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宓(1894年8月20日—1978年1月17日),原名玉衡,後改陀曼,又改,字雨生,又作雨僧[1],筆名餘生陝西涇陽人,比較文學家、西洋文學家,學衡派代表人物。

吳宓
出生(1894-08-20)1894年8月20日
 大清陝西省西安府涇陽縣安吳鎮安吳堡村
逝世1978年1月17日(1978歲—01—17)(83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陝西省咸陽地區涇陽縣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職業比較文學批評家、教育家、詩人
配偶陳心一
鄒蘭芳
親屬女兒:吳學昭
經歷

生平

編輯

1894年8月20日,吳宓出生於陝西省涇陽縣安吳鎮安吳堡村。生父為吳建寅,四歲時生母李氏病逝,祖母將吳宓過繼給叔父吳建常。自幼聰慧好學。[2]

1911年,吳宓入清華學堂中等科,1916年畢業於清華留美預備學校高等科。1917年8月,23歲的吳宓赴美國留學[3],攻讀新聞學。1918年,改讀西洋文學,畢業於維吉尼亞大學英文系,獲文學學士學位;後入哈佛大學研究生院比較文學系,獲碩士學位。留美五年間,吳宓對19世紀英國文學尤其是浪漫詩人作品的研究下過相當的功夫,有過不少論著。

1921年,吳宓回國,即受聘在南京高師國立東南大學文學院任教授,講授世界文學史等課程,並且常以希臘羅馬文化、基督教文化、印度佛學整理和中國儒家學說這四大傳統作比較印證。吳宓在東南大學與胡先驌、梅光迪柳詒徵共同主編於1922年創辦之《學衡》雜誌,11年間共出版79期,於新舊文化取徑獨異,持論固有深獲西歐北美之說,未嘗盡去先儒舊義,故分庭抗禮,別成一派。這一時期他撰寫了「中國的新與舊」「論新文化運動」等論文,採古典主義,抨擊新體自由詩,主張維持中國文化遺產的應有價值,嘗以中國的白璧德自任。他曾著有《吳宓詩文集》、《空軒詩話》等專著。

1924年,吳宓離開東南大學後到東北大學清華大學外文系任教授,1925年,任清華學校研究院籌備主任,以後又在昆明西南聯大、成都燕京大學武漢大學重慶女子師範學院等校擔任教授。1929年9月,錢鍾書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成為吳宓的得意門生,師生間常有詩詞贈答與唱和,然而1937年因錢鍾書一篇書評,師生關係曾緊張了多年。吳在清華期間,曾於1930年遊學歐洲,遍歷蘇、英、法、德、比、瑞士諸國,又在牛津大學巴黎大學修學年余,所學極博。執教清華期間,吳宓是「清華的一個精神力量。」[4]

吳宓於1941年被教育部聘為首批部聘教授。1943年至1944年吳宓代理西南聯大外文系主任,1944年秋到成都燕京大學任教,1945年9月改任四川大學外文系教授,1946年2月吳宓推辭了浙江大學河南大學要他出任文學院院長之聘約,到武昌私立武昌中華大學任外文系主任,兼校務委員會委員,1947年1月起主編《武漢日報·文學副刊》一年,其間清華大學梅貽琦陳福田一再邀他回去。至1949年廣州嶺南大學校長陳序經以文學院院長之位邀他南下,且其好友陳寅恪亦在嶺南,教育部長杭立武邀他去台灣大學任文學院長,女兒要他去清華大學,而他即於4月底飛到重慶到相輝學院任外語教授,兼任梁漱溟主持的北碚勉仁學院文學教授,入蜀定居了。1950年4月兩院相繼撤消,吳宓到新成立的四川教育學院,9月又隨校合併入西南師範學院歷史系,後到中文系任教。結果是虎落平陽,晚景甚為不佳。

文革到來,吳宓淪為被批鬥的大罪人,以種種罪名蹲入「牛棚」,到梁平勞改。76歲的老人做不了重活,還被架上高台示眾,頭暈眼花直打哆嗦,被推下來跌斷左腿[5]。之後又遭斷水斷飯之折磨。腿傷稍好,即令打掃廁所。到批林批孔時,吳宓不肯批判孔子,說「沒有孔子,中國仍在混沌之中」,並說「寧願殺頭也不批孔」,被打成「現行反革命」。

1971年病重,右眼失明,左眼白內障嚴重,就只好讓他回重慶養病。1977年吳宓已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只好讓其胞妹吳須曼領回陝西涇陽老家,由吳須曼照顧。[6],吳宓每次吃飯時總要問:「還要請示嗎?」吳須曼告訴他說:「四人幫已經被打倒了,都不請示了。」有時候夜間,他起床喊,「快開燈,我是吳宓教授,我很餓,給我一碗稀飯喝吧。」[7]1978年1月14日因突發老年性腦血管疾病入院治療,1月17日病逝解放軍513野戰醫院,終年84歲。[8]

婚姻

編輯

吳宓的元配是陳心一,後來二人因為毛彥文的介入而離婚[9],最後毛彥文嫁給了熊希齡。早年吳宓曾愛慕燕京大學的女學生陳仰賢,但陳暗自喜歡葉公超。吳宓亦愛慕袁永熹,最後葉公超和袁永熹結婚。吳宓又曾苦戀歐陽採薇,而「薇最傾情於葉公超」。[10]

腳註

編輯
  1. ^ 張弘. 吴宓:理想的使者. 北京: 文津出版社. 2005: 1–2. ISBN 7-80554-487-5. 
  2. ^ 自編年譜(1995年),第22頁
  3. ^ 赴美留學生誌盛. 時事新報 (上海). 1917-08-19. 
  4. ^ 賀麟:「吳宓先生是當時清華的一個精神力量」。
  5. ^ 吳宓1969年11月30日所寫《上西師中文系群眾工作組報告》中寫道:「宓現在七十六歲垂暮之年,腿傷如此,不能站立,不能行步,即在室內爬行,偶一臥起轉動,腿關節亦痛不可忍。故只有安居在此文化村二舍203室中,又需要女工唐昌敏服侍。」
  6. ^ 吳須曼《回憶先兄吳宓教授》,見李繼凱、劉瑞春編《追憶吳宓》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1月版。
  7. ^ 趙瑞蕻:《我是吳宓教授,給我開燈》
  8. ^ 張致強撰《吳宓暮年點滴事——吳宓教授逝世二十周年祭》一文稱吳宓是被親人餓死在家鄉的一個破舊的窯洞裡。(《魯迅研究月刊》在1997年3月刊)對此,吳須曼女士寫《吳宓回陝前後》進行了批駁。
  9. ^ 姚文青中《摯友吳宓先生軼事》寫道:「宓於故妻陳心一女士,德性夙所欽佩,但敬而不愛,終致離婚,然至今仍書信往還。夫婦之誼雖絕,良友之情故在也。」《吳宓先生之煩惱》詩:「吳宓苦愛毛彥文,三洲人士共知聞。離婚不畏聖賢譏,金錢名譽何足雲。」
  10. ^ 許淵沖《詩書人生》載:「對袁永熹和陳仰賢,葉公超可以說是『雙勝』,吳宓則是『雙敗』。」

參考文獻

編輯
  • 吳學昭整理. 吴宓日记.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998.03. ISBN 7-108-00932-3. 
  • 吳學昭整理注釋. 吴宓日记續編.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06.04. ISBN 7-108-02413-6. 
  • 吳宓. 吴宓自编年谱. 三聯書店. 1995年12月. ISBN 9787108007643. 
  • 吳學昭. 吴宓与陳寅恪.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4.09. ISBN 978-7-108-05021-2. 
  • 李繼凱,劉瑞春選編. 追忆吴宓.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1.01. ISBN 7-80149-403-2. 
  • 李繼凱,劉瑞春選編. 解析吴宓.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1.01. ISBN 7-80149-407-5. 
  • 傅宏星. 吴宓评传.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8.12. ISBN 978-7-5622-3764-8.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