瀝涔吹蔑之戰

ㄘㄣˊ吹蔑之戰越南語Trận Rạch Gầm – Xoài Mút陣瀝涔 - 吹蔑[10]泰語การรบที่ซากเกิ่ม-สว่ายมุต),亦作瀝涔𣒱𡃙之戰[11],是越南西山軍暹羅拉達那哥欣王國)之間的一場戰爭,發生於1785年。這場戰爭被越南人當作越南歷史上的重大勝利之一。

瀝涔吹蔑之戰
暹越戰爭的一部分

越南方面勝利的紀念碑
日期1785年1月19日-1月20日
地點
瀝涔河與吹蔑河
10°20′20″N 106°19′30″E / 10.33889°N 106.32500°E / 10.33889; 106.32500
美湫河英語Mỹ Tho River附近,位於今越南南部的前江省
結果 西山軍勝利
參戰方
西山軍 暹羅拉達那哥欣王國
柬埔寨
廣南阮主
河仙鎮
指揮官與領導者
阮惠[註 1]
阮侶[註 1]
張文多
鄧文鎮越南語Đặng Văn Chân
公摩鑾·貼帕里拉[4][5]
披耶·威七那龍[4][5]
披耶·他沙達[4][5]
昭披耶·阿派普貝[4][5]
[註 2]
阮福映[註 3]
阮文誠
黎文勻
阮文威 
鄚子泩
兵力
20,000~40,000 暹羅:
20,000名水軍、30,000名步兵[7]
300艘戰船[7]
廣南阮主:
4000人
傷亡與損失
不詳 戰船:
不詳,可能幾乎全滅[7][8][9]
暹羅-柬埔寨:
40,000以上被殺
廣南阮主:
3,200人被殺

背景

編輯

18世紀末期,越南南部爆發了一場叛亂。1777年,世襲南方統治的阮主被西山兄弟阮岳阮惠阮侶[註 1]推翻。在支持者的幫助下,末代阮主的侄兒阮福映[註 3]奪回了嘉定,自稱大元帥攝國政,後來又自稱阮王。

1783年,西山叛軍重新佔領嘉定(今胡志明市)。阮福映只得逃往富國島,在那裡阮軍遭到西山軍襲擊,缺乏糧食。阮福映的一位將軍朱文接被派往曼谷求援。根據越南史料記載,撻齒多(又作質蚩多)率領暹羅一支軍隊於次年抵達河僊。阮福映跟隨他撤退到曼谷,在那裡受到拉瑪一世國王的熱烈歡迎。拉瑪一世承諾暹羅軍隊會幫助阮福映奪回他失去的王國。[12]

有一場衝突僅在泰國皇家編年史被提到。1783年,披耶·那空沙旺(พระยานครสวรรค์)抵達柬埔寨幫助阮福映。暹羅軍隊與阮侶(Ong Tin Yuang)在沙瀝(Sadec)發生衝突,奪取了一些戰船、俘虜及各種武器,但隨後將它們歸還給了西山軍。然而,披耶·威七那龍(พระยาวิชิตณรงค์)及幾位將軍不同意,他們將此事秘密報告給了國王,並控告他謀反。披耶·那空沙旺及十二人被在位於首都東部邊緣的坡塔蘭寺廟(Photharam)的墓地處決。[13][3]

暹羅入侵

編輯

暹羅策劃了另一場對西山軍的攻擊。根據越南史料記載,1784年4月,一支由六坤、沙苑率領的三萬人的暹羅部隊被派往柬埔寨,目的是攻擊嘉定。另一支軍隊由柬埔寨大臣昭錘卞率領,準備作戰。7月25日,一支包含有三百艘戰船、兩萬人的暹羅艦隊自曼谷出發,抵達嘉定。這支艦隊有兩位重要指揮官:暹羅王的外甥昭曾擔任主將,昭霜擔任先鋒。

這在泰國皇家編年史中也被提到了。在蛇年五月(泰國曆,大約1784年3月),一支五萬人的艦隊由昭華·公摩鑾·貼帕里拉率領,前去幫助阮福映攻擊並奪回西貢,不准失敗。阮福映及其支持者們也被允許跟隨暹羅軍隊。披耶·威七那龍率領暹羅步兵行進到柬埔寨,指揮柬埔寨軍隊。昭披耶·阿派普貝招募了五千名士兵跟隨暹羅軍隊。[3][5]

暹羅-柬埔寨步兵由披耶·威七那龍率領,攻擊沙瀝(Piamchopsadaek),數次擊敗西山軍。披耶·威七那龍隨後進軍巴淶(Piambarai)於Ban Payung(Ba Giồng)攻擊西山軍。[3][5]

同時,暹羅-阮主艦隊由公摩鑾·貼帕里拉和阮福映率領,最終在芒坎(Banteay Meas,當時屬於河僊)登陸。在那裡,一支由披耶·拉差社提(พระยาราชาเศรษฐี)和披耶·他沙達(พระยาทัศดา)率領的軍隊準備增援他們。暹羅-阮主艦隊駛向巴薩河(越南稱之為後江),停止於茶津(Wamanao,位於美湫附近)。[3][5]

在數次勝利之後,暹羅將軍蔑視西山軍,他們甚至沒有給予阮福映適當的尊重。暹羅士兵對越族移民犯下暴行。[7]在一份給法國牧師J. Liot的書信中,阮福映抱怨暹羅軍隊的暴行;他們無道德原則地搶劫、強姦和殺戮。這導致越來越多當地人轉而支持西山軍。[14]

然而,暹羅入侵者遭遇了西山軍的頑強抵抗。張文多勇敢地與暹羅入侵者作戰。11月30日,他在斌沏河擊敗了暹羅-阮主艦隊,殺死了阮主艦隊最高指揮官朱文接,並使暹羅將軍撻齒多負傷。黎文勻接替朱文接擔任阮主艦隊的最高指揮官。

至1784年底為止,暹羅人奪取了瀝架、鎮江(芹苴)、𠀧忒(Srok Pra-sak,朔莊)、茶溫沙瀝斌沏,並控制了河僊安江永隆。但包括美湫嘉定在內的重要地點仍然被西山軍控制。意識到無法擊退敵人,張文多派鄧文鎮越南語Đặng Văn Chân前往歸仁求救。

戰鬥

編輯
 
戰爭中使用的武器

阮惠[註 1]率領西山軍援軍自歸仁南下,不久後抵達交趾支那地區,據推測大約在1785年1月到達。阮惠將他的司令部設在美湫,這裡離暹羅軍隊的司令部茶津不遠。

西山海軍的小股部隊趁漲潮的時候騷擾暹羅人的要塞,並在退潮的時候撤退。他們收集暹羅海軍的情報,並向敵人展示弱點。在許多次勝利之後,暹羅軍隊及海軍過於自信。[9]阮惠注意到了這點,便決定避免同強大的暹羅軍隊發生正面衝突。他派遣小規模海軍,以休戰的名義前去與暹羅人談判。[7]阮惠向公摩鑾·貼帕里拉(昭曾)贈送許多財寶,並請求他不要支持阮福映。阮惠同時承諾西山會向暹羅進貢。貼帕里拉收下了這些禮物。

在談判期間,暹羅士兵被邀請訪問西山海軍的戰船。阮惠向他們展示複雜的武器,並在他們回去之前贈送了許多財寶。阮福映懷疑暹羅人有險惡的意圖。特帕里拉只得向阮福映解釋說這只是一個計謀。

貼帕里拉確信阮惠正在等候談判的結果,因為他看見西山軍戰船有秩序地撤退到美湫。貼帕里拉計劃突襲西山海軍。日期被確定在1785年1月19日(越南曆甲辰年十二月九日),並通知了阮福映。阮福映預感到暹羅海軍會被打敗。他派鄚子泩前去鎮江(芹苴)準備船隻,如果戰敗,他們有能力逃跑。

然而,貼帕里拉過於自信,事實上這是阮惠設下的一個陷阱。阮惠預料到暹羅人的行軍,秘密把步兵和炮兵安排到湄公河畔(瀝涔、吹蔑地帶,位於今日前江省境內)以及中間的幾個島嶼,在河的北岸佈置海軍以增援步兵。[7]

1785年1月20日早晨,昭曾(貼帕里拉)及暹羅軍隊主力離開茶津,前去攻擊阮惠的司令部美湫。只有沙苑率領的少部份步兵被留在了沙瀝。阮主海軍由黎文勻率領,被命令在前面帶路。當前軍到達瀝涔河、後軍到達吹蔑河的時候,阮惠的船沖入毫無防備的暹羅軍隊,阻止它們的前進和後退。同時,西山軍炮兵向他們開火。[15]

此戰以暹羅軍隊幾乎全滅而結束,至少根據越南史料記載暹羅海軍的所有船隻被摧毀。[15]昭曾(貼帕里拉)、昭霜登陸美湫河英語Mỹ Tho River北岸,然後到達光化,經過柬埔寨,於1785年3月到達曼谷。只有兩千至三千人跟他們一起逃脫。[15]其他倖存者搶奪了平民的船隻,逃到柬埔寨。1785年2月4日,拉瑪一世得知暹羅海軍戰敗,派十餘艘船隻前去營救暹羅士兵。只有一萬名士兵倖存。

阮主的海軍幾乎全滅。阮福映及十餘人逃到鎮江(芹苴),在那裡他遇上了鄚子泩。他們乘坐三艘船逃到河僊。在河僊,他召集了海軍殘餘勢力。此後,他們逃到土硃嶼(土珠島),隨後到古骨嶼(閣骨島),最後到達曼谷,在那裡他尋求避難直到1787年8月。

腳註

編輯
腳註
  1. ^ 1.0 1.1 1.2 1.3 西山三兄弟在暹羅史料中被分別稱作Ong Yak(องอยาก)、Ong Bai(องบาย)和 Ong Dam(องดาม)。[1]暹羅史料將阮惠與阮侶混淆了。[2][3]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 ^ 參與此戰的暹羅將領,在越南史料中分別以昭曾(Chiêu Tăng)、昭霜(Chiêu Sương)、六昆(Lục Côn)、沙苑(Sa Uyển)、昭錘卞(Chiêu Thùy Biện)、撻齒多(Thát Xỉ Đa)之名登場,但他們真名不詳。
  3. ^ 3.0 3.1 阮福映在泰國史料中被稱為Ong Chiang Su[2]泰語องเชียงสือ 皇家轉寫Ong Chiang Sue[6]);Ong Chiang Su來源於越南語詞彙Ông thượng thư(尚書公)。[2][3]
引用
  1. ^ เจ้าพระยาทิพากรวงศ์ (ขำ บุนนาค). 11. เรื่องพงศาวดารญวน. พระราชพงศาวดารกรุงรัตนโกสินทร์ รัชกาลที่ 1. [2019-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9). 
  2. ^ 2.0 2.1 2.2 Tương quan Xiêm – Việt cuối thế kỷ 18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age 60
  3. ^ 3.0 3.1 3.2 3.3 3.4 3.5 Tương quan Xiêm – Việt cuối thế kỉ XVIII. [2018-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07). 
  4. ^ 4.0 4.1 4.2 4.3 Nguyễn Duy Chính, "Tương quan Xiêm-Việt cuối thế kỷ XVIII", dẫn theo Thadeus và Chadin Flood (dịch và hiệu đính), "The Dynastic Chronicles, Bangkok Era, The First Reign", Chaophraya Thiphakorawong Edition, [Vol. I]: Text. Tokyo: The Centre for East Asian Cultural Studies, 1978. page 61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เจ้าพระยาทิพากรวงศ์ (ขำ บุนนาค). 19. ทัพกรมหลวงเทพหริรักษ์ไปตีเมืองไซ่ง่อน. พระราชพงศาวดารกรุงรัตนโกสินทร์ รัชกาลที่ 1. [2018-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2). 
  6. ^ ทิพากรวงศมหาโกษาธิบดี (ขำ บุนนาค), เจ้าพระยา. พระราชพงศาวดารกรุงรัตนโกสินทร์ รัชกาลที่ 3. กรุงเทพฯ : ไทยควอลิตี้บุ๊คส์ (2006), 2560, หน้า 168
  7. ^ 7.0 7.1 7.2 7.3 7.4 7.5 Tucker, Spencer. Vietnam. Lexington: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1999: 15. ISBN 0813109663. 
  8. ^ Clodfelter, Michael. Vietnam in Military Statistics: A History of the Indochina Wars, 1772-1991. Jefferson: McFarland & Co. 1995: 7. ISBN 0786400277. 
  9. ^ 9.0 9.1 Dutton, George Edson. The Tây Sơn uprising: society and rebellion in eighteenth-century Vietnam.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6: 45–46. ISBN 0824829840. 
  10. ^ 大南實錄》正編第一紀卷二:「……有叛臣黎春覺為惠計,悉以勁卒設伏於涔江吹蔑江……」
  11. ^ 皇越一統輿地誌》卷二:「……二千一百七十尋至𣒱𡃙瀝,三千六百五尋至瀝涔……」
  12. ^ Việt Nam sử lược, Quyển II/Tự chủ thời đại/Chương VIII
  13. ^ เจ้าพระยาทิพากรวงศ์ (ขำ บุนนาค). 16. ทัพพระยานครสวรรค์ไปตีเมืองไซ่ง่อน. พระราชพงศาวดารกรุงรัตนโกสินทร์ รัชกาลที่ 1. [2019-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2). 
  14. ^ Nguyễn Khắc Thuần dịch (Danh tướng Việt Nam [tập 3], tr. 188). Tương tự, sách Hoàng Việt hưng long chí chép: Quân Xiêm tàn bạo, đi đến đâu đều cướp bóc, bắt bớ; nên dân chúng ta thán oán ghét(tr. 121).
  15. ^ 15.0 15.1 15.2 Tucker, p.16

參考資料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