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守让(1920年2月10日—2010年6月28日)[1],曾用名郑明能,是台湾樱花钩吻鲑之父”,据郑明能家族谱所载其为东宁延平王郑成功第九世裔孙,属于郑成功六子郑宽一系,先祖因避祸居住于现今高雄市桥头区,晚年长住宜兰县南澳乡

生平

编辑

郑守让父亲是郑子香;母亲是朱淑莲,郑守让有兄姊:守忠、守义、守节、守孝、守廉、招治及助治[2][3]。早年他与二哥守义、四哥守孝皆留学日本,惟日后两位兄长大学毕业后都入读黄埔军校[4],留学期间他就读于东京帝国大学,且与日本日后的明仁天皇皆拜读于日本鱼类专家木村重门下,也因同窗之谊,每逢过年他都会收到明仁天皇的亲笔贺卡。他在日本的生活持续到1937年,后来不满日本殖民政策而赴南京工作,与此同时爆发了七七事变,为免日本人查缉,改名为“郑明能”[3]

1972年,林务局委托东海大学,展开“大甲溪上游水源水质环境与高山鱼类生态之调查”,以郑守让、欧保罗于明振为主的研究团队,针对樱花钩吻鲑的生态进行了长时间的调查工作,并且计划在桃山建造樱花钩吻鲑的自然繁殖场。

1976年,在林务局的支持之下,郑守让进行新店溪上游的水质与鱼类生态保护调查。之后又在七家湾溪进行樱花钩吻鲑的保育与研究。

1985年,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委由郑守让开始对台湾鲑鱼展开复育工作,由仅存的六尾,历经三年的细心复育,发展成三千多尾的稳定族群,才移交给政府来接手后续的相关工作,所以郑守让有台湾“樱花钩吻鲑之父”一称。

逸闻

编辑

郑守让身材瘦小,却有强健的体魄与过人的胆识,常常独自一人进入深山数周,足迹踏遍中央山脉。台湾的山林动植物,如数家珍,最喜别人称呼他“自然学博士”。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中国新闻网. 为时6年 郑成功十代孙终获准改回原名郑守让. 新浪. 2005-08-24 [2021-02-11]. 
  2. ^ 吴淑君. 恢復原名 兩個幕後功臣. 联合报. 2005-08-24 [2020-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20). 
  3. ^ 3.0 3.1 吴淑君. 鄭守讓 自稱鄭氏10代孫. 联合报. 2009-03-08. 
  4. ^ 张海燕. 鄭成功第九代孫扎根台灣 隱姓埋名躲過滅門. 中国新闻网. 2007-07-24 [2020-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20) –通过人民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