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堡大學
漢堡大學是一座位於德國漢堡市的大學,1919年建校,它是德國最大的大學之一。大學校區位於漢堡-愛斯布圖勒,地理位置為北緯53°34'1",東經9°59'2"。
漢堡大學 | |||
---|---|---|---|
Universität Hamburg | |||
Universitas Hamburgensis | |||
校訓 | der Forschung, der Lehre, der Bildung | ||
創辦時間 | 1919年 | ||
學校類型 | 公立大學 | ||
校監 | Martin Hecht | ||
校長 | Dieter Lenzen | ||
教師人數 | 5,382 | ||
職工人數 | 7,076 | ||
學生人數 | 42,890 | ||
校址 | 德國漢堡 | ||
校區 | 都市 | ||
代表色 | 紅白 | ||
隸屬 | EUA、Campus Europae、德國U15 | ||
網站 | www.uni-hamburg.de | ||
|
在2019年7月德國聯邦政府揭曉的第三輪卓越大學計劃評選中,首次獲得了德國「精英大學」的稱號。
歷史
編輯前史
編輯1529年馬丁·路德的好友約翰內斯·布根哈根來到剛剛引入新教的漢堡來建立新的教育和教會制度。他在過去的漢堡聖約翰修道院設立了一座高等學校約翰高等學校。與此同時1479年建立的市圖書館也被更新。
由於這座中學非常受歡迎,也為了減少年輕人從施塔德和不萊梅的高級中學轉到漢堡1613年在漢堡成立了一座學術高級中學。在這裡學生可以在兩年的學期中準備進入大學的課程。一開始這個高級中學有四名教授,後來六名。17世紀後市議會和公民逐漸忽視了市內的公共學術教育。漢堡是一個商業共和國,其經濟興趣在遠洋,而市內的大亨則可以通過家庭教師和私人學院來自己滿足其教育需求。這些私人教育設施中最重要的是漢堡商業學院,於1768年建立,其最著名的畢業生是亞歷山大·馮·洪堡。另一個重要的學術設施是1801年設立的漢堡天文台,其最主要的任務是導航。
鄰近的阿通納現代化的克利斯蒂安中學受到了丹麥國王的大力支持,這從1738年開始更加加劇了漢堡市本身對公共高等教育的興趣。1806年漢堡有13萬居民,但是約翰高等學校只有125名學生,而學術高級中學只有18名學生。
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漢堡的高等學校開始收錄非新教學生。19世紀末學術高級中學被關閉,市政府設立了一個今天依然存在的一般繼續教育和普及科學教學堂(Allgemeines Vorlesungswesen zur Weiterbildung und Verbreitung der Wissenschaft),其教師來自漢堡其它科學研究設施的客座教師。1900年市政府又設立了航海和熱帶病研究所(Institut für Schiffs- und Tropenkrankheiten)。1910年漢堡開始了市內首個公共高等女子學校。
建校
編輯20世紀初市內有錢的商人企圖建立一座國立大學。他們向市政府和議會提出的建議卻沒有獲得批准。尤其非常有影響的商會反對這個計劃。1907年支持者成立了「漢堡科學基金會」,1908年進而成立了漢堡殖民學院。基金會的宗旨在於支持教學堂贏得學者以及資助研究旅行。殖民研究所的宗旨在於研究所有與遠洋有關的教育和研究工作。同年市政府批准了一塊地讓教學堂建立一座新的建築(建築的錢是私人捐的)。1911年新建築建成,今天這裡是大學的管理機構的所在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擱遲了在漢堡建立大學的計劃。
戰後漢堡首次進行自由選舉,1919年一名大學支持者被當選為市長,市議會通過了「漢堡大學和人民高校的臨時法律」。漢堡的教授數量從19名提高到39名。除國立研究所外殖民研究所、教學堂和艾本多夫醫院(今大學附屬醫院)也被合併入大學。
1919年至2005年
編輯威瑪共和國時期漢堡大學達到了其第一個頂峰。當時大學裡有四個系,數千學生。阿比·瓦爾堡和恩斯特·卡西爾等著名學者曾在這裡任教。到1931年大學的教授數提高到75名。由於當時尤其學生受到經濟狀況的打擊1922年成立了「漢堡學生幫助協會」。同年秋該協會開設了漢堡第一座學生宿舍,次年夏又開設了漢堡第一座學生食堂。
納粹時期漢堡大學被改名為漢莎大學。被納粹認為是不善的作家的書被從圖書館剔除。約50名學者被解僱(其中包括恩斯特·卡西爾和威廉·斯登),至少七名學生因為與白玫瑰有聯繫或者被懷疑與白玫瑰有聯繫而被捕,後來死在獄中。
1945年戰後大學以漢堡大學的名稱重新開辦。教學和研究工作逐漸重新開辦。一開始大學有四個系(法學和社會學、醫學、哲學和自然科學)。1954年增設(新教)神學。法學和社會學系分開,社會學和經濟學自成一系。50年代末、60年代初大教室和哲學高樓建成。植物研究所和植物園被遷移到市外。70年代隨著學生數量的劇增許多新的、今天成為大學地標的建築建成。雖然如此原來的校園不夠大,今天在漢堡全市各地均有大學的建築。
隨著五月風暴60年代末在漢堡大學也爆發學運。1969年漢堡議會通過了新的大學法。原來的系被解散,改分15個新的系。大學的自主權被加強,學生和職員的參與權利被書明在法律內。1979年由於法庭判決部分這些判決又被回退。
2000年兩個法學系合併。
從1990年代中開始大學的費用不斷被削減,同時大學採取措施縮短平均學習時間和中斷率。為了協和歐洲各國大學的學程(波洛尼亞進程)大學不得不對管理和學習制度進行改革,這個改革過程至今依然在進行。
2005年4月1日,不顧被涉及的兩座大學的一致反對,漢堡經濟和政治大學被合併入漢堡大學。
科研
編輯作為德國高校中相對年輕的一所大學,漢堡大學憑藉其地處德國第二大城市的優勢,在科研方面具有很強的實力和上升勢頭。
研究機構
編輯除大學的系和研究所外漢堡大學還有五個特殊研究部分。此外漢堡大學還有六個展出和一座博物院。
漢堡大學與DESY
編輯1959年,在漢堡大學的教授Wolfgang Paul等人倡議下,在漢堡的西部建立了德國電子加速器裝置(DESY),漢堡大學物理系也建在DESY內。大學與DESY的緊密合作,使漢堡迅速成為高能物理學的重鎮,在隨後的五六十年至今,漢堡一度擁有全球最先進的加速器裝置和其它大型物理裝置,如DORIS,PETRA, HERA,FLASH,XFEL等,長期保持物理學的全球領導地位,漢堡大學物理系也因此擁有全球頂級的研究資源和經費支持。今天的漢堡大學物理系,在理論物理,高能物理實驗,天文學,雷射科學,量子科學等領域享譽世界。
大學及其前身的著名學者
編輯奧托·斯特恩 | 物理學 | 1888年—1969年 | 194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沃爾夫岡·泡利 | 物理學 | 1900年—1958年 | 194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弗里茨·塞爾尼克 | 物理學 | 1888年—1966年 | 195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沃爾夫岡·保羅 | 物理學 | 1913年—1993年 | 198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約翰內斯·延森 | 物理學 | 1888年—1969年 | 196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哈拉爾德·楚爾·豪森 | 生理學或醫學 | 1936年— | 200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克勞斯·哈塞爾曼 | 物理學和大氣科學 | 1931年— | 20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陳省身 | 數學 | 1934年-1936年 | 1984年沃爾夫數學獎 |
阿爾弗雷德·魏格納 | 地理學 | 1880年-1930年 | 大陸漂移說創立者 |
埃米爾·阿廷 | 數學 | 1921年-1937年 | |
阿比·瓦爾堡 | 藝術史 | 1866年—1929年 | |
威廉·斯登 | 心理學 | 1871年—1938年 | |
恩斯特·卡西爾 | 哲學 | 1874年—1945年 | |
歐文·帕諾夫斯基 | 藝術史 | 1892年—1968年 | |
費里茨·費舍爾 | 歷史 | 1908年—1999年 | |
彼得·德魯克 | 企業經濟學 | 1909年—2005年 | |
卡爾·席勒 | 民族經濟學 | 1911年—1994年 | |
赫爾穆特·舍爾斯基 | 社會學家 | 1912年—1984年 | |
卡爾·亞當·佩特里 | 信息學 | 1926年—2010年 | |
庫諾·洛朗茲 | 哲學 | 1932年—1989年 | 1970年至1974年在漢堡 |
圖書館
編輯除主圖書館外各個系和機構還共有65個圖書館,其中最大的是2005年建成的、五層樓高的法學圖書館。
合作和成員
編輯漢堡大學是六個研究協會的成員,19個其它機構在此駐有代表。
教學
編輯2005年中漢堡大學有18個系和七個不屬於任何系的機構。在今後的改革中這些系將逐漸合併為六個系,最大的系是包括一個附屬醫院的醫學系。
除90多個本科專業外還有10個專科學科。
2005年漢堡大學還有六個碩士院。
2008年2月,漢堡大學法學院與中國政法大學合辦"中國政法大學中歐法學院",並發展成由16所院校合辦之機構,在中國培養跨中歐法學的在職訓練、碩士學位及博士聯合培養。
校園生活
編輯校園
編輯漢堡大學的建築物散布在整個市區。其主校園包括學校的主樓、主圖書館和大教室和其它建築物位於市區的西部。尤其物理系的建築散布得非常廣。醫學系主要位於附屬醫院。
食堂
編輯主校園上有三座食堂,其中學生會的食堂最大,這裡還將建造一座為有孩子的學生服務的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