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型(1-K)37毫米战防炮

1930年型(1-K)37毫米战防炮(GRAU编号:52-P-162)为苏联第一款制造的反坦克炮

1930年型(1-K)37毫米战防炮
37-мм противотанковая пушка образца 1930 года (1-К)
类型反坦克炮
原产地 苏联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1932﹣1945
使用方 苏联 中华民国
参与战争/冲突第二次世界大战抗日战争
生产历史
研发日期1931﹣1932
生产商莱茵金属、苏联第八火炮工厂
生产日期1932﹣1934
制造数量509
基本规格
重量335公斤
长度3.58米
枪管长度1.65米(45倍径)

炮弹穿甲弹榴弹
口径37 x 257毫米
射击仰角+25 / -08 度
回旋角度58度
射速10 - 15发/每分钟
枪口初速825 m/s(榴弹
820 m/s(穿甲弹
最大射程5700米
填充量榴弹0.645公斤、穿甲弹0.66公斤

开发历史

编辑

苏联自1920年代俄国内战结束以后,开始重建重工业以及军备更新,同时进行反坦克炮的研发,但是由于缺乏研发经验以及技术因此无法研制出符合性能的装备,在研发遇上瓶颈之时与苏联与德国展开接触。

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尝到了坦克的威力,身受其害的德国在发展反坦克炮上也不遗余力,在战争结束前就已经研发出18年型反坦克炮,但是因为凡尔赛条约中也禁止德国研发反坦克炮;虽然条约中禁止,但是莱茵金属公司仍然私下进行新型战防炮的研发,并在1926年生产出测试样品,但是却缺乏测试场地进行测试,不甘受到限制的德国与需要技术的苏联两方一拍即合,双方决定合作。

1929年,莱茵金属为了与苏联连络创立了一家人头公司BYUTAST(技术工作与研究私人有限公司,俄文: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Бюро для технических работ и изучений»),与苏联政府在1930年8月8日签署秘密合作协议,1930年8月28日协议带往柏林正式换约,德国人协助苏联制造以下装备:

  • 37毫米反坦克炮
  • 76毫米高射炮
  • 150毫米步兵炮
  • 152毫米榴弹炮
  • 20毫米自动防空机炮
  • 37毫米自动防空机炮

此项合约价值112.5万美元,莱因金属随后提供了测试样品,设计图,以及部分配件给苏联进行分析生产,这些装备有些苏联进行生产,有些分析后即放弃,如防空机枪;而德国籍由这些贩售这些原型装备给苏联进行测试的成果对兵器设计进行修改,在日后军备重建时得以立刻制造出符合军方要求且性能优良的产品。

这分合约中,莱茵金属提供了12门原型反坦克炮、完整的制造设计图、以及生产粗胚供苏联进行分析、测试制造,由外观可以很明显判断此装备为PAK 35/36反坦克炮的原型,苏联随后按照设计图自制该构型的反坦克炮,这批装备称为1930年型(1-K) 37毫米反坦克炮(俄文:37-мм противотанковая пушка образца 1930 года (1-К))。

生产以及评价

编辑

此款火炮由第八火炮工厂俄语Завод № 8(加里宁工场)生产,由于生产工艺的落后以及生产技术的修改,此款火炮生产速度并不迅速,1931年底才生产了255门──但没有一门通过测试,通通报废。1932年生产了404门,1933年生产了105门,随后因为1932年型45毫米(19-K)反坦克炮的服役,此款火炮就此停产。

(1-K)反坦克炮的设计时间点处于机械化和兽力运输的中介点,因此整体设计并存着新颖与保守。火炮装设在无悬吊装置的木轮炮架上,采用具半自动闭锁功能的水平滑楔式炮栓、液压弹簧复合式制退复进机,搭配视野 12° 的直管瞄准镜,仅可进行直射。

除了拖曳版本以外,此款火炮也安装在BT-2轻坦克上,坦克炮版本炮身增加至60倍径,称之为B-3(5-K)型37毫米坦克炮。

对苏联而言,此款反坦克炮是第一款制造的正规反坦克武器,其中设计以及生产都带给苏联很大的启示,30年代苏联发展的反坦克炮都有此款装备的影子,日后开发的45毫米款式皆是由此型火炮放大设计而成;整体来说,此款火炮的设计非常优秀,紧致的设计也便于转换阵地,但是因为缺乏悬吊装置无法进行机械化运动,生产质量过差以及口径不足(对苏联而言)导致穿甲力不足、准度不佳,因此很快的就被放大设计的45毫米款式所取代。

使用国家

编辑
  苏联
1930年型37毫米反坦克炮为苏联红军首批服役的反坦克炮,全数在训练单位服役,1936年1月1日的统计,当时506门反坦克炮中有422门在使用中,53门等待修理,28门用于训练,3门报废,在45毫米反坦克炮服役之后这些武装大多被转移至库存或是训练设施使用。
  中华民国
1937年8月21日,中华民国与苏联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1938年起苏联对中华民国提供了2.5亿美金的低利借贷用于购买苏联军火以及战争物资,至少380门的1930年型反坦克炮以每门1330美元的代价售予中华民国,并编入独立炮兵53、54、55团以及部分军级直属战防炮营。不过当时接收这些火炮的接收人员回忆此批装备已经过度磨损,精度不佳,但是对于无法取得外援的国民革命军而言算是救急用品,可以与PAK35/36共用的炮弹对于后勤也有足够便利性,这批火炮服役至抗战结束才被美制的M3反坦克炮给取代。

弹种穿甲能力

编辑
弹种
弹药种类 型号 重量(公斤) 弹头重量(克) 炮口初速(米/秒) 射程(米)
破甲榴弹
破甲榴弹 M-160 0,66 9 820 5,600
高速穿甲弹
穿甲弹 O-160 0,645 22 825 5,750
榴霰弹
霰弹 Sch-160 0,928 30颗子弹头
霰弹 Sch-160 0,950 50颗子弹头
 
穿甲能力
B-160穿甲弹
距离(米) 装甲板倾斜角30度,穿甲单位毫米 装甲板倾斜角0度,穿甲单位毫米
300 ? 30
500 20 ? 25 ?
800 ? 20 ?
此数据为苏联装甲测试结果(渗碳量75%),与西方国家反坦克炮贯穿力有异,无法与西方战防炮数据并列相比

参考资料

编辑
  • Shirokorad A. B. - Encyclopedia of the Soviet Artillery - Mn. Harvest, 2000 (Широкорад А. Б. - Энциклопеди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й артиллерии. — Мн.: Харвест, 2000., ISBN 985-433-703-0)
  • Shirokorad A. B. - Teutonic Sword and Russian Armor. Military Collaboration Between Russia and Germany. - M. Veche, 2003 (Широкорад А. Б. - Тевтонский меч и русская броня. Русско-германское военное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о. - М.: Вече, 2003., ISBN 5-9533-0025-5)
  • Ivanov A. - Artillery of the USSR in Second World War - SPb Neva, 2003 (Иванов А. Артиллерия СССР во Второй Мировой войне. — СПб., Издательский дом Нева, 2003., ISBN 5-7654-2731-6)
  • 滕昕云 - 抗战时期陆军武器装备-步兵炮/防空炮兵篇,军事文粹 2003年1月,ISBN 957-3049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