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文理大學

法国巴黎的综合性大学

巴黎文理大學(法語:Université Paris Sciences et Lettres;英語:PSL University)是於2010年由法國教育部批准的將巴黎地區九所高校及研究所進行合併而組成的一所世界頂尖綜合性大學。創立時名稱為巴黎文理研究大學,2017年法國行政法院根據相關法令要求巴黎文理研究大學必須將「研究」從其校名中剔除。

巴黎文理大學
Université Paris Sciences et Lettres
(Université PSL)


校訓Ose savoir(敢於求知)
創辦時間2010年4月
學校類型大型機構(Grand établissement)
校長阿蘭·富克斯英語Alain Fuchs
教師人數4 500
學生人數20 000
校址 法國巴黎
48°51′16.8″N 2°20′16.1″E / 48.854667°N 2.337806°E / 48.854667; 2.337806
校區拉丁區校區
孔多塞校區
喬丹校區
王妃門站校區
默東校區
網站www.psl.eu/en
位置
地圖

PSL大學的組成單位包括巴黎高等師範學院國立巴黎高等化學學校巴黎第九大學國立巴黎高等礦業學校居里研究所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法國國家信息與自動化研究所法國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院等名校。

巴黎文理大學為其成員院校的學生統一頒發本科學士學位、碩士學位及博士學位。其教育方針尤其重視研究與跨學科學習。目前,該校約有17000名學生,學習的科目覆蓋了自然科學、工程科學、人文社會科學及藝術。

巴黎文理大學組成雖然時間不長,但由於其組成成員如巴黎高等師範學院等早已蜚聲世界,故在國際上已受到極大的重視和肯定。2024 QS 世界大學排名將其列為全球第 24 位(法國第一)。[1]

歷史沿革

編輯

在2010年,大學最初的五個創始成員單位達成共識:由於各自分散,缺乏國際知名度和可見度,從而難以獲得財政支持並開展科研項目。於是依照法國 科學合作基金 法案中的「高等教育與研究活動」進行組合。[2] 這一嶄新的機構被命名為「拉丁區巴黎文理學院」。其創立之初的目的只是在位於巴黎市拉丁區的這些機構間進行自然科學方面的合作從而獲取法國政府「未來投資」項目的財政資助。[3]

2010年的初創成員包括巴黎高等師範學院法蘭西公學院國立巴黎高等化學學校巴黎高等物理化工學院以及巴黎天文台[4] 此後,又有八個新成員加入這一大學合併進程,其中巴黎第九大學居里研究所兩個機構是作為創始成員加入的。 [5] [6] 另外六個機構是作為關聯成員加入的。它們包括: 國立高等戲劇藝術學院巴黎國立高等音樂舞蹈學院國立高等裝飾藝術學院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皮埃爾-吉勒·德熱納研究基金會、以及巴舍理耶研究院。[7]

2011年,巴黎文理學院成為法國「卓越計劃」首批三所大學之一。[8] 成立這樣一個「科學合作的公立學院」暨「巴黎文理教育」旨在「保障最初的及持續的教育並頒發適格的國家承認的學位證書」。[9] 同時,巴黎高等礦業學校也以關聯成員的身份加入巴黎文理學院。此後的第二年便成為創始成員。[10] 之後,更有四個新成員加入:其中法國國立文獻學院及高等研究應用學院兩個成為創始成員。另外兩家社會科學高等學院法國遠東學院為關聯成員。[11]

2015年,根據法國《高等教育與研究法》,「科學合作的公立學院」宣告解散,被作為「大學與學院團體」的「巴黎文理研究大學」所替代。[12] 也正是在這年年初,該校的第一批博士候選人因其在原巴黎文理學院所做的博士論文而獲得了巴黎文理研究大學的博士學位。[13]

在2016年,法國政府負責合併巴黎文理研究大學的委員會對該合併進行了追蹤評估,並對巴黎文理研究大學提出了批判性的意見。該委員會承認大學具有很高的研究與教育水平,但缺乏創立一所綜合性大學的整體向心力和人力資源的共享性。[14] [15] 因此,委員會給予巴黎文理研究大學十八個月的延展期以消除這些缺陷並希望得到委員會的認可從而得以存續。 同年,巴黎文理研究大學創立了法國國立時裝與材料學院。[16]

2017年,巴黎文理研究大學開始進入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 的聲譽排名並高居世界第72位。[17] 同時,也因此被視為法國第一。[18]

2017年9月21日,巴黎行政法院宣告,自2018年9月15日起,巴黎文理研究大學須將其大學標誌中原有的「研究大學」字樣從所有現存的載體中予以剔除。[19] [20] [21] [22]

同年,法國國立行政學院與巴黎文理大學宣布設立共同講壇並簽署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23]

2018-2019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 將巴黎文理大學列為全球第41位(法國第一)。[24] 2019年QS世界大學排名將其列為全球第50(法國第一)。

2022年,PSL大學正式通過實驗期,並獲得大機構(Grand établissement)的法律地位。[25]

組織架構

編輯

成員

編輯

巴黎文理大學目前是一個具有科學、文化和專業性質的公共大型機構(約17000名學生)。其目前即包括2018年已有的九家創始成員。不過,隨著它未來部分甚至全部合併另外十家被稱為關聯成員的學術機構,大學將會逐步發展壯大。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法國國立健康與醫學研究所、以及 法國國家信息與自動化研究所現已參與到巴黎文理大學的行政管理與學校規劃中,與其統一協調各自的發展戰略。

歷任校長

編輯

2012年,Monique Canto-Sperber英語Monique Canto-Sperber 成為大學校長,[26] 但其於2014年辭職。Thierry Coulhon 隨即繼任。

現任校長為 Alain Fuchs英語Alain Fuchs[27]

科學研究

編輯

在「2010法蘭西大貸款」或「投資未來」的活動框架內,巴黎文理大學放棄了若干早已擱置的項目,對一系列卓越項目進行了整合。

巴黎文理拉丁區「卓越研究與教學之極」起源於巴黎文理研究大學的卓越計劃「Idex」。其旨在將位於巴黎的二十一家成員進行集中重組。2011年3月25日, 巴黎文理研究大學篩選整合了數量僅有七個的一組項目。[28] 2011年5月19日,巴黎文理放棄了卓越選拔檔案計劃,代之以操作性摘要計劃。 [29] 2011年7月,由波爾多大學斯特拉斯堡大學對該項目與另兩個項目同時進行了財務篩選。 [30]

當然,項目參與方的多元化有時也被指是其一項缺點。[31] 對此,巴黎文理研究大學的支持者仍強調各機構之間的互補性及合作的巨大潛力。[32]

由此形成的這一機構組合在當年的各項排名中脫穎而出:其每年頒發的博士學位數量以及「法蘭西大學學院」成員的數量排名第17,在AERES評為A或A+的實驗室內工作的研究人員的數量排名第15,從「歐洲研究委員會」獲得資助的數量排第3, CNRS獎獲得者的數量排第7,用這些標準進行的總排名為第13。[33]

卓越團隊

編輯

該機構在「卓越團隊」框架下推出一系列項目。2011年1月20日,高等教育與研究部部長瓦列里·裴克雷斯公布了第一波遴選的52個團隊名單。巴黎文理研究大學獲得了8個卓越團隊,由其大學成員中的10家分享這一殊榮。這些團隊獲得了2百萬至1千萬不等的資助。

巴黎文理研究大學的卓越團隊包含了該項目覆蓋的所有領域:社科、人文、及自然科學。其中不少具有跨學科特徵。在多數情況下,均是其它機構關聯依附於巴黎文理研究大學。 當然同時巴黎文理研究大學這些團隊看起來也受到其它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34]

卓越實驗室

編輯

巴黎文理大學建立了11所實驗室。其餘的實驗室或由巴黎文理大學的個別成員在國家或地區項目的框架下建立,或由巴黎文理大學的成員參與創立的高等研究主題網絡建立,如FIRST-TF, L-IPSL, OSE及SMP。憑藉其11家遴選出的實驗室,巴黎文理大學的研究機構位列於其它實驗室行列中:可列舉的類別有藝術、人文、工業、文化及藝術創作實驗室。數字與網絡、生活時尚、地球科學、化學、材料等。[35] 2015年加入巴黎文理大學的機構也是Labex實驗室的成員(Corail, Hastec 及 Tepsis) 或參與了其它的實驗室如CAP, Dynamite, SITES。

巴黎文理大學資助的研究項目

編輯

一般項目

編輯

大學的卓越計劃科研項目旨在將科研人員與教學人員的優勢, 在學科之間及大學成員之間建立關聯性同一性,並對研究的主要領域進行統一的結構性劃分。 由此,大學的研究結構主要包含三大系統:

  • 「卓越講席」旨在針對那些對於大學具有戰略性特殊地位的研究課題和領域。此類講席亦能不斷吸引研究人員或教授的加盟。
  • 對可能形成跨學科研究的結構性項目招聘科研團隊進行財政支持。
  • 在大學統一平台上或在大學若干成員之間相同的課題範圍內現有的團隊進行整合/合併進行財政資助。

在第一輪項目招標完成後,11個項目被保留下來,同時出現了10個項目單位成員:1個初級卓越講席,1個高級卓越講席,3個結構性項目徵召的團隊,6個整合團隊。

獲得初步支持的探索性項目

編輯

2012年7月,學校與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聯合開始探索型項目 Projets exploratoires premier soutien (PEPS) 的招標以促進文理大學的學科間研究。這些研究計劃都有雙重使命:一方面支持國家和歐洲層面的創新計劃,一方面促進不同學科間的交流合作。研究計劃也可獲得為青年學者提供的創立或擴大研究團隊的基金。總共有40萬歐元的資金被投入到這些為期一年的十八個計劃中

卡諾研究所

編輯

卡諾研究所現有兩個研究計劃[36]

  • 居里夫人癌症研究計劃(由居里研究院執行):促進抗癌研究工業化應用
  • ICI(由國家信息與自動化研究所執行):促進數位技術的工業化應用

卡諾研究所為研究夥伴提供為期五年的認證。認證的研究計劃可以在其簽約的私人機構提供的資金外的到國家額外的資金支持。

學位教育

編輯

巴黎文理大學提供從學士到博士階段的全面教育。其教育橫跨從天文到藝術創作、從數學到古典人文領域的各種學科。除了傳統的各個學科學位學程之外,巴黎文理大學的合併還開創了新的學習科目和流程,包括:高等研究的多學科(博雅教育)階段、科技與創新研究所、「科學藝術創作研究」博士等。

高等研究的多學科(博雅教育)階段 (CPES)

編輯

高等教育多學科學習階段 (CPES),或稱博雅教育,[37] 是巴黎文理大學及其關聯成員亨利四世中學於2012年創立的教育體系。自2013年起,巴黎高等師範學院巴黎高等物理化工學院國立巴黎高等礦業學校巴黎第九大學路易大帝中學 均加入了該體系並向CPES的學生開放。這一新課程體系通過亨利四世中學繼承了古老的為進入高等教育體系進行預備的課程,其目的即為學生進入大學校預科班進行輔導。

博雅教育旨在提供「創新的高水平的教育,在初始階段結合法國高等教育課程的兩大優點」:一方面,具有「課程質量與強度,教育框架及追蹤,有限的班級員額,以及高等專業學院的預備班所具有的特徵「,另一方面,又有「自主見習,專業選擇的多樣性,以研究帶教學,不受競爭干擾,和大學自有的專業性。[38]

該教育體系受「美國博雅教育體系的啟發」,基於從文理教育的共同基石出發的專業進階。該體系的位置實際介乎於「大學與大學預科兩者之間」。[39]

博雅教育持續三年,並頒發機構畢業證書。

巴黎文理大學博士學位

編輯

在巴黎文理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的學生可以獲得「巴黎文理博士」學位。該校的博士學位具有高度選拔性。博士學位既可授予基礎性研究,亦可授予應用性研究。 [40]

科技與創新研究所 (PSL-ITI)

編輯

研究所於2014年開學成立,包括了大學的四個成員(巴黎高等師範學院、巴黎高等化學院、巴黎高師和巴黎高科礦業學校)。此計劃也包括了學校此塔成員的入學考試,計劃與法國國立路橋學校也有深度合作。

「科學藝術創作研究」博士

編輯

科學藝術創作研究博士是整合了學校六個成員機構的博士研究生院:國家高等喜劇學院、巴黎國家高等音樂與舞蹈學院、國家高等裝飾藝術學校、國家高等美術學院、巴黎高師、國立高等電影學院。設立的目的是為了促進人文社會科學、工程科學和藝術創作三個不同領域的交流並使各自領域的研究人員可以借鑑其他學科的經驗改進研究方法[41]

學習生活

編輯

學校不同校區的學生都可以使用巴黎市的文化、體育、活動設施。學校也為學生提供住房、助學金與兼職信息。

業餘生活

編輯

學校的學生開展多種文化、公民、團結、體育活動:TREVE[42] · [43]、Dauphine 巴黎九大辯論會[44]、Lutetium 計劃[45], Spi Dauphine等。學校共有一百多個學生組織。每年學校都會評選出三十多個學生組織計劃為其提供資金。

外部連結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4. Top Universities. [2023-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17) (英語). 
  2. ^ Cinq grandes écoles parisiennes créent une fond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dans Le Monde du 16 avril 2010.
  3. ^ Fondation "Paris sciences et lettres" : cinq grandes écoles s'unissent dans le Quartier latin. l'Etudiant/EducPros. 2010-04-19 [2017-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5) (法語). 
  4. ^ Décret du 8 juillet 2010 portant approbation des statuts de la fondation de coopération scientifique « Paris Sciences et Lettres - Quartier latin ». JORF. 2010-07-10, (0158): 12809 [2019-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2). .
  5. ^ Sylvie Lecherbonnier et Camille Stromboni. Confidentiel – IDEX : Paris Sciences et Lettres et Sorbonne Universités seraient les deux projets franciliens retenu. www.letudiant.fr/educpros. 2011-03-24 [2019-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7). 
  6. ^ L'université Paris-Dauphine intègre le PRES "Paris Sciences et Lettres". www.letudiant.fr/educpros. 2011-06-21 [2019-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9). 
  7. ^ L'université Paris-Dauphine intègre le PRES "Paris Sciences et Lettres". l'Etudiant/EducPros. 2011-06-21 [2017-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9) (法語). 
  8. ^ AFP. Grand emprunt/Idex: 3 projets choisis. AFP. 04/07/2011 [2019-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08) –透過Le Figaro. 
  9. ^ Décret n° 2012-952 du 1er août 2012 portant création de l'établissement public de coopération scientifique « PSL-formation ». JORF. 2012-08-05, (0181): 12893 [2019-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7). .
  10. ^ Historique de PSL. www.univ-psl.fr/. [2015-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03).  已忽略未知參數|brisé le= (幫助)
  11. ^ L'EHESS choisit Paris Sciences et Lettres. www.letudiant.fr/educpros. 2014-12-01 [2019-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30). 
  12. ^ Décret n° 2015-408 du 10 avril 2015 portant approbation des statuts de la communauté d'universités et établissements « Université de recherche Paris sciences et lettres - PSL Research University », JORF (n°0086), 2015-04-12, (n°0086): 6592 [2019-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2) .
  13. ^ doctorat à l'ENS. ENS.fr. 2017-07-12 [2017-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5) (法語). 
  14. ^ hécatombe chez les pôles universitaire "d'excellence". Le monde. 2016-05-04 [2017-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4) (法語). 
  15. ^ Rapport officiel de l'évaluation de Psl par le jury Idex (PDF). enc-sorbonne.fr. 2016-05-09 [2017-10-1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10-15) (英語). 
  16. ^ Une nouvelle école de mode publique ouvre à Paris. Le Figaro Etudiant. 2016 [2017-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6) (法語). 
  17. ^ Aude Bariéty, Le Figaro étudiant, 5 septembre 2017 : Toujours aucune université française dans le top 50 mondial Lire en lign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8. ^ Le Monde 19 juin 2017 : Classement THE 2017 de la réputation des établissements : la France recule Lire en lign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9. ^ 存档副本 (PDF). [2019-01-2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1-24). 
  20. ^ 存档副本. [2019-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1). 
  21. ^ 存档副本. [2019-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0). 
  22. ^ 存档副本. [2019-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1). 
  23. ^ Annonce d’un partenariat stratégique entre l’École Nationale d’Administration (ENA) et l’université Paris Sciences & Lettres (PSL). 2017-03-06 [2017-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5). 
  24. ^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 2018-08 [2018-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21) (英語). 
  25. ^ 存档副本. www.legifrance.gouv.fr. [2023-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07). 
  26. ^ Floc'h, Benoît. Monique Canto-Sperber quitte Normale sup pour la fondation « Paris Sciences et Lettres ». Le Monde. 2012-02-22 [2019-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8). 
  27. ^ Le Figaro: Un nouveau président pour PSL - 6 octobre 2017 Lire en lign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8. ^ http://www.enseignementsup-recherche.gouv.fr/cid55559/initiatives-d-excellence-7-projets-pre-selectionnes.htm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ommunique du MESR, 25 mars 2011.
  29. ^ http://www.parissciencesetlettres.org/psl/media/psl_fr/UPL5981167207320759218_PSLetoile_resume_operationnel.pdf[永久失效連結] Résumé opérationnel du projet PSL*, 19 mai 2011.
  30. ^ http://www.enseignementsup-recherche.gouv.fr/cid56778/trois-premieres-initiatives-d-excellence-selectionnees.htm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ommuniqué du MESR, 4 juillet 2011.
  31. ^ Blog de Gilbert Béréziat, professeur à l'UPMC (membre de l'Initiative d'excellence concurrente SUPER).. [2019-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23). 
  32. ^ "Le Figaro", 5 juillet 2011, "Paris sciences et lettres vise à valoriser la recherche". [2019-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5). 
  33. ^ Philippe Jacqué, « Initiatives d'excellences : l'état des forces scientifiques en présenc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lemonde-educ.blog.lemonde.fr, 11 mars 2011, access-date 16 avril 2011
  34. ^ Descriptif des participants aux 52 Equipex retenus, 20 janvier 2011. (PDF). [2019-01-2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1-10-07). 
  35. ^ Communiqué de presse PSL*, 25 mars 2011.. [2019-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07). 
  36. ^ Instituts Carnot sur le site du ministère de la Recherche. [2019-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6). 
  37. ^ 存档副本. [2019-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30). 
  38. ^ Cycle pluridisciplinaire d'études supérieures PSL-Henri IV - Cycle pluridisciplinaire d'études supérieures PSL - Henri IV - Paris Sciences et Lettres - PSL - Research University. www.univ-psl.fr. [2015-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23).  已忽略未知參數|brisé le= (幫助)
  39. ^ Marie-Estelle Pech. Le lycée parisien Henri-IV teste une classe prépa «à l’américaine». le figaro étudiant. 2013-09-09 [2019-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3). 
  40. ^ 存档副本. [2019-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24). 
  41. ^ Assma Maad. SACRe, un doctorat inédit alliant sciences et arts. Le Figaro économie. 2012-10-16 [2019-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13). 
  42. ^ Women for Climate : Lola Salem Lire en lign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43. ^ Elle : Women4Climate : découvrez qui sont les héroïnes du climat - 16 octobre 2017 Lire en lign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44. ^ Le Parisien :Ils transforment le grand amphi de Dauphine en agora politique - Lire en lign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45. ^ France culture : Lutétium : montrer que la science est belle - 04/10/2016 Lire en lign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