機學家羅賓·米爾納、天文學家約瑟琳·貝爾·伯奈爾、生物學家康拉德·哈爾·沃丁頓、地質學家亞瑟·霍爾姆斯、作曲家卡爾·奧爾夫、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哲學家厄內斯特·蓋爾納、考古學家戈登·柴爾德等。
部分現著名教員包括彼得·希格斯、愛德華·莫澤、法比奧拉·吉亞諾提、伊恩·威爾穆特、阿德里安·伯德、約翰·波爾、克里斯多福·畢曉普、菲利普·瓦德勒、約翰·皮科克、約翰·哈德曼·摩爾、大衛·布魯爾等。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Opening of Edinburgh University, 1583.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11 August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8).
- ^ 2.0 2.1 Annual Report and Accounts for the Year to 31 July 2020 (PDF).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19 February 20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1-20).
- ^ 3.0 3.1 Staff Headcount & Full Time Equivalent Statistics (FTE) as at September 2020. Human Resources,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September 2020 [17 July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5).
- ^ 4.0 4.1 4.2 Where do HE students study?. Higher Education Statistics Agency. [1 March 2020].
- ^ Edinburgh’s core colours.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17 June 2021].
- ^ 存档副本 (PDF). [2022-10-2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10-23).
- ^ Moss, Michael S. Reviewed Work: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An Illustrated History by Robert D. Anderson, Michael Lynch, Nicholas Phillipson. The English Historical Review. June 2004, 119 (482): 810–811 [16 August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9).
- ^ Lowrey, John. From Caesarea to Athens: Greek Revival Edinburgh and the Question of Scottish Identity within the Unionist State. 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Architectural Historians. June 2001, 60 (2): 136–157 [25 August 2021]. doi:10.2307/991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3).
- ^ University 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 2014 – the full rankings. The Guardian. [27 July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2).
-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2. Quacquarelli Symonds Ltd. 8 June 2021 [1 September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8).
- ^ THE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2. Times Higher Education. 2 September 2021 [5 September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7).
- ^ Affiliations.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11 August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0).
- ^ New Chancellor elected.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20 September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3).
- ^ Undergraduate admissions statistics.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14 August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4).
- ^ Alumni in history.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18 August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7).
- ^ Nobel Prizes.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23 August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8).
- ^ 17.0 17.1 Where do HE students come from?. Higher Education Statistics Agency. [1 September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09).
- ^ Schatzki, Stefan C. Benjamin Waterhouse. 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 August 2006, 187 (2): 585 [2021-09-01]. PMID 16861568. doi:10.2214/AJR.05.2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22).
- ^ Edinburgh and the USA.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15 August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19 August 2014).
- ^ John Witherspoon. The President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Princeton University. 26 November 2013 [20 June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1 March 2021).
- ^ School of Medicine: A Brief History,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University Archives.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4 Decem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2 March 2012).
- ^ Rosner, Lisa. Thistle on the Delaware: Edinburgh Medical Education and Philadelphia Practice, 1800–1825. Social History of Medicine. 1 April 1992, 5 (1): 19–42 [14 August 2021]. doi:10.1093/shm/5.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22).
- ^ White, Paul Dudley. Review of 'Dartmouth Medical School: The First 176 Years'. The New England Quarterly. June 1973: 306–308 [2021-09-01]. JSTOR 364128. doi:10.2307/364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22).
- ^ Edinburgh's Links to the USA.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15 August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15).
- ^ Cruess, Richard L. Brief history of Medicine at McGill. Mcgill University. 26 November 2007 [4 Decem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0).
- ^ Hanaway, Joseph; Cruess, Richard. McGill Medicine, Volume 1: The First Half Century, 1829-1885. 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 8 March 1996 [4 December 2010]. ISBN 978077351324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02).
- ^ Will of Bishop Robert Reid, 1557.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11 August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8).
- ^ Charter by King James VI.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11 August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8).
- ^ Grant, Alexander. The Story of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During Its First Three Hundred Years. London: Longmans, Green & Co. 1884 [14 August 2021].
- ^ Our History – Robert Rollock (1555-1599).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15 August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8).
- ^ The Origin Of Universitie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15 November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 February 2009).
- ^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19 August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19).
- ^ Our History –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11 August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8).
- ^ Mullett, Charles F. A Short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1556–1889. By D. B. Horn..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1 February 1968, 73 (3): 808 [14 August 2021]. doi:10.1086/ahr/73.3.808.
- ^ Thornton, Robert.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and the Scottish Enlightenment. Texas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Language. 1968, 10 (3): 415–422 [2021-09-05]. ISSN 0040-469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02).
- ^ Morrell, J. B.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in the Late Eighteenth Century: Its Scientific Eminence and Academic Structure. Isis. 1971, 62 (2): 158–171 [19 August 2021]. doi:10.1086/350728.
- ^ Nolan, J. Bennett. Benjamin Franklin in Scotland and Ireland 1759 and 1771.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938: 50 [19 August 2021]. ISBN 9781512805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22).
- ^ From Thomas Jefferson to Dugald Stewart, 21 June 1789. Founders Online. [19 August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26).
- ^ Laying of Foundation Stone of Old College.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14 August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4).
- ^ Foundation of New College, 1846.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15 August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5).
- ^ Our History – Medical School.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15 August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5).
- ^ Opening of McEwan Hall, 1897.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14 August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4).
- ^ Foundation of Students' Representative Council, 1884.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14 August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26).
- ^ Opening of University Union, 1889.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14 August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4).
- ^ Integration of Royal (Dick) Veterinary College, 1951.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11 August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1).
- ^ Merger with Moray House Institute of Education, 1998.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14 August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4).
- ^ 存档副本. [2005-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5-15).
- ^ Merger with Edinburgh College of Art, 2011.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14 August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4).
- ^ ECA merger.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14 October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 September 2011).
- ^ International Campus Ready to Greet the First Batch of Freshmen. Zhejiang University. 10 August 2016 [14 August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24).
- ^ Campus maps.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2 January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07).
- ^ Laying of Foundation Stone of King's Buildings, 1920.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27 August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5).
- ^ Campbell, K. H. S.; McWhir, J.; Ritchie, W. A.; Wilmut, I. Sheep cloned by nuclear transfer from a cultured cell line. Nature. 7 March 1996, 380 (6569): 64–66 [2021-09-05]. Bibcode:1996Natur.380...64C. PMID 8598906. S2CID 3529638. doi:10.1038/380064a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30).
- ^ Firn, D. Roslin Institute upset by human cloning suggestions. Nature Medicine. March 1999, 5 (3): 253. PMID 10086368. S2CID 41278352. doi:10.1038/6449.
- ^ Make it Edinburgh.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Business School. [2024-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1-18) (英語).
- ^ School of Divinity.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2024-01-17 [2024-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20) (英語).
- ^ School of Economics.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2023-08-24 [2024-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22) (英語).
- ^ Moray House School of Education and Sport.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2023-12-04 [2024-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01) (英語).
- ^ School of Health in Social Science.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2023-08-29 [2024-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5) (英語).
- ^ Literatures, Languages & Cultures.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2024-01-08 [2024-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5) (英語).
- ^ School of Philosophy, Psychology & Language Sciences.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2023-11-24 [2024-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1) (英語).
- ^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 School of Social and Political Science | Home. www.sps.ed.ac.uk. [2024-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22).
- ^ Centre for Open Learning.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2023-10-02 [2024-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9) (英語).
- ^ Foundation of Faculty of Medicine, 1726.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5 September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05).
- ^ Eddy, Matthew D. The Language of Mineralogy: John Walker, Chemistry and the Edinburgh Medical School, 1750–1800. London: Routledge. 15 November 2016 [2021-09-05]. ISBN 978113826564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22).
- ^ The Royal (Dick) School of Veterinary Studies.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2024-02-14 [2024-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26) (英語).
-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 2021: Veterinary Science. Quacquarelli Symonds Ltd. [16 August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05).
- ^ Biological Sciences.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2023-04-05 [2024-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16) (英語).
- ^ Home | School of Chemistry. www.chem.ed.ac.uk. [2024-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9-26).
- ^ School of Engineering. www.eng.ed.ac.uk. [2024-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3).
- ^ School of GeoSciences.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2024-01-22 [2024-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1) (英語).
- ^ School of Mathematics. School of Mathematics. 2023-10-31 [2024-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9-12) (英語).
- ^ Physics & Astronomy. School of Physics and Astronomy. [2024-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7) (英語).
- ^ 74.0 74.1 2023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Shanghai Ranking Consultancy. 2023 [2023-09-11].
- ^ 75.0 75.1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5. Quacquarelli Symonds Limited. 2024 [2024-06-27].
- ^ 76.0 76.1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4. Times Higher Education. 2024 [2024-06-27].
- ^ 77.0 77.1 2024-2025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 US. News and World Report. 2023 [2024-06-27].
- ^ Complete University Guide 2024. The Complete University Guide. 2023-06-07.
- ^ Guardian University Guide 2024. The Guardian. 2023-09-09.
- ^ Good University Guide 2023. The Times. 2022-09-17.
- ^ Complete University Guide 2022 –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The Complete University Guide. [27 June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7).
-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 Quacquarelli Symonds Ltd. [27 June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6).
- ^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 Times Higher Education. [27 June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01).
- ^ CSRankings: Computer Science Rankings. [26 June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05).
- ^ Where can I go?.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2023-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5).
- ^ 2022/2023 Exchange Destinations (PDF).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11 March 202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2-08).
外部連結
編輯- 愛丁堡大學官網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愛丁堡大學學生會官網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愛丁堡大學出版社官網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