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船
蜈蚣船,是明清时期一种战船的名称,因两侧船桨众多仿如蜈蚣而得名。
历史
编辑在嘉靖初年,广东提刑按察司副使汪𬭎奉朝廷之命率军驻扎南头古城(今深圳市南头),并上书朝廷学习仿造“蜈蚣船”。他仿造“蜈蚣船”之前曾于正德十六年(1521年)与葡萄牙人的屯门之役中缴获一批佛郎机炮。[注 1]汪𬭎想把这二十余支西洋先进武器组装在中国战船上以提升水军的战斗力。[1]明世宗于是下令兵部仿造。后来在1598年,明将领陈璘率领水军以装上了佛郎机炮的蜈蚣船在露梁海战中击退丰臣水军[2]。但是,蜈蚣船在清朝鸦片战争期间成为鸦片贩子走私鸦片的快艇。[3][注 2]
战船结构
编辑蜈蚣船为一多浆快速战船,船长40米。竖2至3桅,两旁架橹40余枝[注 3],可装配多门佛朗机炮[注 4],并由多名橹手划船高速航行,能作为近海作战的快艇之用。[4]蜈蚣船快速灵活又轻便。一旦遭到敌人围攻,即使桨槽损坏,军士仍然可以利用流线型的修长船体及强力火炮的优势迅速突围。
注释
编辑- ^ 资料来自史澄、瑞麟、戴肇辰《广州府志》(1879年由成文出版社出版):“汪𬭎……正德十六年任巡道(巡海副使),番夷佛郎机假朝贡,占据屯门海澳(今香港屯门、青山湾一带),时肆剽掠,屠食婴儿……公亲冒风涛,指画方策,号召编民,率以大义,战而克之。”。
- ^ 见季平子《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2001年由云龙出版社出版)第183页“第二章 鸦片战争”:“英军收买了大批汉奸,集中了三板小船,征集贩烟用的蜈蚣、快蟹等船数百只‧‧‧‧‧‧”。
- ^ 见严从简《殊域周咨录》卷九“佛朗机”:“佛朗机番船用夹板,长十丈,阔三尺,两旁架橹四十余枝,周围置铳三十四个。船底尖,两面平,不畏风浪。人立之处,用板捍蔽,不畏矢石。每船三百人撑驾,橹多人众,虽无风可以疾走。各铳举发,弹落如雨,所向无敌,号蜈蚣船。其铳用铜铸造,大者一千余斤,中者五百余斤,小者一百五十斤,每铳一管,……铳管以铁为之。铳弹内用铁,外用铅,大者八斤。其火药制法与中国异。其铳一举放,远可去百余丈,木石犯之皆碎”。
- ^ 见明代茅元仪《武备志》相关原文:“船曰蜈蚣,象形也。其制始于东南夷,以架佛郎机铳。铳之重者千斤,小者亦百五十斤。其法之烈也,虽木石锔锡,犯罔不碎,触罔不焦。其达之迅也,虽奔雷掣电,势莫之疾,神莫之追,盖岛夷之长技也。”。
参考来源
编辑- ^ 刘旭. 中國古代火砲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9: 226.
夺获伊铳大小二十余管。
- ^ 姚家榮《西砲的應用與明代的國防》. 香港岭南大学: 22-23. 2004 [2017-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30).
- ^ 叶灵凤. 香港方物志(彩圖版). 香港中和出版社. 2017: 143.
这种鸦片走私小艇,艇身狭长,用几十名水手划桨,其行如飞,它的绰号就叫蜈蚣船。
- ^ 中國文化研究院 燦爛的中國文明〈中國古代船舶 蜈蚣船〉. [2012-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