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M-7海麻雀导弹
RIM-7海麻雀导弹是美国研发的舰载短程地对空导弹,在1960年代时由AIM-7麻雀导弹衍生开发,作为船舰的对空点防御武器。整套系统架构简单,可以轻易地增设在军舰结构上,导弹以栓式瞄准的照明雷达制导,可迎击来袭战机或反舰导弹。至21世纪之前,海麻雀导弹是美军与其盟邦军舰常见的防御武器,现在此武器已经逐步汰换,担负任务由RIM-162导弹替换。
RIM-7海麻雀导弹 RIM-7 Sea Sparrow | |
---|---|
类型 | 防空导弹 |
原产地 | 美国 |
服役记录 | |
使用方 | 参见使用国 |
生产历史 | |
生产商 | 雷神公司、通用动力 |
单位成本 | 156,000美元(1989年)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510英磅(231千克) |
长度 | 12呎(3.66米) |
直径 | 8吋(20厘米) |
弹头 | 77英磅(35千克)高爆破片战斗部 H型:66英磅(30千克)连续杆式高爆战斗部 |
引爆机制 | 近炸引信 |
发动机 | Mk.58双推力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 H型:单推力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1] |
有效负载 | 15g H型:30g |
翼展 | 前翼折叠:25吋(64厘米) 前翼展开:40吋(102厘米) 尾翼:24吋(61厘米) |
作战范围 | 8至14海里(15至26千米) H型:1,500至12,000码(1.4至11.0千米)[1] |
速度 | 最大速度:2.5马赫 平均速度:420米每秒(1,378呎每秒)
|
制导系统 | 半主动雷达制导 |
研发背景
编辑1950年代末期,苏联服役的喷气战斗攻击机对西方国家的海军舰艇构成重大威胁。西方国家开发了配备空对空导弹的长程截击机试图解决舰队防空任务需求,但若是成功穿透截击机队,舰队防空仍只有中口径高射炮可以接敌,这时候以雷达制导导弹的技术日渐成熟,喷气战斗机可以在高射炮火网外对舰队攻击,而掠海攻击战术可以缩短雷达搜索到的机会,对防御者相当不利。因此中短程防空导弹排入美军研发项目序列,原本美国海军计划跟随美国陆军的MIM-46导弹计划改造海军版,称为RIM-46A,结果因为技术问题不可克服,美国陆军在1963年降级为技术开发项目,1965年放弃计划,并以AIM-9D作为替代技术来源,改良成MIM-72/M48欉树导弹。
被美国陆军摆了一道的海空军,这时候被迫自寻替代方案。海军少量了购入榭树导弹发射器装设于驱逐舰上,但是在越南测评的结果了解到红外线寻标器对于海上低空环境的适应性太差,只有雷达制导导弹才能有效的解决来袭目标。于是美国海军移植了F-4幽灵II战斗机上研发完成的AIM-7E导弹与连续波发射组件在军舰上,麻雀导弹装在用于发射RUR-5阿斯洛克反潜导弹的八连装发射箱,炮座则是MK-33舰炮改造,称为MK-25发射器。连续波发射组件则是直接移植F-4B的雷达组件,称为MK-115照明雷达。整套设备称为基本点防御导弹系统(BPDMS)。这套系统操作非常的直观易懂:雷达操作手接受战情室指示将照明雷达转向来袭目标,MK-25发射架会与照明雷达连结同时转向射手指向的目标,发射出去的导弹会朝着信号飞去撞击引爆。
BPDMS在1967年开始装舰测试,1967年10月进入量产,第一款接受相关改装的舰艇为诺克斯级护卫舰,全级舰在1971至1975年间装设完成。但是在测试中美军了解麻雀导弹并不是理想的防空武器,它的火箭燃烧时间太短,使得实际射程仅剩空射状态的四分之一(最多约10公里),导弹的控制面设计在前部弹翼,因此在瞬间转弯性能上不如预期。对目标的瞄准实际上是人眼观测,在恶劣天候时根本无法交战,这些在后续研改中持续精进。
使用国
编辑相关条目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引文
编辑- ^ 1.0 1.1 1.2 Friedman 1997,第413页.
- ^ RIM-7海麻雀發射. 中华民国空军. [2017-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8).
- ^ Hundreds of missiles placed ‘on hold’ as Taiwan awaits US. [2018-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6).
书目
编辑- Friedman, Norman. The Naval Institute Guide to World Naval Weapons Systems, 1997–1998. US Naval Inst Pr. 1997. ISBN 1-55750-268-4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