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颈龙目(Plesiosauria),希腊文意思是“颈部幼长的蜥蜴”,是中生代爬行动物的一目。牠们首次出现在三叠纪晚期,在侏罗纪特别繁盛,直到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中完全灭绝,牠们的共同特点是利用如同海龟般的四个鳍状肢游动,游泳速度并不快但却占据了海中的中高层生态位。

蛇颈龙目
化石时期:203.6–66 Ma
三叠纪晚期到白垩纪晚期
蛇颈龙属的骨架
泥泳龙属的骨架
绝灭(化石)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爬行纲 Reptilia
演化支 真爬行动物 Eureptilia
演化支 卢默龙类 Romeriida
亚纲: 双孔亚纲 Diapsida
演化支 新双弓类 Neodiapsida
总目: 鳍龙总目 Sauropterygia
演化支 始鳍龙类 Eosauropterygia
演化支 皮氏吐龙超科 Pistosauroidea
演化支 皮氏吐龙类 Pistosauria
目: 蛇颈龙目 Plesiosauria
de Blainville, 1835
亚目

蛇颈龙目下两个巨大的分类:第一个是“蛇颈龙亚目”,即脖子像蛇一样很长、头部短小的蛇颈龙,也是大众想像中的尼斯湖水怪的原型,一般大众认知范围内的“蛇颈龙”一词就是指蛇颈龙亚目,生存时间非常久,横盖整个中生代,最后和非鸟恐龙菊石翼龙沧龙一同灭亡;第二个是“上龙亚目”,即短颈、有巨大咬合力的头部的蛇颈龙,上龙亚目比起蛇颈龙亚目更凶猛,是侏罗纪海洋中的顶级掠食者,但是在白垩纪中晚期就已灭绝,灭绝时间比上述史前动物要早上许多。

描述

编辑
 
蛇颈龙类的骨骼,位于斯图加特

典型的蛇颈龙类有宽广的身体与短尾巴。牠们祖先的四肢,演化成牠们的两对大型鳍状肢。蛇颈龙类从较早的幻龙类演化而来,幻龙类有较类似鳄类的身体;主要的蛇颈龙类可用头部与颈部尺寸作为区别。蛇颈龙亚目,例如:浅隐龙科薄板龙科蛇颈龙科,有长颈部,可能是生存在浅水的底层动物。上龙亚目,例如:上龙科菱龙科,有短颈部、大而长的头,可能生存在深海。

所有蛇颈龙类有四个鳍状肢。牠们可能藉用鳍状肢的滚动动作与上下动作来推动牠们前进,这在水生动物中是不常见的。尾巴上没有鳍,尾巴可能是用来协助控制方向。这种方式是对照较早的鱼龙类,以及较晚的沧龙类。这种方式可能跟现在企鹅海龟有相似点,牠们也有鳍状四肢。

蛇颈龙类是那个时代最大型的海生动物之一,最长的蛇颈龙有15米长,最小的物种有2米长。牠们体型比最大型的鳄类还大,目前已知比蛇颈龙类大的海生物种有:鲸鲨身长12-18米、霍夫曼沧龙身长15-17米、梅尔维尔鲸身长17.5米、巨齿鲨座头鲸身长18米、露脊鲸身长20米、萨斯特鱼龙抹香鲸身长21米、长须鲸身长25米、蓝鲸身长超过30米。

在移动时,内鼻孔前侧有腭骨沟槽可让水流过,水从内鼻孔后侧流出。当水从鼻管中流过时,嗅觉器官可感应气味。蛇颈龙类是广泛成功的物种,地理分布是世界性的。在欧洲北美南美大洋洲亚洲都有记录。它们在距今6500万年前的中生代末期与恐龙一样全部灭绝。

发现历史

编辑

玛丽·安宁(1799年-1847年)因为她在英国多塞特郡莱姆里吉斯发现蛇颈龙类化石而著名。她发现第一个蛇颈龙类化石(Plesiosaurus dolichodeirus),并成为属完模标本。这个地区因为侏罗纪海岸而闻名,现在列为世界遗产

行为

编辑

曾经在蛇颈龙类化石的部位置,发现菊石箭石化石。牠们有强壮的嘴部,可能能够咬穿猎物坚硬的外壳。硬骨鱼侏罗纪开始散布,可能也是牠们的猎物。最近的证据显示有些蛇颈龙类可能是底层动物。[1]

过去有理论认为较小的蛇颈龙类可能爬上海岸产卵,如同现代海龟,但现在已确定蛇颈龙类直接生下幼年体。

另一个奇特点是牠们的四个鳍状肢。没有现代动物拥有这种游泳适应演化。短颈的上龙类(如滑齿龙)可能游泳较快,长颈的蛇颈龙类的体型可能适合机动性,而非速度。曾经在胃部位置发现胃石,但不确定胃石是在充满肌肉的胃里协助磨碎食物,还是协助浮力。

分类学

编辑
 
皮氏吐龙,一种原始蛇颈龙
 
克柔龙
 
海霸龙,一种薄板龙类

蛇颈龙目 Plesiosauria

支序

编辑

以下展示的分支图遵循本森等人(2014年)的研究。[2]

“颅后皮氏吐龙”"Pistosaurus" postcranium

云贵龙属 Yunguisaurus

奥古斯塔龙属 Augustasaurus

Bobosaurus

 蛇颈龙目 

街道龙属 Stratesaurus

始蛇颈龙属 Eoplesiosaurus  

彪龙科 Rhomaleosauridae  

上龙科 Pliosauridae

海洋龙 Thalassiodracon

豪夫龙属 Hauffiosaurus  

艾登堡龙属 Attenborosaurus  

大理石泳龙属 Marmornectes

海猎龙类 Thalassophonea  

蛇颈龙亚目 Plesiosauroidea

蛇颈龙属 Plesiosaurus  

桨龙属 Eretmosaurus  

西发利亚龙属 Westphaliasaurus  

小锁龙科 Microcleididae  

Plesiopterys  

浅隐龙类 Cryptoclidia

浅隐龙科 Cryptoclididae  

奇渔龙类 Xenopsaria

薄板龙科 Elasmosauridae  

长锁龙类 Leptocleidia]]

长锁龙科 Leptocleididae  

双臼椎龙科 Polycotylidae  

最近发现

编辑

2002年,媒体报导的“Monster of Aramberri”是在1982年于墨西哥新莱昂州的Aramberri村发现,起初被认为是恐龙。牠其实是种非常大的蛇颈龙类,身长可能有15米长。媒体报导时夸大为25米长,重达150吨,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掠食者。这个错误也存在于BBC与恐龙共舞电视节目,并将牠列为残酷滑齿龙Liopleurodon ferox)。

在2004年,英国布里奇沃特湾的一个当地渔夫发现一个完整的未成年蛇颈龙类化石。这个化石年代约1亿8000万年前,身长约1.5米,同时还发现菊石化石。这可能是目前发现最完整的蛇颈龙类化石。

参考资料

编辑
  1. ^ Plesiosaur bottom-feeding shown. [2007-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5). 
  2.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plesiosaurturnover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Lingham-Soliar, T., 1995: in Phil. Trans. Roy. Soc. Lond. 347: 155-180
  • Cicimurri, D., and M. Everhart, 2001: in Trans. Kansas. Acad. Sci. 104: 129-143
  • O'Keefe, F. R., 2001: A cladistic analysis and taxonomic revision of the Plesiosauria (Reptilia: Sauropterygia); Acta Zoologica Fennica 213: 1-63
  • White, T., 1935: in Occasional Papers Boston Soc. Nat. Hist. 8: 219-228
  • Hampe, O., 1992: Courier Forsch.-Inst. Senckenberg 145: 1-32
  • Ellis, R. 2003: Sea Dragons' (Kansas University Press)
  • ( ), 1997: in Reports of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Science Education, 17.3 (May/June 1997) pp 16–28.
  • Everhart, M.J. 2005. "Where the Elasmosaurs roamed," Chapter 7 in "Oceans of Kansas: A Natural History of the Western Interior Sea,"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Bloomington, 322 p.
  • Everhart, M.J. 2005. "Gastroliths associated with plesiosaur remains in the Sharon Springs Member (Late Cretaceous) of the Pierre Shale, Western Kansas" (on-line, updated from article in Kansas Acad. Sci. Trans. 103(1-2):58-69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