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希海底山是位于夏威夷岛东南方约35公里处的一座仍活跃海底火山[5]此火山与冒纳罗亚火山(世界最大型的盾状火山)相邻。

罗希海底山
The island of Hawaii, showing Loihi's position southeast of the main landmass.
Yellow rocks underwater with a few red and green regions
黄色的氧化铁覆盖于罗希海底山的火成岩之上。
顶峰深度975米[1]
海底山高高于海底约3,000米[2]
顶峰区域体积660立方公里[3]
翻译罗希(Loʻihi)在夏威夷语中意为“长”,于1955年定名。[3](自夏威夷语
发音ʻihi
地理位置
位置夏威夷岛东南方
坐标系18°55′N 155°16′W / 18.92°N 155.27°W / 18.92; -155.27[1]
国家美国 夏威夷
地质
类型海底火山
所属火山/夏威夷-天皇海山链
岩层年代至少400,000年前[4]
最后喷发时间1996年 (活火山)[3]
历史
发现时间1940年 – US Coast and Geodetic Survey英语US Coast and Geodetic Survey图号 4115[4]
初次探勘1978年[4]

罗希海底山是夏威夷-天皇海山链(长达5,800公里,自罗希以及夏威夷岛西北方一路延伸的火山岛链)中最新形成的一座火山。此山与夏威夷-天皇海山链的火山都属于热点火山,并且距离板块边界非常遥远,很不同于许多在环太平洋火山带使太平洋板块边缘活动剧烈的其他火山。

夏威夷群岛的火山都来自于夏威夷的热点,而罗希海底山是夏威夷火山中最新形成、尚在海底盾前阶段英语Evolution of Hawaiian volcanoes#Submarine preshield stage的地质型态。

罗希大约在400,000年前开始成形,预估10,000-100,000年后将会升越海平面。此山的高度(自海底至水下山顶的长度)超过3,000米,比圣海伦斯火山(此山最著名的1980年喷发导致了美国本土记录中最大的一次火山爆发)还要高。用华人较熟悉的山岳来做比喻,罗希海底山的高度比阿里山还高。

罗希海底山许多的深海热泉也存在着微生物群落,具有高度的生物多样性。

1996年夏季,罗希发生了共4,070次群发性地震。这一系列的地震是夏威夷历史中最大的一起群发性地震。此次群发性地震大幅度改变了罗希海底山的结构:一段称为“培利火山口”(Pele's Vents)的地区完全崩塌,形成全新的地质构造而被更名为“培利坑”(Pele's Pit)。自1996年至今,罗希海底山持续出现大量的地质活动并且受到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以及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监控。

夏威夷海底地质观测站(The Hawaii Undersea Geological Observatory, HUGO) 搜集了罗希自1997年至2002年间的即时资料。罗希在1996年夏季的群发性地震起,火山活动不断,喷发至今。

特征

编辑

地质现象

编辑

罗希海底山是一座海底火山,在冒纳罗亚火山(世界上最大的盾状火山)的侧面。它是夏威夷-天皇海山链当中由夏威夷热点所形成的最新一座火山。较老的冒纳罗亚火山顶峰与罗希山顶相距80公里,正巧是夏威夷热点的大约直径。[3][6]

形成时间

编辑

地质活动

编辑

1996年的群发性地震

编辑

近期活动

编辑

探勘记录

编辑

早期研究

编辑

1996年至今

编辑

有关罗希海底山的大部分信息来自对于1996年喷发的响应潜水探测。

 
在“培利火山口”(Pele's Vents)的海底观测站(OBO)

生态

编辑

深海热泉地球化学

编辑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1.0 1.1 Loihi. Global Volcanism Program.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2009-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4). 
  2. ^ Rubin, Ken. General Information About Loihi. Hawaii Center for Volcanology. SOEST. 2006-01-19 [2009-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7). 
  3. ^ 3.0 3.1 3.2 3.3 ʻihi Seamount Hawaiʻi's Youngest Submarine Volcano. Hawaiian Volcano Observatory.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2009-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7). 
  4. ^ 4.0 4.1 4.2 Garcia, Michael O.; Jackie Caplan-Auerbach, Eric H. De Carlo, M.D. Kurz, N. Becker. Geology, geochemistry and earthquake history of Lōʻihi Seamount, Hawaiʻi. This is the author's personal version of a paper that was published on 2006-05-16 as "Geochemistry, and Earthquake History of Lōʻihi Seamount, Hawaiʻi's youngest volcano", in Chemie der Erde - Geochemistry (66) 2:81–108. SOEST. 2005-09-20 [2009-03-2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7-18). 
  5. ^ Malahoff, Alexander. ʻihi Submarine Volcano: A unique, natural extremophile laboratory. In the Spotlight. Office of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Research (NOAA). 2000-12-18 [2009-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16). 
  6. ^ 移動中的火山熱點(HOT SPOTS Unplugged). 科学人杂志. [2009-10-29] (英语). [永久失效链接]

延伸阅读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