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編輯
三墳、五典與八索、九丘是中國最古老的書籍的總稱。
歷史記載
編輯先秦《左傳·昭公十二年》:「楚靈王稱讚左史倚相:「是良史也,子善視之,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西漢《孔子家語·正論解》:「楚靈王汰侈,右尹子革侍坐,左史倚相趨而過,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視之。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東漢《釋名·釋典藝》:「三墳,墳,分也。論三才之分,天地人之治,其體有三也。」
前宋《後漢書·列傳·袁張韓周列傳》:「蘊櫝古今,博物多聞,三墳之篇,五典之策,無所不覽。」
- 杜預有註:「皆古書名。」
孔安國《尚書序》:「伏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少昊、顓頊、高辛(嚳)、唐(堯)、虞(舜)之書,謂之《五典》...八卦之說,謂之《八索》,求其義也。九州之志,謂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風氣所宜,皆聚此書也。」
唐代學者孔穎達的《疏》:『孔安國尚書序:「伏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少昊、顓頊、高辛、唐、虞之書謂之《五典》,言常道也;八卦之說謂之《八索》,求其義也;九州之志謂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風氣所宜皆聚此書也。楚左史倚相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即謂上世帝王遺書也。』《周禮》:「外史掌三皇五帝之書」,鄭玄云:「楚靈王所謂《三墳》、《五典》是也。」賈逵云:「《三墳》,三王之書;《五典》,五帝之典;《八索》,八王之法;《九丘》,九州亡國之戒。」延篤言、張平子說:「《三墳》,三禮,禮為大防,《爾雅》曰:「墳,大防也」,《書》曰:「誰能與朕三禮,三禮,天、地、人之禮也。《五典》,五帝之常道也。《八索》,《周禮》八議之刑,索,空,空設之。《九丘》,《周禮》之九刑,丘,空也,亦空設之。」馬融說:「《三墳》,三氣,陰陽始生,天、地、人之氣也;《五典》,五行也;《八索》,八卦;《九丘》,九州之數也。」此諸家者,各以意言,無正驗,杜所不信,故云皆古書名。』
後人引述
編輯- 《古今圖書集成﹒帝王部﹒太昊伏羲氏本紀》引古「三墳」書:「命臣飛龍氏造六書,命臣潛龍氏作甲歷,……因龍出而紀官,……命降龍氏倡率萬民,命水龍氏平治水土,命火龍氏炮治器用,因居方而置城廓,天下之民號曰天皇太昊伏羲」。
- 《文選卷》第十七:「佇中區以玄覽,頤情志於典墳...左氏傳,楚子曰:左史倚相能讀三墳、五典。遵四時以歎逝,瞻萬物而思紛。」
- 《文心雕龍.卷一》:「自鳥跡代繩,文字始炳,炎皞遺事,紀在三墳....皇世三墳,帝代五典,重以八索,申以九邱」。
- 袁枚曾有對聯:「此地有叢山峻嶺茂林修竹,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 唐楊炯 《從弟去溢墓誌銘》:「若夫羽陵遺策,汲塚殘書,倚相之《八索》、《九丘》,張華之千門萬戶,莫不山藏海納,學無所遺。」
- 明趙振元《為袁氏祭袁石寓(袁可立子)憲副》:「以故《九丘》、《八索》,淹為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