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志伊
呂志伊(1881年5月17日—1940年3月4日[1]),原名占東,字天民,別署俠少、旭初、金馬。雲南思茅縣人。中國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國政治人物。他是「中國國民黨」這一黨名的建議者。[2][3]
生平
編輯1900年,呂志伊中舉人,1904年官費赴日本留學早稻田大學。1905年,呂志伊加入中國同盟會,被推舉為中國同盟會總會評議、雲南主盟人。1906年,他參與創辦《雲南》雜誌、《滇話報》,任《雲南》雜誌主筆,並常為《民報》撰稿。1908年3月,他和楊振鴻等人發起雲南獨立大會,被清政府開除官費並通緝。此後,呂志伊到緬甸仰光任《光華報》總主筆、《進化報》主筆。1909年,他在《光華報》上撰寫對聯上聯「攝政王興攝政王亡建虜興亡兩攝政」,徵集下聯,一時震動海內外。1911年初,他參加廣州黃花崗起義,擔任統籌部印信、密件保管、撰寫檄文等工作。黃花崗起義失敗後,他到上海任《民立報》主筆。1911年7月,他和宋教仁、陳其美等人創建中國同盟會中部總會。1911年9月,他受湖北的革命黨人和中國同盟會中部總會委託,到香港請黃興到湖北武昌領導反清起義。[2][3]
武昌起義提前爆發以後,呂志伊奉黃興之命到雲南。辛亥雲南光復後,他任雲南都督府參議。他還任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雲南代表,到南京參加會議。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孫中山任命他擔任南京臨時政府司法部次長。後來他擔任中國同盟會駐滬機關部副部長、《民國新聞》總編輯。1913年他當選民元國會參議員、憲法起草委員會委員。後來他參加了二次革命。1915年,他奉孫中山之命到昆明策動了護國起義,並首先提出了「護國軍」這一名稱。1917年,他任孫中山在廣州組織的護法軍政府司法部次長。1919年,他建議將「中華革命黨」改名為「中國國民黨」,後來他歷任廣州軍政府司法部次長、內政部次長、代理內政部長等職務。1922年9月,他任中國國民黨改進案起草委員會委員,後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參議。1923年4月起,他任廣州大元帥府大理院院長兼管司法行政事務。孫中山在北京逝世後,呂志伊淡出政壇,1928年起一直任國民政府立法委員。[2][3]
著作
編輯- 中國國民黨史稿
- 偶得詩集
- 天民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