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裂的末日》(英语:Equilibrium,中国大陆译《撕裂的末日》,香港译《未来杀人网络》,台湾译《重装任务》)是一部2002年的美国反乌托邦科幻电影,由寇特·威默执导,主演有克里斯汀·贝尔艾蜜莉·华森泰亚·迪格斯英语Taye Diggs

撕裂的末日
Equilibrium
海报
基本资料
导演寇特·威默
监制简·德·邦特
卢卡斯·福斯特英语Lucas Foster
鲍伯·温斯坦英语Bob Weinstein
哈维·温斯坦
编剧寇特·威默
主演克里斯汀·贝尔
艾蜜莉·华森
泰亚·迪格斯英语Taye Diggs
安古斯·麦克菲登
肖恩·宾
马修·哈伯(Matthew Harbour)
威廉·菲德内尔
配乐克劳斯·巴德尔特
摄影Dion Beebe英语Dion Beebe
剪辑汤姆·罗尔夫英语Tom Rolf
William Yeh
制片商次元影业
Blue Tulip Productions
片长107分钟
产地美国
语言英语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2002年12月6日 (2002-12-06)
发行商米拉麦克斯影业
预算$20,000,000
票房$5,300,000
各地片名
中国大陆撕裂的末日
香港未来杀人网络
台湾重装任务

剧情

编辑

第三次世界大战 之后,兴起一个叫做利比亚的新国家,提倡世界之所以会发生战争的原因是源自于人类天生的情感,导致一切的悲伤、愤怒、杀戮。人际纠纷皆因情感泛滥所导致。大战以后,利比亚开创者(人称“神父”)造出一种药物“Prozium”压抑情感,借此让国民变得冷酷,遇到任何事情皆不会产生心理动摇。尤其注重让小孩监测自家大人是否有情感反应。

主角克里斯汀·贝尔 所饰演的约翰·普雷斯顿正是由利比亚所创立的教会组织“耶和华”中最高等级的“教士”之菁英成员。在一次的任务中,约翰长久以来的合作的合作伙伴与好友艾洛·帕崔吉暪下一本诗集,并赏玩其中的文字之美。约翰在查获艾洛的犯行之后,将之就地处决。艾洛的位置由另一位冷酷无情又一心求升迁的成员取代。而约翰之妻也因情感犯罪而被捕消失,他却只能当个守法的执法者。在之后的任务中,约翰又捕获抵抗组织成员玛丽·欧布莱恩。在审讯玛丽的过程中,约翰的情绪微受震动,使他逐渐体会自己生活中的美感。随后约翰停用压抑情感的药物,找回对前妻的思念,与对好友的歉意。

在调查出玛丽与艾洛的真实关系后,约翰追索到抵抗组织的总部。抵抗组织首领得知约翰已恢复感情,对他说出地下组织的情况,并要求约翰找机会刺杀神父以恢复人民自由。下不了决心的约翰在生活中遇到许多刺激情绪的事件后,终于与抵抗组织合作,以“破获”抵抗组织总部的功绩,获得神父接见。在会面的前一刻,才发现神父与他所想不同,而且是将计就计。双方都发现原来对方有备而来,必须分出你死我活。

演员

编辑
演员 角色 备注
克里斯汀·贝尔 约翰·普瑞斯顿
(John Preston)
教士中的菁英,足可以一当百
艾蜜莉·华森 玛莉·欧布莱恩
(Mary O'Brien)
反抗组织成员
泰亚·迪格斯英语Taye Diggs 安格斯麦克法良
(Angus Macfadyen)
充满野心的新进教士,视约翰为偶像。但其实另有打算
安古斯·麦克菲登 副议长杜邦
(Vice-Counsel DuPont)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贵
尚·比恩 艾洛派崔吉
(Errol Partridge)
约翰的同事兼好友
马修·哈伯
(Matthew Harbour)
罗比·普瑞斯顿
(Robbie Preston)
约翰·普瑞斯顿之子。
威廉·菲德内尔 Jurgen 反抗组织领袖
西恩·帕威 真理之父
(Father)
利比亚领袖
大卫·汉明斯英语David Hemmings Proctor
爱蜜莉·西沃特
(Emily Siewert)
莉莎·普瑞斯顿
(Lisa Preston)
约翰·普瑞斯顿之女。
亚莉克莎·萨默
(Alexa Summer)
薇薇安·普瑞斯顿
(Viviana Preston)
约翰·普瑞斯顿之妻。
Maria Pia Calzone 约翰·普瑞斯顿之妻
多米尼克·珀塞尔 Seamus
布莱恩·康利英语Brian Conley 阅览室监工
寇特·威默(客串) 反抗军牺牲者

制作

编辑

全片色彩基调偏向未来科幻世界透明蓝,场景美术设计里,军人皆是著划一黑皮冬大衣法西斯式制服及防弹头盔,持自动武器(HK MP5瓦尔特MP伯奈利M3 Super 90HK G36系列枪械),自古罗马帝国宏伟建筑物排排出现镇压人民,隐约透露美国社会集体焦躁不安情绪;片中类似秘密警察职务的“思想委员”,皆身穿着类似青色中山装集体动作一致练枪械形。(佩枪英语Side arm是本片独有的贝瑞塔92FS全自动修改型,主角携带两把,可从袖口伸出)至于反抗军在初期只有使用落后的武器,并且不断地被镇压,后期却成功推翻这个国家。

此片与作家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的著作《1984》之意境颇为相像。另外,其中对感情,以及“新世界”的描述也很像萨米尔钦(Yevgeny Zamyatin)笔下的巨作“我们”。

外部链接

编辑