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飞车:生死卡本谷
《极品飞车:生死卡本谷》(英语:Need for Speed: Carbon,中国大陆译作“极品飞车:生死卡本谷”,香港和台湾译作“极速快感:玩命山道”,又译作“卡本峡谷”,中国大陆又译作“极品飞车10”)。由美国艺电于2006年11月发售,是极品飞车系列的第十部作品。为《极品飞车:无间追踪》的续集,本作融合继承了前几作极品飞车的特色,并引入了新的比赛类型:山道赛。该作支持各主流游戏平台,包括PC和各游戏机、掌机,同时是该系列首部支持PS3、Wii等次世代主机的作品。本作发行了普通版与珍藏版(Collector's Edition)两个版本,后者比前者有更多的车辆、比赛等游戏内容,及一张幕后花絮DVD。
极品飞车:生死卡本谷 | |
---|---|
| |
类型 | 竞速 |
平台 | Windows、 |
开发商 | EA Black Box |
发行商 | EA |
音乐 | 崔佛·莫里斯 |
系列 | 极品飞车系列 |
模式 | 单人、多人 |
发行日 | Wii、PS2、Xbox、X360、NGC、NDS、GBA
|
此作的掌机版又名“Own The City”,内容和其他版本不同。
游戏玩法
编辑该游戏可选择四个模式:生涯、快速比赛、挑战赛、多人连线游戏模式(已不可用),在生涯模式中玩家可以在地图中自由活动,也可以加入一场场赛事并且成为赛事的冠军,游戏时间设定于夜间。挑战赛模式中,玩家需要在挑战赛事里赢得胜利,以获得额外的车辆改装项目和赛车,此外该作引入车队功能,车队成员可帮助玩家在比赛中得到更大优势。
警察追缉在该作保留,追缉方式也和前作《最高通缉》没有太大变化,但前代的警用直升机在该作被删除。
车辆方面,此作将车辆分为三大类型(改装车、肌肉车、超级跑车),三个等级(1、2、3),等级越高性能越强。但部分车辆只能在快速比赛模式中使用,车辆改装方面,性能改装可以一键安装可用的升级套件,性能调试功能仍然保留,全新的“Autosculpt”功能可以让玩家可以更多元的改装赛车外观,并且玩家还可以改装车队成员的赛车,让他们的车可以为玩家获得更多优势。
游戏地图设定在和前作《无间追踪》的Rockport连贯的Palmont市,该市被两条峡谷包围着,分为七个地区。
剧情
编辑本作的故事紧接《无间追踪》,五年前主角在回到帕尔蒙特市(Palmont)的路上开始回忆过去:主角在帕尔蒙特和其余三名车手在进行一场激烈的竞赛,竞赛的裁判就是主角的女友尼基(Nikki)。竞赛得胜者可以得到一大笔钱,钱就在尼基手中的手提袋里。而主角的车子是主角的朋友达瑞斯(Darius)借的,就在主角成为冠军前,突然遭遇到警察的袭击,除主角外另外三名车手的车均被毁坏,剩下三人也被逮捕。尼基拼尽全力把装有钱的袋塞进主角的车后,主角迅速的驾车逃离现场。但翻开手提袋却发现袋中根本没有钱而全是一些杂志。好友达瑞斯告诉主角先用他的车暂时离开这座城市,在外面躲上一阵。就这样主角才离开了帕尔蒙特市。
五年后 他在回忆往事的时候,未能发现克罗斯警官(Cross)驾车一路追了过来,在逃脱克罗斯的过程中,主角的车撞上一个大货车,眼看着大货车上的货砸下来的时候,克罗斯的车正好撞了过来使得主角的车无法动弹,主角的车毁了。克罗斯从车上下来正欲抓捕主角,突然达瑞斯带着一帮人来到现场帮主角解围,尼基也来了,现在尼基作为达瑞斯的手下,现在所有的人都以为是主角拿走了当年竞赛的钱。在花了15万把克罗斯打发走了以后,达瑞斯给了主角一块藏身地,一辆车,要求主角帮他打天下,就这样,主角踏上了征服这座城市的路,随着主角的地盘越来越大,尼基开始感到不解并去找达瑞斯,在和达瑞斯交谈的过程中发现达瑞斯在利用主角,她又去找主角的队员问话,问话后感觉又和达瑞斯那里了解的情况不一样,于是她感觉可能当年的事情可能另有隐情,于是开始了另外的布局。
果然,随着主角的地盘的扩大,达瑞斯的阴谋也开始慢慢浮现出来,打败了三名地头蛇并且占领了三块区域以后,达瑞斯假意庆贺把主角约到城市的一个角落,没想到克罗斯也在那里,克罗斯把主角放倒在地捆成一团,并夺了他的车钥匙,意图抓捕主角让达瑞斯成为城市之王,这时尼基也来了,达瑞斯叫尼基把车子开到他那里,随后就离开了,没想到尼基与克罗斯私下答成了协议,克罗斯眼看着达瑞斯离开后,接着就把钥匙还给尼基,然后径自离开了,尼基给主角松了绑,告诉主角当年的真相,原来这一切都是达瑞斯在背后一手操纵的。她决定回到主角的阵营内帮助主角报复达瑞斯。达瑞斯接到手下探子的电话,发现主角毫发无损,尼基也背叛了他,惊讶之余他把之前的三名被打败的地头蛇集合起来再度挑战主角。
最终,三名地头蛇发联名信和主角一战以图一血前耻。在再次打败三名地头蛇后,主角和达瑞斯展开最终对决,最后达瑞斯把自己的车钥匙给予主角后,用朋友的车子离开帕尔蒙特市。主角成功征服了帕尔蒙特市。
反响
编辑评价 | ||||||||||||||||||
---|---|---|---|---|---|---|---|---|---|---|---|---|---|---|---|---|---|---|
|
许多杂志都给本作以于好评,PC Format打出78分,称它“十分迷人,但缺少创新”。IGN给了7.9分,并给PS3和Xbox 360版本打分8.2。附加的评论依然是“缺乏革新”。Gamespot给游戏中增加的电影片段和个性化汽车系统以于好评。
该作发布之时,许多预先准备添加的新车型:保时捷911 Turbo,谢尔比野马2006款GT500、英菲尼迪G35(日产Skyline V35)等未能添加到游戏中。这引起了部分玩家的不满。随后EA将这些车辆以5美元的价格提供下载,让玩家安装于游戏中。
Windows Vista和Windows 7在1.4补丁发布存在之前兼容性不良的问题,Windows Vista会在显示EA标志后自动退出,Windows 7则是在操作时出现卡顿现象。
参考文献
编辑- ^ EA Ships Four Games for the Mac. [2007-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30).
- ^ Aggregate score for PC at GameRankings. [2015-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4).
- ^ Aggregate score for Xbox 360 at GameRankings. [2015-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4).
- ^ Aggregate score for PlayStation 3 at GameRankings. [2015-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4).
- ^ Aggregate score for PlayStation 2 at GameRankings. [2015-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4).
- ^ Aggregate score for GameCube at GameRankings. [2015-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4).
- ^ Aggregate score for Xbox at GameRankings. [2015-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4).
- ^ Aggregate score for PlayStation Portable at GameRankings. [2015-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9).
- ^ Aggregate score for Game Boy Advance at GameRankings. [2015-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9).
- ^ Aggregate score for Nintendo DS at GameRankings. [2015-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9).
- ^ Aggregate score for Wii at GameRankings. [2015-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4).
- ^ Aggregate score for PC at Metacritic. [2015-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2).
- ^ Aggregate score for Xbox 360 at Metacritic. [2015-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2).
- ^ Aggregate score for PlayStation 3 at Metacritic. [2015-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2).
- ^ Aggregate score for GameCube at Metacritic. [2015-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2).
- ^ Aggregate score for PlayStation 2 at Metacritic. [2015-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2).
- ^ Aggregate score for Xbox at Metacritic. [2015-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2).
- ^ Aggregate score for PlayStation Portable at Metacritic. [2015-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9).
- ^ Aggregate score for Nintendo DS at Metacritic. [2015-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7).
- ^ Aggregate score for Wii at Metacritic. [2015-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2).
- ^ PlayStation Portable review at GameSpot.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16).
- ^ PC review at GameSpot.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4).
- ^ Xbox 360 review at GameSpot.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28).
- ^ Xbox review at GameSpot.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17).
- ^ Nintendo DS review at GameSpot.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19).
- ^ PlayStation 3 review at GameSpot.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24).
- ^ PlayStation 2 review at GameSpot.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20).
- ^ GameCube review at GameSpot.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23).
- ^ Wii review at GameSpot.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22).
- ^ Game Boy Advance review at GameSpot.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19).
- ^ PC review at IGN.
- ^ PlayStation 3 review at IGN. [2015-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3).
- ^ GameCube review at IGN.
- ^ Xbox review at IGN.
- ^ Nintendo DS review at IGN. [2015-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7).
- ^ Wii review at IGN.
- ^ PlayStation Portable review at IGN. [2015-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0).
- ^ Game Boy Advance review at IGN. [2015-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2).
- ^ Play magazine review, issue 151, Imagine Publis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