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钢琴协奏曲 (莫扎特)

E大调双钢琴协奏曲,作品号K. 365/316a,在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中被编为第10首,亦是唯一的双钢琴协奏曲作品[注 1]

背景

编辑

此作的完成时间未知,艾伦·泰森英语Alan Tyson主张可能落于1775年8月至1777年1月之间[注 2],然而多数的专书皆认为应完成于1779年,持此观点的学者则有Stephan D. Lindeman[译名请求]、义尔赢(John Irving)与亨森(Maurice Hinson)等人[2]。此外,根据南妮儿的纪录,这首协奏曲应是莫扎特为姐弟俩能共同演奏所作[1]:56

K. 365协奏曲的手稿现存波兰克拉科夫亚捷隆大学图书馆英语Jagiellonian Library

首演

编辑

此曲最早的演出纪录在1780年9月3日,便是由莫扎特姐弟一同担任钢琴演奏,演出地点位于萨尔兹堡宫廷[1]:56

出版

编辑

第一版乐谱由J. Anton André[译名请求]于1800年出版[3]

分析

编辑

K. 365协奏曲属于协奏交响曲之一[注 3]。继承了此一乐类的特色,其独奏乐器的技巧要求相当高,以满足公众音乐会的需求[注 4]。在此同时,这类作品的特点是愉悦、优雅且平和,刻意避免了大胆的转调,或是过分强烈的对比。K. 365协奏曲E大调的调性设定,则同第9号钢琴协奏曲第39号交响曲、《魔笛》序曲等作品般,是莫扎特笔下为人熟知的色彩。

配器

编辑

这首协奏曲的原始配器是钢琴二台、双簧管二把、低音管二把、圆号二把,以及弦乐。莫扎特曾将之扩写为包括单簧管、小号各二把,以及定音鼓在内的完整二管制,但由于没有正式写入总谱中,此一扩写的真确性受到了质疑[注 5]。现今,关于上述乐器的选用多以“自由选奏”(ad lib.)为主。

与寻常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相比,K. 365协奏曲有更多的时间由钢琴间“交流”[4],二台钢琴的地位可说是等量齐观的,并时常以相互堆叠的方式累积彼此声量,同时与管弦乐形成互动、甚至是对抗的态势。在此同时,管弦乐的分量则大部分较其他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为轻(例如木管部门仅演奏长音,以及弦乐拨奏演奏等)。不过,若指挥者选用了鼓、号等乐器,则更能够带来交响曲般的丰富、平衡的音色。

结构

编辑

双钢琴协奏曲采一般的三乐章体裁:

  1. 快板(Allegro), 
     
    拍子
  2. B大调,行板(Andante), 
     
    拍子
  3. 轮旋曲,快板(Rondo: Allegro), 
     
    拍子
第一乐章

双呈示部的奏鸣曲式,乐团回复段(ritornello)略去了第二主题与过渡段,呈示部第二主题(第96小节)则另有一附题(第104小节)加入,形成丰富的“主题群”,以上皆显出了莫扎特自由的创作思维。

在发展部,除了素材继承自呈示部之外,此段的重点在于钢琴的表现性,因此避免了频繁转调、不安定的色彩等(承前文),使得此发展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奏鸣曲式发展部,而是一种“有限发展的”、较能吸引听众注意的铺排。

乐章的结束段遵从了古典主义协奏曲作品的“传统”,以乐团总奏的方式呈现。

第二乐章

此乐章虽有第一主题、第二主题之分,但由于调性未移转,显然悖于奏鸣曲式的基本要求[注 6]。论者认为,将第二乐章视为三段体,更符合其音乐内容[1]:123

调性之外,第二乐章的一大特点是第二主题(第35小节)的配器,由双簧管演奏主题,钢琴仅以分解和弦伴奏的手法,使得主题色彩更为丰富[注 7]。又,第二乐章是唯一没有装饰奏的乐章,更近似于歌剧咏唱调的表现方式。

第三乐章

继承前一乐章的配器特点,木管乐器在第三乐章的地位大幅度地被提升,使得此乐章更具有交响曲化的特色。此外,同K. 364协奏交响曲一般,特别强调独奏在此的互动性与华丽性。

商业录音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在此不计入K. 242三钢琴协奏曲的双钢琴改编版本。
  2. ^ 根据莫扎特父子使用的稿纸(用于第一、第三乐章华彩段)所做出的判断[1]:54
  3. ^ 协奏交响曲(法语:Symphonie concertante)是盛行于十八世纪晚期至十九世纪早期的一种乐种。在法文原文中,形容词concertante指“协奏的”或“对谈般的”[1]:17。在莫扎特笔下,这一形式的作品则共计有七首。
  4. ^ 例如第一乐章使用了三连音、十六分音符快速音群,以及频繁的断奏、大跳等,凡此皆显出K. 365协奏曲是为职业演奏者所作的考量。
  5. ^ 以上三项乐器的加入,仅见于布赖特科普夫与黑特尔音乐出版社所出版的“旧全集英语Alte Mozart-Ausgabe”(1881年)[1]:55
  6. ^ 若做细部分析,可发现不论第一主题、第二主题,其调性始终停留在主调B大调。特别是二次再返的第一主题(第1、第11、第65小节),句尾和声一致以“属-主”作结,予人安定的感受。
  7. ^ 双簧管做为互动乐器的手法向来为莫扎特所爱用,在音乐会咏唱调K. 272的小短曲(cavatina)中,其实际内容便是双簧管与女高音的二重奏。

参考资料

编辑
参照
  1. ^ 1.0 1.1 1.2 1.3 1.4 1.5 杨青桦. 莫札特薩爾茲堡時期兩首多鋼琴協奏曲的比較性研究—F大調三鋼琴協奏曲(K. 242);Eb大調雙鋼琴協奏曲(K. 365) (硕士论文).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2015年8月 [2021-06-04]. 
  2. ^ Stephen D. Lindeman, The Concerto: A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Guide, Routledge Music Bibliographies (New York: Routledge, 2006): [页码请求]. ISBN 9780415976190.
  3. ^ Blume, Friedrich. Edition Eulenburg No. 741. London: E. Eulenburg Ltd. © 1976. Foreword.
  4. ^ Huscher, Phillip. Concerto for Two Pianos in E-flat Major, K. 365 (PDF). 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2015-07-31]. [失效链接]
乐谱
  • Edition Eulenburg No. 741. London: E. Eulenburg Ltd. © 1976 (revised edition). Plate EE 3830. Ed. by Paul Badura-Skoda.

参见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