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體
在拉丁字母的字體排印學中,義大利體(英語:Italic type)是一種手寫體印刷字形。因為受到手寫書法的影響,義大利體的字形微向右傾斜,其字母寫法也接近於手寫體,成為其主要特徵。這種字形起源於文藝復興時代的義大利,並因此得名。義大利體與羅馬體是拉丁字母印刷時最主要的兩種主流字體。
字形
編輯義大利體起源於手寫體,是16世紀初在義大利威尼斯就已經出現為節省版面的斜體,因此亦稱為斜體。最初是與正文完全不同的獨立字體出現的,現在電腦字體中已經作為在襯線體字體的一部分收入,在正體排版中需要強調、區別的時候使用。 義大利體(斜體)的英文是 Italic,在字體編輯軟體中,往往以英文首字母 I 作為斜體功能的圖標。
傳統上,義大利體的字母比羅馬體窄一些。除了變得傾斜之外,從羅馬體和到義大利體還會根據字體的設計方式而有細微調整。 義大利體的大寫字母和偽斜體的字形幾乎一樣,並未根據手寫體進行特別修改。不過義大利體的小寫字母因為省略襯線適應連筆運筆的緣故,通常與偽斜體不同。下圖展現了不同的字母從羅馬體轉換到斜體的過程。
- 字母 a 上部沒有弧線
- 字母e的拐彎弧度
- 字母 f 有長尾巴(即所謂的降部)
- 字母 k帶圈或弧形
- 字母 p 帶有起筆
- 字母 v 和 w 帶弧形
- 字母 z 最後一筆帶曲線
歷史
編輯義大利體誕生於1501年義大利威尼斯阿爾杜斯·馬努提烏斯的印刷車間,最初目的是為了在頁面中排下更多的文字,減少篇幅,[1]以15世紀威尼斯的書記官官方記錄使用的手寫體為樣本,弗蘭切斯科・格里福 (Francesco Griffo) 雕刻的活字稱為現在義大利體的原型[2]。這個時期製造的活字與現在的義大利體寫法不同,其大寫字母是比升部高度更矮一些的正體(羅馬體),而且擁有多達60種以上的合字。
該字體逐漸普及,被後人稱為「阿爾杜斯的義大利體」[3],在當時非常受歡迎,並被頻繁且不正確地翻刻。威尼斯元老院以及當時的教皇後來均承認奧爾德斯的壟斷使用權,但仍無法阻止仿造品的猖獗[1]。
用法
編輯在西文中斜體主要在以下場合使用:
- 表示強調,喚起注意
- 書籍名稱、文章標題、船舶名稱等
- 表示引用
- 外語,如英文文章中夾雜的法語(例:A splendid coq au vin was served. )
當字體沒有義大利體時可以考慮使用偽斜體代替。打字機、手寫等無法使用斜體的時候遇到上述情況使用下劃線或引號加以區別。 另外,當斜體中又遇到上述情況時,使用正體加以區別。
自然科學領域
編輯生物學的學名,屬名以下(種、種加詞等)為區別需要使用義大利體,科以上可以使用正體。基因縮寫以義大利體表示,蛋白質縮寫則以正體區別。
數學、物理學的變量(以及和隨變量變化的函數等)原則上使用義大利體書寫,這是國際標準 ISO 31-11 規定的。[4]。物理常數和變量一樣用斜體書寫。
按照 ISO 31-11 規定,數學常數用正體書寫,但是習慣上自然對數的底 e 通常多用義大利體書寫。
網頁
編輯HTML中使用i
要素顯示斜體。需要表示強調時推薦使用em
元素。出於裝飾性理由需要使用義大利體的情況時,推薦使用CSS的 font-style: italic
語句。[5]
括弧
編輯美國 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 15th edition 中提到,當括弧包圍的內容是義大利體或偽斜體時,括弧的字體應當同樣是義大利體或偽斜體(像這樣),這樣可以避免括弧內文字首末位字符與括弧的重疊。只有當括弧內容只有末尾幾個字符是傾斜的時,這條規律才可以不遵守(像這個例子)。
參考來源
編輯- ^ 1.0 1.1 D. B. Updike, Printing Types: their history, form and us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27.
- ^ 今田欣一「書體の基礎知識 歐文書體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タイプラボ。
- ^ 気谷誠 講演録「懐中のルネサンス —アルドゥスが生んだ500年前の文庫本—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8-05-24.」『Net Pinus』62號、雄松堂、2005年。
- ^ ISO 31-11:199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國際標準化組織、1992年。
- ^ 杜甫々「<i> - イタリック文字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とほほのWWW入門』、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