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絲傀儡
提線木偶又稱牽線木偶、懸絲木偶、扯線木偶、扯線傀儡,是一種以繩或線操作的傀儡,用於演出傀儡戲,在世界各國都有相關記載。在東方,一般普遍的說法是起源於中國西漢時期(西元前206年-西元8年)喪家的祭獻儀式「喪家樂」,之後才用於喜慶場合。[1]西方則起源於中世紀(西元476年-西元1453年)的法國,義大利男孩皮諾丘是最著名的提線木偶。[2]
中華文化圈
編輯傳說與記載
編輯一般普遍的說法是起源於中國西漢時期喪家的祭獻儀式「喪家樂」,之後才用於喜慶場合。另外也有其他說法,其一,起源於陪葬用的俑。其二,漢朝漢高祖劉邦被匈奴困於平城時,在城上放置翩翩起舞的美女木偶,讓善忌的冒頓之妻皇后閼氏,擔心若攻下平城,冒頓會因此納妾,於是想盡辦法讓冒頓退兵。[1]
關於記載和出土方面,其一,春秋戰國時期《列子》湯問篇曾描述傀儡演師以木偶向周穆王的侍妾拋媚眼,差點招來殺身之禍。其二,宋朝在《東京夢華錄》、《都城勝記》等書中載明已展出杖頭、懸絲等不同支藉物的傀儡形式。[1]
習俗及表演
編輯女性不可上傀儡戲台、坐戲箱與觸摸戲偶。演出技藝傳子不傳女。孕婦、兒童、孝服在身者不可觀戲。某些以北管伴奏者另有禁忌:蛇要唸「溜」、不吃蛇及螃蟹。[3]臺灣南部傀儡儀式中除了謝土、開廟門等除煞儀式須清場之外,工作人員亦要佩符,其他儀式則開放觀賞;不用蟹及母鴨祭拜戲神田都元帥,因相傳其皆解救過田都元帥。[4]
表演時藝師以十餘根絲線操縱人偶各處關節,以做出模仿真人動作。此演出一般作為除煞潔淨之用;也就是說,若一地發生不平安之事,人們會聘請操偶師傅前來演出包含偶戲的道教儀式;其中有請神、定棚、跳鍾馗(演出於車禍淹溺之除煞、普渡、謝土開莊等)等儀式,藝師因此必須學習多種道教法術,其養成因而辛苦耗時。臺灣懸絲傀儡藝師林金鍊是臺灣少數專門從事跳鍾馗除煞儀式的藝師。傳統習俗上不允許不相干人等在旁觀看儀式進行。因前述條件限制加上時代變遷,相關技藝已逐漸失傳散軼。[5]
分布地區
編輯閩南地區
編輯閩南地區屬泉州提線木偶,其特色是有整套戲文。黃奕缺(1928-2007)為其近代著名演師,其亦精於雕刻戲偶;李天祿先生之子陳錫煌、李傳燦皆曾向其學藝,吳裕挺曾以口述歷史的方式紀錄黃奕缺的事跡,於2017年出版《木偶大師黃奕缺回憶錄》。[6]
臺灣地區
編輯傀儡戲在臺灣地區俗稱「嘉禮戲」[7],表演形式僅有懸絲傀儡一種,源於中國閩南地區,分為漳州、泉州兩大系統。北部地區以宜蘭為主,擴及臺北、花蓮,重視「驅邪禳災」的宗教功能。南部地區則是高雄、臺南一帶的麻豆、關廟、湖內、茄萣等為主[1],較偏重「喜慶祈福」的酬神儀式。[4][7]
北部地區的宜蘭因漢人移民多自漳州,曾存在許多傀儡戲團,其伴奏音樂多為北管,分為西皮、福路兩派[8];近年宜蘭地區僅存三團,包含礁溪協福軒傀儡劇團、宜蘭福龍軒傀儡劇團、新福軒傀儡戲劇團。[9]屬於南部地區的高雄錦飛鳳傀儡戲劇團則是臺灣唯一擴及文化場展演的職業傀儡戲劇團,而外島地區則有金門的金門傀儡戲劇團。兩者皆以藝文展演、校園巡迴等方式推廣傀儡戲。[10]
西方文化圈
編輯傳說與記載
編輯西方則起源於中世紀的法國,英文單詞「marionette」來源於法語,是「Marion」的變形,Marion則是「Marie」的變形。 提線木偶主要在盒子劇,箱子劇或者black light劇使用。提線木偶被認為有很強的娛樂性,老少皆宜;義大利男孩皮諾丘是最著名的提線木偶。[2]
在電影音樂劇《音樂之聲》中有一組鏡頭就是提線木偶表演,美國1950年代的電視劇中,有一個很有名氣的提線木偶叫做Howdy Doody,1960年代,英國電視製片Gerry Anderson和他的同事創造性的把提線木偶和電子原件組合在一起,以控制木偶的面部,他們稱其為「超級提線木偶」。[11]
西西里地區
編輯西西里木偶劇形成於19世紀初期,直到20世紀50年代,這種傀儡木偶劇在義大利還十分流行。它主要表現的是宏偉的史詩、英雄的傳奇故事。西西里木偶劇主要流派有兩個,即巴勒莫和卡塔尼亞,主要區別在於木偶的大小和形式,以及操作技巧和各具特色的舞台布景。[12]
多媒體作品
編輯電影
編輯- 《芝加哥》中,有一段是以提線木偶來象徵律師對新聞記者的操弄。
- 《音樂之聲》中有段木偶劇。
- 《變腦》,一部獲奧斯卡提名的魔幻現實喜劇。
- 《美國賤隊:世界警察》(Team America-World Police):一部2004年的電影,使用了《雷鳥神機隊》類似的木偶形象。
- 《雙面薇若妮卡》: 1991年出品的電影,製片Krzysztof Kieślowski。
- 《Template:Link-enStrings (2004 film)》, 一部2004年的魔幻電影,全部用提線木偶製作。
- 《教父》的一個角色。
音樂
編輯電視
編輯- 《雷鳥神機隊》(Thunderbirds): 一個電視系列劇,所有演員都是提線木偶。
- 兒童肥皂劇 《Los títeres》 (布偶)。
電子遊戲
編輯- 《薩爾達傳說 風之律動》: 一部2002年發行的 GameCube 游戲,其中有個叫做Puppet Ganon的木偶老闆可以變身成蜘蛛或者蛇。
- 在著名的PS2游戲《Devil May Cry》,提線木偶稱為人類的頭號敵人。
- 在《瑪奇》G17S2開放人偶師技能,可以操縱小丑人偶及巨像人偶打敗多個敵人, 並有任務讓玩家了解人偶工坊店長 NPC修斯的過去,以及協助玩家了解人偶師技能的使用方式。,可以操縱小丑人偶及巨像人偶打敗多個敵人。
動漫
編輯其他
編輯- 小說和電影作品《木偶奇遇記》的主角皆是一個提線木偶。
參看
編輯- 文樂(日本)
- 布袋戲
- 皮影戲
- Mister Squiggle(澳大利亞)
- 數字木偶,計算生成的虛擬形象
參考文獻
編輯- 傀儡戲資料 - 臺北市立西松國小
- 《尋找南臺灣傀儡戲生命力》,石光生,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1。ISBN13:9789576677908
- 《宜蘭傀儡與漳州、閩西提線木偶之比較初探》,邱一峰,頁225-246,嶺東學報第26期,嶺東科技大學 ,2009[13]
- 《宜蘭縣民間信仰》,游謙、施芳瓏,宜蘭縣政府,2003。ISBN10:9570144270(平裝);9570144262(精裝)
- ^ 1.0 1.1 1.2 1.3 蔡, 文婷. 大大不同款——南北傀儡戲. 台灣光華雜誌. 1992-11.
- ^ 2.0 2.1 民族藝術-偶戲. 雙魚宮-數位郵票博物館. [2023-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0).
- ^ 徐亞湘. 田都元帥. 臺灣文學館. [2023-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0).
- ^ 4.0 4.1 盧韻如. 傀儡戲表演. 臺灣大百科全書. 2009-09-09 [2023-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0).
- ^ 驚悚程度不輸《怪奇物語》!驅魔大神現身台北街頭,「妖氣都市」特展顛覆你的想像. 明日誌. 2019-07 [2023-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02).
- ^ 黃奕缺回憶整理 17萬字<手之夢>即將完稿,朱彩雲,東南早報,2007-01-09
- ^ 7.0 7.1 顏, 怡今. 百年劇團錦飛鳳 帶偶戲周遊列國. 傳藝‧Onlin. 2020-04, (129) [2023-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0).
- ^ 協福軒-傀儡劇團抄本.
- ^ 宜蘭傀儡戲紀錄片,林英作,國立臺灣藝術大學,2010
- ^ 黃慧敏. 重新演繹金門傀儡戲文化 蔡遠進矢志找回傳統. 2021-12-11 [2023-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0).
- ^ 尼爾·波茲曼. 娱乐至死.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4. ISBN 9-787-56334497-0.
- ^ 西西里島提線偶戲. 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 [2023-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0).
- ^ Airiti Library華藝線上圖書館_宜蘭傀儡與漳州、閩西提線木偶之比較初探. [2016-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8).
延伸閱讀
編輯- Bil Baird. 《The Art of the Puppet》. Plays出版社. 1966年. ISBN 0823800679.
- Helen Binyon. 《Puppetry Today 》. 倫敦: Studio Vista Limited. 1966.
- Mabel Beaton; Les Beaton. 《Marionettes: A Hobby for Everyone》. 紐約. 1948年.
- Stuart Robertson; Patricia Robertson. 《Exploring Puppetry 》. 倫敦: Mills & Boon Limited. 1967年.
- Leonard Suib; Muriel Broadman. 《Marionettes Onstage!》. 紐約: Harper & Row出版社. 1975年. ISBN 978-0-06-014166-0.
- David Currell. 《An Introduction to Puppets and Puppetmaking》. 倫敦: New Burlington Books, Quintet Publishing Limited. 1992年. ISBN 978-1-85348-389-9.
- George Latshaw. 《The Complete Book of Puppetry》. 倫敦: Dover出版社. 2000年. ISBN 978-0-486-40952-8.
- Anita Sinclair. 《The Puppetry Handbook》. Richmond,維多利亞,澳大利亞: Richard Lee出版社. 1995年. ISBN 978-0-646-39063-5.
- 延伸閱讀 - 藝學網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外部連結
編輯- 布偶和提線木偶虛擬博物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捷克共和國提線木偶畫廊和資源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Marionettes @PuppetBuilding.co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包含製作手冊號碼和相關資源
- 怎樣製作提線木偶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Salburg提線木偶劇場
- BBC站點──《Thunderbird》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Puppetry Internationa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布拉格布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