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克少

茅利塔尼亞首都

諾克少(阿拉伯語:نواكشوط‎,柏柏爾語Nwakcoṭ,名稱源於柏柏爾語Nawākšūṭ,意為「風之地」[2])是茅利塔尼亞首都和最大城市,同時也是該國的政治、文化、商業、金融中心和薩赫勒地區最大城市之一。[3]

諾克少

努瓦克肖特 ()
首都
諾克少市中心
諾克少在茅利塔尼亞的位置
諾克少
諾克少
諾克少在茅利塔尼亞的位置
坐標:18°05′09″N 15°58′43″W / 18.08581°N 15.9785°W / 18.08581; -15.9785[1]
國家 茅利塔尼亞
首都行政區諾克少
政府
 • 市議會主席法蒂瑪·阿卜杜勒·馬利克英語Fatimatou Abdel Malick
面積
 • 總計1,000 平方公里(400 平方英里)
海拔7 公尺(23 英尺)
人口(2013年人口普查)
 • 總計958,399人
 • 密度958人/平方公里(2,396人/平方英里)
網站crn.mr/fr/ 編輯維基數據鏈接
「諾克少」的各地常用名稱
中國大陸努瓦克肖特
臺灣諾克少
港澳努瓦克肖特

諾克少地處撒哈拉沙漠西部,距大西洋海岸5公里。在茅利塔尼亞獨立並定都於諾克少之前,該地僅是一個200人規模的漁村。建造初期,諾克少的設計容量為15,000人,但是1970年代以來,由於全國的乾旱荒漠化加劇,大量茅利塔尼亞人遷居諾克少,使其人口遠遠超出了原定的容量。大量人口的湧入一方面大大加快了諾克少的城市發展,但另一方面也導致了嚴重的居住條件惡化和交通擁堵等城市問題。截至2013年,該市的正式人口略少於100萬。移民人口大多居住在條件惡劣的貧民窟,只有少部分居民的生活條件得到了改善。

諾克少是茅利塔尼亞的經濟樞紐,擁有便利的交通和國內領先的教育條件。該市是諾克少-烏姆圖西國際機場英語Nouakchott–Oumtounsy International Airport(該國兩個國際機場之一)的所在地,同時也擁有大西洋沿岸的深水港口。這裡亦是開羅-達卡高速公路重要的一站,非洲西部沿海橫貫高速公路也可能於此設立西端終點。[4]城內有綜合性大學諾克少大學英語University of Nouakchott Al Aasriya和其他一些高等專科院校。

歷史

編輯

諾克少在前殖民時期的法國統治下是一個大漁村。茅利塔尼亞獨立前夕,副總理莫克塔爾·烏爾德·達達赫及其顧問選擇了如今的諾克少地區作為新生國家的首都。達達赫之所以沒有選擇現有的城鎮作為首都,是因為他希望新首都成為現代性和民族團結的象徵,而諾克少村位於阿拉伯裔摩爾人聚居區域與黑人聚居區域之間,正好可以避免敏感的民族問題。此外,諾克少地處茅利塔尼亞殖民地政治中心聖路易(在今塞內加爾)和商業中心努瓦迪布之間,很適合作為首都統轄全國。[5]:369

1958年3月,諾克少的城市建設工作正式開始,初期設計的人口容量為15,000名居民。1960年11月28日茅利塔尼亞從法國獨立時,諾克少的基礎建設工作已經完成。[6] 按照最初的規劃方案,諾克少市內不進行商業及其他經濟活動,但隨著城市的發展,商業活動還是不可避免地在這座城市生根發芽。諾克少的中央商務區呈網格狀結構,各網格之間以寬闊的街道相隔,而其附近新建的第五區(法語:Cinquième Quartier)在幾年內就發展成了大型露天市場和居民區。1960年代,諾克少市建立了自己的地方政府。到1970年代,這些發展勢頭迅猛的新城區里已經建起了政府大樓,入駐了國有企業,重要性已遠非以前漁村所在的區域所能相比。[5]:369

1970年開始的西撒哈拉衝突也波及了諾克少。1976年,波利薩里奧陣線游擊隊兩次襲擊了這座城市,但幾乎沒有造成任何破壞。自1970年代初以來,在北非地區乾旱的影響下,數十萬人為了尋求更好的生活而遷至諾克少,使這座城市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官方人口普查顯示,1977年諾克少市的人口為134,000人,1988年則增至393,325人,而且這兩個數字可能都比實際人口數要小。[5]:3702013年的人口普查數據中,該市人口為958,399[7],而考慮到各種因素造成的數據偏低,諾克少的人口應至少占該國320萬人口的三分之一。[8]

地理

編輯
 
帶有地區名稱的諾克少衛星圖像
 
諾克少地區的人口密度和海拔圖,顯示出諾克少很容易受海平面上升影響
 
諾克少的沙灘

諾克少位於非洲西海岸,東臨撒哈拉沙漠,西瀕大西洋。除了友誼港英語Friendship Port of Nouakchott和一個小漁港外,大部分沿海地帶都很空曠,漲潮時會被潮水淹沒。由於海岸邊許多由流沙組成的沙洲和沙灘不斷移動,海岸線也處於不斷變化中,甚至在港口附近也有一些這樣的流沙區域。[9]諾克少地勢低平,海拔僅幾米,來自西側的海平面上升和來自東側的沙漠化都是該市面對的棘手問題。[10]

諾克少全市分為九個區(法語:arrondissement),區以下又繼續細分為島區(法語:Îlot)。一條以賈邁勒·阿卜杜-納賽爾命名的林蔭大道從機場向東北穿過市中心,將諾克少市一分為二,北邊是居民區、麥地那區英語Medina quarter,以及因沙漠化而從其他地區遷來的移民形成的名為克貝(Kebbe)的棚戶區。[11]:50–57克貝棚戶區裡的建築大多是一夜之間用水泥建成的,而且為避免被當局拆除,這些建築的外觀基本都像是永久性的。據估計,1999年該市一半以上居民的日常起居和維持生計的經濟活動都在帳篷和棚屋裡進行。[12]其他主要街道以1960年代茅利塔尼亞國內外著名人物的名字命名,如阿卜杜·納賽爾大道、夏爾·戴高樂大道、甘迺迪大道和盧蒙巴大道等。[13]

氣候

編輯

諾克少的氣候類型為沙漠氣候柯本氣候分類:BWh),全年炎熱,但冬季夜間涼爽。由於位於海邊,因此諾克少通常不像其他沙漠氣候的城市那麼炎熱,雖然平均高溫相對恆定在33 ℃左右,但平均低溫的年較差較大,夏季可達25 ℃,而冬季只有13 ℃,冬夜最低氣溫更可低至10 ℃。諾克少的平均年降雨量為95公釐[14]

諾克少(1981–2010, 極端數據1934–2012)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 °C(°F) 39.9
(103.8)
41.7
(107.1)
44.0
(111.2)
47.5
(117.5)
47.0
(116.6)
47.2
(117.0)
47.5
(117.5)
45.1
(113.2)
45.5
(113.9)
44.5
(112.1)
42.3
(108.1)
39.6
(103.3)
47.5
(117.5)
平均高溫 °C(°F) 29.1
(84.4)
30.8
(87.4)
33.5
(92.3)
34.8
(94.6)
34.3
(93.7)
34.7
(94.5)
32.4
(90.3)
33.0
(91.4)
36.1
(97.0)
36.7
(98.1)
34.0
(93.2)
31.0
(87.8)
33.4
(92.1)
日均氣溫 °C(°F) 21.5
(70.7)
23.0
(73.4)
24.2
(75.6)
24.3
(75.7)
25.8
(78.4)
26.7
(80.1)
27.3
(81.1)
28.4
(83.1)
29.6
(85.3)
28.8
(83.8)
25.8
(78.4)
22.8
(73.0)
25.7
(78.3)
平均低溫 °C(°F) 14.5
(58.1)
16.4
(61.5)
18.2
(64.8)
19.1
(66.4)
20.7
(69.3)
22.8
(73.0)
24.3
(75.7)
25.4
(77.7)
25.8
(78.4)
23.8
(74.8)
19.7
(67.5)
16.9
(62.4)
20.6
(69.1)
歷史最低溫 °C(°F) 3.9
(39.0)
7.0
(44.6)
5.0
(41.0)
10.0
(50.0)
13.0
(55.4)
15.7
(60.3)
15.0
(59.0)
16.1
(61.0)
17.0
(62.6)
13.0
(55.4)
9.3
(48.7)
5.0
(41.0)
3.9
(39.0)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0.7
(0.03)
1.5
(0.06)
0.2
(0.01)
0.1
(0.00)
0.3
(0.01)
1.9
(0.07)
6.3
(0.25)
36.8
(1.45)
36.3
(1.43)
6.3
(0.25)
2.0
(0.08)
2.8
(0.11)
95.2
(3.75)
平均降水天數(≥ 1.0 mm) 0.2 0.3 0.0 0.0 0.0 0.3 0.8 2.6 3.0 0.7 0.2 0.3 8.3
平均相對濕度(%) 36 39 43 49 54 60 70 72 69 55 44 35 52
月均日照時數 232.5 220.4 260.4 270.0 282.1 240.0 238.7 254.2 228.0 260.4 243.0 217.0 2,946.7
日均日照時數 7.5 7.8 8.4 9.0 9.1 8.0 7.7 8.2 7.6 8.4 8.1 7.0 8.1
資料來源:德國氣象局[14]

行政區劃

編輯
 
諾克少一隅

諾克少全市分屬三個大區,各大區由中央政府任命的區長領導,每個大區分為三個區:

諾克少最初於1973年被劃分為四個區,1986年調整為目前的九個區。[15]1990年以後,諾克少一直是茅利塔尼亞的一個大區[16],直至2014年11月25日才被劃分為現在的三個大區。[17]諾克少大區被一分為三後,其區長成為北諾克少大區的第一任區長。[18]

2018年,諾克少成立了獨立於省議會的市議會,取代原先的諾克少城市公共社區,行使促進社會和經濟發展的職責。市議會成員由直接選舉產生,2018年9月法蒂瑪·阿卜杜勒·馬利克英語Fatimatou Abdel Malick當選為市議會主席。[19]

人口

編輯
歷史人口
年份人口±%
19615,807—    
196515,000+158.3%
197025,000+66.7%
1977134,704+438.8%
1981232,000+72.2%
1988393,325+69.5%
2000558,195+41.9%
2013958,399+71.7%
20191,195,600+24.7%

1969年,諾克少只有約兩萬人口。該市的人口中有一部分是游牧民,居無定所,因而其數量難以統計。一些較為激進的估計認為,2008年諾克少的人口已突破200萬。[8]2013年的人口普查顯示該市人口為958,399人。[7]

貧民安置

編輯

2009年,茅利塔尼亞政府宣布將開始清理諾克少郊區的貧民窟,目標是將24,000戶人遷至市內的規劃住房中。這一計劃的第一步是將9,000戶人從郊區遷到貧困的阿拉法特英語Arafat, Mauritania區俗名「科索沃」的社區(這一名稱來自該社區的高犯罪率和劣質的服務)。儘管援助機構擔心接收社區缺乏必需的基礎設施,但政府仍計劃於2009年6月開始其搬遷計劃。[20]據報道,截至2013年,貧民窟已被改造為低檔社會住宅。[21]世界銀行報告稱茅利塔尼亞政府的計劃成功改善了貧民窟地區181,035位居民的生活條件。[22]

經濟

編輯
 
城市內的農業市場
 
諾克少的流動商人

諾克少是茅利塔尼亞的經濟中心,截至1999年,全國四分之三的服務企業位於該市。即使如此,諾克少正規工人的平均工資僅為每天1美元。過低的工資使得生活在溫飽線以下的人口多達全市人口的40%,還引致了1995年為時三天的社會動盪。[23]城市裡正規工作崗位頗少,導致全市幾乎90%的經濟活動都由非正規交易組成。1981年的一項研究顯示,非正規交易產生的收入大多與受薪雇員相當,甚至更高。[24]部分從外地遷入諾克少的移民仍與原籍地保持著密切的聯繫,其中有些人擁有兩個地址,有時會回原籍地工作。[12]

城市內的大型購物區主要位於塞布哈英語Sebkha區。大型商場一般設在雙層混凝土樓里,樓周圍有時也會集中進行商業活動。這些市場裡有售各種食品、以男士外衣為主的織物、珠寶和家居用品等,還有裁縫店等手工業店面。城市南部的人口以黑人為主,因此這裡集市上的商品還包括許多來自塞內加爾的服裝。此外,摩洛哥還曾在此建造過一座庫圖比亞清真寺風格的禮拜堂,這所禮拜堂門前是該國唯一的大型帳篷市場。[13]:116−17

交通

編輯

航海

編輯

諾克少有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援建的深水港,於1986年啟用,設計年貨物吞吐量為500,000載重噸,不過2009年其吞吐量已達1,500,000載重噸。[9]同年,中國同意在該港口投資2.82億美元,用於將主碼頭長度擴建至900公尺。[25]截至2011年,世界銀行有投資為該港建立新貨櫃設施的計劃,且正在進行相關調查。[26]

航空

編輯

諾克少有兩個國際機場,分別為諾克少-烏姆圖西國際機場和諾克少國際機場,前者於2016年6月接替後者提供航空服務。[27]

公路

編輯
 
公路上行駛的小巴

開羅-達卡高速公路諾克少-努瓦迪布段於2004年鋪設完成,與獨立之前鋪設的諾克少-羅素公路相接。[28]此外,還一條名為希望之路(法語:Route d'Espoir)的公路,從諾克少途經布提利米特基法等城市通向內馬,全長1,100公里。[29]:235諾克少市內有公交和通勤車系統,主要在主幹道上運行。[12]

文化

編輯
 
茅利塔尼亞國家博物館
 
當地傳統遊戲

諾克少的著名景點有茅利塔尼亞國家博物館國家圖書館國家檔案館等。[30]諾克少有一個海灘專門用於漁船出海和停泊,當地的魚市場也可以買到新鮮的魚。此外,諾克少還是撒哈拉沙漠隕石的主要銷售地。[31]

教育

編輯

1981年,茅利塔尼亞主要大學之一諾克少大學成立。截至1995年,全校共有70名教授和2,800名學生。諾克少市其他高等教育設施包括茅利塔尼亞黎巴嫩國際大學英語Lebanese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Mauritania)、國家行政學院、科技學院英語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uritania)和高等科學研究所等。[29]:105

市內有許多中小學校,其中最著名的是諾克少美國國際學校(英語:American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Nouakchott[32]和西奧多·莫諾法國學校(法語:Lycée Français Théodore Monod)。[33]

宗教

編輯
 
城內的沙特清真寺

茅利塔尼亞為伊斯蘭共和國,諾克少市內的宗教場所主要為清真寺[34]

圖片

編輯

友好城市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毛里塔尼亚. GeoNames.org. 2012-11-06 [2022-04-30]. 
  2. ^ Lorenz, Ralph D.; Zimbelman, James R. Dune Worlds: How Windblown Sand Shapes Planetary Landscapes. Heidelberg: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2014 [2020-04-30]. ISBN 978-3-540-89725-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4).  page 273.
  3. ^ The Sahara: Facts, Climate and Animals of the Desert. Live Science. [2016-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4. ^ Volume 2: Description of Corridors (PDF). Review of the Implementation Status of the Trans African Highways and the Missing Links. African Development Bank: 157. 2003-08-14 [2007-07-1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07-01-28). 
  5. ^ 5.0 5.1 5.2 Pazzanita, Anthony G.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Mauritania. Lanham, Maryland: Scarecrow Press. 2008. ISBN 978-0-8108-6265-4. 
  6. ^ Britannica, Nouakchott Nouakchott, britannica.com, USA, accessed on July 7, 2019
  7. ^ 7.0 7.1 Mauritania: Regions, Cities & Urban Localites - Population Statistics in Maps and Charts. citypopulation.de. [2016-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26). 
  8. ^ 8.0 8.1 Nouakchott Travel Guide. www.world66.com. [2016-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19). 
  9. ^ 9.0 9.1 Harbor in Nouakchott Marks China-Mauritania Friendship. news.xinhuanet.com. 2009-07-28 [2016-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10. ^ Nouakchott, Mauritania : Image of the Day. earthobservatory.nasa.gov. 2001-01-09 [2016-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英語). 
  11. ^ de Valicourt, Benedict. Mauritanie. Paris: Editions Marcus. 2000 [2022-04-30]. ISBN 978271310153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4). 
  12. ^ 12.0 12.1 12.2 Lawrence, William. Symptom of Crisis or Engine of Development? The Mauritanian Informal Economic Sector (PDF). The Fletcher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2015-02-0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5-09-04). 
  13. ^ 13.0 13.1 Hudgens, Jim; Trillo, Richard. Rough Guide to West Africa 4th. London: Rough Guides. 2003. ISBN 1843531186. 
  14. ^ 14.0 14.1 Klimatafel von Nouakchott / Mauretanien (PDF). Baseline climate means (1961–1990) from stations all over the world. Deutscher Wetterdienst. [2018-12-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10-09) (德語). 
  15. ^ Actualité du dimanche 01juillet 2001. Ami.mr. [2009-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28). 
  16. ^ Law, Gwillim. Regions of Mauritania. Statoids. [2015-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27). 
  17. ^ Mauritanie: la capitale Nouakchott, sera découpée en trois wilayas. Alakhbar. 2014-11-26 [2015-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16). 
  18. ^ Les trois wali de Nouakchott connus. le calame. 2014-12-12 [2015-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14). 
  19. ^ La Région de Nouakchott.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Francophone Regions​(法語. 2020-07-01 [2021-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9) (法語). 
  20. ^ City versus slum. IRIN. 2009-03-31 [2016-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13). 
  21. ^ The City of Nouakchott – Perspectives and Challenges. EcoMENA. [2015-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03). 
  22. ^ Implementation Completion Report (ICR) Review - Urban Development Program. World Bank. [2015-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03). 
  23. ^ Pratt: Nouakchott. In: Michael R. T. Dumper, Bruce E. Stanley (Hrsg.): Cities of 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 A Historical Encyclopedia, 2007, S. 287
  24. ^ Francis Cherunilam: The Urban Informal Sector. In: Indian Journal of Industrial Relations, Vol. 17, No. 1, Juli 1981, S. 99–109, hier S. 105
  25. ^ China to Invest US$282 Million in Nouakchott Port Expansion - Dredging News Online. www.sandandgravel.com. [2016-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19). 
  26. ^ Mauritania - Port of Nouakchott Development Project (PDF). The World Bank: Documents and Reports. [2016-11-1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11-19). 
  27. ^ Mauritanie : inauguration du nouvel aéroport international de Nouakchott [Inauguration of new Nouakchott international airport]. Jeune Afrique. 2016-06-27 [2016-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01) (法語). 
  28. ^ Steck, Benjamin. West Africa Facing the Lack of Traffic Lanes: A Study Case: The Nouakchott-Nouadhibou Road (Mauritania). [2016-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22). 
  29. ^ 29.0 29.1 Pazzanita, Anthony G.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Mauritania 2. Lanham, Maryland: Scarecrow. 1996. ISBN 0-8108-3095-7. 
  30. ^ Ham, Anthony. West Africa 6th. Footscray, Vic.: Lonely Planet. 2006. ISBN 1740597710. 
  31. ^ Nouakchott, Mauritania – "The Place of the Winds". What's the Capital of...?. 2016-09-11 [2016-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19). 
  32. ^ American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Nouakchott. Aisnmauritania.com. [2016-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07). 
  33. ^ Lycée Français Théodore Monod de Nouakchott, Mauritanie. Lftm-mr.net. [2016-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30). 
  34. ^ Britannica, Mauritania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9-04-09., britannica.com, USA, accessed on July 7, 2019
  35. ^ "Twinnings and Agreements With Cities". ¡Madrid!. [2020-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19). 
  36. ^ Amman’s Relations with Other Cities. web.archive.org. 2008-01-02 [2020-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1-02. 
  37. ^ List of Gansu's sister cities by 2012. gansu.chinadaily.com.cn. [2020-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