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柱炮台(英语:Stanley Battery),位于香港赤柱半岛的南端。于1936年由驻港英军建造,于1937年7月建成炮台后,东海岸射击指挥部亦由魔鬼山迁移至此。该炮台在1941年12月8日爆发的香港保卫战中,成为英军在战事中后期的主要防守据点,期间多次轰击入侵香港岛的日军,即使炮台饱受多次空袭及炮轰,日军又向炮台步步进逼,该处的英军仍坚守炮台至12月26日。香港主权移交后,赤柱炮台的设施分别被评级为香港一级历史建筑香港二级历史建筑[1]

赤柱卫星通讯站的碟形人造卫星通讯天线,这处是昔日二次大战时,赤柱炮台3门9.2吋海防炮的所在位置。

建造

编辑
 
摩星岭炮台演练中的9.2吋口径后装海防炮英语BL 9.2-inch Mk IX–X naval gun,此款海防炮亦被安装在赤柱炮台作为主力火炮,但采用改良型炮座延伸射程。

1930年代后期,由于日本对香港的威胁日增,为了加强防卫香港岛,驻港英军开始在香港岛南部的海岸建立多座炮台,包括舂坎角炮台、黄麻角炮台、博加拉炮台及赤柱炮台等[2]。兴建赤柱炮台期间,因为炮台原址及附近一带有村民居住,政府于是在赤柱大街兴建了8间平房安置居民,即现在的八间屋。赤柱炮台配备3门9.2吋口径后装海防炮英语BL 9.2-inch Mk IX–X naval gun,3门9.2吋炮虽然是从摩星岭炮台及歌赋炮台拆下的旧炮[3],但因为炮台需要防守香港岛南岸的开阔海面,所以采用经过改良的Mk VII炮座,炮身的最大仰角由Mk V炮座的15度大增至35度[4],使射程由19公里增至27公里,而且3门9.2吋炮都可360度回转,必要时可支援陆战。

香港保卫战

编辑

在1941年12月8日爆发的香港保卫战中,赤柱炮台的皇家炮兵团第8重炮兵营及守军曾经大显神威,令侵略香港的日军死伤惨重。12月20日,日军驱逐舰雷及电号一同驶近香港岛,赤柱炮台的9.2吋海防炮开火阻击,有炮弹落在雷号舰侧10米并使其轻伤,两舰只好施放烟幕撤退[5]。炮台虽然受到日军多次空袭,但仍然保持战斗力,并且支援陆战,使日军登陆香港岛后的攻势受阻。赤柱的守军多次与日军229联队激战,即使寡不敌众仍然坚持。1941年12月25日下午,香港总督杨慕琦决定投降,但是当时防守赤柱的东旅指挥官华里士准将,因为未能确定投降消息的真伪,所以在赤柱的战事仍然持续,直至12月26日,投降指令送达赤柱后,该处的英军才投降。不过守军在确认投降时,已没有足够时间将炮台破坏,炮台的海防炮被日军虏获。在三年零八个月的香港日占时期中,日军对炮台加以扩建,以应付盟军的反攻,包括在9.2吋海防炮的炮位增设防护墙,但炮位的射角因此受到限制。1945年9月香港重光,英军回到炮台驻守,至于3门9.2吋海防炮后来因没有需要而被拆除,炮位只留下基座。

因为赤柱炮台在抵抗日军入侵中具有历史意义,炮台有多项设施已列入香港历史建筑[6]

现况

编辑

现时,赤柱炮台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赤柱军营,属于军事禁区。虽然炮台的1号9.2吋海防炮炮床还有保留,但是2号和3号炮床已经改建为赤柱卫星通讯站,用来设置人造卫星碟形天线。虽然赤柱炮台有多个香港历史建筑,但实际上公众并不能入内参观。

交通

编辑
交通路线列表
巴士

相关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List of the 1,444 Historic Buildings with Assessment Results (as at May 2020) (PDF). 古物古迹办事处. [2020-05-2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1-26). 
  2. ^ 邝智文; 蔡耀伦. 孤獨前哨──太平洋戰爭中的香港戰役. 香港: 天地图书. 2013-09: 49-50, 124-126. ISBN 9789888254347. 
  3. ^ 9.2inch B.L.. www.victorianforts.co.uk. Victorian Forts and Artillery. [2020-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7). 
  4. ^ 9.2"/47 (23.4 cm) Mark X. www.navweaps.com. Naval Weapons. [2020-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6). 
  5. ^ 邝智文 & 蔡耀伦(2013年),第126-127页
  6. ^ 赤柱炮台 (PDF). 古物古迹办事处. [2020-05-2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3-10).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