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火牆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构件

封火牆,顧名思義,是中國傳統民居聚落的一種以防為目的的牆體建築。有的文獻也寫作「風火牆」。在封火牆出現之前,人們注意到火災通常是自下而上地順著房柱向上蔓延,因此封火牆的最初形態是在可燃的木質牆壁、構件上塗抹灰泥,以此來提高木質構件的防火性能,後來才出現了把木柱砌於磚牆之內的立貼式(即穿斗式)的山牆——封火牆。在傳統村落中,以家為單位、以圍牆相連建造封火牆,能夠十分有效地防範火患。

閩東風格的封火牆,攝於福州羅源

封火牆在中國各地區有著不同的造型形式:如徽派建築中的封火牆形如馬頭,俗稱馬頭牆;而閩東派建築中的封火牆又酷似馬鞍,亦稱馬鞍牆。有的地區還根據其形狀的不同,用「金、木、水、火、土」五行來命名。每棟房子依其方位與建築年代,猶如人的一樣,各有其相應的五行。有時候,一座建築同時出現金、水或火、土的組合,要取其「相生不相剋」的原理。按傳統的五行封火牆裝飾,其講究是非常嚴格的;建屋前,要請風水先生考察,風水先生則要根據屋主的生辰八字,以五行之法推算,才能決定該屋應該採用哪種行式。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